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末,刚开始两倍速刷《扫黑风暴》的我,看到了这一幕的时候立刻放慢了播放速度,因为我对网贷行业再熟悉不过了。美丽贷是指医美贷,是消费金融里很受欢迎的场景,编剧换这个名字可能是想避免误伤那些合法的公司。

接着我就猛地想起了一本新书《金融科技乱象》,作者是张化桥先生,曾被授予“小额信贷年度人物”,还在P2P公司信而富担任过独立董事,可谓是很有发言权。

1 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傻傻分不清楚?

这本书虽然叫“金融科技”,但其实讲的是小微信贷和消费信贷,也被称为网贷、小额信贷行业。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是网贷行业的三把利刃,很多信贷公司都是以科技公司自居的,所以本书作者冠上金融科技之名也不足为奇。但我还是想为我的读者做一个更严格界定,因为金融科技还包括保险科技、资管科技等,所以我本文的题目就改称“普惠金融”。

除了科技公司,这个行业的参与者还有一类是以前的地下民间借贷(很多是高利贷),在网贷技术成熟后,拿技术借来一用,搞一个App,还干着以前的事,就演变成了非法的套路贷。对此,官方定性如下: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概括性称谓。

上图这一幕是后来出现的,真实反映了裸贷,它与之前出现的美丽贷是完全非法的套路贷。

不过,并不意味着去掉了非法部分的普惠金融是健康的,因为乱象是存在于全行业甚至全球的。

2 金融深化过头

金融深化,这个词从书中来看可能源自麦金农:

他的一个观点是,穷国之所以穷,是因为金融压制(financial repression)……如何走出困局?他认为唯有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即提高金融业的广度、深度,银行要到每乡每村,扶持小微金融,等等。

再翻译一下,就是指普惠金融,让更多的人都能接触到金融服务,而且更多时候是特指信贷而非储蓄。

金融深化过头,是张化桥先生在去年就发表了的观点,我也是因此才知道了这位前辈。本书围绕这一观点做了扩展,提出了以下结论:

(1)虽然成功的例子也很多,但是总的来讲,消费金融会让人一直穷下去,而小微企业贷款只会加大企业倒闭的概率。

(2)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信贷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伤害,甚至互相毁灭。

(3)中国的金融深化已经过头了。

(4)中国目前的坏账问题严重。

(5)中国的银行系统应该整合、瘦身、关停并转。

(6)多数非银金融机构(包括持牌的、不持牌的)应该停止坏账的生产,转型为不良贷款处置企业。

(7)目前的相关制度体系不利于不良资产的处置,下水道的堵塞很严重。

这些观点可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但其实也并不耸人听闻。

从宏观来说,书中引用了IMF出的一个报告《Too Much Finance》中的一句结论:

如果金融行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很低,增加信贷和发展金融会刺激经济总量的增长。但是当信贷余额达到了GDP的80%~100%时,正面效应就开始变成负面效应。

而上述指标,作者计算出中国已经是230%。同时:

从2018年开始,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元区之和,虽然当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六成左右。

M2主要是衡量间接融资(从银行借钱)的指标,M2太高就说明债务类融资投放太多。

来源: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研究员王剑

从微观上,作者也给出了例证:

包商银行的研究显示,在内蒙古的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几个持牌金融机构,加上邮储银行、小贷公司、P2P、余额宝、微信支付等。

深化过头还有个体现是共债,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每个机构都不管不顾地给一个人放了一笔贷款,他就可能无法还得起了。然而这个假设却真实发生了:

2017年,北京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羊毛党、多头借贷、转贷行为排查报告》显示,从61家现金贷机构的样本结果看,多头借贷比较严重,平均多头借贷率为44.14%,最高达91.51%,最低5.32%。

而且,全球的普惠金融都有这毛病:

微贷行业的CEO工作小组The Microfinance CEO Working Group(MCWG)用征信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小贷机构FINCA Mexico的贷款申请人中74%有共债问题,而且共债人群中44%已经有拖欠和违约。

3 小额贷款的适当性

剧里20集,在夜总会暗访的记者跟姐妹一番关于网贷的谈话,十分真实。

书里也提到了这一点:

我们认为全社会应该达成至少一项共识:在物欲面前,人是脆弱的。在一个鼓励消费甚至鼓励借贷消费的社会,很多人会失去自制力,会跟随。而这种跟随,除了带来焦虑不安和家庭矛盾以外,还容易毁掉他们本来已经拥有的财务自由和必要的储备。

借了一笔还不算,还有套路:

就像书里也提到的:

由于无力偿还,平台会指示个人去另一家平台借款偿还债务,个人就此陷入“金融陷阱”

对于to B,竟然还有更过分甚至恶毒的: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在《大科技公司涉足金融的挑战》一文中表示,电商平台有不断拉长应付账款周期、加剧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电商平台的收费项目也会加大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可能非正常地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为电商平台的金融业务创造需求。

借高利贷买名牌,这种新闻也屡见不鲜了,很多民众会对借款人嗤之以鼻,觉得TA们活该,很多弹幕正是这么发的。但如果我们金融从业者也这么想,那就缺乏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了。金融里有一项很重要的是“适当性”,即给合适的人推荐金融产品,例如我们买理财产品时候的风险调查问卷就是体现之一。

对于小额信贷,本来也应该这样,让借款人合理地借款,然而并没有。

评论员休·辛克莱尔认为,在弱势群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高利率的含义,也并非每个人都有能力做生意和掌握适度消费的尺度。他希望政府立法,迫使次贷机构把借贷条款和风险清清楚楚地向借款人解释,就像在卷烟包装上印上警示一样。

作者认为的“消费金融会让人一直穷下去,而小微企业贷款只会加大企业倒闭的概率”恐怕原因就在适当性。他认为无论对于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最重要的都是储蓄。这个与经济增长理论是一致的,道理也是很朴素的,对于一个人,如果想改变贫穷,自然得攒钱。同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生意,

休·辛克莱尔:并非每个穷人都会经商、愿意经商、经商能成功。微型企业大量重复,同质化竞争,很快就把那一丁点可怜的商机变成了红海。

这个时候,如果适当性做得好,就会让借款人三思,从而可能让他避免走入债务陷阱,在这点上美国做的比较好:

2017年10月,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CFPB)发布《禁止发薪日债务陷阱规定》,要求贷款机构必须在放贷前评估借款人是否有能力一次性偿还全部或大部分贷款。

4 全球普惠金融的失败

作者一个个失败的例子说过来,看得有点触目惊心。

2011年3月,孟加拉国政府从格莱珉银行开除了尤努斯。

厄瓜多尔爆发大规模抗议,用户全部拒绝归还小微信贷,并封锁公路,政府支持了借款的人们,小贷公司亏光了。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大量欠款人自杀、抗议。印度安得拉邦政府发布命令,要求所有的小贷公司只能回收贷款,不能再放款。

过去5年,运通的股价上涨了50%左右,而Capital One的股价下跌了25%。

LendingClub于2015年初在美国IPO之后,股价已经从146美元跌到现在的5美元。2019年它仍然亏损。

最著名的中小企业贷款公司——美国的OnDeck和英国的Funding Circle,不仅长期亏损,股票价格也在大跌80%~90%之后,长期萎靡不振。

小商户流水贷(有点像保理)的Global Merchant Funding,在死撑了三年后也垮了。它的三个美国创始人都负债累累,人间蒸发。

总部在英国但是业务遍及欧美的Wonga(现金贷、发薪日贷款公司)创办于2006年,可以称为业内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已经于2018年进行破产清算。

中国的15家头部的P2P平台、助贷公司和导流公司在赴美或赴港上市之后几乎全部沦陷。多数公司的股价比上市价格下跌2/3或者更多。

前文提到的金融深化过头、适当性未做好,都是失败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

世界范围内的普惠金融(包括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都是以支持微型企业家(穷人)为口号的。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借钱人都把钱用在了消费上。

微型企业无技术、规模不经济、承受不了任何风险,因此死亡率奇高。

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是打工,而不是蚂蚁般地重复性创业。

小微企业贷款在授人以渔的同时把借款人锁定在债务之中了

我在2019年离开P2P行业的时候写了篇文章总结行业的兴亡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观看,普惠、互金、科技:网贷为什么还是凉凉了,简单来说如下:

1.掠夺贷款手法透支市场潜力

2.影子银行属性决定灭亡结局

3.失信难以有效惩罚促成恶性循环

4.触犯法律底线沦为过街老鼠

5.历史期限错配酿成流动性危机

6.缺乏场景依托好比无源之水

7.全面风险管理欠缺带来漏洞百出

以上的1、2、3、4、7适合整个网贷行业,也与本书作者在文中的很多观点是一致的。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搞次贷,即在信用分数比较差和根本尚无信用记录的人群中找到好的借款人,也就是在烂苹果中找好的,在青苹果中找不那么涩的。

科技,放大了这些基本面的缺陷,加速了整个行业的覆灭。

5 其他精彩观点

书里还有一些精彩的观点,我放一些我个人感兴趣的在这。

1. 风险控制靠的是抓手

比如阿里和腾讯的生态圈就是抓手,我的理解是违约成本的权衡。

如果贷款金额不是3 000元,而是300万元,那么阿里和腾讯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还有那么精准吗?当然没有。

2. 未来是不良资产处置的黄金时代

我也认同这个观点,前几年金融混乱带来的不良太多了。其实我之前公司的风控部门的有些老板已经在创业做不良资产相关的创业了。

 

 

最后说点缺点,本书似乎像平时的博客文章拼接而来,口语化严重,各章内容虽然围绕了章节标题,但略散乱,以至于都不太好做思维导图,有些在B章节看到的论据可能放到A章节更加合适。我因为是内行人所以对于书里每一处都能看懂,但如果是一名外行来看,恐怕会有些稀里糊涂。不过瑕不掩瑜,本书还是体现了作者在行业里深厚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让我吸收了很多新知识。

很可惜的是,作者并没有专门设一章提出如何破局的想法,诚然,如作者所嘲讽的:

那些抱着浪漫和民主情怀的普惠金融人士想填补这个空缺,但很快就发现了什么叫基本面。

但是,金融的任务就应该是让经济世界变得更美好,不是么?


参考文献

1. 扫黑除恶为何要给这四个词“官方解释”?,长安剑,2019.04.11

2. 一文阐明货币政策、信贷、M2与社融,王剑,2016.03.08

3. 金融科技乱象,张化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