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2017 年,我买了三星 S8+,当时也算经历了一番波折。第一次入手的是 G9550 4GB+64GB 的版本,并不流畅。然后换了 6GB+128GB 的版本,一直使用到 2019 年 1 月更换了 iPhone XR。这 18 个月的体验,三星旗舰硬件和 One UI 的搭配,带给我的快乐大于痛苦。在欧洲,还留下了那么多出色的照片。

不过,当时心心念念的遗憾之处在于:

  1. S8+ 没有多摄像头系统(这也是后来我从 XR 换到 iPhone 11 Pro Max 的重要原因);
  2. S8+ 不支持 Spen(之前我已经在使用 GalaxyNote Pro 12.2,虽然当时三星的跨设备联动几乎没有,但是 EMR 技术手写笔的好用无需多言)。

同时,S8+ 所使用的这一套全视曲面屏的 ID 设计,在 S9 没做变更、S10 之后变成 infinity-O 全视屏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太颠覆性的体验变化。这几年,Note 系列和 Tab 系列确实越来越成熟,在购入 Note 10+ 5G 作为备机之后,我甚至在和 iPhone 的交叉使用中没有太多的实际感觉:同样的三摄影像系统、相似的屏幕尺寸、12GB 内存带来的流畅顺滑……

不过,同年 Galaxy Fold 的发布仍然让我在意。初代 Fold 的可用性和耐用性存在不小的问题,而 Fold 2 迅速成熟了起来。到了 Fold 3,能被消除的短板减少不少,还增添了 Spen、防水的功能亮点。价格也日趋合理,首发购入还包含 Samsung Care+、12 期免息和保护套,以及 Spen、Buds2 耳机等丰富的赠品,14999 的销售价格折算下来可能就 13000 元左右。相较于同年的 iPhone 旗舰,甚至可以归为同一价位段了。

所以,32 个月后,我回归三星。

一、参数解析

这里想借助两张图标来说明 Galaxy Z Fold3 的参数配置。

首先是市面上已推出的四款较为主流的横向宽屏折叠手机:

品牌MIHUAWEISAMSUNGSAMSUNG
型号FOLDX2FOLD 2FOLD3
CPU骁龙 888麒麟 9000骁龙 865骁龙 888
存储12 / 16+256 / 5128+256 / 51212+25612+512
 /NM 存储卡//
后置摄像头一亿像素 广角 ƒ1.755000 万像素 广角 ƒ1.91200 万像素 广角 ƒ1.81200 万像素 广角 ƒ1.8
 1300 万像素 超广角 ƒ2.41600 万像素 超广角 ƒ2.21200 万像素 超广角 ƒ2.41200 万像素 超广角 ƒ2.4
 液态镜头 30 倍长焦 3cm 微距1200 万像素 长焦 2.41200 万像素 长焦 ƒ2.21200 万像素 长焦 ƒ2.2
 800 万像素 10 倍光学变焦 ƒ4.4   
前置摄像头2000 万像素 广角1600 万像素 广角 ƒ2.21000 万像素 广角 ƒ2.2400 万像素 广角 1.8 屏下
电池5020 mah4500 mah4500 mah4400 mah
充电67W 有线55W 有线25W 有线25W 有线
 //11W 无线10W 无线
sim卡双 SIM 卡双 SIM 卡单 SIM 卡(W21 双卡)双 SIM 卡
 5G+5G5G+4G5G5G+5G
数据连接WLAN Wi-Fi 6WLAN Wi-Fi 6WLAN Wi-Fi 6WLAN Wi-Fi 6
 蓝牙 5.2蓝牙 5.2蓝牙 5.0蓝牙 5.2
 USB 2.0USB 3.1 GEN1USB 3.2 GEN1USB 3.2 GEN1
防尘防水///IPX8
手写笔///Spen
NFC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屏幕6.52' OLED 2520x840 90Hz 刷新+180Hz 触控6.45' OLED 2700X1160 90Hz 刷新+240Hz 触控6.2' OLED 2260x816 60Hz 刷新6.2' OLED 2260x832 120Hz 刷新
 8.01’ OLED 2480x1860 60Hz 刷新+120Hz 触控8’ OLED 2480x2200 90Hz刷新+180Hz 触控7.6' OLED 2208x1768 120Hz 刷新7.6' OLED 2208x1768 120Hz 刷新
尺寸173.27x(69.8-133.38)x(7.62-17.2)mm161.8x(74.6-145.8)x(4.4-8.2/13.6-14.7)mm159.2x(68-128.2)x(6.9-16.8)mm158.2x(67.1-128.1)x(6.4-16)mm
重量317g295g282g271g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家都将折叠屏定位高端,搭载当年的旗舰处理器。相对来说,HUAWEI Mate X2 的麒麟 9000 是最优选择。

影像系统上,X2 仍然最佳,直接选用了和 Mate 40 Pro+ 接近的配置;Mi Fold 则不算差,使用了近似于小米 11 的配置。而三星的 Fold 系列——坦率地说——基本就是 S10 开始的固定三件套(倍率不变 0.5X–1X–2X,像素几乎不变)。

显示屏幕上从外屏来看,X2 再次最佳,配置依然接近 Mate 40,三星则连续两代专注于「遥控器」造型,而小米还停留在 Fold 1 的水平。内屏上,拉胯的是小米;华为和三星则属于神仙打架。

至于 Spen、防水、无线充电和重量,这些加分项全是三星 Fold3 独占鳌头。

再来看看 Fold 3 和 Note10+ 以及 iPhone 11 Pro Max 的对比:

品牌SAMSUNGSAMSUNGAPPLE
型号FOLD3NOTE 10+ 5G11 PRO MAX
CPU骁龙 888猎户座 9825A13
存储12+51212+2564+256
 /MicroSD (至高 1TB)/
后置摄像头1200 万像素 广角 ƒ1.81200 万像素 广角 ƒ1.5、ƒ2.41200 万像素 广角 ƒ1.8
 1200 万像素 超广角 ƒ2.41600 万像素 超广角 ƒ2.21200 万像素 超广角 ƒ2.4
 1200 万像素 长焦 ƒ2.21200 万像素 长焦 ƒ2.11200 万像素 长焦 ƒ2.0
 ///
前置摄像头400 万像素 广角 ƒ1.8 屏下1000 万像素 广角 ƒ2.21200 万像素 广角 ƒ2.2
电池4400 mah4300 mah3969 mah
充电25W 有线45W 有线18W 有线
 10W 无线15W 无线10W 无线
sim卡双 SIM 卡单 SIM 卡双 SIM 卡
 5G+5G5G4G+4G
数据连接WLAN Wi-Fi 6WLAN Wi-Fi 6WLAN Wi-Fi 6
 蓝牙 5.2蓝牙 5.0蓝牙 5.0
 USB 3.2 GEN1USB 3.1 GEN1Lightning
手写笔spenspen/
NFC支持支持支持(仅限apple pay)
屏幕6.2' OLED 2260x832 120Hz 刷新6.8‘ OLED 3040x1440 60Hz 刷新6.5' 2668x1242 60Hz 刷新
 7.6' OLED 2208x1768 120Hz 刷新//
尺寸158.2x(67.1-128.1)x(6.4-16)mm162.3x77.2x7.9mm158x77.8x8.1mm
重量271g196g226g
防尘防水IPX8IP68IP68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Note10+ 除了缺少高刷之外,参数上完全不弱于 Fold3,甚至在重量上还更加舒适。而 iPhone 11 Pro Max 过渡到 Fold3 的换机之路,似乎也不存在太多可见的大幅提升或者缺陷(重量增加了45g,但是 iPhone 13 Pro Max 也要 240g)。

唯一的转变,就是那块折叠屏了。

二、外观开箱

Galaxy Fold 3 的包装盒扁平,是因为手折叠屏采取展开的方式存放。

手机本体下方还提供了星粉俱乐部的兑换卡,可以用来领取首发购买的礼品。不过我领取的时候发现赠送的 Spen+ 保护套已经增完了(全国限量 6500 份,莫不是说明这次吝啬的三星遇到了庞大的客群?)。

配件标配的是卡针、数据线和 25W 快充充电器。没有耳机。

在经过 iPhone 和 Note10+ 的体验后,这次我还是选择了芳纶纤维的手机壳。装配之后的贴合度和保护度都比较不错,主要的遗憾是没有抹平摄像头凸起的高度,这就造成了手写绘画的不便(下文还会详述)。

外屏亮度和色彩都很不错,最大的问题还是深耕「遥控器」造型带来的尺寸不足(比如,根据内屏配置好的 One Hand Operation+,在外屏使用因为宽度太窄很容易误触;更别提这外屏对全键盘使用者的无情处刑)。

内屏屏幕在照明反光下可以看出平整度相当一般,我指的甚至不是中间的折痕,左右两侧的展开区域也存在形变。

不过亮屏状态下,显示未受到影响。

广受吐槽的、实验性质明显的屏下摄像头,我几乎不用,也不是很在意。

听筒位于左侧,外屏那部分的上下部,这就造成看视频的时候如果是纵向放置,声音都在左侧。

电源键兼做指纹识别,在疫情时期体验比 Face ID 好太多了(非引战,我也有 Apple Watch)。

转轴经过三代的改良,体积仍然不小(也算某种意义上的品牌辨识度了?)、阻尼感很强,支持 0–180 度的悬停。

三、拍照体验

三摄倍率 0.5X–1X–2X,像素均为 1200 万的这一套影像系统,在 Fold3 上按道理应该属于可用的范畴,预期呢,也就是 DXO mark 109–124 这个分数段,或者 SOOLMAL 体验榜 111–109这个分数段。自然相较于目前主流厂商豪华影像系统,属于满足生活记录基本需要的标准配置。

分了几个场景来做体验。

3.1 焦段

首先是三焦段的对比:

这三枚摄像头,三星处理得很均衡。从 13mm–24mm–52mm 色彩风格和解析力水平高度一致。在最后一组夜景模式中,Fold3 虽然是三摄均支持夜景模式,但是暗光条件下有几率会触发主摄裁切 2X 长焦成像,样张的长焦便是一个例子(和 iPhone 11 Pro Max 的策略一致)。

3.2 广角黄昏对比

从这节开始,我选择 Fold3(即图片标注 F9260)、Note10+(N976N)、S8+(G9550)、iPhone 11 Pro Max 进行对比。因为四款手机中,S8+ 是单摄像头,且无夜景模式,所以只能在有限的场景登场。为方便比较成像细节,广角黄昏补充了样张 5 倍局部放大的对比。

白平衡上,除了 S8+ 外,三款手机表现一致,这也是符合现场情况的呈现。S8+ 明显偏暖。放大后可以发现,除了有着更低的 ISO 取值,Fold 3 和 iPhone 都有着更好的解析细节。

事实上,但凡在光照较为充足的条件下,iPhone 的 ISO 取值都要比三星更加激进。不过,Fold3 倾向于高对比锐化,所以在栏杆格栅这样的纹理上表现更好。

3.3 长焦及极限放大黄昏对比

2X 长焦对比可以发现,Note10+ 的发色较为呆板,显得玻璃幕墙不够通透。在大家都没本事(全都没有潜望式光学变焦头)的情况,胡乱拉到最大数码变焦看看极限情况。iPhone 早已压不住的噪点,发色也彻底沦为不正常的死灰;S8+ 则解析力垫底。

3.4 长焦夜景对比

Fold3 的长焦夜景模式似乎没能正确对焦,或者出现了不小的堆栈错误,除了鬼影憧憧的月亮外,水面也显得格外油腻;iPhone 则没有夜景模式,多少造成了噪点和细节鱼目混珠。相比之下,Note10+ 算是表现最好的了。

3.5 超广角黄昏对比

三星一度在超广角上接受了很多的赞誉,而 iPhone 11 代的超广角无疑是一个明显的薄弱之处。Fold3 和 Note10+ 可以用更低的 ISO 数值和更加优秀的解析力赢下这局,在炫光和色散的控制上也要理想很多。另外,Note10+ 的 1600 万高像素相较于 Fold3 也没有带来显著的优势。

3.6 超广角夜景对比

在超广角夜景的比烂环节中。iPhone 因为没有夜景模式,所以只能拿出曝光正确但是毫无细节可言的样张。而三星则陷入「堆栈–锐化–细节丢失」的恶性循环,相对来说 Note10+ 是最好的,合焦清晰、保留的细节纹理也是三者中最好的。

3.7 手动长曝光对比

手动长曝光是手动情况下影像系统所能提供的极限操作结果:对于 Fold3 和 Note10+ 而言,二者最大可以设置的曝光时间为 30s、ISO 为 50,而 iPhone 则在第三方 app 中的极限值为 10s、ISO 为 25(根据 SOOLMAL 测试,极暗情况下原生相机夜景模式可以 30s)。三星的手动模式不支持长焦,iPhone 在第三方 app 中则没有限制。

相对来说,如果有三脚架、结合后期堆栈,三台手机还是可以输出一些品质较高的暗光夜景的。

3.8 样张展示

四、应用体验

Galaxy Z Fold3 搭载了基于 Android 11 的 One UI 3.1.1。自 Android 7 发布、One UI 面世(Android 9)之后,Android 系统和 iOS 系统一样进入了平稳期。而 Fold 历经三代,现在基础的系统逻辑也日趋固定。在 Fold3 的使用中,经过实验室设置和 Good Lock 调整,所能达到的系统交互便是目前三星所能实现的最好水平。

4.1 手写和绘画

Fold3 的手写绘画依赖于 Spen,而且 Spen 和其它设备并不通用。为了保护相对来说更脆弱的折叠屏,Fold 上只能使用 Spen Fold Edition 和 Spen Pro 这两支笔。在外观上看,主要的区别是笔尖从 0.7mm 的楔形尖头(从 Tab S6 之后开始普遍采用)变成了 1.5mm 圆头,且笔尖回缩弹性明显。

Spen Fold Edition 的长度超过了历代的 Note 版 Spen,但是因为直径更小,握持感无法达到 Tab 和 Book Pro 360 配笔的理想程度,笔尖的臃肿也造成光标遮挡的问题。而 Fold3 的机身尺寸大小既无法容纳书写的手掌(可以容纳的例子:Tab)、又不适合手掌完全停靠在机身外(可以停靠的例子:Note10+),不平坦的机身加上折叠屏中间的折痕更加剧了书写绘画的不适。

型号+搭配设备重量笔身长度笔身直径
Spen Fold Edition + Fold36.3g132.1mm7.7mm
Spen + Note10+3g105.1mm5.8mm
Spen + Tab S7+8g144.8mm8.1mm
Spen + Galaxy Book Pro 3608g144.8mm8.1mm

目前我在用的手写和绘画软件包括以下几款,评价如下:

软件来源功能体验
Samsung Notes三星预装书写流畅,支持压力感应,笔触捕捉较为准确。提供的工具(笔刷、套索、调整功能)标准好用
OneNotes通过 Google Play  安装云笔记是主业,支持书写是附加属性。支持压力感应,提供的工具简陋
Squid通过 Google Play 安装老牌的手写 app,很早就针对 Spen 进行了优化。功能简洁好用,专注笔记(比如,笔刷只有两种,却可以选择是否启用压感),免费用户只能使用本地备份略显不便
Clip Studio Paint三星版需切换外区三星商店安装桌面平台久负盛名的绘画软件,迁移到 Android 之后和三星深度合作,选择三星作为首发。在 Fold3 上压力反馈明显不如 Tab 或 Book Pro 360,断墨和笔触突变让人觉得不够稳定。

我的总体判断是如果让我认真笔记绘画,我一定还是选择 Tab。Fold3 可以拿来速记速写,干活儿还是算了。

4.2 折叠屏兼容性

在讨论折叠屏应用的兼容性时,最首要的问题其实是——内屏和外屏分辨率尺寸不同,开阖涉及到 app 的刷新显示。一种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是内屏外屏的 app 切换以屏幕开阖区分,即合上手机时相当于锁屏。更复杂的处理方式则是在外屏继续,Fold3 经过设置后,可以为所有 app 开启后者,且实测比较稳定。

不过,除了内外切换,Fold3 非常规的屏幕比例还带来了麻烦。外屏的「遥控器」长宽比 2.71(约合 19:7),相比 Note10+ 的 2.1(约合 19:9)狭长许多,,拿到手后的早期系统版本( F9260TBU1AUI1)部分 app 存在显示长宽比问题,更新后则比较正常了,缺点就是显示内容偏少。

而来到内屏,其长宽比 1.25(约合16:13)相比 TabS7+ 的 1.6(合 16:10)方正不少,再次破坏了不少 app 的显示长宽比(而且还存在显示面积损失的问题,视频 app 详见下一节)。

三星提供的折衷解决办法是所谓的分屏视图(类似于华为的平行视界),目前支持分屏视图的 app 如下:

但是分屏视图绝非灵丹妙药,在某些 app 上甚至还不如原生的缩放拉伸。比如微博开启平行视界后,信息流在左侧,微博详情(文字、图片、视频)在右侧。这个看似合理的方案,当时尝试全屏视频时,就会发现视频只是从纵向半屏转换为横向半屏。而想享受完整的屏幕,只能采用关闭分屏视图。

另外,分屏视图下,滑动退出 app 会出现右边滑完了还要继续滑左边;甚至右边正常显示而左边加载了新的开屏广告(难道买了折叠屏就是享受双倍的广告时间?)。

4.3 看视频体验

如果我说,Fold3 最后获得的视频显示面积和 iPhone 一样大,不知道这代购机者的心理是否会感到一丝不平衡?

这是因为在视频普遍为 16:9 的比例的情况下,制约全面屏手机视频显示面积的主要因素就变成了手机的高度,而 Fold3 的高度和 iPhone 11 Pro Max 几乎一致,这就让看视频这件事儿上,折叠屏相较于大屏旗舰几乎毫无优势。

B 站和 YouTube 是我最常用的视频软件,在整体适配都比较好的前提下,YouTube 更胜一筹。因为其同时支持横、竖全屏,还分别在两个方向给出了相当舒适的适配(比如都可以调节视频播放参数);反观 B 站(虽然已经比 Tab 等平板使用舒服了不少)只支持竖屏的一级页面、只支持横向全屏(竖屏无法调节视频参数)。

五、生态链体验

三星作为业内几乎唯一的可以完成全链路硬件制作的厂商,提供丰富的生态链产品。从 Fold 3 (手机)出发,比较常见的扩展生态链包括同时发布的 Galaxy Watch4(手表)和 Galaxy Buds2(耳机)。手表作为苦等 8 年(2013 年,初代 Gear 发布)终于汇入 WearOS 怀抱的新作,似乎可以充当 Apple Watch 的替代产物。Buds 2 则是目前三星 TWS 耳机系列中的主流继任者,无疑可以认为是 AirPods 2 的替代产物。

另一个容易联想到的选择,是去年发布的 Tab S7+(平板),出色的配置面对 iPad Pro 不遑多让。后续我大概会专门写一篇评测。拥有了手表+耳机+平板,所谓的 iOS 四件套就有了对应的选择。但是,切莫忘记 Mac。三星对应的产品中,Flex 和 Book Pro 算是这两年吸引眼球的两代产品。Galaxy Book Pro 360(笔记本),最大提供 15 寸的 OLED+Spen 支持,是 MacBook Pro 的对标产物。至此,整套三星生态链已经在我手中。

5.1 软件的生态

在 OneUI 中,从手机到平板、手表,无论是交互逻辑还是软件生态都高度一致(颇为讽刺的是,因为 Android 平板端 app 的缺乏,相当多 app 其实就是混用的)。

而在 Windows 下,三星开发了一系列独占或者通用的软件,其中有助于生态链使用的软件,包括下面几款:

软件独占 or PC 通用功能体验
Samsung DexPC 通用把 Dex 模式的应用场景大大扩展,让 Win 系统成为三星 Dex 的投影平台。不过让人觉得无语的是,都已经在用 Win 10 了,我宁愿直接用电脑。
Samsung BudsPC 通用支持 PC 配对 Buds 耳机,并实现 One UI 下的几乎全部功能,这点上绝对比 AirPods 配对要舒服不少。
Samsung FlowPC 通用让三星 Android 设备链接手机的软件,和微软手机链接解决方案相比,深度与 One UI 定制,支持投屏、传输文件等多种操作,不过有了 Dex 之后三星对于 flow 也没有很热心
Samsung NotesPC 通用,但需要手动下载 app 安装三星笔记,从手机、平板到各种电脑实时云同步就是爽啊。因为 Notes 对 Spen 的支持已经慢慢达到甚至超越了各类第三方 app,加上可以和 OneNote同步,相当实用的工具。
Samsung Setting三星 PC 独占提供了蓝牙轻松连接的功能,简而言之,相当于定制版的 Buds 配对功能;另外还包含针对三星笔记本大量的自定义功能,如屏幕模式设置(色域)、电池和性能设置。

当然,对 Book Pro 360 还包含相当多的独占软件,但与生态链关系不大,不在这里讨论了。

5.2 耳机的切换

能够考验生态链的一个典型例子,是 TWS 耳机的切换。这点上苹果确实优秀。三星 Buds2 也提供了一套相似的解决方案:只要登录同一个三星账号,Android 设备便可以在蓝牙配对列表中看到同一对耳机,并快速连接。

在核心功能点上,Buds2 能做的如下:

功能点功能体验和 AirPods Pro对比备注(搭配体验 app)
自动暂停双耳耳机取下音乐自动暂停,单耳无效,音乐无法自动恢复播放双耳、单耳耳机取下,音乐自动暂停;佩戴,音乐自动恢复播放(这个方案的优点是自动化,缺点是极端情况,比如耳机临时放在口袋里也可能会误播)QQ 音乐
无缝切换耳机同时手动确认链接手机平板后,播放视频、音乐自动切换设备,来回切换时存在失效现象播放视频、音乐自动切换设备,不过经常需要在媒体播放控制手动选择耳机播放QQ 音乐+YouTube
降噪支持降噪和三档环境音,降噪力度略微不如 AirPods,相应地负压感也少一些支持降噪和通透模式 

六、总结

还记得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 Sony Tablet P 时的惊讶和好奇。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从 iPhone 到 iPad,并非完全如乔布斯所说是「全新的发明」。新材料(比如 UTG 超薄柔性玻璃)和新工艺(比如 UDC 屏下摄像头)的层出不穷,让已有的品类不断产生从造型到交互的豹变。因此,折叠屏手机或者折叠式设备也并非全然的新产物。

时至今日,到 Fold3 的推出,折叠屏似乎已经很靠近一个临界点,即杰弗里·摩尔所说的,从创新品到大众消费品的临界点。这几年始终小修小补的 iOS 和 Android 似乎也到了这样的紧要关头:物理形态的变化亟待软件层面的新突破,来实现一种新的产品价值。

国内国外,可以寻找到这个临界点的设备制造商,必将能够掌握掌上消费电子市场的一下个十年。到时回头,Fold3 正是起点之一。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会员?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