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网友@中超话题帝讨论了为什么中超“一直想模仿西方体育的收费独家的经营模式”,但是却“一次又一次被挫败”。

他分析说:

一是因为在中国其实没有很高的足球信仰和足球文化,足球仅仅是娱乐的一部分。

二是因为中超不好看,愿意花钱的直接去看五大联赛了,不愿意花钱的看中超录播其实也行。没必要花钱看直播。

三是因为盗版直播平台泛滥,导致中超的独家转播商不敢提高会员的价格。

四是因为必须分配给地方和中央一些免费场次,这让独家转播商利益少之又少。

@中超话题帝的观察一向敏锐,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足球的商业化的死局:联赛水平低,不好看,球迷没有形成看中国足球的爱好,更别提愿意花钱看球了;球迷不愿意花钱,供应商没有能力和意愿提供高水平的比赛直播,导致中国足球被资本抛弃。

两相作用,似乎就是个跳不出来的恶性循环。不过我还是认为这个问题是有解的,解题的关键还是中国足协。

中国足协应该充分协调中国足球商业化这个局面里的各个主体,扮演好“操盘手”、“组局者”的角色,通过巧妙的利益安排维护各个主体的最大利益,从而形成“中国足球利益共同体”。

具体来说:

一是要认识到“西方体育的收费独家的经营模式”并不是普世和唯一正确的商业化模式。垄断转播权再向球迷收高价,这跟垄断疫苗供应,制造市场紧缺,之后再收高价是不是有点像?这是垄断者利益最大化,不是整个足球行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独家转播,制造比赛资源的稀缺,不利于足球运动的广泛传播,对发展中国足球弊大于利。

西方足球先进,不意味着一切的模式都是正确的,适合中国足球发展的,值得学习的。“西方体育的收费独家的经营模式”甚至有可能对于一个国家足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事实上,因为疫情的影响,西方国家独家转播商的商业利益也受到影响,“西方体育的收费独家的经营模式”也难以为继。

二是要认识到搞好中国足球,关键是“服务人民”。不只是为人民搞好青训,修修球场,搞搞比赛。不只是把注意力放在踢球的小孩身上。而是要充分重视中国足球的观众,意识到观众是中国足球人口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足协所有决策要从中国足球观众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把服务好球迷的需求作为一切决策的落脚点。通过提供高水平的足球产品,来培养足球文化,形成足球信仰,扩大足球人口。

三是要认识到直接向球迷收钱是竭泽而渔。作为中超联赛的产权方,足协需要意识到,扩大足球人口是现阶段足协最重要的工作。本来就卖不出去价钱,覆盖不了成本,这就说明产品有问题,市场不买单。没有客户就收钱,这是违背商业规律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人民群众对于足球的兴趣。不只是看热闹,也要引导人民学会看门道。帮助观众充分享受足球的乐趣。只有提供免费且优质的足球产品才能不断吸引新球迷,回馈老球迷。

四是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中超联赛质量上来。理顺提高中超联赛水平与搞好国家队成绩两项工作的主次关系,意识到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搞好国内职业联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跟日韩、非洲、南美国家不同,不能把搞好中国足球的希望寄托在送少数精英球员去高水平联赛培训、留洋上。要解放思想,提高联赛运营水平,拿出“壮士断臂”的勇气和决心把中超联赛搞上来,为最大多数的中国球员提供近似于主流联赛的舞台,在黄金时间为最大多数的中国球迷提供高水平的比赛。

五是要维护从业者的商业利益。摈弃专属版权模式,允许更多的从业者分销版权。不要总想着分蛋糕,要试着去做蛋糕。允许/鼓励俱乐部、球员、赞助商成为生产优质内容甚至是比赛转播的主体,通过良性竞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优质的足球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充分释放中国足球的商业潜力。

六是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不逃避不放弃。作出重大决策前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参与中国足球舆论场,对于群众不理解的问题,要积极解释,消除人民群众的疑虑。对于复杂问题,有人故意乱带节奏的,要敢于发声积极引导,通过官方渠道正本清源,打造可信赖的主管机关的清新形象。

 

题图由Peggy und Marco Lachmann-AnkePixabay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