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时因为准备考研,我曾用前前后后一多年的时间整理了一本30多万字的文集,5年多过去这个小册子如今还会被一些学弟学妹读到。随着进入6月下旬,自己6年的硕博生活也即将走入尾声,过去6年个中滋味只能自己慢慢消化体会,可以拿出来分享的东西并不多,但终究还是要写些什么作为总结和纪念。

于是,我整理了12条心得,有经验也有教训,6条和生活成长相关6条和学术科研相关,这篇文章先把前6条与你分享。(本文核心内容整理自前不久参加浙江大学BioLinkX生物信息学协会的线上分享讲稿,配图基本就用了当时幻灯片截图)

所谓成长,是我们认识世界和世界相处的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 与我而言过去6年有一半的时间生活在网络中,种种变化也更多的来自于在网络中的分享和表达。

回看过去六年的不「误」正业

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 从真实发生的事情开始

我经常在不同场合被不同的人问同一个问题:熊,我也想向你一样分享,但我不知道自己能分享什么。

我开始持续分享的时间是2015年寒假,我把每天自己精读的英语新闻做成长图分享到当时还在使用的微博,原因是我希望在那段空闲时间可以维持规律的学习;我把自己的各种复习经验整理分享在公众号,原因是我希望能够记录曾经真实发生在我复习期间的生活。

所以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从真实发生的事情开始。

并不是你有了一个宏大的计划才开始行动,而是随着行动的累积开始逐渐呈现出一个计划。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开始分享什么样的内容; 你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就开始分享什么样的生活。

只要你分享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和你向往的理想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发现有人会关注你,然后推荐你给他身边的人。

在我当年早期逐渐积累的一万多个微博关注者中,他们中的很多人每天和我一起精读英语新闻,和曾经的我一样过着规律的复习生活。与其说是别人发现了我,不如说是别人在寻找他们自己的过程中顺便找到了我;与其说是别人在推荐我,不如说是别人在推荐自己。

2106年的一篇公众号文章读者留言

我用分享营造了一种真实而理想的生活,我的同类则通过我把自己也代入了这种真实之中。你也可以。

做有长期收益的事情 输出是高效的信任货币

这几年经历的绝大多数让我成长的事情,其实都是从写作衍生而来,所以我也愿意把写作这件事安利给你。

写作是一件有长期收益且收益不受时间禁锢的事。这个世界上多数收益都和时间成正比,你耗费一份时间得到一份对应的收益,但写作不是。你今天写完的文章,无论明天明年都可以被人们看到。一篇文章被1个人看到和被1000个人看到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也没有差别。

很多人因为自己写的内容不会被别人看到而拒绝输出,但我想说输出其实是一种最高效的信任货币。人与人的交流本质上是利益交换,如果你觉得这句话太残忍,那就改成人与人的交流本质是信任交换

想一下什么情况你会信任一个人,初次见面恐怕不会,你需要先接收到来自对方的信号才能进行判断。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多数城市的火车站是最混乱的地方,在这里相遇的两个人可能一生只见一次。

只有两个人交流达到一定密度,他们之间的信任才可能积累。输出就是这样,我们每次输出都是在释放一种信号,这个信号可能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接收者,但它可以无限传播。每一次信号释放都是在积累自己的信任货币,只要信号传播的足够远,只要信号没有中断,就会有人接受的到。

回到我的例子,这几年通过写作输出认识的朋友,我发现他们大多数人都对我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在一些事情中体现的信任程度甚至超过了现实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这种信任肯定不是天然的,我们的第一次交流很可能建立在看过对方上百篇文章的基础上,我们之间默认已经交换了大量的信任货币,通过输出早就建立了对彼此的了解。

做一个生产者,一个积极影响别人的人

绝大多数人都是消费者,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生产者。这几年影响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学习把自己的视角从消费者转向生产者,先进行生产再进行消费。

当拥有了生产者视角后,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改变了。不要只读文章,去写文章;不要只看短视频,去做短视频;不要只去培训班听课,去培训班讲课。做一个生产者并不是让你放弃消费,而是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转变立场。看到一个具有煽动性的广告不是立刻下单而是要审视一下为什么它能让人们花钱;听了一次非常精彩的讲座不是立刻去加微信,你要思考这个讲座为什么会受欢迎。

无论是分享还是写作,当你坚持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已经不知不觉发生了转变。我非常希望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是生产者。

作为生产者,你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放下自己学习去观察别人的需求。没人关心你做了什么,大家都只关心你做的事情对他有什么好处。所以,想一想你要做的事情能如何帮到别人,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你的言行是否可以影响别人。

尽可能多的从任何层面去影响更多的人,先作为一个生产者去给予再作为一个消费者去索取。过去几年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无论是科研还是其它,你的成就和价值(或者说挣多少钱)其实都和你能影响到多少人密切相关。

作一个能影响别人的人还需要我们大方承认别人对我们的影响。不要等到需要谁的时候再去社交,要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反复感谢那些帮助过你和影响过你的人,主动为那些影响过你的人们建立连接。

做一个积极影响别人的人是幸福的,我曾经因为一门2个小时的课程被一位朋友反复学习了26个小时而幸福;曾经因为我的一句话和做的一件事让对方也开始尝试写作而幸福。很多六七年前因为一篇文章相识的人我们现在已经变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真切影响一个人之后的幸福感

有两三个可以交心的朋友

我的硕博生活经历过几次不小的困难,有一段时间还有过退学的想法,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即便平日里我们影响了很多人建立了很多连接,还是需要两三个可以交心的朋友。

一个听起来很残酷的事实,我们接触到的人或者说朋友圈好友90%(甚至更多)应该都是旁观者,大家彼此存在的意义主要是凑凑热闹。不要因为别人的夸奖和吐槽而受到太多影响,因为很可能他就是路过的时候给你加把劲或者朝你翻个白眼,你对于大多数人都不重要。

你需要学习和两三个朋友经营一些长久稳定的关系,如何定义交心呢?我以为是可以向彼此坦诚暴露自己的弱点。这又回到了前面提到的信任货币,我把自己的黑历史和阴暗面暴露给你,就是向你释放我最大的诚意。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产品

说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条心得是希望你在研究生期间可以至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产品。

你可能在研究生期间发过论文,也参与过不少项目,但这些算是属于你的产品么?很大概率并不是。比如你发表的一篇论文究竟参与了多少工作,假设你是第一作者那这个课题的idea和你有关么,开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进展是你推动的么,项目完成后它的影响力是通过你扩大的么?

所谓属于自己的产品,就是它的产生发展甚至结束都完全由你自己掌控。你要负责构思,负责开发,负责推广,如果可能的话还要负责盈利,甚至你还要负责亲手把它暂停或结束。

作为少数派的高级作者,我在少数派发布的十几篇文章目前已经有80多万阅读量,但这很难说是属于我的产品,因为我只产出了这些文章但确实无法左右它的阅读量。我在B站上传的一个转录组分析入门课程目前也有接近5万次播放了,但我清楚的知道这也很难说是属于自己的产品,因为它随时可以被别人下架。

如果让我说一个属于自己的产品,从去年疫情期间开始做的音频播客「熊言熊语」以及衍生出的「熊言熊语邮件通讯」应该算是。它起源于我当时整个人低迷的状态,我希望通过这档播客和那些我欣赏的好奇的人深入沟通。我需要负责它整体风格的把握,需要负责每一期节目的走向,需要和每一位嘉宾沟通,需要面对听众的反馈,需要学习音频剪辑,需要对播客进行推广,更需要学习如何弥补节目制作和服务器的成本花销。从一千次播放到一万次播放再到目前全网累计十万次播放,我参与了它的所有过程。

熊言熊语播客是一个属于自己的产品

如果在研究生期间你放弃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产品的机会,那工作以后这件事可能更难。

收获可能不会立刻发生,但它确实会发生

我犹豫了很久要不要把这条心得写进来,它有点类似劝别人要做「时间的朋友」。这句鸡汤我不能接受,我从来不认为时间会平等的把每个人当朋友。之所以决定写进来是因为我想给现在或许正在「煎熬」的你一点鼓励。

每个人在研究生期间的困难各不相同,其中的纠结、自卑、焦虑甚至绝望对于外人来说都很难体会。你在思维最活跃,体力最好,精力最旺盛的年纪选择坐在实验室里拿着可怜的补助面对经常阴性的结果。以前的同学不少已经事业小成或家庭美满,身边的同学不少也产出不断。你很可能完全看不到自己继续坚持的意义,但我还是希望你不要放弃,比如返回去再读一读前面5条心得建议。

过去6年,除了学习科研以外,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做着很多看起来完全没收获的事情。我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和空闲时间。我不停地写文章不停地分享,我愿意把我自己知道的东西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告诉尽可能多的人,我组织各种没有收益的活动。不少亲近的人都对此表示过不理解,多做一些「正经事」不好么?

我没有奢求过这些付出能给我带来什么及时回报,可是随着时间累积一些收获反而自然发生了,比如工作的面试官有人是我的读者,一些合作者看中的是我的可迁移技能。

只要是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只要是对你认识这个世界和人能产生正向影响的事情,就可以再坚持一下。因为收获可能不会立刻发生,但它确实会发生。

如果你刚刚开始或者正在读研究生,以上关于我硕博期间生活和成长的6条心得供你参考;如果你发现它们和你的实际认知不相符,那就一笑而过,还是继续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