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写作思考与“概论”

这篇文章将本来一个系列的内容“排列”进了一篇文章里面,主要原因是少数派的文章都很长。这是我在少数派的第一篇文章,作为初来乍到的新人,写文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可能看起来极为不顺畅,但依旧欢迎大家点评、评论!无限进步!

信息处理概论

写作黑箱模型

哲学和心理学(行为主义)认为人类心灵是一个黑箱. 1 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研究目标不是研究意识, 而是研究行为和产生行为的先决条件, 从而提出「刺激-思维-反应」 模型2, 如下图

黑箱模型
黑箱模型

黑箱模型

「刺激-思维-反应」 , 其中

  • S = Stimulus 刺激
  • O = The mind of the Organism 有机体大脑
  • R = Response 反应

大脑被视为黑箱

将「刺激-思维-反应」转化为「输入-黑箱-输出」

并将模型类比于写作

  • 「输入」Input : 原始数据 , 比如资料, 文献, 书籍, 创意等原始数据
  • 「黑箱」Blackbox : 大脑思维过程或心灵
  • 「输出」Output : 终稿成品, 比如成品, 文章, 艺术品等最终成品.

其中「黑箱」是不能控制的, 而「输入」和 「输出」是可控的, 将文章类比于产品, 产品会注重「输出」, 但「输入」同样也很重要, 只有良好的「输入」才会有良好的「输出」, 所以文章品控由「输入」「输出」 两端控制.

的确, 写作的重点只有两个

  • 输入, 大量信息
  • 输出, 文章成品

不可厚此即彼, 两者间的控制应该是平衡的.

信息加工模型

信息加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其核心是从机能(行为水平)上, 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 主张人脑是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而人类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3. 以前文的黑箱模型为例:

人机类比黑箱模型
人机类比黑箱模型

人脑和计算机一样, 都可以视作黑箱, 研究输入与输出, 而间接研究人脑和计算机.

大脑思考
大脑思考
计算机运行
计算机运行

4

不论是大脑思考或计算机运行, 都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写作过程也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 理论上也可以类比于信息加工模型.

写作的多存储模型

写作的三个步骤类比于记忆的三个基本步骤

编译 (编码):将信息进行加工转换, 获得适合于某系统的形式. 5

存储:一段时间内保持信息的过程. 6

提取:将某系统中的特定信息提取出来, 便于加工的过程. 7

记忆三级加工模型
记忆三级加工模型

 

写作三级加工模型
写作三级加工模型

写作的三级加工模型参考了记忆加工模型

公域资料库: 对外开放,大多数人能接触的信息资料库

关键词:某主体内容最大程度浓缩产物

原文库:原始信息数据

格式化:格式化信息数据的加工过程

私域资料库:个人(团体)建立,对内开放的信息资料库

关键词(感觉输入)对资料库(外部事件)进行搜索, 得到原文(感觉记忆), 部分原文获得注意进行编码, 并进入格式化过程, 从文章库中也可以提取相关信息进入格式化(短时记忆), 是进行记忆加工操作的地方, 可以灵活变通, 信息被格式化后, 继续编码形成文章进入私域资料库(长时记忆), 其中是已经完成的文章与存储着的其它信息.

敏捷写作概论

大多数写作都有一个目标, 可能是

  • 显性目标, 如, 完成这部小说
  • 潜在目标, 如, 分享自己观点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 知识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 ”8, 文章的知识也是如此, 是动态的, 而非静态的, 是需要一次次更新迭代的, 而非不加修改的, 对论文或书本而言, 上交后无法更改, 但对网络作家, 自媒体和以输出知识为目标的写作者而言, 敏捷写作方法可能更合适.

敏捷一词, 源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敏捷开发, 这里将其理念与行为用于写作项目.

敏捷, 代表对变化的适应与应对, 帮助人们应对环境的动荡与现实的不确定性9.

四种生命周期特征
四种生命周期特征

 

项目被分成以上四种生命周期, 其中交付=发布.

迭代型对应迭代属性, 增量型对应增量特征.

迭代属性

迭代
迭代

迭代属性: 持续精炼不断进步, 先给出一篇文章的初始版本, 清楚此版本文章在某些或很多方面不完善, 迭代改善, 直到作品达到满意的状态. 每一轮的迭代中, 会有更多细节被加入到作品中, 作品也就会一步步得到改进. 10

写作完成后, 休息一段时间, 再次回看时, 会看到不足之处:

可能是

  • 文章逻辑问题
  • 数据分析问题
  • 某例子使用不合适
  • 突然发现某信息可用于文章
  • 写完后忍不住改一改

然后再次发布再次迭代

增量特征

增量

增量特征: 将文章分成多个部分交付, 每部分(或每份增量)都代表了一段完整的内容. 一份增量可大可小, 既可以是一张图片或一句引用, 也可以是一段全新的文字. 每一份增量都符合增量规则. 对一份增量的常见预期是这份增量的工作事后不需要返工. 11

开始写作时, 无法完成完整文章, 是因为会碰到问题:

  • 文献不足
  • 内容缺失
  • 逻辑问题

但依旧可以发布/成文少量内容, 通过一次次少却有效的增量内容(有增有减), 最终完成一篇长文.

增量和迭代
  • 敏捷生命周期: 同时利用迭代属性和增量特征.12

结构写作概论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在认知事物的时候, 人类有两种认知方法

  • 自下而上 bottom-up 或 数据驱动 data-driven:

直接知觉 direct perception, 认为知觉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而产生并形成的13, 比如说人受到刺激, 刺激被不断的自下而上的传播, 直到大脑, 也叫刺激驱动14, 是反射性的.

卡片式写作:卡片式写作是自下而上的, 基于写作目标通过一张张卡片(数据/刺激), 组合并完善从而形成文章.

  • 自上而下 top-down 或 概念驱动 conceptually driven:

建构知觉 constructive perception, 认为人是通过主动选择刺激并与记忆“融合”, 从而“建构”出知觉15, 强调观察者先前的只是经验, 含义和揭示, 以及期待16.

大纲式写作:大纲式写作是自上而下的, 基于写作目标通过详细的大纲(架构/概念), 填空并完善从而形成文章.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你是一位雷达技术员, 你可能仅仅根据图像的大小和形状就可以解释雷达屏幕上的一个光点(自下而上), 或者在解释的时候会利用“存在敌人船只”的信息(自上而下). 此时, 建构知觉使 用了自上而下的策略, 而直接知觉使用了自下而上的策略. 17

写作比喻

文章, 主要包含两部分

手串比喻

  • 链子: 文章逻辑顺序与架构
  • 珠子: 文章内容观点与信息

本文所述的结构化写作, 是建立在手串比喻中, 而非建立在逻辑与思考框架中的结构化写作. 1819相对传统的结构化写作而言, 手串比喻下的结构化写作更为灵活.

大纲与卡片

一般现有(初稿)写作方式可分为两种

大纲式写作:

  • 自上而下, 分解目标为大纲层级.
  • 强调输出本身, 输出带动输入
  • 填空式, 找数据
  • 存在链子, 需要珠子
链子
链子

 

卡片式写作

  • 自下而上, 堆积大量信息完善目标.
  • 强调输入本身, 输入启动输出
  • 数据式, 构大纲
  • 存在珠子, 需要链子
珠子
珠子

 

大纲式写作和卡片式写作, 是同一目目标 但路径不同的写作方法, 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题, 而是一道多项选择题,. 哪怕是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 也可以灵活的运用两种写作方法.

珠子, 链子, 手串, 写作
珠子, 链子, 手串, 写作

比如说, 有一篇文章的写作目标是解决一个问题, 即“体重焦虑的来源是什么?”, “体重焦虑”作为关键词, 可以从卡片库中找, 找到的内容, 就是卡片形式, 可以组合完善(卡片式写作). 然而, 组合完善后, 发现内容并不足以支持文章, 缺少关键性证据或引文, 就将缺少的内容, 写出来, 作为大纲条例, 等有时间填空填上去(大纲式写作).

大纲式写作与卡片式写作, 两者不是对立关系, 可以灵活运用这两种写作方法, 毕竟不论黑猫白猫, 抓到老鼠的才是好猫.

格式写作概论

写作的黑箱模型中, 曾言, 写作要严格控制输入与输出. 格式, 即规则, 是基于产品控制而对输入和输出所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是规则意识的体现, 就像论文需要格式(如APA-6), 写作也需要一格式(规则). 格式(规则)是基于认知哲学的, 如下文的清单哲学

清单哲学

高度复杂的关键领域(医院, 航空, 医疗等)程序日益复杂, 出错的可能性成倍增加, 清单至关重要, 它可以将复杂任务简单化, 统一流程增加产量, 并极大降低出错概率, 使得不同经验和背景的也能能按同样标准工作.20  清单, 不仅易于制作有效便捷, 而且条目简明扼要并能快速捕捉信息. 21

写作, 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智能化系统.

史蒂芬·平克曾写道“一个智能系统需要一个清单列出少量的核心真理和一套相应的推导规则”. 

22

写作, 同样也需要清单, 进行质量控制并避免错误发生. 23

确保

  • 步骤按照顺序进行
  • 重要步骤不被忽略
  • 沟通协调赋予权力
清单
清单

 

先编辑, 再排版, 按步骤顺序行动;排版清单避免遗忘步骤, 如图片小字居中;按点做事, 排版时只排版, 修改时只修改, 编辑时只编辑, 赋予每个步骤相应的权力.

清单, 它提供了一个认知网络, 能补充人类思维的漏洞.24

但清单哲学, 只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 就像没有一张清单能够涵盖所有意外情况25, 同样, 人类作为思考者不能一次只运用一个规则. 26除清单哲学外, 人类也需要其它认知哲学(方式)作为规则, 进行质量控制, 步骤检查等行为,清单只是「品控手册」的一种,其它的还有「说明书式的品控手册」.

清单哲学作为写作工具进行使用, 而下文, 定义了写作最小单位, 不论是对于编辑修改或是自由写作都是极为重要的“规则”.

写作最小单元

写作之前, 需要查阅与写作主体相关的文献, 这些文献(原文)数据存在最小的单位, 即命题.

命题是能够具有独立见解的最小性质单元, 是表达判断的语句, 也就是说对判断真伪有意义的最小单元.

2728

命题是写作的最小单元, 文章就是由一个个命题作为奠基石, 从而建造起来的, 这些命题就相当于是文章的骨架. 命题, 可以被看作是信息存档的最小也是最基本形式.

除了写作的最小单元, 引用的格式也至关重要, 下文就提出了引用的五个要素.

五要素与数量

一位作者, 当准备引用他人原文的时候, 就得注意以下五点, 这是做信息引用普遍需要做的流程:

  1. 原文命题
  2. 复述改写 Paraphrase
  3. 参考文献 Reference
  4. 文内引用 Citation
  5. 相关链接

一篇文章(3000字), 大概需要参考文献9条-15条, 也就是说3条/千-5条/千.

思维写作概论

创造力 Creativity: 

以新视角看待事物的能力, 产出前所未有的产品, 或识别出他人没有认识到的问题, 并找到新的、不寻常的解决方法. 

29

如上所述, 写作的本质是一种创造过程, 并且写作过程需要创造力.

创造过程模型

一般认为, 创造力是一个反应过程, 它通常发生在对问题或挑战的反应中.

创造过程模型
创造过程模型

Identifying Problem = 定义问题

Generating Ideas = 产生想法

Evaluating Ideas = 评估想法

Implementing Ideas = 实施想法

按思维方向特点, 可以分为:

  • 发散思维 = 想法的产生
  • 聚合思维 = 想法的评估和实施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究竟是什么?

发散与聚合

发散与聚合, 作为思维的两个方向, 在使用时只能使用一种思维. 30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发展心理学发现:

发散思维 Divergent thinking (左) 31

  • 自由组合问题的元素, 不受任何既定条件的约束
  • 如论述题中, 你可能使用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Convergent thinking (右)32

  • 思维被局限在既定元素中, 不易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 如选择题中, 聚合思维帮你找到正确答案
执行控制网络与默认模式网络
执行控制网络与默认模式网络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

默认模式网络(右) Default Mode Network (DMN)

  • 当人们什么都不做(静息状态)的时候,大脑会呈现出“默认模式网络”33,它被认为部分负责内在意识, 34比如个人专注于其内部精神状态过程时,如信仰和意图(即心智理论), 记忆过去(如自传记忆), 规划(想象)未来35, 或寻找问题 36

执行控制网络(左) 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 (ECN)

  • 它被认为负责外部意识,这些意识规范控制和调解认知过程的执行功能,包括工作记忆, 推理, 灵活性, 规划未来和 解决问题37

虽然,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的是大多是发散思维, 而较少用聚合思维38, 但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William McNeill 曾言, “发散思维如果没有聚合思维平衡的话, 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反之亦然. ”39这表明, 对创造性工作(写作)而言, 单独使用一种思维模式, 绝非好事, 两者都得使用且两者间应该是平衡的.

双钻设计模式
双钻设计模式

上图, 2005年, 英国设计协会首次提出双发散一聚焦设计模式, 被称作双钻设计模式. 双钻模式能有效平衡发散与聚合, 其用法可以有效运用于写作. 40

写作的思维

发散思维 Divergent thinking

  • 创作大纲: 根据题目, 列出提纲
  • 撰写卡片: 选择内容, 撰写卡片
  • 自由创作: 随意创作, 自由发挥

聚合思维 Convergent thinking

  • 大纲填写: 根据大纲, 填写内容
  • 链接卡片: 根据题目, 连接卡片
  • 修改编辑: 修改内容, 编辑文本

举例而言, 修改编辑是聚合思维, 而自由创作是发散思维, 两者不可并列执行, 即不可以边写边改, 要刻意避免回头看. 美国著名编辑 Gray Grant, 将其形容为「试图在吃饭的时候收拾桌子一样不合理」. 41

同样, 资料收集是发散思维, 而资料挑选则是聚合思维, 在资料收集时, 可以根据关键词, 收集大量相关资料, 而不考虑是否用得上, 而资料挑选则需要严谨的考虑资料是否能用于此文章, 合不合适等等.

同样, 如果在任务之间切换, 则完成任务所花费的时间要比一次完成一个任务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虽然每次任务切换可能只浪费1/10秒的时间, 但若大量切换, 依旧会浪费大量时间42. 与此相同的还有很多例子, 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而言之,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应该独立使用, 并需要减少任务切换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