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人类的进化史,就是在不断创造需求的过程中减轻个体劳动量的历史,扫地机器人就是这么一个产物,从单纯的扫地到扫拖一体,从自动集尘和自动清洗,再到超级缝合怪,人类总是力求最大程度的解放双手。

我最近同时购买了石头 G10 和追觅 W10 两款自清洁扫地机器人,同属米家系,定位相同,上市时间也差不多,很多人都在它们俩之间纠结。

石头 G10 已经收到二十几天,先说说整体感受吧。对比我家原来的石头 T6,扫地这块最大的变化是滚刷变成了胶刷,理论上防缠绕效果更好,2500Pa 吸力也比 T6 的 2000Pa 高一点。

T6 作为上一代扫拖一体机,拖地原理就是尾部拖个小水箱,水箱下面挂块拖布。说它没用吧,比没有强,你说他有用吧,一块抹布从头拖到尾也很难说有多干净。

同类产品的改进形态,无非是给拖布加了电控水箱,石头的新一代扫地一体机则加入了拖布升降和声波震动擦地,但这依然没有解决一块拖布满屋子擦到底的根本问题。

石头 G10 自清洁扫拖一体机,则是在声波震动擦地和自动升降拖布模块基础上,加入了自清洁拖布和自动换水功能,理论上将拖地能力提升了一个台阶。

当然,自清洁扫拖机器人不是新鲜玩意儿,网红品牌云鲸出来很久了。

追觅 W10 刚收到一周,我也是第一次用追觅的产品。和石头 G10 在拖地和清洗细节上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孰优孰劣,话不多说,我们一个个对比。

外观设计

石头 G10 机器人本体是常规的圆盘形,追觅 W10 一半成圆形一半圆角矩形。

石头 G10 的基座矮胖,看起来更小巧,因为拖布清洁后机器人会掉头充电,拖地模块抬升悬空,所以机器人外露。追觅 W10 的基座高大圆润,几乎把机器人整个包起来了。

设计服务于功能,外观设计通常和它的功能脱不开干系。两款机器人设计上最大的不同就是拖地方案,石头 G10 一整块拖布,声波震动拖地,追觅 W10 则是两个圆盘对向旋转拖地。由此他们的基座细节设计也大为不同,甚至连水箱大小都取决于这个拖地模块的设计,这些我们后面细说。

总的来说,ID 设计各有特色,谈不上优劣,虽然很多人会为喜欢的外观买单,但我个人建议功能性产品的选购还是要弱化个人喜好。

扫地

两款机器人虽然都主打拖地,但扫地依然是「扫地机器人」的本职工作。

我不打算极端测试两款扫地机器人谁扫地更干净,因为这东西很难量化,这里我想说说几个可能影响扫地的功能和体验。

首先是吸力。

追觅W10账面参数是 4000Pa,石头G10是 2500Pa,看起来追觅更胜一筹。理论上吸力越大,对地面灰尘的吸收更好。当然了,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频率上来后,一般默认吸力都不会开到最大档位,我后面的大部分测试也都是在标准模式下进行。

然后就是边刷。

边刷的作用首先是扬起地面灰尘,尽可能被吸入体内,尤其对墙边墙角这样的地方,边刷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吸尘口无法覆盖的问题。两款扫地机都是单边刷,追觅W10的圆角矩形,理论上对于墙角的覆盖会更好一点。

然后就是滚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刷,这玩意儿是扫地的核心部件。

石头 G10 的主刷用的是胶刷,比追觅 W10 的传统滚刷防缠绕效果更好,实际使用下来也确实可以看到,石头 G10 没什么头发缠绕,追觅 W10 是有的,但也不多。

最后就是尘盒

两款扫地机都无法自动集尘,尘盒尤为重要。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我家每天清扫,地板没有太多灰尘,之前的睿米集尘扫地机器人用了一个多月集尘袋都没更换过,石头 G10 到对比测试之前也没清理过,虽然还没提示清理尘盒,但我看了一下尘盒已经快塞满了。追觅 W10 刚到手清理了两天,尘盒塞了不少东西,尤其头发。

所以还是不可避免要经常手动清理,这点挺烦的,它们后续更高级别的产品,估计也会上自动集尘的缝合怪了。

左:石头 G10;右:追觅 W10

这就不得不提当前的扫地机器人市场,主打集尘的扫地机器人和主打自清洁拖布的扫地机器人如何选择的问题,前者的拖布需要每次清扫结束后手动清洗,后者的尘盒却不需要每次结束清理,所以如果只能二选一,我个人倾向于自清洁机器人。当然了,如果没有好用的缝合怪,当前的最佳搭配是两种机器人都买回家,一个扫地一个拖地。

所以扫地这一项,虽然功能和参数略有区别,但我个人看来,实际使用不会有太大差距,路线规划和覆盖情况对扫地的影响反而会更大。如果只看账面参数推测,吸力更大的追觅可能会更好。

路径规划

前面说到路径规划可能更影响清洁效果,这也是我比较关注的地方,毕竟石头做扫地机有一定积累,以算法强著称,而追觅才刚刚开始做扫地机。

实际使用中,粗看感觉差不多,两个扫地机器人从首次建图到日常打扫,都是按部就班的走位。并且因为都采用机械避障,在障碍物周围的走线也都差不多。

通常扫地机器人清扫全屋,会先围着墙边转一圈,然后在框定的圈子内来回走动,为了覆盖更完整,同一条路线会交叉覆盖。

但还是能看到两个扫地机的清扫路线有细微差别。

首先是覆盖率问题,仔细对比发现追觅 W10 走线后,两条水痕之间会留下一点点缝隙,大概是转盘之间的空隙。

一块平板拖布的石头 G10 走线过后没有这个水痕缝隙问题。

然后就是追觅 W10 由于不能升降拖地模块,来回换水拖布都是保持旋转的,回程旋转会导致沿途留下污渍,清洗后再出发又会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因为它机器人不带水箱),这是否也有改进空间呢?

 

另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即便同一个空间,同样的碰撞避障,石头 G10 绕圈边缘清扫的时候基本走直线,追觅 W10 则是一路撞过去的。

如果手动把机器人抱出来,再选择归位充电,可以看到石头 G10 基本在原地定位后即可回充,而追觅 W10 每次都需要跑很远的距离定位再回充。

 

所以我根据经验大胆判断,我认为石头的路径规划和算法确实比追觅更好。

拖地

拖地是我们今天要对比的重点,相信这也是多数人购买这两款机器人的初衷。

石头 G10 的声波震动模拟声波震动牙刷原理,实际效果无法精确判断,但这种拖布擦地的方式,大概就相当于我们用平板拖把来回擦地。

追觅 W10 的双旋盘则类似我们用圆盘拖把迂回拖地,它虽然不带水箱,但我观察下来,大概是拖布比较厚实,前半程比自带水箱的石头 G10 更湿润,想来也可以理解,如果机器不带水箱,拖布含水量必然先多后少。

日常拖地,真的很难看出石头 G10 的震动拖布和追觅 W10 双转盘拖布哪个更强。

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上酱油吧。

 

看完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很智障。

本来我是准备石头和追觅分别测试的,但后来发现没必要了,我不知道网上那些人是怎么用这玩意儿拖干净地上一堆酱油蚝油的,当然,你拖个十遍八遍也不是不可能。问题倒不在于一小块污渍能不能拖干净,而是本来一小块污渍随便用纸擦一下或者洗地机之类的更强设备可以清洁干净,用扫地机器人直接将污渍面积扩大化了。

这就好比本来可以用狙击枪把劫匪干掉,你直接朝居民区丢了颗炸弹。

所以我要喷一句,所有用酱油蚝油之类的测试扫地机器人拖地能力的都是**,完全脱离实际,我不管你出发点是什么作为的极限测试,都是毫无疑义的行为。

当然了结论还是要有的,虽然追觅 W10 只是在石头 G10 基础上拖了后续,但也可以看出如果没那么大量的污渍,旋转拖布对局部区域的清扫效果更好一点。

 

为什么说是局部呢?前面我说过,拖地机器人的本质是将一部分污渍粘到拖布带回污水箱,剩下的污渍平均分配到全屋。我们假设两台机器人换水频率一样,平均抹到全屋的污渍也一样,那么石头 G10 持续补水后拖布更湿润,回洗过程抬起拖地模块,可能比不带水箱,拖布由湿润到干燥,且回洗时拖布依然持续擦地的追觅 W10 更洁净。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推测,无法精确对比。

所以拖地这一项,我认为局部追觅 W10 好于石头 G10,全屋石头 G10 好于追觅 W10。

抹布清洁

虽然拖地本身和扫地一样,非极端情况下几乎察觉不到太大差距,但拖地功能的使用过程却有可能带来不同体验。

首当其冲是很多人关心的抹布清洗效果。

石头 G10 采用的往复式刮洗,你可以看成拖把刮洗的自动化。

 

追觅 W10 的转盘清洗拖布算是当前拖地机器人的主流设计。

抹布清洁程度可能跟回洗频率有关,两个机器人都可以设定不同的拖布清洁模式,但又有些不同,石头 G10 分为固定时间,或者选择清洁强度后机器人自己动态调节。比如我选择智能回洗标准模式后,基本上 10 分钟回洗一次。追觅 W10 则按区域设置或者自己选择地面脏污情况,比如我选择偏脏,基本上 5 平米回吸一次。

回洗频率其实影响最大的是续航和水量,抹布清洁状况只需要看一下多次清洁后,返回基座清洗前后的效果就行了。

前面我吐槽用酱油测试拖地后,清洗结果。

其中石头 G10 刮洗方式我感觉比追觅 W10 好一丢丢,当然了二者的清洗效果都比我想象中好,虽然不是绝对的干净,但考虑到不用人手工洗抹布,是可以接受的。

你认为哪个更干净呢?

基座底部清洁

因为两款机器人企业都侧重宣传了自己的清洗原理,很多人关心自动清洁拖布后,基座底部是否有残留水渍或者滋生细菌等问题。

石头 G10 清洁完拖布后,机器人充电时会掉个头,拖布模块自动升起后是悬空,类似我们洗完拖把后将拖把悬空放置。

 

第二天早上查看两个机器人的拖布,石头 G10 的拖布仍有轻微湿润,没有臭味,看来跟晾晒拖把差不多,基座底部刮洗得比较干净。

追觅 W10 清洗完拖布后,拖地模块虽然没有变换位置,但热风烘干功能从设计上是在最大努力让拖布保持干爽,第二天早上查看烘干后的拖布,非常干燥,硬邦邦的。基座底部大概是白色的缘故,残留痕迹更明显。

 

所以拖布模块,我可以认为没啥问题,反倒是每次清洗拖布后,底座区域污水虽然会抽干,但依然会残留一些污渍沉淀,当然了这个地方肯定都需要定期清洗。因清洗拖布原理不同,石头 G10 可以拆下底槽右侧滤网一小块块清洁,追觅 W10 则可以将整个底板拆下清洁。

其实烘干还是晾干,除了因拖地方式不同,还有一个原因是拖布材质,追觅 W10 的旋转拖布材质感觉更厚实,必然需要更强力的方式除湿,石头 G10 的拖布更单薄,自然风干也算合理。一句话,两款机器人因为不同的拖地设计思路,基座设计上都在尽可能避免残留水渍带来的卫生问题。

如果要选一个最佳,那热风烘干的追觅 W10 的肯定更彻底。

水箱和续航

石头 G10 的单侧 2.5L 水箱要比追觅 W10 单侧 4L 容量小,但实际测试中可能情况更复杂。

左:石头 G10;右:追觅 W10

首先石头 G10 机器人自带一个小水箱,在拖地过程中可以给拖布持续供水,回程换水的频率比追觅 W10 低,单位清扫面积消耗的清水也就更少。

当然,换水频率跟拖地清洁能力没有必然联系,前面我们说到,拖地本身无外乎将地板污渍平均分配到全屋,自清洁扫地机器人拖布将污渍带走一部分后,剩下的污渍总会残留到地板上,换水次数越多,也意味着平均分布的板块数量越多,实际清洁效果虽然无法量化,但确实无法精确判断孰优孰劣。

我设置了几个不同的标准清洁模式和回洗模式的剩余水量,这里也顺便测试出了机器人的续航表现。

注:每次测试加注清水到清水箱 MAX 位置,但实测发现追觅 W10 清水箱 MAX 位容量大大超过了官方宣传的 4L 容量,至少 4.3L,所以以上测试数据如果根据实际容量,追觅 W10 的实际平均耗水量更大。且实际数据肯定有误差,数据仅作为参考对比,为了避免水箱容量产生的误差,大家也可以参考下面的剩余水量,更准确。

可以看出,追觅 W10 水箱和电池都比石头 G10 更大不是没道理的,因为不同模式下,双转盘拖布的追觅 W10 单位耗水量耗电量比一块平拖布的石头 G10 更大。换算下来差不多可以理解为,中度清洁和回洗,石头 G10 最大清扫面积约 200m²,追觅 W10 可清扫最大面积约  120m²。

但我为什么说水箱大小可能是个复杂的问题呢?因为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只要哪怕一天不换水,倒污水的时候就能闻到明显臭味,所以换水频率太低,也不见得都是好事,至少,污水箱必须经常倒掉。我认为,正常使用,基座本身能持续供电,只要够用,那么清水剩余多少的体验差别不大,水箱容量满足全屋中度清扫一次,再略有剩余就可以了。

续航这里,我家套内面积 89 平米,扫地机器人正常可以活动的范围 65 平米出头,算是活动比例比较大的了,我用过的扫地机器人没有一个续航有问题。并且因为清洁完都会自动充电,理论上只要能满足清洁全屋一次,电池容量大小不会影响实际体验,或者说不影响大多数普通家庭,实在不够也支持断点续扫。

 

但这两款拖地机器人扫地同时还加强了拖地,能耗肯定比普通扫地机器人更高。前面的表格也可以看出来,追觅 W10 的电池容量虽然更大,类似清洁强度下的能耗比石头 G10 更高,主要原因是追觅的旋转拖布必然比石头震动拖布更费电,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是追觅爬门槛折腾次数更多,在门槛处来回折腾浪费了大量电力。

 

如果你家不是特别大,且不是每次都开最强清洁模式,那么这俩的电池容量和水箱大小,日常使用应该都是足够的。另外虽然他们都支持多层地图,但我想如果你家都好几层了,也不至于抱着机器人上下楼,每层楼放一个机器人更合适。如果你家房子大到我无法想象,我建议你多请几个保姆。

比起当前焦虑电池和水量,我更担心的是这种内置电池的产品,使用几年后由于电池衰减,新产品和新功能体验又更好,和十年难得一换的电视冰箱洗衣机这种大家电比起来,扫地机器人似乎只是个「快销品」,价格也不便宜,厂商为啥不做可拆卸电池呢?

我只能想到另一个词——「计划报废」。

爬坡避障

爬坡避障也是很多人购买拖地机器人不太考虑的地方。因为所有扫地机器人都会宣传自己的爬坡越障没问题,事实是,如果只使用扫地功能,几乎所有扫地机器人都能正常爬上 1.5-2cm 的门槛,一次不成功,迂回几次总能爬上去。

但用起来就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了。

常见的爬门槛,之前我用过的所有扫地机器人,比如石头 T6,不加装拖地模块的时候,面对 2cm 内的门槛都没有问题,一旦加装拖地模块,因为拖地的设计需要拖地模块自然下垂低于机器人底面。

此时爬门槛就很困难,相当于前脚上去了,后面被门槛绊住,所以我很长时间都不让扫地机器人去厨房和阳台,因为总有那么几次不在家,它爬不上去。

石头的工程师大概也考虑到了这点,在新一代产品上采用了拖地模块升降功能,G10也延续了这一设计,经过实测,翻越我家厨房和阳台的门槛确实没啥问题。

 

追觅 W10 则要困难很多,经常在门槛处来回徘徊。

 

大概因为旋转拖布本身有一定辅助作用,虽然不像石头 G10 那么轻松,至少能爬上去,不像之前的机器人,只能把阳台和厨房设为禁区。

但爬门槛问题同样也很复杂,当你觉得不应该那么困难的时候,它在门槛那来回折腾十分钟都上不去,你以为它总是这么费劲的时候,它可能毫不犹豫的秒上。

比如两个不同分区交界处有门槛,机器人先清扫一个分区,到门槛边缘的时候可能会越界,那么门槛无论划分到哪个分区,它大概率在门槛处来回折腾。但如果在其中分区非门槛区域清扫,回程换水之类的需要路过门槛而不是清扫门槛周围,则几乎是秒上。所以我认为追觅 W10 在门槛来回折腾的罪魁祸首并不是机器爬不上去,而是算法渣。

带升降拖地模块的石头 G10 面对门槛虽然多数情况比追觅 W10 丛容,也不总是完美的,比如我家客厅到阳台的门槛,因为横截面呈阶梯状分布,比较复杂,石头 G10 偶尔会识别成悬崖,直接罢工不去阳台清扫。

如果家里有类似宜家躺椅这种造型,扫地机器人爬上去后很容易被搁着下不来,可以说是所有扫地机器人的噩梦了。

然后是地毯识别。

石头 G10 能有效识别家中的地毯区域,并在 App 自主设置清扫、抬升还是避开。

 

追觅 W10 因为拖地模块无法抬升,只能识别到地毯后绕开拖地。

我们可以看 App 地图细节,虽然两款机器人有效识别出地毯,并且如果选择绕开那处理方式也类似,但石头 G10 的地图上明确标注了地毯区域,追觅 W10 地图则是一片空白,可见石头的  UI 做得更细心一些。

当然了,实际使用过程中,建议大家根据家中地毯材质,选择是绕开还是正常清洁。

至于绕桩避障,因为两个机器人都是普通的碰撞避障,我感觉绕桩差不多。

像什么丢数据线之类的,我就不测试了。这种场景每个家庭都不一样,可能同款机器人同一根数据线,有的能绕开,有的拖着走,有的被卡住。

总的来说,越障这一款,石头 G10 大部分情况下更强,追觅 W10 也不是不能用,只是偶尔更费劲。

噪音

扫地机器人工作的时候当然是有噪音的,尤其清洁力度吸力大小通常和噪音成正相关。

我粗略测试了一下石头 G10 和追觅 W10 在轻度模式、普通模式和暴力模式下的噪音,大家参考一下,最强模式噪音有点吵。但想开点,不管是吸尘器还是洗地机,只要暴力清洁都会有噪音,且功率和噪音通常成正相关。

我相信正常人不会在大半夜用这个玩意儿清扫,所以我认为噪音高低不影响购买决策。

App 体验

这几年我用过 iRobot、360、石头等多款扫地机器人,比起他们肉眼难辨的扫地差距,其实  App 体验也能看出不同企业的用心。

虽然石头和追觅都同属米家生态链,都能同时接入米家 App,功能布局也基本都差不多,但很显然他们的细节体验还是不同。

大体上石头 G10 的设置项更详细,细节做得更好,如前面提到的回洗路线是虚线,地毯识别标注更清楚等,我个人觉得石头的 UI 体验更好。

但 App 完全是个人主观感受,也不太影响产品功能使用,只是我个人职业习惯和个人审美。没  bug 比什么都强,比如追觅 W10 第一天到家建图清扫完后,第二天再使用地图直接丢失,设置也没保存第一次新建的地图,只好重新建图,但 App 问题毕竟是软件问题,很容易更新改进。

总结和购买建议

石头 G10 和追觅 W10 的对比体验就结束了, 简单总结一下。

追觅 W10 和石头 G10 基于拖地方案不同,带来了不同的拖地效果、甚至不同的底座设计、水量和续航结果。追觅 W10 出水量更大,局部深度清洁效果更好。但石头的算法和覆盖更完好,越障效果更好且续航也更持久。

  • 如果你家门槛较多或者面积较大,我比较推荐石头 G10。
  • 如果你家面积不大且门槛和障碍不多,追觅 W10 也还行。

但每个家庭环境不一样,即便同一款机器,在不同家庭也可能遇到不同问题,所以以上测评和结论只代表我个人。

总的来说,只要不出大问题,在当前情况下,一个自清洁拖地机器人,确实能让减轻很大的家务劳动量,最近每天两台机器人来回折腾,基本实现了不穿拖鞋自由。

所以在当前节点,如果你计划购买一台扫地机器人,我建议可以入手自清洁扫地机器人,至于某些期待已久的缝合怪,虽然我个人觉得很有必要,但品质和体验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检验,有机会我再买回来测试。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