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以来,人类社会至今仍备受其困扰。新冠病毒已经用实力向我们证明了它不同于过往的流行性病毒,我们也不可能像对待 SARS 那样仅做有限的隔离治疗,等待病毒自然消失。眼下能帮大家真正脱离恐慌并真正摆脱病毒困扰的唯一办法就是全民接种疫苗。

此前,由于全国疫情相对稳定且碍于疫苗产能不足、副作用不清楚等情况,新冠病毒疫苗通常优先让重点人群(包括但不限于频繁接触公众的服务群体、有经常性移动需求的从事贸易交际人士)接种。随着广深两地及国内其它地区开始出现变异毒株输入,全面接种变得刻不容缓。

其实在 2021 年 3 月 29 日,为了配合疫苗的广泛接种工作,中国疾控中心就发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以下简称为《接种指南》),其中对疫苗的适应人群、禁忌症等都有较为明确的指示。

然而它更多的是面向执行接种工作的社区医务人员,其中的一些描述对于广大预接种者而言不那么易懂,这就可能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等,进而心存不必要的顾虑,耽误疫苗的接种。因此,我收集了身边的亲友、同学的比较在意的问题,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为基础,结合能查阅到的一些官方权威的资料和在学校所学的基础临床知识,整理出了这一份问答形式的疫苗知识指南,希望搭起一条「从技术指南到实地接种」的桥梁。

注:写这篇文章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我身边的亲友在面对疫苗接种时表现出的困惑以及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受制于我作为一名初涉医学领域的临床医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极其有限,因此,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免在科普与解读中有所疏漏。如有事实错误,欢迎专业人士在评论区批评指正。

Part 1:疫苗是什么?

疫苗是什么?常见种类有哪些?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第九版《免疫学》,第二十五章免疫学防治的描述如下:

免疫预防(immunoprophylaxis)是人工主动免疫的主要目的,其主要措施是接种疫苗。疫苗(vaccine)是接种后能使机体对相应疾病产生免疫力的生物制剂类的统称。

简单地讲,注射疫苗的作用就是让你的身体对某些疾病产生免疫力。

目前,大家常见的新冠病毒疫苗有「打一针」、「打两针」和「打三针」三种,恰好对应了三种常见的疫苗类型,它们分别是:

  • 大家都想打的、一针见效的疫苗,属于「腺病毒载体疫苗」。我国的腺病毒疫苗由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生产,与英国阿斯利康疫苗、美国强生疫苗是同一种类型。
  • 目前最常见、接种范围最广的「打两针」疫苗,免疫学分类上属于「灭活疫苗」。包括北京生物、武汉生物和北京科兴三种,而出于解决疫苗产能的需求,在药监部门的批准下北京生物生产的疫苗原液分别在长春生物所、兰州生物所、成都生物所进行最后的分装盒包装生产。灭活疫苗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疫苗类型,常见的有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以及流感疫苗等。
  • 而相比前两种而言,因耗时较长而不那么受待见的「打三针」疫苗——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 细胞),属于「重组亚单位疫苗」,由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常见的亚单位疫苗有重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疫苗、重组口蹄疫疫苗和重组莱姆病疫苗等,埃博拉病毒疫苗也主要采用这种形式。
@央视新闻 给出了简单易记的图示

由于作用原理不同,以上三种疫苗不可以混打。关于不同疫苗作用原理的区别,下文还会另行描述。

疫苗是如何产生作用的?

要了解疫苗如何发生作用,首先我们要了解免疫系统是什么。

绝大多数正常人(除少数因免疫系统发育不良等导致的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防御力,这种防御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力」。

免疫力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前者是我们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免疫防御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能作为物理屏障挡住细菌和病毒的皮肤、黏膜等,我们身体也能分泌一些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比如唾液(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小时候都有弄伤了然后爸妈教用口水抹一下的经历😅,理论上来说这么做还真的稍微有点道理)。

而后者的获得方式包括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种,自然免疫就是我们在自然条件下得病痊愈后产生的免疫力,最常见的就是得过水痘的人往往不会得第二次,且对于绝大多数人终身免疫水痘。人工免疫就是人为地让我们「患病」从而产生免疫力,打疫苗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人工主动免疫。

免疫力的类型

上面的理论可能不太好理解,下面我来举个例子。假设我们的身体是一栋房子,免疫系统就是屋里的保安,病毒就是要进来搞破坏的坏人。打疫苗的过程就相当于把坏人的长相提前告知保安,让保安记住他们的模样。当坏人想要再次入侵时,保安就能够及时采取行动,保障房子的安全。

还记得我们在上文说到的三种疫苗类型吗?在这个「保安与坏人」的例子里,每种类型疫苗的作用原理也稍有不同——

  • 腺病毒载体疫苗(打一针)相当于把一个没有战斗力的菜鸡(即「腺病毒」)伪装成真的坏人来给保安辨认,在与「假坏人」搏斗的同时,保安也就记住了真坏人的特征。
  • 灭活疫苗(打两针)相当于把坏人的尸体拿来给保安辨认。只要后来的坏人长得和尸体差不多,保安都能把他们拒之门外。而用以提高免疫原性的氢氧化铝佐剂可以理解为把坏人的特征暴露得更明显一点,方便加强保安记忆力。
  • 至于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 细胞),则是将坏人解构,只将他身上能破坏屋子的部分带给保安辨认(实际提取的是病毒的纯化蛋白质结构,此类物质可以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

总而言之,人的免疫系统具有「记仇」的特点——只要身体被某种病毒攻击过,免疫系统就会记录其特征,并在下次遇到时防患于未然。因此,疫苗的作用原理就是将特殊处理过的微量病毒注入人体,激活免疫反应,并引导人体产生对应的抵抗力。

而且,无论是哪一种疫苗都不会导致注射后感染新冠病毒,因为每一种都只是病毒的不完全体,不具备致病性,只起着让我们的免疫系统辨认病毒并记住,从而产生免疫力。

Part 2:疫苗接种小知识

如何预约疫苗接种?

随着全民疫苗接种政策的推行,全国各地都设立了不同的疫苗预约接种方式,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全国预约平台。

整体来说,当下预约疫苗接种分为以下三种渠道:

  1. 微信搜索「疫苗预约」,搜索结果将优先显示你所在地的疫苗接种信息,多数地区都能直接给出在线预约入口。
  2. 搜索和关注你所在地的卫健委或疾控中心的微信公众号,部分地区的疫苗预约入口由卫健委或疾控中心直接管理。
  3. 前往你居住的小区所在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询问距离你最近的疫苗接种点。部分社区医疗点会直接提供疫苗注射服务。
在微信内搜索「疫苗预约」会优先出现当地接种信息,疾控中心通常也能预约

为什么打完疫苗之后会有头疼、乏力、发热等症状?副作用越明显,免疫效果越显著吗?

如果你了解了疫苗的原理,再面对这个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疫苗注入身体后激活我们的免疫系统,头疼、乏力、发热等都是正常的免疫反应。注入身体的虽然不是完整的病毒,但毕竟是「坏东西」,「保安」们会全力工作,直到确认扫清「坏人」为止。

世界疾控中心给出的注射疫苗后常见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身性的不适反应包括疲劳、头痛、身体、疼痛、寒颤和恶心,部分接种者在接种部位还会有局部症状如肿胀、疼痛、发红、发痒的皮疹等,而且往往第二针的不良反应会大于第一针。但这个其实不是新冠疫苗的特性,而是疫苗引起免疫反应过程中的共性,换句话说其实只要是疫苗,都有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

虽说有不良反应是正常现象,却不是说没有就不正常或者反应越大效果越好。目前的临床试验中都没有结果表明免疫效果和不适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要是打疫苗后感到严重不适,尤其是产生了和世卫组织报告不同的症状,千万不要硬撑,及早就医。

对于上述的不良反应,可以采取措施缓解甚至提前预防吗?

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但感觉自己还能忍受,是不是一定要去医院呢?

不用,去医院不是必须的。根据 世界疾控中心的建议,对于常见的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可以采取服用对应的非处方药以及外部措施来进行缓解。但是高度不建议在副作用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吃药来预防。

如果你以前服用过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或抗组胺药,或者通过电话、微信等与医生取得了交流,确认可以服药,那就可以通过服用这些药物来缓解症状。

对于不想服用药物的朋友,MEDICALNEWSTODAY 也提供了一些缓解措施:

  • 对于注射部位的反应,例如疼痛或肿胀,请使用干净、凉爽的湿毛巾进行敷布。这也可能有助于缓解肌肉和关节疼痛。
  • 为了缓解手臂的酸痛或僵硬,请尽可能多地移动它。这可能看起来违反直觉并引起一些不适,但它有助于通过放松酸痛的肌肉来防止进一步僵硬。
  • 任何有寒战和低烧的人都应该确保多喝水以避免脱水。穿轻便的衣服并分层穿衣将有助于防止过热。
  • 若不良反应太强或持续时间过长,或采取上述措施无法缓解,请一定要及时就医,一昧的忌医不但会加重症状,且很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产生不可预期的后果。

为什么有的疫苗需要打多针?每一针的作用是什么?可以多打吗?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理解了疫苗作用的基本原理,但还会奇怪:为什么有些疫苗需要打多针呢?是为了让「保安」更清楚地记住「坏人」吗?

是的。不同疫苗的接种剂次不同,这主要是由疫苗接种后的效果决定的,疫苗接种的效果要综合考量抗体水平、抗体持久性、免疫记忆、预防疾病的效果等等因素。每次接种对免疫系统都有刺激作用,都能刺激我们的身体产生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就是帮助我们抵抗病毒感染的最关键的效应成分。

在免疫学中有着「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概念,如果把第一针看作对于新冠的「初次应答」,那么接种的第二针、第三针等,则可以看作「再次应答」,我们的身体再次应答中往往能更快地产生抗体,抗体浓度上升得更快、维持时间更长,亲和力也更高。

简言之,不同疫苗的类型决定了「保安」每次记住「坏人」特征的清晰度有所不同,为了确保「保安」能记住「坏人」的特征,有些疫苗就需要多次把「坏人」的特征丢给「保安」。

一般来说,疫苗接种的次数越多,产生的免疫力也就越强。有人一定会问:那是不是可以无限制接种或是增加剂量来增强免疫力?理论上是这样,但事实上当接种达到一定的剂次之后,就不会再增加免疫效果。

拿北京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举例,在在接种第一针后疫苗的保护率可以达到 60%,而第二针就可以提升到 95%,然而再打却收效甚微。在 Ⅰ、Ⅱ 期临床试验中,分别使用 2 倍剂量接种一剂、1 倍剂量接种两剂,前者的抗体滴度低于后者。

  • 参考阅读:第一、二期临床试验结果:点击这里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保安」认一次「坏人」,或许能记住但认得不太清楚,再认一次就认清了,出动也更快了,但是再增加辨认的次数,对于「保安」的记忆并不会提升多少,因为他已经把能记的都记住了。

接种灭活疫苗,第一针和第二针的间隔期需要严格遵守吗?

接种打两针的灭活疫苗时,医生都会叮嘱你要间隔三至八周后接种第二针,这是有其道理的。

上面我们提到,疫苗的每一针都是在激活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研究发现,相距 21 或 28 天的两针联程疫苗能够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所以才提出了三至八周的接种间隔。

根据一般规律,打两针的全病毒灭活疫苗延长需多剂次接种疫苗(非活疫苗)的各剂次间的间隔,不会降低疫苗效果。但缩短多剂次接种疫苗(非活疫苗)的各剂次间的间隔,可能干扰免疫应答和保护力。换言之,如果你真的有事耽误了第二针,错过了最佳接种时机,理论上不会影响接种效果。但尽量不要提前去打第二针,因为免疫系统记住一个病毒的特征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注射疫苗后的有效期是多久?真的只有半年或九个月吗?

新冠疫苗目前还处于研发和刚投入使用的阶段,能保证它的安全性,至于持久性还需要长期的持续监测和研究。之前谣传的「有效期只有半年」,其实是灭活疫苗在第一批接种者注射半年后随访时,检测到体内仍有一定水平的抗体,因此称「有效期至少有半年」。

至于「打一针」疫苗,有人也担心只打一针会不会缩短有效期,目前也明确有效期至少可以持续六个月。而且对采用同种技术的埃博拉疫苗免疫持续性观察显示,接种两年后应仍有足够的免疫力。

打完疫苗后就可以不戴口罩了吗?就可以不做核酸检测了吗?

不可以🙅‍♂️现在的任何一种疫苗都没有 100% 的保护力,不是「开了就能在毒区漫步」的外挂。因此,佩戴口罩,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自我保护途径。同理,在需要做核酸检测的场合也应该配合做核酸检测,你放心大家也都放心。

接种了疫苗依然有可能感染,截图来自 @中国新闻周刊

新冠病毒疫苗的核心作用是让接种者接触到病源后得病的概率降低,极大程度避免继发重症。用网络上一个玩笑性质的科普就是「增加 80% 的闪避几率,被命中后减少 99% 的伤害,并且 100% 免疫暴击」,再次强调,目前人类还没有任何疫苗能够 100% 避免某种病症的感染。

补充一个有趣的信息:根据来给我们上课的附属医院急诊科老师所说,自从疫情以来,因为大家自觉佩戴口罩,来急诊挂号的呼吸道感染病人大大减少。可见,无论新冠与否,佩戴口罩本身就是一个健康的好习惯。

过敏体质能打疫苗吗?

「过敏」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除了极度易过敏体质,其它常见的鱼虾、花粉过敏者基本是对某种物质敏感,不一定就是《接种指南》里提到的对疫苗成分过敏。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辅料主要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等。如果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以上物质过敏者,或既往发生过疫苗过敏(如急性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但又想接种新冠疫苗的,建议还是咨询医师以获取专业的意见。

简言之,如果你觉得自己是「过敏体质」,请申请注射疫苗时及时向工作人员反馈,他们会给出合理的判断。

注射新冠病毒疫苗,能和其它疫苗同时接种吗?

简单来说,近期(14 天内)有接种其它疫苗的都不建议急于接种新冠疫苗。可以理解为免疫系统在前一轮打疫苗过程中已经工作得有点累了,再打新冠有可能会使它超负荷,也因此会导致不良反应加剧。

但是若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不慎被猫狗咬伤抓伤、被带锈金属物品造成深且狭长的伤口等,仍应及早接种对应的疫苗进行人工被动免疫,起到治疗或紧急预防疾病的作用。

什么人不可以打疫苗?

除了上面提到的过敏者,还有一些接种的禁忌症,这在《接种指南》以及各地的医院保健账号都有提及,为了方便大家查阅,我在这里将从相对可靠的账号所发布消息进行收集再整理,如有纰漏欢迎补充。

以下整理内容来自广东卫生信息、央视新闻、国家疾控中心——

  • 任何原因(如感冒、局部炎症、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引起发热(腋下体温 ≥ 37.3℃)者;结核病活动期者。
  • 急性脑病(脑炎、梗塞、出血等),或有惊厥、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 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未控制的患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 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临床未控制、胸膜疾病急性期等患者。
  • 血压 ≤ 90 / 60 mmHg(原因不明),高血压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血压仍 ≥ 160 / 100 mmHg,严重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率低于 60 次 / 分或大于 100 次 / 分,严重心脏瓣膜病变,主动脉夹层,静脉血栓形成,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等患者。
  • 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等患者。
  • 急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严重肾病患者(未控制的急、慢性肾炎患者,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的肾脏病患者,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或慢性肾脏病 3 期以上即肾小球滤过率 eGFR < 60 ml/min 的患者)。
  •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或患有上述急性并发症痊愈未满2周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 13.9 mmol/L 者;甲状腺功能减退 TSH > 10 μIU/L,且 T3、T4 低于正常值者;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亢性突眼患者。
  • 淋巴增殖性疾病未控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未缓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活动期,出凝血疾病未控制等患者。
  • 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活动期,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明确合并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未控制的HIV 感染者,淋巴瘤、白血病或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患者。
  •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进行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患者;器官移植状态患者。
  • 严重过敏性鼻炎急性期,急慢性湿疹或荨麻疹症状体征明显者,或伴有皮肤其它症状发作期。
  • 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确诊或无症状)6 个月内。
  • 妊娠期妇女。
  • 除以上禁忌症外,如在接种前有身体不适者,都应到正规医院去咨询专业的医师意见。

我有以上禁忌症相关情况,能不能打疫苗呢?

在《接种指南》中归类了六类特定的人群,分别为 60 岁及以上人群、18 岁以下人群、慢性病人群、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既往新冠患者或感染者,并分别有对应的接种建议,可以到开头贴出的《接种指南》链接中跳转查阅准确的表述。在这里也为了方便读者将搜集到的进一步阐述进行整理:

以下信息来自广东卫生信息、央视新闻、国家疾控中心等——

  • 已知对尘螨、食物(鸡蛋、花生、海鲜、芒果)、花粉、酒精、青霉素、头孢或者其它药物过敏,可以接种。
  • 患有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不是急性发作期,可以接种。
  • 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 高血压药物控制稳定,血压低于 160/90 mmHg,可以接种。
  • 糖尿病药物控制稳定,空腹血糖 ≤ 13.9 mmol/L、无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可以接种。
  • 甲减患者服用稳定剂量左甲状腺素(优甲乐),甲功正常,可以接种。
  • 慢性湿疹没有明显发作,且处于非治疗阶段,可以接种。
  • 慢性荨麻疹当前症状不明显,且处于非治疗阶段,可以接种。
  • 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症状不明显,可以接种。
  • 慢性肝炎非治疗阶段,肝功正常,可以接种。
  • 肺结核不是活动期,可以接种。
  • 银屑病非脓疱型等急性类型,处于非治疗阶段,可以接种。
  • 牛皮癣、白瘢风,处于非治疗阶段,可以接种。
  • 慢阻肺非急性发作期,无明显咳喘,可以接种。
  • 强直性脊柱炎无急性疼痛表现,且炎症指标无明显异常,可以接种。
  • 抑郁症药物控制良好,生活工作如常,可以接种。
  • 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可以接种。
  • 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包括注射胰岛素),均不作为疫苗接种的禁忌。
  • 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等)总体原则是谨慎接种。一般情况下,在病情稳定时可以接种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
  • 恶性肿瘤术后超过三年,不再进行放化疗;肾病综合征;肾移植后吃免疫抑制药物;艾滋病患者、HIV 感染者, 建议接种灭活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
  • 阴道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无发热,处于非治疗阶段,可以接种。
  • 单纯腹泻,无发热,每日不超过三次,可以接种。
  • 心脏病、支架、搭桥、安装起搏器,术后恢复正常, 可以接种。
  • 器官移植术后,恢复良好,体征平稳,建议用新冠灭活疫苗。
  • 脑梗塞治愈者,或有后遗症(且病情稳定、血压控制平稳)者,可以接种。
  • 阑尾炎术后、人工流产术后,身体恢复良好,没有其他不适的话,可以接种。
  • 骨折、外伤,无感染发热,可以接种。
  • 备孕期、哺乳期可以接种,哺乳期可继续哺乳。
  • 男性不存在因备孕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问题。

现有疫苗对变异毒株还有效果吗?还值得接种吗?

日前,在广州确诊病例检测病毒属于在印度发现的 Delta 变异毒株,深圳确诊病例病毒属于在英国发现的 Αlpha 变异毒株。在全国防疫措施开展良好的大环境下,新出现的疫情来自境外输入并不奇怪。

而根据新近的研究报告都表明,在我国最近确诊的毒株不会使现存疫苗完全失效,顶多会让效力轻微下降,且不排除个体差异所致。因此,及时接种疫苗仍是不二之选。

  • 参考阅读:本文 的「Do vaccines work against variants?」部分

越南的新变异毒株据说在空气中传播更快,是不是意味着更危险了?

当地时间 5 月 29 日,越南快报网站报道,在越南发现新型变异毒株,且目前尚未证实现有疫苗是否失效。

初步检查可知属于先前在印度发现的新冠变异毒株与在英国发现的新冠变异毒株的混合体,能在空气中迅速传播。

在微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混合体」并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两种已有混合毒株混合在一起,而是 A 病毒的经过 RNA 突变获得了原本属于 B 病毒的某些特点,而在这一次越南新毒株中就是原本的 Delta 变异毒株,经过突变获得了 Alpha 变异毒株的特点,具备了更强的传染能力。

但原文所说的「更容易在空气中传播」,并不等同于骇人听闻的空气传播。须知新冠病毒原本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飞沫传播,可能是携带新型变异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存在致病性的时间会长于以往的毒株。

同时,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在病毒上其实是相对独立的三个特性,具有更强的传播性并不等同于更容易致病,更不能说明感染者的症状会更严重,也不能说明现有疫苗就已经会失效,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越南出现的新变异毒株说进一步说明了尽快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结语

絮絮叨叨写了近万字,大概是把我收集到的信息都整理了一遍,希望其中有你想知道的内容,或至少能解答一些疑惑,要是还能有帮助,那就已经很值得了。

读完全文的朋友会发现我没有对各种疫苗的优劣和效力进行分析,一方面确实是个人能力有限,在忙于学业和写稿的这段时间无法更多更仔细地阅读相关的临床试验的报告,也无从进一步了解各大企业及疫苗制作验证的过程,因而无法给出精确的意见;另一方面,我认为目前疫苗有限而接种者多的现况,大家能选择的范围不大,与其拘泥于打哪一种,还不如有什么打什么,尽早接种才更安心。应该明确,能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检验,批准上市给大众接种的疫苗,都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的免疫效力。

希望大家能及早接种疫苗,远离疾病的困扰 🙏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