创作非常需要新鲜感。

每天对着相同的一张桌子、几乎没有差别的桌面布置、一样的声音、一样的声音、一样的气味。长久地待在这样的环境里,加上几乎太大没有区别的生活规律,身体和脑子都会慢慢长出锈迹,更别说迸发出新鲜的灵感了。

第一次尝试在外写稿纯属偶然。当天我在同一个区域办事,每件事比我预想得要早完成,就给这中间留下了三四个小时的空隙。回家往返两个小时,总觉得浪费。就在我玩手机玩到生无可恋时,我把目光转向了包里准备拿去检修的 MacBook,本来只想整理一下近期的脑洞,没想到就此开始了在外的写稿历程。

在家写不好吗

当然舒服……!世界上没有比家里更舒服的地方了。

穿最舒服的睡衣,用最洒脱的姿势,温度合适,不会被晒,所有可能用到的设备都放在伸手能找到的地方,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摸鱼娱乐都有最适宜的条件。

但是要说到在家能做多少事、做事的效率有多高,就真的难讲了。

办事间隙挤出来的那些时间是我放假以来最高效的四个小时,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全神贯注地创作可以有多爽」。

我当时整个人处在一种精神高度活跃的亢奋状态,不顾旁人眼光疯狂敲键盘,写了五千字之多。即使当下知道马上有事要做,新的灵感还是源源不断地来,直到不得不走的最后一刻才依依不舍地合上电脑。

第二天在家决心重现这样的辉煌,虽然写还是能写出来,但总觉得不如前一天那么畅快。

后来仔细想了想,在众目睽睽之下写东西,身后又有其他要做的事在追赶,给了我一种「在摸鱼」的错觉。想必拖延症爱好者和摸鱼大师都知道,即使是做同一件事,摸鱼时候做和空闲时间自己选择做,产出的欲望和做这件事带来的快乐都是根本不能比的。

而且,一年多的封城和隔离让我对家里的一切都熟稔于心,即使再怎么找新鲜的地方也总有穷尽的时候。外出带来的不只是摸鱼的错觉,还有无比新鲜的环境——即使我造访过那些地方,也只是以一个路人的心态走马观花,并没有真正试过融入其中。

这一次,真的想要试试了。

带什么

我是个很懒的人,而且身体很弱,深知我一天下来能专注写稿的时间并不多,既然出门了,不如连游览也一起。所以除了(谁知道会不会真的开始)的写东西之外,携带的物品都是以轻便为要,减少身体的负担。

在《翻包少数派》里详细介绍了我的主要工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物件,在此简单介绍一下。

  • MacBook (2016):写作的主力工具。看中的是足够长又没那么长的续航;功能更全面、更方便操作的各种电脑软件,比如 ScrivenerVitamin R;性能不够好,也意味着摸鱼去做别的事的概率小多了。
  • AirPods Pro:在最开始的时候隔绝一些环境内的噪声,真到投入写作的时候反而用不上。
  • inCharge 6 合 1 数据线:充电、传数据,万能。
  • 笔记本 & 笔:记录做事途中突然想到的其他事情;有些事更想用纸笔记下来。
  • 水杯:不喝饮料星人最后的倔强!伦敦有很多可以免费接水的地方,完全不需要买,如:Drinking FountainsRefill
  • 酒精棉片、消毒洗手液、备用口罩。
  • 雨伞:一把超轻雨伞,扛不住大风,只是以防万一。雨天要么不出门,要么做好准备。
  • 卫生巾:非经期时护垫和普通夜用各一片。既是防止月经突然造访,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可以消毒后用来绑伤口(我的脑补,没有真正这么用过)。
  • 报纸:地铁站口领的《Evening Standard1》。当垫纸、餐巾纸、对付虫子,无聊时还能读一读……功能无限,回家前找个可回收垃圾桶扔掉就好。
  • 钥匙、银行卡、交通卡、驾照。有的时候真的连手机都不带。

以上所有装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双肩包里,有的时候为了好看会背 tote 包(但是那样就走不了太多路)。12 寸的 MacBook 重量只有不到一公斤,在外行走的时候只装半杯水,其他也没有特别重的东西,日行万步以内还是没有负担的。

去哪写

我始终认为写作这件事没有环境的限制。室内、室外,越是不寻常的地方就越能勾起新鲜的联想。以下这些场所是我在暑假尝试过两次以上的,各有千秋,体验仅供参考。

图书馆 / 咖啡店

如果是去图书馆和咖啡店写论文这么司空见惯的事,单拿出来讲又有什么意思!既然追求刺激,那就要贯彻到底 (^_^)v

不干正事的诸多选项里,我发现在图书馆写 PWP(Plot What Plot)2效率最高,其次是普通小说,最后才是正经文学和学术论文。在正经地方做不正经事,更加深了「摸鱼」的感觉。试想身边人要么默默看书,要么飞快打字写严肃报告,只有自己偷摸做点不合适的事。无论是学校图书馆,还是附近的其他图书馆,大部分都是看不懂我在写什么的非华人;但伦敦华人也不少,说不定真的有人路过瞟了一眼屏幕就看到我在做什么了——这种「做坏事」的禁忌感,也正是 PWP 文学的精髓!

而且,在图书馆写东西还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本来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工作学习的地方,通常都有饮用水和免费厕所;安静的环境可以让人很快地进入状态;有免费 Wi-Fi,学校的图书馆还可以借到充电插头;有些图书馆还提供独立的 study room 和多种类型的座位(比如带不带电脑,高低座椅),写一阵子换个姿势、换个位置,不仅防止坐久了身上酸痛,不同的视角也能带来不同的感觉。

另外,有些图书馆建筑本身就足够有意思了。学校的主图书馆初建于 19 世纪,有人就在古老的墙壁上发现了不知道是几年前还是几十年前的前辈留下来的「不想写 essay」留言;新建的图书馆景致很好,早上去写正好能捕捉到天上的红霞;Senate House Library 的建筑本身就有意思,时间合适的时候,阳光穿过高处的彩窗,在天花板上映出斑斓的色彩;甚至直接坐在楼梯下的角落,闻着建筑和古书陈旧的气息,就像回到了中世纪一样。

教堂里的咖啡馆。Host Café at St Mary Aldermary (EC4M 9BW)

咖啡店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工作地点。室内环境,味道好闻,有饮料和简餐,许多店里都可以充电、用 Wi-Fi。和图书馆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环境噪音:咖啡店里通常会放一些轻音乐,也不限制客人说话。这些声音放在一起可能并不适合背书,有些情况下却意外地能让人投入到在做的事里。

另外,咖啡馆里的人员流动比图书馆里更频繁,能在这里出没的除了专业人士,各类人含量也更高。看他们的行为举止,像福尔摩斯一样分析他们的穿着、行事、语言,甚至多个人之间的互动方式,都可以成为灵感的一部分,日后化用为小说中的素材。这也正是一个人在家里做事难以获得的体验之一。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咖啡馆,都属于室内场景,天气的影响很小。它们在地图上分布也很广泛,无论是写完去玩还是玩完来写,总能找到合适的地方。

虽然是披萨店……but you get the idea!

旅游景点 / 博物馆 / 教堂

从这里开始,就要进入「方圆十里内只有一个人在用电脑」的领域了,脸皮不够厚的人可能需要一些心理建设。不过我自己的感觉是,不论在哪做什么事,只要不打扰到别人,其他人根本不会在意我,就像我不在意周围的人一样,所以没什么心理负担。

要说起这些地方提供的设施,和咖啡馆、图书馆比起来,还真差不了多少。通常景点都有免费的Wi-Fi,有厕所,景点附近也不缺吃饭的地方,甚至有些博物馆里面就自带餐厅。和图书馆相比,景点会更嘈杂,也有很多地方是找不到充电底座的。

但是同样的,可探索的景点太多,每一处的主题、风格、景色、气味都不同,游客更多,见到的人也会更多样。而且为了方便游客休息,景点内常常会有很多可以休息的地方,换个地方坐带来的视角变化就比在图书馆里更大,又是新灵感的来源。

再者,我写的角色既有来自东亚的,也有白人和混血儿,他们有的能完美融进伦敦的建筑和社会,让我有更好的代入感;有的则可以借助我这个身处欧风建筑里东亚人的视角,试图在异域揉进东西方复杂的文化交融和身份认同。

在我探索过的许多景点里,我认为博物馆和美术馆是最适合写作的地方。本身就有许多学生和爱好者搬个小板凳临摹、观看一天,我带着电脑去,和他们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些博物馆本身就有自习室,建筑风格影响写作风格,在 V&A 当文化人,在动物学博物馆写出的东西说不定就是下一本《弗兰肯斯坦》……!

Grant Museum of Zoology. 就,体会一下这种感觉……!Source: Amazingdaysout.com

教堂也不错,欧洲从来不缺教堂。小教堂更安静,但是如果坐下用电脑很快就会被工作人员关照;大教堂人来人往,好处就是坐在那里根本没人管。大教堂里可供使用的地方和历史故事也更多,比如有些情侣在摩天轮顶上都打过架了,上圣保罗的穹顶打一架好像也不是没有可能嘛!

当然,也有一些景点并不适合写作,地方小的、人流量巨大的、没有地方可以稳定地坐着的就不那么合适了。不过,抱着「要找地方写稿」的心态看每个景点才是本末倒置,最重要的是开心!写稿和出去玩都是。

今年暑假正赶上伦敦逐步解封,许多景点依次开放,给了我探索它们的机会。有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还推出了年票和单次票同价的优惠政策。伦敦大部分博物馆都是不收钱的,加上买的那些年票,四舍五入赚了一个亿!

公园 / 户外空间

户外空间和上面那些地方相比,又是另一种感觉。在当时的环境之中,最有诱惑力的一条就是可以不必戴口罩,自由呼吸。英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当地人也有许多对植物颇有研究,因此户外总是满目青绿,一年四季都有好看的花看。

户外空间大多是公共场所,人流量很难预测,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只要避开下午 3-6 点这个小孩和宠物都出门放风的时段,公园里的人就并不算多,环境里的噪音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然而,户外空间的特性也决定了它们会被很多因素限制。

最大的因素当然是气候。刮风下雨的日子不提,阳光明媚的日子看景很好,但是在这样的场景里找到能躲开太阳反光、看清屏幕的地方可真不容易。

还有就是其他设施:没有网络、没有电源、渴了要去别地找水,想上厕所也并不容易。倒是非常适合防止自己打开网页摸鱼,专心投入写作,只是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舒适度。

公园里有椅子,但是有桌子的还在少数。椅子有时会被其他人占据,就只能坐在草地上。也不是说草地无聊,毕竟有情侣能在草地上打架,怎么可能不出脑洞;而是无论坐在椅子上低头看屏幕、盘腿坐在草地上,还是趴在草地上,没过多久就能感受到身体在痛呼。所以只能是偶尔写一写,时间长了肯定受不了的。

那么,生产力呢?

说什么都没有数据直观。既然如此,请看我在 Scrivener 中的字数统计——

上次假期是 2020 年十二月的圣诞假,六月到七月是今年的暑假。这里只有同人文和小说的统计,其他类型创作还没算在内。这两个假期里选择写文与否的思路也几乎一样,都是在「工作/学习」「休息/娱乐(ie 写稿)」和「家务」三选一选出来的,全看当天心情,没什么整体计划。

即使这样,产出量也比之前高了好多,脑洞量更不可同日而语。上次只有两个设定断断续续地在写,这一次不仅人物设定百花齐放,而且各式脑洞层出不穷,连刚开始工作的八月也能顺着之前留下的灵感碎片磕出九千多字来,宇宙奇迹莫过于此。

收获却不只是有这些。我出门写稿的主要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写稿而写稿」,而是「出门看风景、看建筑和玩,如果有想法就立刻写」,因此去了很多我此前从没去过的地方,看了许多从未见过的美景,重访旧游时带着不同的想法去看,亦能发现新的惊喜。

身体健康方面,外面的桌椅虽然没有家里书桌那么讲究,很多时候没有电脑支架,椅子的高度也很难合适,但如果把当日游玩的运动量也考虑在内,整体而言我感觉身体状态是变好的了。看到了好看的景色,玩得开心,于心情也有助益。

结语

写这篇的时候免不了要看我在暑假的产出,心情非常复杂。一边想着「我真是个天才,这种脑洞都能被我想出来」,一边只恨自己没有八只手,写了那么多字却还是坑掉了很多,想穿越回五个月前拿刀逼着我自己把那几篇写完;还有一些文章尚未脱离尴尬期,「我是抱着怎样的小学生心态写出这些狗屎的?」,看了只想全部删掉。

但绝对没有在后悔的。出门见世界、见众生、见 CP……见自己。在灵感涌现时立刻抓住,在各种各样的环境里尽情享受创作的快乐,对我来说是十分独特的体验,那段日子现在想来也是极开心的。如果还能有长假期的话,真想再来一次,毕竟除了伦敦,我的收藏夹里还有好多地方尚未被我开发,只等着我去探索了啊……!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