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时候,为了构思一篇公众演讲,破天荒的有机会回忆起了一些陈年老故事。演讲拟定的主题是【Unlock the hidden menu in life】,里面用这个主题串联了几个以前发生在我身上很美妙的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其中一个就是我是怎么走上摄影这条不归路的。

今年疫情期间有大把的时间在家里,我完成了纽约摄影学院职业摄影师的在线课程,一方面是想要系统的了解摄影,另外一方面为了敦促自己能够对于摄影有更深刻的思考。在课程的最后单元,介绍了不同风格的摄影:婚礼、街头、自然风光、人像、商业等等。最重要是要找到自己心之所向的摄影方式,能够养活自己是一方面,如果只是所谓爱好的话,能够让自己快乐是终极原则。所幸,我的快乐在于观察人类,街头摄影占据了我大概 60% 的快门数量。

虽然不是专业摄影师,但是对于街头摄影这件事,我也想谈谈我的一些经验与看法,也欢迎大家来探讨和指正。

如果要等,不妨等久一点

也许大家看过很多街头摄影的 vlog,能够看到摄影师总是穿梭在街道上,快速的按着快门捕捉着看到的一切,这当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摄影师的经验。要知道,还有一类摄影师,例如 Vincent Laforet,一旦找到了一个满意的场景,会在那里蹲几个小时,等待合适的人/物进入取景器的视野。这样的拍摄方式,就好像摄影师大胆的给这个世界出了一道填空题,然后等待世界给他安排一个正确的答案。诚然,不是所有的题都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但是,一旦拥有了正确答案的摄影师,其本身获得的满足一定是超乎寻常的,大约属于「延迟满足」的感觉。而在这样的场景下,等久一点,得到正确答案的几率就大一些。

小女孩与打烊的冰淇淋车

这张照片就是我在晚上十点多钟蹲守在冰淇淋车对面拍到的画面。首先,这至少是一辆很好看的冰淇淋车,复古的造型,全景大玻璃窗,淡黄色车身。其次,它引发了我的思考,究竟什么样的人会适合在这辆车前面经过呢?而这期间,陆陆续续的从这辆车前面走过了很多的人,在我低头看向取景器的一霎那,发现了这个抱着毛绒玩具的小女孩,就果断按下了快门。小女孩看向打烊的冰淇淋车的眼神,虽然在照片里看不到,但已经写在了整个场景里。

美术班请上二楼

这张照片里的路牌可能已经暴露了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的,是我在庙前喝完酒之后出来溜弯路过的一个门。当时觉得这个铁门设计的非常有趣,被刷成了蒙德里安的画的样子,整体的风格和美术培训室这个设置非常搭。显然我不是唯一一个觉得这个铁门有趣的人,不信你看照片里的三位。

Encounter

这张照片拍摄于青海湖。当时看到了从湖边骑马过来的人,觉得和景色还蛮搭,但是有有些单调,然后回头一看,有个旅客刚下车往湖边走,我就耐心的等他们两个相遇的时候按下了快门。照片拍出来会给人一种想象空间,会让人好奇,这位姑娘也许会和骑马人进行一段有趣的对话。比如:

姑娘:前面就是青海湖嘛?

骑马人:不然呢?

再比如:

骑马人:骑马拍照 50 一张

姑娘:便宜点

照片里的温度

如果摄影是你表达自我的途径,那么构图就是用于清晰地(确切的说,是流畅地)表达自我的交通工具。构图是把观看者带入照片的途径,使他们保持足够持久的注意力,以读懂你的表述内容,并明确自己的感受。

构图一直以来是各种摄影教程里强调的最重要的内容,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错,然而在我看来,构图的结构化被过分的强调了。固然,结构化构图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能快速的提高成片质量。但是,当拍了一定数量的照片之后,渐渐构图就变成了像语言一样自然而然用于照片表达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时候,能够符合你阐述主题的构图可能并不能被结构化的构图套路所解释。

光影,对于街头摄影的表达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光的温度、角度以及折射在物体的各种形状,本身就是摄影的最大乐趣之一。

夕阳下的情侣

这张照片拍摄于德国科隆的夏天,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张照片。当时的我本来在蹲点拍着科隆大教堂的日落时分,正好看到这对情侣坐在台子上喝酒聊天觉得他们的背影非常适合作为前景放入照片中。夕阳的光把两个人的轮廓勾勒了出来,身后的酒瓶和缝隙中的莱茵河以及河对岸的教堂都成为了服务于这个场景的一部分,传达出了一种非常惬意的感觉。

逆光骑士

其实我对夕阳是由一些情有独钟的,也许是因为光线的温暖的颜色,也许是因为光线的柔和。我喜欢世间万物被打上一层金光的样子,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天即将结束的最后荣光,而是让我能够对明天更有期待的一个预告片。

冷暖对比中的忙碌

这张照片背后其实有一个故事。当时我和朋友在这家店吃肠粉,旁边一个老阿姨看到我背着相机,就拍了拍我的肩膀跟我说:小伙子你跟我来。把我带到了能够看到后厨的这个位置,开始不厌其烦又絮絮叨叨的给我讲怎么调整参数来拍出肠粉刚蒸出来时候的锅气,还用她手里的机器来给我示范。我耐心的听她讲,心想这个老阿姨可真可爱啊。老阿姨走后,我尝试着站在她的角度,只不过我没有把重点放在锅气上面,而是拍下了冷暖对比的场景。

决定性瞬间

摄影与绘画不同,拍摄的那一秒是个充满创造力的瞬间,你所构建和表达的是生活本身所提供给你的,并且你必须凭直觉判断何时按下快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便是摄影师所创作的,哦......是的,就是那一瞬!一旦你错过,它将不复存在。

                                                                                                                     - 布列松

我一直认为街头摄影的魅力在于它的纪实性。拍出来的不是经过精心布光细心搭建的场景,而是街头那匆忙地、不可复制地、值得铭记的一瞬。另外一位摄影师也说过,最好的相机就是你带在身上那一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一观点。

Jump

广场上一群孩子们正在玩儿肥皂泡。处在当时当下的我,其实非常享受在那个场景里,我坐在广场的地上,晒着太阳,时不时的拿起相机拍一拍跑来跑去的孩子们,这张照片就诞生了,小男孩触碰到肥皂泡的一瞬。这样的瞬间,如果没有影像记录的话,是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出如此具象的画面的。小男孩跳起来的时候,左手用力的张着,仿佛要摆脱地心引力,右手竭力的打破那个巨大的泡泡,而泡泡本身破碎的一瞬,也是肉眼难以记录的。

玩儿泡泡什么的最快乐了

和上面一张同一时段拍下的还有这一张,这张照片更多的是传达一种快乐的情绪。我们镜头中其实是很难捕捉到「情绪」这个略显虚无缥缈的词的。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照片,比如「愤怒的丘吉尔 (The Roaring Lion)」表达的是愤怒。情绪通常在毫无防备下或者是无法掩饰的情况下才能被捕捉到,而随着年岁长大,我们掩饰情绪的能力也越来越高超,所以,能够捕捉到这样的场景真的是一件非常棒的一件事。

Kiss

情侣接吻似乎是街头摄影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 Alfred Eisenstaedt「胜利之吻」之后。这张照片和那样的场景比起来,历史意味少了一些,但这丝毫不影响「接吻」这一主题传达出来的亲密与喜悦的情感。而有趣的是,这对情侣在自拍两人接吻,而我在拍他们自拍他们两个人接吻,颇有一种「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意味。

直面陌生人的心理建设

街头摄影里面经常会被人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入侵」。相机背后的我们在通过镜头去记录世界的同时,被摄者常常会有一种被侵犯的感觉,尤其是你手中的相机不是那么 subtle 的时候。其实换位思考来看,如果我是被摄者,那么就很容易去理解这种入侵性了。

通常应对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案。其一,让你的街拍设备尽量不显山不露水,越小的相机给人感觉上的入侵性越小。其二,把被摄者在感受到入侵性的瞬间作为你作品的一部分。

让我再看你一眼

这张照片拍摄于巴塞罗那的街头,我当时坐在长椅上休息,看着广场上的人,这个外卖小哥路过的时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小哥看到了我在拍他,我也看到了他看到了我在拍他,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和小哥进行一番灵魂交流,不过小哥也并没有说什么。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这张拍摄于慕尼黑的街边咖啡馆。当时正在找吃饭的地方,路过这个大爷,觉得大爷十分酷直接举起相机拍了一张。拍完之后,和大爷打个友好的招呼。通常这种情况,如果碰到比较健谈的人,会直接引出一段友好的聊天。那么,问题的关键似乎就在于,你敢不敢举起相机按下快门踏出第一步。

人类还是很可爱的啊

在机场等飞机时,拍摄传送带上路过的形色匆匆的行人。你根本想象不到发现我在拍照之后有多少人在传送带上给我摆各种各样的奇怪的 pose。所以人类还是很可爱的啊,我想这张照片告诉我的,不要害怕陌生人,去相信他们。

做一个讲故事的人

关于「讲故事」这件事,我想把它分为两部分。一类是人文,一类是城市。关于照片中的故事,其实有点像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大概所有艺术相关的品类都有一样的内核。关键在于观者怎么用自己的经历阅历去解释这张照片,同时能从照片中感受到什么。

人类很可爱

接上文中提到的「人类很可爱」这个事情继续往下说。如果你的观察力足够敏锐,你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场景。

地铁站趣事

这张照片拍摄于慕尼黑的地铁站。如果是让我为这张照片写一个故事的话,可能是这样的:

请叫我埃德加,这并不是我的真名。我今年还不到70岁,我的女儿就已经开始处处紧张我的一举一动了。我只不过是想看看,十年前我掉在特蕾西亚地铁站台的眼镜是否还在那里。

我把照片发到朋友圈,评论区的画风是这样的:

我叫埃德加,是个侦探小说作家,多年伏案严重损害了我的视力,当我低头查看掉在轨道缝隙里的病历卡,女友突然伸出年轻而柔嫩的手,将我推向了无尽的黑暗……

还有这样的:

对,你没看错,图上戴着线帽的就是十年前天真烂漫的我 - 安吉拉,当时年幼的我没想到会成为一起惨案的亲历者,更没想到多年后会在朋友圈再次被迫重温这一噩梦……

这就充分说明了照片只是人心中所想的投射,另外,我似乎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的朋友圈了。

秀恩爱秀的我头秃

这张照片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即使是这样,有的人满脸笑意,也有的人苦大仇深。照片中画面中央的情侣给人一种非常阳光明媚的感觉,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面的光头大哥,捂着头,似乎被狗粮晃到了眼睛。当然事实是完全相反的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正如前面所说的,这一切都在于观者看待这张照片的角度。

城市的风貌也被人类影响

相对于人文篇来说,城市篇可能会更多的表达城市和人之间的关系。人是怎么样去影响一座城市的风貌,以及一座城市的风貌怎么反应这个城市人民的气质。

好想吃

这张照片拍摄于广州。广州作为我心目中的美食之都,没有什么更能比美食能代表这座城市了。这是我在广州的第一个早上,在这家店吃完早茶出来,就看到门口这个大爷盯着橱窗里挂着的烧鹅目不转睛。照片中的主题是橱窗里的美食,而人物更是从一旁佐证了「看起来好好吃」这个事实。在广州的每一餐,吃的简直让人惊叹,作为一个北方人,而且是很北的北方人,竟然对这个城市的美食流连忘返。

好闲适

美食之外,「闲适」也是我对这座城市的一个很深的感受。尤其是穿梭在老城的街巷里,仿佛看到了时间的停止,穿梭回了之前的时间。平时生活在北京,虽然在河边偶尔也可以看到钓鱼的大爷们,但是往往是装备齐全的不得了,仿佛一场军备竞赛,就没有广州这个钓鱼者来的闲适。仿佛像在告诉我,我就随便吊吊,鱼什么的无所谓的。传达出来的那种真正享受生活的感觉真是让我这个生活在快节奏城市里的人羡慕不已。

西宁

西宁作为青海的首府,在一众省会城市中并不显眼。通常作为游客领略西北风光的中转站而存在。因为疫情的关系,清真大寺已经很久没有开门了,照片中的老人神情有些落寞。当然我们那次旅行在西宁也是作为中转的行程,整个城市给人一种非常平静的、甚至有些萧条的感觉,这和照片中呈现出的场景是一致的。

巴塞罗那

如果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巴塞罗那的话,整体风格大概就是:阳光、沙滩、大海、音乐、热情。在巴塞罗那住了一周,适逢当地一个音乐节,在各个街巷都有不同风格的音乐趴,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夏天。照片是一个下午在海边吹海风的时候拍的,一群年轻人在打沙滩排球。

罗马

如果说巴塞罗那能代表夏日的热情的话,那么罗马会更有一种文化上的厚重感。照片上是一组在写真的艺术系学生(我猜)。我觉得大部分人应该和我有相同的猜测,因为照片中的主体,这群学生,有的在抬头看向同一个地方,有的在本子上写划一些什么东西,还有一个在用笔似乎是在对比尺寸之类。

德国科隆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好奇,现在明明是城市篇为什么是一幅人像。之前说过,照片更多的是人思想的投射。在德国生活这么多年,我觉的这张照片最能代表我对德国的印象。照片拍摄于德国科隆的摄影器材展,照片中的主角,表情严肃冷漠,西装革履透露着专业度,胸口的铭牌说明了身份,这和我心目中德国的样子就是一样的。

北京

好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北京,我给出的答案就在这张照片里。北京最令我心向往之的就是他的融合性,有着胡同这样的传统街道,也有着国贸那些钢筋丛林。文化上的北京也是,虽然本应该是一座冷漠且就事论事的国际大都市,但却处处充满着人情味。我想,是这个地方的人,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情。高楼大厦可以复制,胡同小巷可以重建,可是一个城市人民的风情,是无法被复制的,也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一些不成熟的小思考

街头摄影这件事,说起来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简单的点在于,你只需要拿起相机按下快门;而复杂的点在于,你用快门捕捉到的这一刻想要传达出什么。

对于街头摄影,上面我零零散散写了一些我认为对我自己来说比较重要的点,并以自己的照片作为例子。街头摄影不同于商业摄影,传达的更多的是一种原始的、未加修饰的情景和情绪,少了很多的精致感。也许这也是我喜欢街头摄影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