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 tomtoc「东西我都装好了」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这是我的宿舍床。

和全国大多数宿舍一样,它采取上床下桌的结构,上半部分是休息空间,下半部分是学习空间,床的尺寸是 2m*0.9m,有分区的置物空间、写字桌和一个两层衣柜。在家具厂,这样的结构被称之为「新型组合式结构床」,而在工业设计专业里,它被学生们戏称为「箱体式结构」,因为上下两个部分都可以看成四方的大箱子。

刚搬来时的宿舍床

 一间宿舍里,四张箱体式结构床相邻而立,便承载了校园生活里的绝大部分喜怒哀乐。我在这里睡觉、学习、起居、整理衣物、听音乐、看电影、刷 B 站、打游戏、吃外卖、深夜赶作业、写论文,度过自己的学生生涯。这张床陪伴我度过的日子并不长,但在有限的生命里,也不能称得上短暂。我相信,无论什么事物,一旦确定会与它相伴,就应该认真对待。就像面对亲密关系一样,要定时梳理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毕竟,到头来,你们一定会互相影响,成为彼此自我中的一部分。

来吧。

休息区

「箱体式结构」上半部分的床作为休息区,承载的功能很简单,就是睡觉。床垫和床单、被褥构成了最基本的组合,但我还是强烈推荐购买遮光窗帘作为隔离私人与公共空间的重要手段。显然,不管室友再怎么友善,一点点的作息不同也会影响到你们的关系。如果有足够厚实的遮光窗帘,至少免去了戴眼罩给肌肤的承重感,也能顺便防止蚊虫入侵。

此外,你还需要一根两米长的充电线,以保证睡眠期间的充电管理。这种场景一般不需要快充,我就用苹果的万年 5V1A 解决。

对于上床梯子的踏脚,买一些海绵垫也是必须的,铁梯实在是太硌脚了。

桌面

桌面承担的功能是最多的,从学习到外卖,再到娱乐,都依赖这块小小的桌板。我还用存储空间来放些衣柜放不下的 T 恤、袜子等衣物。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桌面上是一块 0.6m*1m 的 PVC 桌垫,购入价 23 元,再之上是少数派桌面鼠标垫。桌垫的好处是触感远好于裸奔的木板,钥匙一类的东西放上去也不会发出令人痛苦的当啷声。好看的鼠标垫更是一张桌子的门面,能为生硬的数码产品们带来友善的缓冲。

广东的夏天很热,阳光猛烈,导致不太有外卖习惯的我有时还是会躲懒不去食堂。吃外卖时,我会再在鼠标垫上垫一层餐垫,避免油脂流出污染桌面。

在鼠标垫上开箱

我学习娱乐的主力设备是一台今年新买的丐版 M1 Mac mini,搭配的显示器是小米 24.5 寸显示器,首发时 999 元购入。出门上课我会带着老款 Macbook Pro,有时两者间需要互相传输文件,再加上解决外卖的需求,这要求桌面上需要随时可以规划出一块空间。显示器占据了很大的位置,所以我买来一块显示器置物架,花费 11.5 元。这样键盘就随时可以推入架子下,留出了空间。

全局一览

说到支架,我还在桌边搭了一个毕亚兹(BIAZE)的 iPad/手机支架,花费 50 元,用来夹手机或 iPad 很不错,不占用桌上面积的同时,保证自己抬头看屏幕。

桌子的右侧是水吧,放置了水杯、牛奶、茶包和咖啡。这个地方我犹疑了很久,因为位置还蛮大的,但是它内陷在木板内,平时工作的时候臂膀并不能接触到这个部分,所以不适合放随时拿起的东西;但是纯粹用来置物又浪费它的地理位置。最后我决定把所有和喝水有关的东西放到这里。喝水很重要,顺便给大家推荐京东京造的饮水机,价格二百出头,出水即热,有四个档位温度可控。如果你的宿舍内没有饮水机的话,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桌子后方是插排,因为插座不够用,所以我额外用了一些插排,插座里塞一个小米无线插排,拖一个宜家买的拖线板和一个某宝淘的慈慈拖线板。除了宜家那一款,另外两个都自带 USB 孔位,解决一些设备需要长期充电的问题。

这款小米显示器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支架也很不错,可以随时升降、变更角度,我有时把它竖起来赶作业。屏幕上我插了一根闲置的 HDMI 线,走线到显示器架右侧下方用集线器固定,以便处理笔记本连接的需求。挂灯是小米的屏幕挂灯,首发购入,使用起来还是很舒适,至少比网红酷毙灯舒适多了。只是用久了触点接触不良,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现象。

显示器挂灯展示

除了显示器挂灯,我还在上层置物架的后方贴上了一条 LED 灯管,加上开关花费 7.4 元(你没有看错,我就是这样一个捡垃圾爱好者)。这个价位的灯管不可能智能,灯光相对刺眼,所以我用美纹胶带将它面朝我的一侧帖了起来,这样光线就柔和多了,桌上的照明也更有层次。倘若要看剧或电影时,我就习惯把显示器挂灯关掉改用后测的光源。

一些灯光设备的采购

在显示器下,左右放着两台锤科的砖式蓝牙小音箱,开机自动组双声道,甩卖期间 75/个购入,精致好看,对于这个价格完全超值。还摆着一台用 USB Hub 架着的初代 iPhone SE,基本淘汰,我拿来当时钟摆件,买了个APP,叫「谜底时钟」,可以切换许多颜值很高的时钟,买入价 18 元。

Mac mini 身后插的线太多,容易抵墙,我就把它架在便携笔记本支架上,斜着的姿势也可以让信仰 logo 更显眼点。因为买的是丐版,又不能自己加内存,所以还购置了一台铁威马的双盘位磁盘柜,放在显示器架右侧,里面有一块西数的 4T 蓝盘,用以备份和存储数据。说起来,这块 WD40EZAZ 我买入时还是垂直盘,现在只有叠瓦了,价格还贵了一百多,后悔没多屯一块。

Mac mini 左侧是慈慈的插线板,USB 孔位在这里方便我给各种电器充电。板上插着一块同样在锤科甩卖期间买下的 55W 充电器,购入价 35 元。我用它的快充为手机充电,这样即便在没做充电管理的情况下几分钟内也可以让电量恢复到够用的水平。

再旁边是一条帮朋友代养的斗鱼,名字叫蓝莓。说起来,在广东这么个物种丰富的地区, 有时候敲着字突然发现 角落里有个生物在动,还会吓我一跳。

桌上第二层的位置,我用来分类放置袜子、T 恤、护理产品、充电线材等。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为什么,收纳产品的盒子都不便宜,不适合我这样的穷苦学生,所以我买了些 PVC 材质的鞋盒,手动拼起来,当作收纳抽屉。在抽屉顶层,见缝插针地放了一台罗技 K380,陪伴我很久的一款蓝牙键盘,购入价 162 元,这么多年也没有便宜多少。入夜后如果有加班 ddl 的需求,我就把机械键盘换成它,减少对室友的打扰。

全局二览

最上层被一块木板隔开,我在较小的一侧放置了自己的数码产品箱,以及一些屯下后尚未开箱的产品,比如 839 元购入的铠侠 RD20,多买(薅)的锤科充电头和音箱……另一侧则放了书籍和零食、桌上三脚架、相机等。这一层木板下我贴了抽纸盒(8.6 元),可以不占空间地随时抽取。

此外,桌旁的衣柜壁上也贴上了挂钩,一个放置了锤科的颈挂式耳机;另一个袋子里放的是在不同平台和活动上买下的各路徽章;还有一个挂钩平时挂学生证用。备上一大包挂钩很有必要,因为铁架、木柜壁上可利用空间非常多,挂帽子、围巾、衣服甚至口罩都很适合。此前我还淘了一个不足五块钱包邮的小包,用来放买来的口罩,出门前就可以顺手拿一个了。

衣柜 

衣柜有上下两个部分,我会把上半区作为背包和杂物存储的地方,用一些收纳盒来分门别类存放东西。很多都是备用品,比如蒸汽眼罩、湿厕纸、湿巾、抽纸、暖宝宝、牙膏、牙线、刮胡刀、指甲钳等等。吹风机和矿泉水喷雾、爽肤水、身体乳等护肤品也在这里,每次洗完澡或起床时,我就拉开柜门在这里完成护理工作。

下半区是存衣服的地方,实在不大,所以挂上衣为主,裤子则用折叠衣架叠起来。

一个小技巧是,衣柜内可以用充电式酷毙灯增加光源,让你的衣橱看起来更明亮。

另外,衣柜门上多贴几个挂钩是很好的,可以挂当天的衣服、出门的便携包等等,这也是一个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

设备管理:Notion

以上产品和摆放方式,构筑了我的护理区、饮水区、学习区、工作区、外卖区、娱乐区……不同的场景配合不同的切换方式,加上调配后的收纳方法,让我在处理生活与学习工作时还算得心应手。这也依赖于我处于对性价比的较高要求下买到的设备们。

不过,既然设备很多,管理起来就稍有困难。像是文中提到的设备的价格、购入渠道,信息错综复杂,还容易遗忘。所以,我用 Notion 建了个管理数码相关产品的数据库,分类的同时还能记载它们的保修状态等信息。

收纳:系统的进步

人们会把「收纳」称之为一种艺术,但我觉得这不大精确。在我看来,「收纳」更像是一门科学。整个宿舍桌面的布局是按照我的需求设计的系统,同时它有足够的包容性,可以随着新设备的融入而增进效率。它不是简单的经验主义的集合,也不是壕无人性的堆料,而是在思考和不断试错后改进出的方案。诚然,「收纳」和「艺术」一样,几乎不具备直接照搬的可行性,但「艺术品」背后的逻辑是潜藏的,难以模仿;「收纳」的系统却不然,和所有科学一样,它基于最朴实的方法论:发现问题、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切都上承自笛卡尔的那篇《谈谈方法》:「首先,将大问题拆解成若干小问题;继而,按从易到难的顺序依次解决问题;最后,让小问题回归到大问题里,检验解决方法是否凑效。」

我对功能区的划分正是来自于此:起初是水杯无处安放,于是清理出固定的位置;后来积攒了咖啡和茶包,我把它们搜集起来放在小纸盒里;再后来买了牛奶等饮品,于是「喝什么」、「怎么喝」构成了综合的场景,就用专门的收纳盒存储饮料冲剂,不同的杯子用来喝咖啡、牛奶、水、茶,以及统一放置在离手边不远的桌面上……一切都是循序渐进的,随着新需求和新设备的出现重新排列组合,并随时保持变化的状态。参差的,才是活着的。

这就是我不认为「收纳」是「艺术」的原因,「艺术」是死了、不变了才最具有价值,而「收纳」必须活着。

收纳碎片,就是收纳自我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在做论文课题,谈及数码设备对人的影响。我作为被采访对象,和她一起探讨了设备们和我自身的关系。很巧,我最近几篇文章里所思考的也是相似的事物,我们的思想、生活习惯、购置的产品,甚至是吃过的饭……它们和我们的自我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到底是如何被定义的?
随着探索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人真是既单纯又复杂的生物。一方面,我们谈论某人的时候,大概率会谈论其出生、品味、学识;另一方面,出生、品味、学识又无论如何都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或许就像这「箱体式结构」的宿舍床一样,它们是每个宿舍都放置的,平平无奇、标准化出厂的钢筋铁骨。但每一个夜晚,学子们在这张相同的床上,都做着不同的梦。是的,我们是一样的,有一样的肉身,吃一样的食物,呼吸一样的空气;同时,我们也是不一样的,有不同的理想,向往不同的事物,成为不同的人。我们用细节填充了自己,最终也成为不同。
当我把设备们逐次地收纳入这张宿舍床里时,在这里生活的片段,也正不断地被收纳进我的人生之中。在漫长的陪伴里,我们塑造了彼此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