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日常期待矿难的人,这次不评测「空气」,我们先来通过AMD最新版21.4.1驱动预览下如何让「空气」变得更清新,看下这1、2年「肾上腺素」除了给性能打鸡血以外,还有哪些被你忽视的功能变化。

手上没有最新RDNA2的卡也不用担心,Radeon Software的功能特性在桌面APU处理器、5000系列等往年的Radeon 显卡也适用等设备上也可以实现,甚至只要你的朋友有AMD的主机平台也可以实现某些娱乐功能的共享。

复习下近2年来Radeon Software 的功能升级历程,除了日常修补bug,打鸡血以外,其实也整合了不少优化及使用性的功能,虽然AMD驱动经历了蛮长被吐槽的阶段,但其实都是为了将来的易用、方便铺路,而且不用注册、登录还有无止尽的网络等待。

而最新的 21.4.1驱动类似集这些功能升级的大成之作,推荐A卡用户都要升级。

功能界面一览

首先可以先了解下Radeon Software 选择不同程度的驱动安装,大概可以实现除了驱动显卡以外的哪些功能,我个人目前一般都选择完整安装。除了驱动程序以外,部分功能也会跟你的硬件配置挂钩,毕竟你不能指望五年前的硬件还给你实现所有功能吧。

发展到了21.4.1版,整个Radeon Software初始功能界面已经趋于固定,不管是AMD移动版处理器、桌面版显卡抑或APU,目前Radeon Software能实现的一些功能及操作方式大致相同。

完整版的功能界面,其实已经可以看到Radeon Software大部分功能。界面调整到现在,大的功能模块分区也比较明确,实际就是首页预览、游戏、直播相关和性能模块。

Radeon Software其实一直默默进化,比如最近加入压力测试就可以快速测试超频后的稳定性

以往个人常用的驱动设置功能无非是针对显示、系统硬件(超频)调试的功能,但其实经过这么几年发展那些功能已经算比较基础的了。

目前最基础的几个功能块,其实都是针对发烧游戏用户的,如果你习惯的话甚至可以帮你省去安装其它软件。游戏模块这个算比较好理解的,毕竟不少外设、第三方硬件也有这类针对游戏单项的设置,而Radeon Software发展到现在,可以很直观地检测到游戏跟硬件的结合情况(速度),针对性的优化设置,特别是一个比较高级的自定义性能功能,比如下面会提到的Radeon Boost、FidelityFX和Radeon Anti-Lag功能。

因为直播及线上自媒体的火热,其实两家针对性的开发了不少视频录制、直播推流的功能,我个人目前也经常用,已经可以很大程度替换第三方软件,而且还免费。

最后的性能模块,除了最传统的超频(其实超频也开发了不少新的模式),还有就是监测功能模块的丰富及自定义 ,未来如果可以进一步优化游戏界面下的自定义手动测试的话,就可以替代第三方监测软件了。

性能是否有提升?

驱动升级的性能提升相信是最多人期待的项目。我这边用RX 6700XT+R9 5950X的平台也简单测试了下 Radeon Software 21.4.1对比 21.3.2版。

首先是平台性能,CPU默认无超频,内存超频到DDR4 4000 flck频率2000

游戏跟GPU的基准性能两个驱动版本的对比。

我本来对性能提升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因为这个版本并没有强调性能部分的提升,不过实际测试,好像有些游戏有小幅度提升。所以关注性能的朋友,也可以等驱动正式上线后对比测试下。

Radeon Software其实发展到现在,值得关注的地方远不止上面这些,下面这些新功能或许就可以满足你的特殊需求。

AMD LINK 4.0 体验

没最新的RDNA2显卡,甚至没有电脑,没有只要你认识的朋友有,你就可以通过AMD LINK在线白嫖最新的硬件游戏体验。

通过 Radeon Software 可以将PC 上的数据推流传输到各类移动设备,让你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玩到PC游戏,同时还包含语音识别及性能监测的功能。

使用方式也很简单,PC端生成二维码或者链接码,移动端(客户端)扫描或者手动输入链接之后就可以实时共享连接同一套PC硬件,而且可以直接唤醒支持的相关连接功能的游戏或者直播画面。

带来帧数暴涨?Radeon Boost

号称可以带来帧数暴涨的Radeon Boost 到底适合哪些人?假设你在使用AMD的APU处理器(包含桌面、移动端),或者一些旧型号A卡、中端入门A卡的用户,突然想尝鲜某些对游戏性能有一定要求的PC游戏,抑或你是一个对帧数比较敏感的FPS游戏用户,那么Radeon Boost 这个功能都会比较适合你。

Radeon Boost主要通过动态降低整个帧的分辨率来实现更高的帧率,且经过动态算法所以用户基本感受不到画质影。最初仅支持部分 DirectX 11 游戏,现在利用 Radeon RX 6000 系列显卡的可变速率着色硬件可支持 DirectX 12 游戏。

在转动和旋转游戏角色时选择性地降低帧中特定区域的着色率,从而显著提升游戏性能与响应速度,开启之后游戏左上角会有绿色能量点,通过能量点数量的变化来可观察Radeon Boost功能的效果。

当然我知道有些人会说,这个跟游戏里面降低渲染倍数不是差不多一个意思吗?有点类似但不一样,因为降低渲染倍数那个就是固定的了,画面一直变差,而这个功能最大的意义就是根据图形算法,动态调节画面,甚至是局部调节画面,从而让整个动态操作是流畅的,但画面的下降又相对可控可接受,最终目的就是让较低性能的配件实现更快的流畅画面。

官方的一个测试结果示意,但其实这个功能是偏向动态的,建议实际感受下就知道对画面及流畅度的改变。

画面升级包 AMD FidelityFX

AMD FidelityFX 其实是一套开源的图像质量工具包,包括七种基于 AMD RDNA 和 RDNA 2 架构优化的解决方案:FidelityFX 对比度自适应锐化、FidelityFX 环境光遮蔽、FidelityFX 可变着色、FidelityFX 屏幕空间反射、FidelityFX 降噪器、FidelityFX HDR 贴图、FidelityFX Downsampler的画面,最终实现高拟真度的画面效果。

目前包含微软模拟飞行、地平线零之曙光、尘埃 5多款游戏已经支持AMD FidelityFX 。

抗延迟 Radeon Anti-Lag

Radeon Anti-Lag 功能主要针对的就是铁血游戏用户,特别是竞技型用户。Radeon Anti-Lag 最大的目的就是降低从鼠标操作到最终画面响应整个过程中输入延迟。

这个功能属于锦上添花的项目,部分游戏可以实现10%左右的延迟降低,这个提升对我等路人来说可能没区别,但对竞技性用户来说就另说的。最重要的功能免费,近2、3年的amd平台硬件也都支持,一样在游戏里面就可以自定义开启。

评测平台介绍

微星MAG X570 TOMAHAWK WIFI战斧导弹

官方定位是一款中阶X570,价格也跟类似规格的B550相当,但属于良心性价比型号,供电规格强于同价位产品,所以我一直用它来搭配锐龙9使用,要不太浪费它的供电规格了。除了比较宽裕的功耗上限,微星目前比较稳定好用的BIOS以外,实际超频能力也不错,如果你不满足B550迫击炮,想添点预算强化下主板规格的话,确实可以考虑,任何规格的锐龙它都不怕。

追风者冰灵360 MP

锐龙R9级别的CPU需要一颗怎样的散热器?实测建议是在箱体及预算可接受范围内直接选一颗规格最高的,比如360一体式水冷,这样你用起来可能会感觉更轻松一点。

这次搭配锐龙9 5950X测试的就是追风者家的冰灵360 MP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其实这个系列我装机也已经装了好几套,为什么一直选它,原因无非几个:1.性能是目前360里面top级别;2.颜值不错,喜不喜欢灯都可以接受它的设计风格;3.易用性好,无论是冷头的兼容性(厚度),风扇串联的设计,还有自带的管架,很难相信这款产品来自于一个新入局者的产品,你实际安装(特别是ITX方案)就知道我说的这些意义;

说了这么多不如性能实测,我之前其实在其它方案里面也测试过冰灵360 MP,所以对它的性能表现是比较有信心的。这次的平台基本是目前非HEDT平台里面的上限了,参考性也会更大。常规默认设置烤机其实没什么意思,各家主板设置不同,有些会锁功耗或者温度墙之类的,就是让你控制在90℃,然后功耗、频率浮动。这次测试我测试了R9 5950X 三种设置情况下每个CCD的温度及CPU的功耗,而且微星这块板功耗释放本身就比较强,这样才能真实反映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在手动超频1.25V 全核心4.65G的情况,CPU温度差点就突破100℃上限,是不是有点吓人?这个温度对于ZEN3来说其实还好,因为一般温度墙也有90℃,而且这个时候CPU的功耗其实已经达到了260W,频率跟电压再高的话要突破280-300W是很轻松的;

在手动超频1.2V 全核心4.5G的情况,明显就轻松了许多,温度最高的CCD1 温度也就87.5℃,而CCD2温度也就84℃,此时CPU功耗225W;

开启PBO之后主板就会接管CPU的功耗频率,全核心的频率看似不高,但实际微星主推供电的型号给的功耗上限都比较高,所以单核心频率都可以跑比较高。在PBO模式下功耗实际也给到了230W的水平,温度表现跟手动超4.5G差不多。

按我之前测试经验,这个功耗情况下这个温度表现已经算挺好的了,部分360一体水冷在测试超频烤机情况下要突破100℃是挺常见的,甚至单CCD的R7 5800X也不会轻松,反倒是双CCD的R9 5900X相对可能更好控制温度一点。

目前线上针对ZEN3温度测试的各种分享结果也都比较混乱,个人建议除了看温度结果以外,你还要看CPU的电压多少,功耗是多少,因为主板不同,不少人跑温度测试的时候CPU功耗设置不超过100W,结果看似低温,但实际性能也是打折扣的。

华擎RX 6800XT 太极X OC

到手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一张RX 6900XT,显卡的重量还有要求3个8PIN供电真的太夸张了。

卡本身有双BIOS切换开关,还有一个RGB开关(这个挺好)。

另外简单说下目前行情下的新卡选择,目前A卡这边除了一样难以买到的中端空气卡以外,比较值得关注的就是RX 550跟RX 6900XT了,两张卡相对来说溢价都比较少,前者甚至可以折腾开核,后者性能有保障且按目前的行情来说反倒更有性价比了,刚需买卡的用户都可以关注。

希捷酷鱼510 1T

涨价前,刚需就赶快上车吧!

搭配测试是SSD是希捷酷鱼固态510系列,单面M.2 2280 形态,PCIe GEN3x4接口速度,采用东芝64层3D TLC NANDFlash、Phison PS5012-E12主控。1TB版参考速度连续读写分别是3400MB/s和3000MB/s,随机读写分别是600K IOPS和600K IOPS。提供5年售后

金士顿的Fury雷电 DDR4 3600 16GX2

除了单条16G大容量以外,默认频率3600也算够用,实际超频测试了下上4000也没有问题,算是一线品牌里面性价比的大容量型号。最近装机也经常用。

酷冷至尊G800 GOLD

800W的大牌金牌认证电源,价格居然做到五百出头,当然为了控制成本线材也是直出非模块的。电源采用了主动PFC+全桥LLC+同步整流+DC/DC方案,静音风扇,另外最重要的售后也保留了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