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2020 年的最后几天,我作出了一个决定:离开少数派,回到原来的专业和岗位中。

在之后的三个月,我经历了第一次完整的社招求职。这篇文章写于入职新东家之际,也是借助写文章给这段经历做一个梳理和简短小结,希望也可以对在求职季中努力的朋友有所帮助。

求职是什么

我认为求职在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即检验自己作为一份劳动力商品在当今市场上的价值。这当然有物化自己的成分,因而除了工作能力以外还要有能衡量自己价值的方式来抵抗这种物化,这是另一个话题。

求职容易让人畏惧,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容易得到反馈,正面反馈也会远远多于负面反馈,但在求职这件事上是反过来的,除非是高匹配度的猎头推荐或内推,否则能获得反馈的几率非常低(在下一节讲到),这当然会让人感觉不好。

但接受市场的检验并不是坏事,在求职的动作中可以看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与「市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这两件事中间的异同,同时更新市场对劳动力商品的需求来让自己找到下一阶段进步的方向。虽然我最后选择的 offer 看起来是「回到最初的起点」,但从回顾项目、更新简历到面试、选择 offer,整个过程都让我受益良多,因此我认为不管对当前的工作是否满意,都可以定期去就业市场上瞧瞧看看。

我在工作中寻找什么

「工作到底是什么」是我一直问自己的问题,现在我还是无法回答它,但我能回答一些更具体的问题了,例如「我在工作中寻找什么」。

找过两次工作后,这次我的落脚点非常现实,除开城市和行业这些先决条件外,我最看重的就是待遇、福利、工作内容(职业成长)。劳资关系就是一种交换关系,我付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劳动,得到自己认为合理的薪资、福利、职业成长、社会地位。我发现这样去看待工作是一种最能维持心理平衡和持续发展的方式,当然,我在工作中追求的不止这些。

至于我一直寻找的工作价值和意义,现在我暂时这样看待:同样在行业不跑偏的前提下,从企业盈利的角度出发,企业支付的薪酬一定少于我能创造的价值,所以如果我能得到更高的薪酬,也就自然地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

找工作,全职还是兼职?

辞职分找好下家和裸辞,而找工作这个项目则可以看成全职和兼职运营,这两种方式我也都试过。

一路上,有很多朋友同事都劝我「千万不要裸辞」,但实际体验下来,我还是更喜欢全职找工作的感觉。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更多的投入时间意味着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求职效果,我也有更多的时间确认清楚自己的各项优先级。在我仍对未来职业路径不够确定的当下,全职找工作更适合我。

当然全职找工作也有很多问题,例如焦虑感、社保断缴、工作经历断档等,我也不向他人推荐。

求职的第一步永远是做简历

简历在求职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不管是通过招聘网站或内推,简历总是要过的一关。在这次更新简历的过程中,我有以下两个新的进步。

用 Figma 做简历

在一开始,我选用 Figma 作为简历制作工具是因为它的 Auto Layout 组件可以帮我舒适地解决对齐问题,但全程使用下来,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关联阅读:《怎样用手边的工具做一份出彩的简历?我们的简历工具和技巧分享

首先,简历是一件需要考虑视觉效果的文件。尽管传统行业对于简历格式有一些限制(如沃顿商学院的格式),但细微的间距、对齐、字体的整体效果都很重要。Figma 能任意缩放画布大小,因而我能在不同比例尺上检验简历的整体视觉效果,没有 word 的分页符、换行符的困扰,所见即所得,让格式错漏快速浮现。

其次,我发现它最灵巧的部分在于版本管理。由于一个Figma文件中的组件是以 Frame 为单位,所以所有 Frame 都可以平铺在一个文件中。我按照 A4 纸的尺寸制作 Frame,再将活泼版本、针对甲方、针对乙方、英文简历分成四行纵向排布,横向自左至右则表示在左侧基础上的更新,在最右侧的就自然是最新版本的简历。而且 Figma 作为一个网页应用不会占用本地存储空间,我可以无穷多地保留版本,实现最完整的版本管理。

在简历中解释自己的贡献

现代企业的分工合作让个人很难被简单地量化和凸显,如果不是有独立公开作品集的工种,则需要找出自己在项目中的贡献,并且解释清楚这种贡献。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上,我们的简历已经不单是和其他求职者对擂,还要比代写简历、优化简历的定制服务更专业。

写好简历的方法论到处都是,而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看一些好的简历。可以借鉴一下愿意提供简历的朋友同事(最好是同行),也可以找一些公开的简历库找找灵感,例如 velvetjobs 的简历模板,无需付费就可以完全访问。虽然每份简历都不算完美,但多看几份就能找到描述工作经历的思路。

velvetjobs

简历无需尽善尽美

首次投递的简历至少要过基准线,可以找信任的朋友或同事帮忙检查和提建议,但并不是修改到完美状态的简历才可以投递。

我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基本每三四天就会修改一次简历,有针对面试企业进行修改,也有重写英文简历,还会结合面试中发现的遗漏、面试官偏好、新补齐的资料进一步完善。观察整个求职过程,与面试机会成正比的并不是简历的完善程度,而是投递数量。

投递简历

先要明确,投递简历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

我将它分为有直接内推人的精准投递、不要脸的海投两大类。内推需要与以往同事朋友的联系(networking),这是我在这次招聘中做得仍不够好的部分,因此此次的面试机会主要来自于海投。

关于海投

海投可以算是社招的一份红利。在校招阶段,各家公司都有严格冗长的网申和笔试,而在社招阶段,大部分岗位都开放在市场上,只是在 App 中点点手指的问题。在招聘季,有些岗位的投递没有向外开放,有些企业不认为自己缺少某一类员工,这些都是海投能生效的基础。

海投的含义就是:不论公司岗位职级、要求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只要与自己的目标岗位沾边,都可以大胆投递。自己不筛选海投的岗位,而是让 HR 反过来筛选自己。

在这一步中重要的就是不要脸,不管职位描述上写着要求 8~10 年工作经验还是兼具甲乙方工作经验,先把简历递过去再说。从结果来看,最后得到的几个 offer 中,有两个都是来自这样的不要脸海投,另外两个则是较为匹配的精准投递,比例是 1:1。其中考虑到最后一天才放弃的岗位,从岗位职责到薪资都没有在招聘网站上出现过,完全属于企业的隐藏岗位。

不过海投也是非常考虑心理素质的一件事,在我这次的求职中,在猎聘这一个 App 的投递量就达到了 564 个,最终得到的面试大概在 10 个,得出得到面试的概率大概是 50:1,因此面对海量的「招聘方认为您不大合适」的消息也要做好应对准备。例如——关掉推送,定时查看。

面试:充分准备、双向选择

一份通过初筛的简历可能不是真实的,于是面试官会通过面试检验简历中经历的真实性。因为我的简历非常实事求是,所以我并不害怕面试,尤其是一对一的社招面试。比起需要经历面试车轮战的校招,我更老实和坦诚了。

充分准备

面试时,人都坐到了面试官眼前,简历上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了。如何整理项目经历、表达自己、回答某些刁钻的问题,口头和肢体表达才更重要。

面试密集进行的情况下,我发现招聘方的问题都比较相似,尤其性质近似的企业更甚。在首次面试某个类型的企业时,我会准备一个版本的自我介绍,捋一遍思路,把关键词记录在 workflowy 中;第二次再面类似性质的企业就无需再额外准备,将上次的自我介绍镜像(Mirror)到新的一天,再额外增加对该企业的背景调查,就可以轻装上阵。

脚注:Mirror 是 Workflowy 去年增加的一个新功能,现已加入正式版。它的功能相当于制造一个 Bullet 的分身,无论在哪一处修改,都会同步修改镜像与被镜像的 Bullet。

现在移动端的 Workflowy App 非常堪用,在见到面试官的五秒钟之前都可以在手机上尽情查看,更别提拥有屏幕的视频和电话面试了。

通用问题前的菱形符号代表存在镜像,我会将它镜像到每次面试记录中

面试中当然也有一些没准备到的问题,我一般会用这些方法争取自己思考的时间:

  • 重复并肯定对方的问题,例如「是的,几年前校招的时候我也被问到过这个问题」
  • 当面试官连续提出多个问题时,我会说「问题有点多,让我一个一个回答」
  • 使用 STAR 原则。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STAR 原则一向被称为描述项目经历的法宝,但在我的经验中,简历中的每一条项目经验很难都按照 STAR 展开,而面试正是 STAR 大显神通的时候。例如简历上的简单一行 行动 「独立负责项目执行」,在面试中就可以展开为情境+行动「当时刚入职x个月,由于组里缺人手,上级也比较信任,所以有机会独立负责项目执行」。

另外,MBTI 本身作为一种职业性格测试,与它相关的面试技巧也对我帮助不少。在此推荐 Myers-Briggs Question Corner 这档播客,它拥有 MBTI 认证,主播针对各个人格的面试指出针对性问题和提出改进方法。

给招聘方出题:让求职真的变成双向选择

在社招求职中,我不再把自己放在被动位置上,而是在坦陈自己经历和能力的基础上,大胆问出更多自己的疑问。

例如,在对方询问「你还有什么问题的环节」大胆提出更多与未来的工作内容直接相关的问题,例如反过来问面试官「我比较倾向xxx相关的项目,未来我会得到怎样的项目机会?」

通过这些问题,自己可以提前淘汰一些招聘方,当然也免不了被招聘方提前淘汰。但我认为找工作还是双方的互相选择,人生苦短,提前拜拜也可以节省彼此的时间。

跨行的可能性

在此次求职中我还尝试了一些与专业稍远的入门级岗位,也得到了面试机会。

对于这些岗位我完全没有项目经历,于是面试官关注的点变成了「热情」。面试官希望得知具体的跨行理由,希望确认我是因为对新领域的热情和好奇而不是对旧领域的逃避。如果自身能够接受从基础岗位做起,也对新行业有明确的投入理由和职业规划,在领域内的跨越也无需再读一个学位才能完成(当然这与我的工作经历相对较短有关)。

敲定和拒绝 offer

几年前的校招,我有种当时不够尽力的遗憾,投递和面试的数量都不够多,这也是我后期对工作总有抱怨的一个原因。而在这次社招中,我拿出了一个月全职找工作,甚至最后放弃了「钱多事少离家近」的 offer。不得不说,放弃的动作在这几个月中对我非常重要,当自己亲手放弃某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当下生命中各项事务的优先级就会更明确。

拒 offer 无非是表达感谢对方对自己的认可,希望之后还能有机会共事。这次有在拒绝一份 offer 之后,对方 HR 又为我争取了更多薪资的情况。考虑到这种状况的存在,如果影响一份 offer 选择的只是薪资问题,即便 HR 表示薪资已经确定,也可以通过拒 offer 的形式来尝试争取薪资(前提是手上有别的 offer 保底)。

关于正式地回复邮件,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Wait, How Do I Write This Email,书中从社交(networking)、接受面试、接受 offer、拒绝面试都有详细模板。如果是中文邮件,也可以借鉴英文思路让中文回复看起来更正式。

求职季的自我支撑

保持精力

我此次的求职经历都发生在自己没有稳定住所的异地,大多数时候住在朋友家中,距离面试地点都有相当的距离,还涉及城市间的往返,时间被大量面试敲得稀碎。

而在这个过程中,最能帮我维持活力和积极情绪的方式就是喝水。在刚住到朋友家时,我把热水注入自己的杯子,感慨「水杯真是能随身携带的最小单位秩序感」,而在之后的跨省搬家中,连水杯都打包进了行李寄走,于是塞在行李箱里的茶包又成了我的安心感来源。把茶包塞进矿泉水瓶,用熟悉的香味和口感唤醒自己的感官,即可完成一场旅途充电。

茶里的金银花菊花茶包

在转场、搬家、空腹体检等无法规律饮食的路途中,我还会在包里背上一瓶咖啡味的若饭救急。它不是日常,但是帮我不用担心低血糖或饿伤胃的好方法。

情绪管理

前面也说过,求职季一定会面临石沉大海、大量质疑和拒绝,但这不是招聘方的恶意,只能说明双方不合适而已。

在整个求职季中,我的应对方式基本是毫无章法的盲目自信,相信最后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其中也感谢东京不设防第 18 期《在日本面试 120 家公司是什么体验?》打的一针强效鸡血。这种盲目自信的确帮我撑过了这一阶段,而后我才读到一本科学应对各种情绪的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在书中有一份表格,用于检验读者的认同、爱、成就、完美、资格、全能、自主性六个个人理念方面的心理优势和劣势。

我在这份表格中得分最低的项目就是「成就」,也即我在成就方面的想法会让我在心理上处于劣势。它包含的隐性假设是我认为自己的自我价值和快乐取决于自己的成就,容易在求职过程中受到否定带来的负面情绪的影响,而书中也针对上述六个方面的「上瘾」提出了理性分析和改善情绪问题的方法,在这里向所有朋友推荐。

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仍有一个没写到的、也是最重要的话题,即我反复横跳之后对职业的思考,这个答案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尺度来检验,希望日后能有机会成文,关于求职季后搬家的部分看来也得另起一篇文章来写。

金三银四的求职季远没有结束,想要跳槽的朋友们还有很多机会。行情好不好、自己的价值几何,只有跳出去找一找工作才知道,祝大家一切顺利,能拿下想要的 offer。

除了在文中感谢的这些「好朋友」,还感谢在求职季向我提供各种支持的朋友,鸣谢老麦赞助的 Pixel4 和 Clyde 支援的 Magisk 模块,希望少数派的未来也一切顺利~

关联阅读:《简单的 Tasker 上手实例:及时回应勿扰模式下的重要来电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