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巧不巧,我因为急性子不想等邮寄,稀里糊涂地就订到了首个发售日取货的机器,「谈新机」的担子自然落在了我的肩上。
好在我还蛮适合以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的身份聊聊这部新 iPhone。尽管我是绝对的 iPhone 老用户,但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我的主力机一直是 Android 设备,iPhone 11 Pro Max 只作为备用机使用,登场的机会不多,对 iOS 的体验也没有从前那么深入。在面对 iPhone 13 Pro 时,我也就多了一分「看看如今的 iPhone 旗舰发展得怎么样了」的心情。
这篇文章中,我就谈谈我使用新 iPhone 一周以来的心得和感受。
外观:全金属小胖
和 iPhone 12 Pro 系列相比,iPhone 13 Pro 的整体外观变化不大,依旧采用正、反双面玻璃加不锈钢金属边框的设计,如果不考虑新配色「远峰蓝」的存在,拿着 iPhone 13 Pro 走在大街上,周围的路人很难一眼就注意到你手里拿着的是新手机。
就在我撰写本文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与此相关的小事:我拿着戴了手机壳的 iPhone 13 Pro 坐地铁,对面一位大哥看到了我手机上硕大的摄像头,觉察到了不对劲。我在他脸上看到了从惊讶到迟疑,再到「原来如此」的表情变化过程,非常有趣。
对我个人来说,iPhone 13 Pro 在外观上最大的改变是摄像头模组变大了,而且变得巨大。尤其在佩戴了 Apple 自家的皮质保护壳之后,整个摄像头模组已经有了「半个手机都是摄像头」的气势。不仅如此,整机握在手中时的重心位置和手指空间也都因为摄像模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即使仅仅把手机握在手里正常使用,也很难忽略背后那个巨大摄像头模组的存在。
iPhone 13 Pro 在外观上的另一大改变是 Face ID 模组变小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刘海变窄」。如果单纯把两部手机放在一起对比,前置模组的尺寸变化确实很明显,但就实际体验而言,两者区别不大。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在于:其一,前置模组变窄之后,两侧显示的内容没有变化,没有信息增量也就觉察不到视觉上的区别。其二,前置模组变窄的同时也微微地变高了,Apple 放大了两侧 icon 的显示比例,刻意在视觉上制造了与前代的近似的观感。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导致我上手玩了很久之后才想起来「刘海变窄」这件事。
我此前猜想前置模组的变化会不会提升戴口罩的识别效率,实际测试后发现完全没有。根据其它媒体的拆机报告显示,前置模组的硬体结构有所调整,但 Apple 是否针对戴口罩的学习算法进行了优化还需要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再检验效果。
还有朋友问到新的不锈钢边框是否改善了容易沾染指纹的问题,答案也是没有。根据一些媒体报道和传言来看,iPhone 13 Pro 的部分型号可能使用了新工艺,但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握感来说,iPhone 13 Pro 的不锈钢边框仍然是地地道道的不锈钢——一把摸上去,留下的自然也是地地道道的指纹。
iPhone 13 Pro 还有一个外观上的「隐藏」变化,即重量变重了。和两代手机在外观上的其它差别类似,如果把 12 Pro 和 13 Pro 同时拿起来,的确能明显分辨出两机在重量上的差异,但我已经用惯了各种重量的手机,所以只觉得 13 Pro 有点分量,却不觉得它重到了不能接受或者出门不想带的地步。「半斤重的手机咱都用过,爷还怕你这个?」
总体来说,iPhone 13 Pro 在外观上给我的整体感受就是一个金属质感强烈的小胖子——造型圆滚滚,手感沉甸甸,不锈钢边框闪亮亮,背后还有三个导弹发射井般的摄像头。Apple 擅长的「高级感」和优秀做工依然健在,诸多设计上的变化也谈不上进步或退步,一言以蔽之——它还是那个 iPhone。
萤幕:自然而然的 ProMotion
iPhone 13 Pro 在萤幕方面最受关注的升级点,无疑是可以动态调节刷新率的 ProMotion 技术。
和 Android 厂商推出的高刷屏不同,即使首次使用,ProMotion 也不会让你觉得「快到轰头」。相反,流畅的非线性动画及人机交互等早已是 iOS 引以为傲的视觉特性,所以对于 iPhone 老用户而言,开启 ProMotion 之后未必会觉察到任何巨大飞跃,只会觉得「哪里似乎细微地变快了一点」。
让我明确觉得「这都是 ProMotion 在起作用」的部分是进行涉及「跳转」的操作,譬如多任务切换、返回上一层和切入主屏等。在我常用的 iPhone 11 Pro Max 上,这些动画的末尾偶尔会有掉帧的现象,但在 iPhone 13 Pro 上则完全没有,一路流畅。
不仅如此,我还能明确感知到新手机在触控响应速度上的提升。iOS 内原本就有大量涉及拖拽、划动的手势,在 iPhone 13 Pro 上,使用这些手势会更加顺滑和跟手,有着一种微妙的细腻。
⬆️ 通过升格拍摄,能明显看出 iPhone 13 Pro 在刷新率和触控采样率上的提升,但使用中需要更敏锐才能感受得到。
在日常使用之外,ProMotion 还能在游戏中发挥优势。iPhone 13 新品发布会上曾展示过一个名为 Catalyst Black 的对战游戏,我拿到了这款游戏的 DEMO 体验机会,刚好可以测试一下 ProMotion 的游戏体验。Catalyst Black 和国内玩家熟悉的《王者荣耀》近似,玩家分为红蓝两队,以对角线的方向向对方进攻。游戏目前分为 Slayer(生存模式)、Capture The Flag(抢旗模式)和 Eventide(末日守护模式)三种对战形式,单看名字就能大致了解对应的玩法。
我在测试中主要尝试了 Slayer 模式,该模式没有特殊目标,以击杀对方人数达到一定数量为标准,节奏非常爽快,熟悉 MOBA 的玩家肯定都能迅速上手。
游戏进行中,我最能感受到高刷新率的部分有两个,其一是场景中的动态元素,其二是介面切换的过程。另外,对战游戏对触控刷新率要求很高,ProMotion 也对游戏体验帮助很大。由于 Catalyst Black 还在测试中,我所玩到 DEMO 版也只能进行本地游戏,所以更多关于游戏本身的内容就不在本文中多谈啦,等正式版上市之后有机会再聊。
其实,对于像我这样用了很久 iPad Pro 的用户来说,ProMotion 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它登陆 iPhone 更像是一种「理所应当」——「iOS 加 ProMotion」才是 iPhone 视觉体验和交互上的完全形态。
不过,虽然 Apple 表示过大部分开发者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让自己的 app 适应 ProMotion,但我在使用中还是遇到了某些 app 因为未适配 ProMotion 而产生的掉帧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影响正常操作,不仔细看也很难觉察。新机刚上市,第三方 app 未完全适配新特性的情况不可避免,就给开发者们一点研究和更新的时间吧。
总体来说,ProMotion 可以带来明确的感知,而且会越用越喜欢。科技博主们评价高刷屏时常用「用过了就回不去」来形容,这句话用在 iPhone 13 Pro 身上才更为贴切——有 ProMotion 的动态刷新率和 iOS 系统动画相互配合,这种体验确实用了就不想回去。
另外,除了 ProMotion,iPhone 13 Pro 在萤幕基础素质上的提升也没拉下,其中之一就是被大家忽略了的室外亮度提升。拿到新机之后,我跟着老麦参加了特斯拉西部之旅的车主聚会,并在下午两点顶着炎炎烈日拍了不少照片。拍摄期间,我甚至直接迎着太阳直射的光线来查看显示状态,萤幕依然清晰可见,让我小小地震惊了一下。至于色准和影音观感,都是 iPhone 的传统优势,优秀程度无需多言。
影像:这就是 iPhone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 iPhone 13 Pro 的影像体验,那就是「这很 iPhone」。和上代产品相比,三颗摄像头的基本配置没变,但每颗都有硬体层面的改进,所以 iPhone 13 Pro 在影像上没有激进的变化,而是继续保持优点和特色。与此同时,部分问题也被继承下来,没能得到完全改善。
好吧,我忍不住要先谈谈「鬼影」了。在发布会谈到影像时,我内心就只有一句话:先把「鬼影」改了,别的都好说。拿到真机之后一测,才发现「鬼影」鬼得实实在在,原汁原味。
iPhone 的「鬼影」问题已经不是「躲着点儿拍就行」这么简单了。Apple 有着手机领域最专业的影像团队和实力,在连续多代产品上搞出这么个功能缺陷,我一直觉得很不应该。我相信 Apple 肯定知道这个问题并且有能力改进,希望下一代 iPhone 拍照时不用再躲着拍了。
注:下文样张均未使用第三方工具修改,部分照片有裁切处理或使用系统自带的自动照片优化。
吐槽之后,我们来正式聊聊 iPhone 13 Pro 的影像系统。和之前的 iPhone 一样,iPhone 13 Pro 延续了 Apple 的特色——力求色彩自然,及拍摄体验顺畅。
在光线明亮的白天,三颗摄像头的白平衡非常准确,能展现漂亮的色彩,且对光影变化非常敏感,让照片呈现出一种饱满的质感。
有了 Smart HDR 4 合成算法之后,iPhone 13 Pro 在应对一些光线强烈或者复杂的场景时也能保持稳定发挥。特别在类似「夕阳的余晖」或者「多云的蓝天」这样的时刻,能呈现顺滑的冷暖或云层变化。
iPhone 13 Pro 进一步加强了夜景拍摄能力,主摄使用了 iPhone 12 Pro Max 上首次搭载的传感器位移防抖技术,让夜景拍摄时可以借助更低的 ISO 和曝光时间来获得更明亮且纯净的画面。超广角也进一步增大了光圈和进光量,增加了暗光及夜景中的可用度。
严格地讲,即使开启了夜景模式,iPhone 13 Pro 的绝对画质也谈不上好。但 iPhone 的强项是对氛围的捕捉和还原能力很强,这组照片中就很好地保留了营地空旷却有一点点温馨的状态。
顺便说说 iPhone 13 Pro 上新增的 77 mm 摄像头。在发布会之前,我完全没想到 Apple 把长焦搞到了 70 mm 的焦段上。有一点需要注意:70 mm 焦段适合的题材是静物和人像,如果你期待把它当成一颗风景镜头来用,其拍摄效果可能会令你失望。相反,如果熟悉了 70 mm 的特点,充分利用其自然的空间压缩感,拍摄效果就会挺不错。
焦段的增长让 iPhone 13 Pro 长焦镜头的光圈相较前代变小了,加上传感器面积没有增大,通光量反而减少了。从我的实际拍摄感受来说,画质也确实不及从前。再加上 70 mm 焦段可以拍的题材明显不及 50 mm 普世,不禁让我对 Apple 此次对长焦镜头的调整感到困惑。 不过,来就来了,等我再用一段时间,然后找机会谈谈 70 mm 焦段的使用心得吧。
iPhone 13 Pro 这次还加入了微距摄影模式,且无论拍照还是拍影片都可以使用。这个模式对拍摄者的观察力要求更高,要有「什么都想凑近瞧瞧」的好奇心才能拍出好玩的照片。微距模式还很适合拍静物,用来给《新玩意儿》投稿(强烈暗示
由于我平时很少拍影片,拿到 iPhone 13 Pro 之后我只重点玩了玩全新的「电影效果」模式。在该模式下,系统会根据画面里的前后景关系来自动虚化并切换焦点。经过简单的研究,我发现「电影效果」不是只进行简单的背景虚化和前后景演算,它还会通过运镜的方向和画面里的元素来预判拍摄者的意图,然后完成平滑的主体切换。
以下面这段短片为例,开始阶段的画面主体是老麦的特斯拉,iPhone 发现有人上车,就把焦点迅速定在了车上。随后,镜头向右移动,iPhone 观察到了远处有人运动,于是逐渐切为远景,并虚化了车辆。在整个过程中,iPhone 13 Pro 对光圈的控制很合理,没有进行夸张的过渡虚化。如果想拍摄一段有剧情的短片,这样运镜效果已经足够通过画面交代必要的讯息了。
如果对系统自动生成的切换效果不满意,还可以在后期手动调整。画面中黄框内的元素就是当前镜头焦点的位置,白框则是可以切换的对象。调整焦点后,系统会自动计算相应的景深和虚化效果。
iPhone 影像存在两个老问题,其一是过度锐化,其二是部分场景的算法不太对,导致画面「塑料感」很强,这两个问题在 iPhone 13 Pro 上依然存在。过度锐化会让有些照片看起来直愣愣的,显得有点傻;「塑料感」则会破坏画面的颜色协调和立体感。
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光学成像」和「计算成像」之间的比重与协调。相较之前的产品,iPhone 13 Pro 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过度锐化的成分,但在许多场景里还是很明显。而且,iPhone 13 Pro 不允许用户自主开关 HDR,即使想要在大光比场景下刻意保留阴影都没得选,不免显得有点激进。
此外,iPhone 13 全系都已支援拍摄 DNG 格式的 ProRAW 照片,但系统相册自带的图片编辑器实在太弱,没有直方图和曲线,交互也太简单,不适合处理 RAW 文件。既然 iPhone 已经走上了「原生支援 RAW 格式拍摄」这条路,我期待 Apple 可以走远一点,在未来的 iOS 中预置一套能搞定 RAW 的图片处理工具。
总体来说,iPhone 老用户在 iPhone 13 Pro 上能获得的影像体验是「延续优势」。如果你已经熟悉了它擅长的场景,就能用它拍出好照片。反之,尽量避免用它挑战自己不擅长的拍摄方式,减少无用废片的出现。
续航:确实更好了
在新 iPhone 的媒体测评解禁之后,我第一时间听到最多的声音不是关于性能和影像的,而是「续航变好了」。上手之后,我的实际感受也是如此,续航确实明显变好了。
拿到机器的第二天,我就去了深圳湾附近拍照。下午四点钟左右带着 80% 的电量出门,晚上八点左右以不到 10% 的电量收工回家,期间的四个小时里我都在一边听着播客,一边不间断地拍照,而且手机基本全程处于开着相机取景器的状态。在如此高频高强度的使用下,iPhone 13 Pro 还能有这样的续航表现已经相当不错。
这样的电量表现也增强了我对 iPhone 的信心。于是,在回家的地铁上,虽然我手机只剩下 8% 的电量,我依然大胆地打开 YouTube 看了一路影片,还顺带翻看了一下拍过的照片。一小时的路途之后,以 5% 左右的电量顺利回到家,没有能体验到「手机没电了但还能刷地铁卡」的功能。
既然能顶得住突击式的高强度使用,iPhone 13 Pro 在日常使用中的续航表现就更不是问题了,我甚至已经改变了到家先给手机插上电源的习惯,对手机电量降至 50% 以下的焦虑感也少了很多。总体来说,iPhone 13 Pro 的续航提升虽然没有 MacBook 从 Intel 芯片转至 M1 之后的变化得那么夸张,但肯定能明显感受到区别。
信号:史上最强
如果这一代 iPhone 有什么改变让我觉得「史上最强」的话,手机信号是我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功能点。「深圳手机信号差」几乎已经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惨痛现况,而我恰好又在同时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的手机卡,所以对「深圳的手机信号到底有多差」有着切身体会。在无法改变运营商基建水平的前提下,iPhone 13 Pro 的出现意外地拯救了我的行动网络使用体验。
首先,iPhone 13 Pro 拥有很强的 5G 在线能力,而且是我用过的手机里最强的。在一些其它手机会掉至 4G 乃至断线的区域,iPhone 13 Pro 也能保持 5G 在线且可用。虽然我很早就用上了 5G 套餐和 5G 手机,但 iPhone 13 Pro 到来后的这一周,我才真正觉得「5G 终于可以用起来了」。
其次,iPhone 13 Pro 在信号离线之后的重新上线能力变强了。我家进电梯后,手机会在部分楼层失去信号,但 iPhone 13 Pro 只有在电梯持续上下行时才会短暂掉线,而且只要电梯门一打开,信号就会快速迅速恢复。我此前用过的手机一旦离线都需要完全离开电梯后才能恢复信号,部分机型甚至要走出很远才行,而 iPhone 13 Pro 则很快就能回到在线状态。
由于我在 iPhone 13 Pro 上只使用过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 SIM 卡,所以我又询问了拿到新机且在用中国联通的朋友谈谈他对讯号强度的感受。据朋友反馈,从手机显示的强度来看,中国联通的讯号表现也更稳定了,譬如此前大部分时间讯号不满格的场景在 iPhone 13 Pro 上都变成了满格。另外,在类似坐车离开隧道的场景下,信号恢复得很快,和我进出电梯时的感觉很相似。虽然这位朋友所在城市的中国联通讯号强度没有深圳那么差,不过他的体验也能一定程度上说明 iPhone 13 Pro 在讯号强度上的整体提升。
另外还有消息说联通和 Apple 联合优化了 5G 表现,如果读者中有拿到了新机的联通用户,也可以在评论区说说实际感受。
总体来说,iPhone 13 Pro 在信号上的优秀表现甚至让我产生了「是不是哪里不对」的错觉,我也终于可以在坐地铁上班的全程都流畅观看 YouTube,不用再像以往一样——站在地铁的安检处,因为没有讯号打不开健康码而尴尬。
总结:好用,耐用,慢慢用
这一代的 iPhone Pro 是能踏踏实实用上两年的好手机。我在完成本文之后,唯独结尾部分想了很久不知道如何动笔,因为结论实在太简单——只要你想买 iPhone,买 iPhone 13 Pro 就行了。
对于看客们来说,iPhone 13 Pro 身上没有什么能把人下巴吓掉的噱头,但对于用户而言,这代 iPhone 改进了此前产品上的一些小问题,反而带来了更完整、扎实的使用体验。
用 Apple 自己的 slogan 来结束这篇体验吧——
iPhone 13 Pro,强得很。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