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咱们 Roam Research 基础系列的第二讲。

上次我给你介绍了双向链接的概念,希望你还能记得其中的主要内容。简要回顾,就是你不再是只能按照树状结构从根往枝叶走,而是可以把笔记编织成网络,从任何一个节点出发,向各个方向上,与之有联系的笔记节点漫游。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这款工具起名 Roam Research 的原因吧。

粒度

这次我们谈的关键词,叫做“粒度”,也就是笔记网络的最小单位。以前我们记笔记的时候,每一则笔记,我们能关联的最小单位,是另外的一则笔记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些讲如何记笔记的教程,会指导你记一则笔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最小化,或者叫做“原子化”。听着很高大上吧?其实就是说每一则笔记,字数不宜太长,最好只围绕一个中心来谈。如果你一时兴起,把笔记记得太长,而且里面已经记录两个以上的要点的话,要拆开。

这似乎成了现代化笔记记录的金科玉律。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它为什么会形成?这是因为笔记软件的局限。因为最小粒度是“一则笔记”,所以只有这样最小化,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在进行关联的时候,不会顾此失彼,进而导致查找和检索时的困难。

但是 Roam Research ,不应该有这样的教条。因为它的最小粒度,并不是“一则笔记”,而是“一个组块(block)”。

特点

因为 Roam Research 是大纲式,所以一个组块,一般对应的是一个段落(paragraph),一般来说,段落自然有原子化的特性。不需要你强迫自己去拆分。

这其实,就构成了 Roam Research 的一种竞争优势——避免用户使用的时候认知负荷过大。

因为每一组块,每一个段落,都已经成为了可以引用、可以链接、可以通过缩进挂靠的单元,所以你在记录的时候就可以尽管流畅书写,而不必去考虑它的长度,更不用去对每一个组块进行链接。

它与相邻的组块,在页面上自然就形成了上下文的关联。你做块引用或者嵌入块引用的时候,组块与组块之间,组块与页面之间,页面与页面之间也会自动建立关系。

这个图来自于 Lisa-Marie 的课程 Roam for Results,我觉得是很形象化讲述组块和页面关系的图示。

这里的 Lisa City ,可以看做是一个包含了 3 个页面的 Roam Research 数据库(Graph) 。

每一个绿色的道路(Road, Ave 或者 Street),都代表一个页面(Page)。

一个个小方块,则是组块,或者说是段落。它们在一条路上,就是邻居;相互之间的链接,就代表了实际搬迁(把组块从一个页面挪到另一个页面)或者引用的关系。

这看似微小的改进,结合上一讲提到的双向链接,给 Roam Research 带来了巨大的能力进步。

教程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些疑问。

例如说:

一个页面上如果记了许许多多的组块,是不是应该马上多建立一些外部链接,以避免失联呢?

为什么要把每一个组块都独立出来呢?检索的时候用全文关键词检索,不也可以吗?

这种细粒度链接上的漫步,会对我的工作创意或者学术研究有什么实质性帮助吗?

……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问题。为了给你详细解答,我录了一段视频教程。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欢迎在视频页面给我来个一键三连。

视频播放地址在这里

 

小结

回顾一下,今天给你介绍的是在我们构建知识网络中的粒度问题。最小的单元,从原先的笔记,变成了笔记当中的某一个段落。

你的记录成本下降,会带来更强烈的记录动力。回顾你的笔记进行漫游时,更小的粒度,可以给你提供更多的关联维度,给你的思维起到催化的作用。

祝进步!

延伸阅读

你可能也会对以下话题感兴趣。点击链接就可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