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原来我是个「破罐破摔」的「完美主义追求者」

每个人都寄希望于打卡软件或者屏幕使用限制能给我们带来规律的生活和良好的习惯,我也曾以为我会为了留下完美的打卡记录而过上有规律、有节制的「完美生活」。

这种人间理想大多是在我刚搞到一个设计得精美绝伦的打卡app,并且乐此不彼地花了一天的时间设置好每个习惯的周期、图标、以及激励自己的话,然后执行了一到两天的时候可以实现的。

但是我们的生活总是不可能按照计划进行,自制力真正强大到足以实现「完美主义」的人,根本不需要工具的加持,那我呢?

属于那种计划如果一旦被打乱、一个打卡记录没录上、就直接整个习惯都放弃的「破罐破摔」型「完美主义追求者」。

生活里有太多无可避免的情况会造成打卡曲线不连贯了,打卡记录不整齐了,比如家里人安排了临时的饭局,比如下一周要去旅行了,比如心情很糟真的需要干点不用脑子的事情缓解,比如一切「不完美」的、不被列入你打卡清单里的事情。打卡app们当然有听取用户意见,将打卡的频率可以自定义为一周几次或者一个月几次,但是效果并不很好,反正对我来说「破罐破摔」只是来得早些还是晚些罢了。

而且从负面情绪到正面情绪的转换总是需要更多的努力,也许过了规律、自律的「完美的一天」能给你带来足够的成就感,那么只要有一天不那么完美,就很容易直接陷入自责情绪或者侥幸心理,甚至像我这样直接放弃后续的打卡,而没有什么动力实现我们想象中的再接再厉。

经过:承认「不完美」,转向时间平衡之道

我开始转换思路,我想知道我荒废的时间以什么样的方式流失,毕竟想要变好先要自己清楚有多糟糕。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每天都活在时间里的我们,却一定是最不清楚自己时间概念的人。

时间记录的软件不少,锁定了价格便宜、设计好看的(毕竟我需要非常经常进入这个页面,以及如果真的用得顺手我肯定会长期订阅而不是白嫖完7天就跑),就是iHour了。3块钱一个月的订阅非常亲民,或者30块钱就能解锁永久版。

在使用了30+天这款时间记录软件之后,我想我可以比较全面地给大家展示它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技巧了,也正是不断摸索中发现了像我这种「不完美的人」,应该怎么正确地把握时间平衡术。

首先,你的时间很有必要被分类:

在我使用iHour之前,我从未想过要将我的时间进行分类,我只是模糊地对自己的时间使用进行判断,比如「诶呀昨天刷微博刷了好久我真的是个罪人」,又比如「导师给我的这个活儿我干起来效率好低啊感觉弄了好久」,再比如「阅读嘛咱们碎片化,读了就能打卡一个习惯了「。

目的不明确以及没有及时的效果反馈,会使我在做一些自认为荒度时间的事情上负罪感很重(刷微博也刷得不痛快),让我觉得做事情很累且怨言重(做的事情本身回报可能不高、不快),好的习惯打卡开始形式化并且打着打着成就感就开始边际效益递减,觉得坚持了也没有成效。

做什么都有即时回馈是最理想的状态,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开始时带着目的,结束时记录时间。

我将我的生活分为以下几类:(还请大家不要纠结我对分类的起名,「目的导向」也是适用于工作等其他场景的)

时间类别展示
  • Love&Friends:和朋友恋人家人一起相处的时间,涉及场景基本就是外出聚餐、旅行等等;
  • For Graduation:为了顺利毕业,付出的时间都可以纳入这个分类;
  • 探索进行时:感兴趣且有益的阅读,比如阅读少数派文章、探索新的工具、微信阅读、商科知识摄入等等;
  • 需要好心情:独处的时候,肯定也需要情绪的调节和控制,因为我发现完全不看微博、不看B站、杜绝一切娱乐的方式,其实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 Earn Money:虽然做着一般般感兴趣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会有金钱上的收益,比如这个活动不想参加但是可能会对奖学金申请有用,比如助教工作,比如一些兼职;
  • 状态不佳回血中:我把午休、生病时躺着啥也不干的时间放在这里;
  • Maybe useful in hunting jobs:为了毕业更好的求职,付出的时间都可以纳入这个分类;
  • Refreshing:把洗澡、收拾房间、敷面膜诸如此类干完你会觉得焕然一新的时间放在这里;
  • ……(还有很多琐碎的就不往上放了)

分类的好处是,你在开始做一件事情前,你会因为需要选择一个类别开始计时而被迫思考你做个事情的意义,这一点其实和B站的@老师好我叫何同学 在【这视频能让你戒手机】视频里的时间锁设计逻辑上不谋而合,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是做事情最高效的方式,也是规避你浪费时间的最好方式。对于我来说,可能用正向计时并记录的方式会更加直观和易于开始,倒计时限制时长反而增加了门槛。

记录时间比在打卡软件里打勾可直观得多(此处指的是回报非常直观),最直观的结果就是你获得了一个具体的数字(数字比一个勾可能来得视觉效果更强些),接着你拥有了一个有比例的图表,ihour还提供成就徽章机制,甚至还有专注模式下孵化盲盒的潮流操作。这些都能够图像化你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安抚你焦虑迷茫的心情。

盲盒孵化&成就徽章

其次,我一般常用的记录时间的方式有以下几种(配合对应场景使用):

1.归入类别的正计时:

做事情前明确目的,然后在该类别开始计时;

对应类别向左划进入计时界面

2.归入类别的Focus正计时:

– 场景1:背专业课知识很难专注,所以开启手机禁用模式

– 场景2:模拟咖啡馆的白噪音环境

– 场景3:贪图这个计时界面的美色

横屏放置模式
订购后可解锁多种版面

– 场景4:将涉及工作和学习的时间都开启Focus模式(手机禁用模式不一定开),Focus计时累积可以孵化盲盒神兽

3.直接按+号添加记录:

– 场景1:做事情之前忘记计时,懊悔不已,大概回忆一下用时然后添加记录即可(不然」破罐破摔「的我会再一次花时间懊悔我为什么忘了计时,还是那句」放过不完美「吧)

– 场景2:出门旅游了一整天,直接把Love&Friends加满12小时

– 场景3:出门旅游了一整天,第二天才想起来昨天没有记录,点击+号后再修改默认的日期就可以补回记录(同上理,不然我会觉得心里很不完整)

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功能可供参考:

4.删除记录:

– 场景:刚开始用iHour的时候,开了Focus模式计时之后完全忘记结束计时,导致多录入了时长,可以进入History界面,选择手动删除,然后再按+号添加正确的时长;

5.无类别计时:

– 场景:没想好这个事情的类别,干就完事儿,采用无类别计时,然后结束计时后选择类别;

6.伪「打卡」功能:

– 场景:每个类别每天只要有时间录入,字体就会变灰色,整体框体置底,实在想要把打卡贯彻执行的朋友可以通过这个底部的灰色栏目检查每天要打卡的事项,在项目列表里也可以直接点击这个事项查看每天的时间投入柱状图,甚至比打卡软件里单薄的点儿能形成更直观的图像。

每天有时间录入的类别,字体会变灰
单个项目的柱状图

7.伪」早起」记录功能:

– 场景:每天的时间记录都大概在13-14小时之间,如果哪天线段格外短,说明起得太晚了…

每日记录总时长柱状图

最后,经过分类前置,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你都被迫思考「我为了什么要做这件事」,那些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有时也能因为转换视角来调节不甘不愿的心情。

「这个活儿我一点不想干,但是可以写在简历里,也许对下一次求职有所帮助,纳入这个类别,开始干活「、」这个会一点都不想开,但是可以磨练我面对SB的意志和耐心,新建一个忍耐力提升的类别吧」…当然,那些娱乐和休闲上的时间花费也不再需要背负莫须有的罪名(毕竟你就算心虚你还是会接着玩还不如安心玩然后记录时间呢),当你清楚你刷微博的这一阵是为了调节心情开启新的待办事项,你付出的时间反而比设置屏幕限制倒计时来得更加少,这个现象可能值得心理学的朋友们从运作机制上好好实证一下。

分类前置也直接提升了做这件事情时的专注程度,因为不能跨类别计时,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的比喻很生动:

与我们有关系的各种事件各自发生,没有次序,互不关联,差异巨大;它们之间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和我们有关。正因如此,我们在考虑和处理事务时,就应该同样地干净利落,千万不要纠缠不清。所以,我们在处理某件事的时候,要先抛开其他事务,在合适的时间里为一件事感到担忧或愉悦,而不考虑其他事。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我们用一个抽屉柜来存放我们的思想,当拉出一个抽屉的时候,其他抽屉是不动的。这样一来,我们在思考较为沉重的问题的同时就不会丧失快乐,也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

结局:原来更重要的不是「数字」,是「比例」

我一开始很不满iHour没有对一天时间投入的饼状图分析(但是可以查看具体的记录),只有全部时间累积的饼状图分析,使用了一个月后才能意识到这个设定于我而言的神奇之处。

它让我真正明白了「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重要的原来不是完美的打卡曲线,不是将完美的一天重复再重复,是你要有勇气直面你已经造成的局面。

总计时间累积的饼状图

(p.s.我会特意将学习工作类的图标选择蓝色系、悠闲类选择粉色系、琐碎放空类选择绿色,在饼状图上能够形成整体、有所区分)

玩乐的时间占比太多了?那我要多花些时间在学习和阅读上,这样子玩乐的占比就能保持或者下降了;原来工作已经在我的生活中占比这么多了,我需要拿出一些时间陪陪家里人,保持这个饼状图分布的均衡。

追赶比例,而不是数字,这很大程度上是跳出打卡怪圈的关键。过好「此时此刻」的道理谁都明白,时间记录也许是践行的一条实用途径。当然你也会很高兴看到数字的叠加,并对你的投入有更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破罐破摔」被治好了,一个不知道被具体什么原因中止的好习惯,也有勇气继续拾起了,毕竟更重要的是你知道只要你继续投入,这个数字就能够累加,比例就能够上升,而不是拘泥于之前没打卡留下的「不完美」的轨迹。

最后送上岸见一郎《被讨厌的勇气》里我最喜欢的一段话: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你之前就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希望每个「不完美」的我们,都拥有活在」此时此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