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 MACHT映画-水滴。
最近听了一遍朗读版的三体,临近结束,百感交集。好书真是常读常新,尽管很多篇章都在睡前半梦半醒间成了催眠曲,我还是更新了不少理解。其中,最值得说的应该是程心。
程心这个角色所承担的复杂性是整部作品中最高的。她是地球文明毁灭到展示宇宙图景整条线的引子,在这个时间跨度上,任何我们已知的智慧生命都无法全程见证,为了讲故事,大刘只好引入不断冬眠的手段来解决人物形象带入的问题。这使得程心这个角色成为了太多事件的暴风眼,产生争议是必然的。
书我前几年看过三遍,现在再听朗读版,别有一番味道。我觉得,程心是整部书塑造的最好的一个文学形象。当你能抛弃后验知识带入程心所面临的困境时,才能真正读懂大刘想表达什么。这正如同读历史,只有读一个历史人物读到觉得他那些决定真的实属无奈,是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才算读懂。
程心无疑是善良的,她的善良推己及人,她对世间疾苦触目恸心。然而我们站在作品外去看,这样一个人的历史意义只能是呼唤人们心中的爱,是不能赋予权力的。权力的实践过程,是割舍的过程。爱是包容,割舍往往显得残酷。程心的决断,在思考上当然是理性的。但带着那样一个宏大的叙事和百年后的历史回来看,这些决断像一个带着公众的集体感情的外行人的决断,要么同生,要么共死,没有割舍,她受不了割舍。程心唯一一次正确的历史抉择,恰恰是她个人感情上最冷血、当关系拉近后最为自责的:让云天明去实现阶梯计划。而在另两次历史拐点中,程心所站的程序正义、当下结果正义的一方,呼唤爱与和平的一方,在残酷的力量面前毫无意义。文明被摧枯拉朽的碾碎,程心确实是负有历史责任的。
大刘并不贬斥善良。程心的善良使得她饱受煎熬,那些煎熬既是个人对失败的历史抉择的无限赎罪,也是大刘对人类美好情感的怜悯。大刘讨厌的,是程心背后隐喻的,公众情绪的聚合体。试想想,如果抛弃掉对于后面发生事情的认识(后验知识),程心在那些档口的抉择,其实特别合理,因为那就是我们想象的完美决定,拥抱爱,沟通对话交流,用包容化解纷争。但是能做到在两个文明间实时通信的智子,并不能替三体世界解决文明困境,因此,沟通对话交流都是真诚的,但毁灭你也同样真实。
程心代表的人类天真在残酷的宇宙中注定湮灭,这像极了现实世界。正如我们不能赋予小孩子完全的民事能力,不是因为他不好,而是他不懂得分辨恶意。就如同孩子问我们,为什么不去扶一把倒在地上的老人家时,我们手足无措,不是因为孩子不对,而是他太对了,可这世界怎么成了这样。所以,面对程心这个人物,如果能够跳出来看到她背后的隐喻,再回到她这个个体,感受到面临那些选择时令人窒息的无力感,才算真正读懂了。所有对程心的评价,其实大刘早在书中为我们总结过了: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这部作品其实是借着宇宙的宏大叙事来讲人的。尤是如此,以黑暗森林体系组织起的宇宙观,因为是从现实宇宙的公理中推断而来,也真实得仿佛颠扑不破。因而大刘反复的提醒读者,这只是他把脑洞编起来写的一部故事,别太当真了。大刘在书中真正描绘的故事,是一部人类自己把自己作死的故事,程心只是那个人类完美想象的聚合体,她的历史抉择,其实就是具象化的人类抉择。人类真是浪漫,我甚至觉得,这个故事中如果人类的集体抉择真的能像罗辑一样坚定残酷,那么书本合上之后的世界,会更加冰冷。
更多没有读懂的人,只看到她青春靓丽、幸运的拥有一切、幸运的抉择历史,只骂她不配执剑、葬送文明,居然还能苟活,居然还有人爱。他们选择忽略她的失明、忽略她的抑郁、忽略她盘桓亿年的内心煎熬,一如书中被大刘毫不留情面嘲讽的、东倒西歪的、肤浅的人类文明。试想想,其实这一切宇宙文明问题的根源,是叶文洁。可叶文洁并没有遭受人们对程心这样的嘲讽,究其原因,一是叶文洁人生悲惨,她出于最深的厌弃和恨意,祈求救主降临,人们同情;二是叶文洁一穷二白,一生不贪享受,也终生被“自己可能做了一个错事”的巨大恐惧萦绕,人们不羡慕。同样的,人们倾慕罗辑,赞美罗辑,却不愿成为罗辑。同样的,人们鄙视程心,唾弃程心,却人人都想成为程心。我在说的,是我们的世界,也是书中的世界。
我说不上来程心的结局是不是好结局,但想来那1800万年的错过,和留在小宇宙中的生态箱,大刘应该是生气了。程心的个人情感有点像张无忌,爱恨都由别人左右,她痛苦时有人感知她的痛苦,她便可以爱上对方。我认为这种被动并非不好,反倒是一种“情浅而寿”的随和,但于对方,外人视角下总有点不甘的,所以要跟对人,或者说,要舔到位。重新回味她和云天明的情节,我发现大刘从头到尾对云天明抱有一种惋惜,仿佛一直暗中提点:傻孩子,那个人不爱你,不值得你等,不值得你那样卑微。于是最后,大刘不让他们相见。不仅不得相见,还要穿越永生永世,连他留给她的最后一封书信,都要深埋在层叠的时间里。在那简短的家书中,大刘仿佛也在告诉云天明,纵使你一生爱她,也能和另一个人过的幸福,你值得。
而程心,则要背负着圣母的光辉,留下浪漫的五公斤,给整个宇宙一个未知数,这简直太残酷了。如果说之前的都还是隐喻,这里还是忍不住明示给了观众:“孩(人)子(类),看看你(们)都做了什么”。程心的故事很像虚竹,她拥有一切人们向往的,可都不是她想要的,如果重走一遍,她依旧毫无办法,只剩唏嘘。
最后,黑暗森林无从破局么?不是的。第一次读三体时,最令我震撼的不是人肉计算机,不是黑暗森林法则,而是三体人穿透大脑的广播思维。我从未意识到还可能有这么一种思维结构,仔细想来,人类社会的种种发展和社会形态,无不基于这个最深刻的基础:我们的思想封闭于个体,甚至这个星球上的智慧生物都是如此。都是如此,以至于我们没有发现其他。黑暗森林理论,其实是基于人类情感的理论,是假设宇宙文明有着和人类相似的底层价值观所推导出的,在这之上,它的逻辑是比较严谨的。但如果公理并非公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