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语学习方面的一些感悟吧属于是。

学任何语言都离不开词汇量这个概念,或者说衡量标准。比如说英语。比如看一个人的英语水平,一般都会问,你词汇量多少多少。这时候就开始了。我三千,我四千,我四千五,我五千,我五千八,我六千七就像拍卖会场喊价一样。还会有下面这些场景。

比如一些网站可以测试你的词汇量,一测出来怎么我学了这么久才这点词汇量。一万汇量为什么这个词都不认识,谁谁六千就能认识。认识这个单词得一万二的词汇量,或者更高。

还有一些人就用这个作为流量工具,比如说学习英语XX年词汇量应该达到多少,没达到你就得来上这个课。我们成年人倒无所谓,但是他们会说您孩子词汇量是多少,这时候就有家长急了。买课买书,觉得钱花到位了词汇量就可以达标了。

所以我们抱着单词书天天背,怎么拼怎么读,把文章当中遇到的新词或者词组抄下来背下来,把整个句子都背下来。词汇量这玩意儿越多越好,没有头,就像钱越多越好一样。确实是这样的,跟财富自由一样,大家都不知道会多少才能说词汇量自由。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似乎不会去考虑一个问题,到底怎么样了才叫,词汇量+1。有的人觉得会读会拼写就是+1了,有的人觉得会造句子或者例句会背了就算+1了,有的人觉得在英语软件上通关了就算+N了之类的。

我认为单词句子都是为了场景服务的,接触了那么多的单词短语句子,需要找到一个场景去安置他们。这里说的不是那种酒店入住餐馆点餐的那种固定问答场景,而是一些不确定的,比如如何准确形容一个物品或者一个动作。

考虑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有次我在电梯里遇到了一个没过来的同事,他问我为啥最近看不到我了我就说我搬到新开的楼层去了,他说那边怎么样,我想表达的是那边人少很清净,我就说了挺喜欢那儿的然后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表达,就说比较silent,他说嗯对我也去过那儿的,那儿确实非常peaceful。当时我就觉得有点嗯,是这,我没有办法说我完全掌握silent也不能说我完全掌握了peaceful,换句话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它们,那这两个词我不能算在我的词汇量里面。

有天我重温了下 2009年VMA颁奖典礼 麦当娜在开场纪念MJ的时候说,当她知道MJ的死讯时,自己和大多数人都没有管过他,甚至有很多人反对和诋毁他,即使是在MJ想重新回到家庭生活或者重启事业的时候。这里我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来描述人们对MJ的做法,我可能会用 ignore,或者 leave 什么 behind 这种,麦当娜作为 native speaker 用了我们中国英语学习者们吐槽最广的一个梗,We had abandoned him. abandon,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用在这里。

以前欧洲王庭里的贵妇们穿的裙子特别长,走路时候不露脚或者小腿,因为怕男性看了想入非非,那我应该如何用一个词去描述她们走路的样子呢,用 walk 其实也行,它用的是 sail, 像个轮船一样在水里走,看不到下面的那个什么螺旋桨。这就很传神。

所以我觉得我不能说这些词在我的词汇量里面,我根本不知道怎么用。

其实每个人有的英语知识都是挺多的,只是因为语言环境问题不知道它们应该用在哪儿,就像手捏一笔巨款不知道该花在哪儿一样。如果一个人手上捏了一大笔钱,但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用,其实也挺可惜的。我之前的一篇 文章 推荐了 《英语常用词疑难用法手册》这本书,所谓常用词基本上都认识,重要的是把它们用对地方。

我比较喜欢的是听Native Speaker们讲故事,不管是音频还是文字(这里的文字也包括视频的字幕)。我不会太多关注那些在我知识盲区的词,而会多去关注那些自认为已经掌握了的那些熟悉的内容,看看当地人是怎么使用的,为什么会用这个词,比如abandon的用法。我觉得这个是所谓的英语思维。

就像深度和广度,拿捏不住太多东西时就往下面挖一挖。

我觉得所有的自然语言学习都是一种感知,需要去融入到带有这些语言的环境中。词汇量这种明确的,并且不知道才算+1的量化标准在我看来是一种束缚,很虚无的一种束缚,虚无意味着无法打破它,它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除了带来焦虑其他也并没什么用。就像被考试错了什么题扣了多少分是人家定的标准,关键是看题是怎么错的,你今后再遇到这个坑能不能跨过去。

词汇量只是一个数字,它并不能告诉你怎么样使用最地道的英语,也不能避免在未知场景下的尴尬。

所以,一起去感知吧。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