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周末推荐的书《间谍与叛徒》。昨天中午读完,放下 Kindle 长舒一口气,打开电脑,在豆瓣中做已读标记,5 星,写短评:极度舒适。
极度舒适,是我阅读某一类书时,会给出的固定句式。上一本极度舒适的书,是任晓雯的《好人宋没用》,再上一本,可能是张爱玲的《小团圆》和钱钟书的《围城》。记不大清了。当然,还有我屡次提到的莫言一篇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
符合这一标准的书,大都有个共同点,写人,并带着有趣的故事,时间线比较长,不同于传记,主要内容是故事中的人,而不是人推动的故事。简单来说,是在一个想象中的世界,有个人干了一件有趣的事,恰好被我发现。我阅读他生活中的蛛丝马迹,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快感。有时候,这快感让人难以平复,甚至抑郁、痛哭、憋闷。
苏北的宋没用,香港的九莉,昆明的方鸿渐。我经常让自己沉溺在他们的故事中,或者把自己带入主角,或者把自己当成主角的朋友,感受他们的生活,激情、愤懑、愉悦,替他们出出主意,但我改变不了他们的人生,他们被写出来,已是自己的生命,不属于作者,也不属于我。
但是这本《间谍与叛徒》不太一样。它是一部非虚构作品,是真实存在的,就在离我不算遥远的 20 世纪 80 年代。但它不是一部传记,书里讲的是苏联克格勃特工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如何成为一名叛徒,叛变到军情六处的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记者,通过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当事人采访,描写了关于苏联解体之前震惊间谍圈的一次逃跑计划,也颇为详细地记录了这名逃跑人员的叛逃过程。书还是极力推荐大家去看看,我想讲讲,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几个片段。
戈尔季耶夫斯基的父亲是一名老克格勃,在这个臃肿、庞大、官僚的体系里,克格勃只能和克格勃在一起,所有人不相信所有人。而他的母亲在意识形态上是不喜欢苏联的,他的外婆还是教徒,都有背克格勃的信仰。他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也是他今后会叛变的重要因素。他因聪明好学,能力突出,被哥哥推荐,加入了克格勃大家庭,也本是他的既定宿命,但在学校期间,接触了大量西方的思想,音乐、文学、戏剧,还认识了和自己有同样思想爱好的朋友卡普兰,再加上苏联对捷克“布拉格之春”民主运动的暴力镇压,让他在正式成为克格勃之前,就已经从内心瓦解了自己对苏联的忠诚。
我将其称为奥列格的基石。他后来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他心中的基石,对自由和民主的坚定信念。
有趣的地方之一,他哥本哈根任职期间,曾经主动试图和丹麦的情报机构联系,但是没有被对方接收到,后来想要发展他的时候,丹麦又因为他买过一本情色杂志,夫妻关系不和谐,误以为他是同性恋,找了一个男特工做诱饵,策反失败。在整本书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偶然和错过,这些巧合,在影视作品或者间谍小说里都编不出来,货真价实的生活总是能给人巨大的意外。而各种阴差阳错,总是会被一些极度细心的人发现。
有趣的地方之二,军情六处一名叫古斯科特(书的结尾我才知道,他现在还在世界各地执行任务,所以这个名字是假的)的青年干将,在梳理六年前的大量历史资料时,意外发现已经叛逃的卡普兰在聊天记录中提到过,他的一个大学同学喜欢西方音乐、文学作品,对苏联的意识形态不满,这个人,正是在丹麦任职的戈尔季耶夫斯基。他觉得这个人极有可能成为一名克格勃内部的军情六处联络人。
我认为现在任何想要记好笔记的人,都应该好好学习一下间谍记笔记的方法,他们的收集、整理、分析、形成报告、归档、备案一系列的流程,保留下了最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书中也有大量的地方描写这些环节。而古斯科特能在海量的资料中,通过一个特工的聊天记录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让我印象深刻。更出色的是,他用了最大胆的方式来试探戈尔季耶夫斯基,就是让卡普兰亲自来找他。最后,经过复杂谨慎的判断,他们成功策反,或者说是戈尔季耶夫斯基自己选择了叛逃。
有趣的地方之三,也是除了他最后成功从莫斯科逃脱,完成不可能的任务之外,我在这本书发现的最大的料。在 80 年代,里根总统对苏联的体制疯狂攻击,1981 年 5 月,克格勃主席尤里·安德罗波夫召集高级官员在一次秘密会议上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美国计划发起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消灭苏联。他是一个极其偏执的人,随后发起了“莱恩行动”(Operation RYAN,RYAN是Raketno-Yadernoye Napadeniye,即核导弹袭击的俄语首字母简写),也是苏联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非战时情报行动。
“莱恩行动”纯粹源自安德罗波夫的臆想。在情报工作中,第一准则是决不能让情报人员核实你已经相信的东西。希特勒确信盟军的 D 日登陆作战将以加来为目标,因此他的间谍向他提供了佐证这一错误信念的情报,从而让诺曼底登陆得以成功。托尼·布莱尔和乔治·布什确信萨达姆·侯赛因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美英情报机构的结论也据此产生。
当你想要证明一件事的时候,你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来证明它。在北约军事演习的时候,苏联的紧张情绪到达了顶峰,已经失控,驻东德和波兰的核作战飞机已装载了核武器,大约70枚以西欧为目标的SS-20导弹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搭载核弹道导弹的苏联潜艇也被部署在北冰洋冰层下以躲避监测。正是戈尔季耶夫斯基的情报和对苏联领导层的准确分析,最后才让里根的宣传力量渐渐消退,无声之中避免了毁灭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后来还他完成了外交官的职责,促成了撒切尔夫人与戈尔巴乔夫的几次成功会谈。戈尔季耶夫斯基拥有的不单单是一名高级特工的情报搜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有着非常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对苏联内部的局势提供了清晰准确的判断。一些战争史和苏联问题专家认为戈尔季耶夫斯基是导致苏联解体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有趣的地方之四,他最终还是暴露了,被莫斯科召回,审问,逼到精神崩溃,但他坚持住了。而最后他成功实施不可能完成的逃跑计划里,我看到的是克格勃这一庞大组织的体制弊病,跟踪他的人怕被处分,瞒报跟丢的事件,调查员情绪被激怒,非要等到他传递情报的时候抓他现行,接他的车在高速路上被克格勃明目张胆挑衅式地跟踪,却因为被侮辱而放弃,他已经逃跑一个月之久,克格勃还坚信他是自杀,或者精神失控在某一个酒吧醉的不省人事。
有趣的地方之五,我觉得自己可以理解他,但我没有经历过他当时的极端环境,总觉得我又无法理解他。他在最后逃跑之前做了两个特别出格事情,一个是给他的克格勃好朋友柳比莫夫打电话,让他看看毛姆写过的个短篇小说《哈林顿先生送洗的衣服》,小说讲得是1917 年英国秘密特工艾舍登乘跨西伯利亚列车去俄罗斯执行任务。旅途期间,他在车上认识了美国商人哈林顿先生,他的健谈讨人喜欢,但个性极度严谨刻板。随着革命席卷俄罗斯,艾舍登敦促哈林顿在革命军逼近前坐火车北上,但这个美国人要等取回送洗的衣服后才肯离开。哈林顿刚刚取回衣服,就在大街上被暴徒射杀。艾舍登最终搭乘火车,从芬兰逃离俄国。但是所有监听者和柳比莫夫都没有听出他的言外之意。
另一个地方是他到达了集合点,却决定去附近大喝一杯,我能猜到的就是,即便他在集合点失败,被抓,在他的内心中,也是欢愉的,再无压力的。就像两名送他通过芬兰边检站的英国特工,开车回莫斯科的路上已经确信,几天之内他们将会被作为不受欢迎的人的被苏联驱逐,但完成了这一解救任务的他们,放声高歌,无比自豪。
成功叛逃的戈尔季耶夫斯基后来收到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的热情接见,而撒切尔夫人更是与他成为私人好友。如今戈尔季耶夫斯基住在英国郊区某个普通的公寓中,附近的居民并不知道,他们身边有着一个出于对自由和民主的信仰,奋力保护过他们的苏联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