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20 年度征文活动 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2020年的疫情突如其来,一下子就把我早前做好的计划彻底打乱。经历了 2020 年初在家的自娱自乐之后,三月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让我再一次的看到了生活的喜悦和火花,虽然原本  2020 年就准备完成的终身大事也被迫后延,但也正是突然慢下来的一年可以让我再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看淡之后最贴切的感受是: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可以有另外一种不一样的色彩和人生。

所以,当我站在 2021 年年初翻开 2020 年购物清单,除了那些终身大事必须置办的东西,我突然发现那些新物件似乎都在围绕一个我此前不曾在意的核心 —— 幸福感。我学会了如何「享受当下」,并通过这些购置的新物件来创造起自己心中的「幸福城堡」。

备机换新和与手机相关的零零碎碎

我的备机换成了刘海屏 iPhone:iPhone XR

我这种搞移动互联网产品的通常都会不止一部手机,所以作为我派作者要做到「全平台制霸」,两部手机当然是必须的,一台 Android 作为主力之外,必然另外一台就是 iPhone 了。

此前我常用的 SIM 卡都是插在 Pixel 上,一台 iPhone 作为备机主要是来「养号」(我有多张 SIM 卡),「干饭」其实倒是这台 iPhone 的剩余价值——测试我派的派评中出现的那些有趣的 iOS 应用,以及在正职工作中开发应用和测试 H5 应用等等。

我一直以来选择备机都基于个人倾向验证的原则:不买最新机型、不买旗舰机型、不买一手新机。所以从 2014 年开始,我的备机都是 iPhone 的低端入门机型,先是 iPhone 4s 电信版本、然后是 iPhone 5C,以及延续下来的 iPhone SE(第一代),再到去年年初买的二手 iPhone 7。随着 iOS 开始逐步淘汰传统的 Home 键机型,我开始着手考虑将自己备机改成刘海屏机型——要知道苹果已经推出了至少四代的刘海屏 iPhone,抱着旧机型显然早已经不能满足我派的写作需要和正职工作中新项目的开发需要了。

所以到了 2020 年底时我决定将传统 Home 键机型 iPhone 7 正式淘汰,并且换成了红色的二手 iPhone XR —— 选择的原因也符合上面的三个原则,2021 年买刘海屏机型中的最低端,不是新机而且是美版无锁换插槽的二手机器,当然我另外看重的就是有了 iPhone XR 可以解决的几个此前手机使用痛点:刘海屏机型中唯一一款采用 LCD 屏幕的机型,支持双卡可以让我的两个备胎号都放在一台 iOS 设备中,这使得我再也不用每天都带三部手机去公司了(我之前没有双卡双待的手机,但却有三张 SIM 卡)。

但毕竟是第一次用 Face ID 的机型,作为「土包子」的我还花费了至少三天时间来适应操作,最主要的就是重新适应快捷按键(关机以及截屏操作变了,当然 Android 用户表示很亲切~),不过我倒是没遇到 Face ID 无法识别的情况,或许这和我主要在公司这个小场景下使用(办公室的光线绝对是非常充足的),而要说这换机工作生活上带来的最大好处主要还是在生产力上,比如现在做产品原型时终于可以在原型设计软件上套用最新的 iOS 组件以及模板了,而很多用户更为关注拍照效果我倒反而不那么在意,因为我的 iPhone XR 只是「备机」,必须要有做备机的「觉悟」。

终于在手机上尝试了 eSIM

2020 年还给自己买了一个和备机没啥关系的小玩意,但这个和手机通讯关系密切,但对提高生活工作帮助很大,因此就放在这里跟大家简单介绍分享下。

一直以来我都想试试 Pixel 3a XL 的 eSIM 功能,而这个功能在内地肯定无法用上,所以我一直在想港澳地区有没有类似的功能可以体验,此外此前为了方便未来投资开通香港账户,我开始考虑是不是要有一个香港本地的号码,显然最合适的实现方式就是非实名可包月的 eSIM。

而也正是疫情的缘故,原本只发行实体 SIM 的港澳运营商都陆续推出了 eSIM 卡,这样不方便来往两地的用户直接使用服务,所以后面我就看上了联通香港推出的月神卡,2GB+2GB 月流量加上香港本地通话,总共只需 78 港币(无需实名)。当然最重要的是完全支持 eSIM——这样我添加这张 SIM 卡只需要用 Pixel 扫一个二维码即可(当然还要手动自己创建一下 APN,不然没办法上网),就这样鬼使神差地我第一次体验到了 sSIM 这个以前觉得新潮的玩意儿。

至于网速以及限制等等,由于我的 Pixel 3a XL 只支持 4G,所以在内地使用速度和普通的联通 4G 基本一致,最重要的是我终于可以充分发挥了 Pixel 的功能——副屏 Google Feed 再也不需要通过模块打开,要知道作为我派稳如泰山的不 root 的 Pixel 党,花点小钱感受完全的功能只能说太适合我这样的懒人了。

路由器当然也要 5G 双频:Linksys MR8300

以前家中房屋出新的时候,我怎么都没想到我未来会在客厅的一角放上一个工作台,所以自然也没在工作台的下方配备网孔,这就导致当我需要从笔记本电脑拷贝数据或者文件到我的 NAS 时,速度只能有可怜的不到 5MB/s,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被迫通过有线电力猫解决——至少电力猫可以实现内网传输时跑到进 20MB/s。

但这时间一长也不是个办法。一方面是电力猫会占用本身桌面下为数不多的两孔面板,对应的路由器周围的两孔面板也会被占用,而另一方面则是我开始使用多个桌面设备,尤其是现在的笔记本大多都不再配备 RJ45 端口,如果这些数码设备都有内网数据传输的需求,那么最为合理终极解决方案就是:更换路由器,然后所有的电脑都使用无线网络进行连接。

所以今年更换家中的无线路由器原因竟然只是为了解决内网无线传输的速度——更换的路由器的无线局域网传输必须能打到和百兆电力猫速度近似,选择 5G 频段这个最为基本,最重要的是路由器必须支持 5G 双频,实际上就是设备在发送数据和传输数据时分别占用一个 5G 频道,从而在内网传输时跑满速度。找到具体的技术需求之后我开始着手找到符合需求的新路由器。

首先新的路由器必须支持我现有的所有设备,所以也就没必要为新兴的 Wi-Fi 6 路由器多花钱考虑,其次设备多带机量也要大,稳定性要强并且不考虑刷路由器固件,基于此前我家中的 Linksys EA4500 良好的表现(7年来只重启了四次,其中两次是家中断电,两次是我主动重启),这一次我还是选择了 Linksys,只不过选择了其中高端的型号 MR8300。

经过近大半年的测试之后,事实证明向来在网络设备选购表现「神棍」的我又一次选择正确。由于 MR8300 支持双 5G 频道,内网之间的传输终于达到了我的要求,从笔记本电脑上通过无线传输从 NAS 上拷贝数据达到了桌面有线的百兆以上的速度(大文件可以达到 50MB/S),真正让家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和无线网络说拜拜了。

而就基本使用上,要不是家中的 Kindle 依旧只支持 2.4 Ghz 所以「被迫」开启 2.4 Ghz 频段专门给 kindle 用,其实在我的小家(一共 70平米)只开 5Ghz 频段都可以做到全面覆盖。另外由于 MR8300支持 Mesh 技术,未来婚后再换较大面积的新房后,还可以通过 Mash 来组建全覆盖的网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还可以扩展升级。当然作为家中主路由器最重要的还是稳定性,开了半年未死机重启一次也使得我依旧愿意为 Linksys 稳定性花上一定的溢价。

听音乐的「新姿势」

随身音频播放器换新:Sony NW-A55

众所周知我是一个极其保守的「唱片党」,对于线上流媒体音乐服务总是充满了怀疑态度,尤其是 2021 年初就遇到了虾米的关停,这使得我更加认定听音乐的最好形式依旧是「购买」而不是「订阅」——有 CD 或者黑胶就买回家用设备听(也可以自己在家转录成无损的音频文件),数字音乐也要购买下载拷贝到自己的 NAS 上收藏,想要听的时候就把音频文件拷贝到我的随身音频设备中。

当然作为目前属于「珍稀动物」的随身音频党,每天上班通勤路上我依旧在使用随身播放器「出街」,此前的出街装备是索尼的 A25 播放器+威士顿 W50,这一套固定搭配也已经稳定使用了至少六年时间,不过到了今年,随着对音质功能有了新的要求,我开始考虑升级随身的这款随身播放器。

实际上 A25 就功能上还是相当符合我这种 Walkman 遗老的使用习惯的,比如我就比较喜欢使用同步工具来对播放器进行管理,以前索尼的 Walkman 播放器都采用 SS 这样的同步软件进行音频传输,而 A25 除了可以通过 MTP 的形式直接拷贝音频文件,也可以使用比如 MediaGo 和 Music Center for PC 来传输和管理音频文件,并且 A25 相比手机有很多差异化的功能,比如你可以听 FM 调频广播、还可以用来听播客。

不过后期索尼的随身音频播放器都砍掉了播客功能,以至于从 Music Center for PC 升级到 2.0 开始就没办法传输播客了,在坚持使用 MediaBee 间接的实现播客同步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还不如改成手机通过软件听播客来的,而让随身播放器恢复到只有音乐播放功能反而更轻松一些。但即便如此, A25 的音乐播放功能说实话也有点儿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这些年出现的采用更高采样率的 DSD 音频文件之后。而 A25 最多只能支持 FLAC 无损格式(虽然也支持较高采样率的版本),所以想要感受更高清晰度音乐也只能干着急,就更别说此前属于专有格式的 APE 了。转念一想干脆一步到位并且趁着 A25 还能二手回收,干脆给自己随身音乐播放器升级一下。

和手机升级类似,我对于随身音频设备的选择同样有一套独家「选择哲学」,比如情怀 Walkman 遗老必须买「纯血 Walkman」,其他国砖纷纷不在考虑范围;考虑到功能稳定性以及较长续航只选择其中的非智能系统机(完全不考虑 Android 系统的音乐播放器),最后就是选择非旗舰机型,而原因是我不想再换线——几年没关注随身音频的我惊讶的发现原来耳机插孔已经不再只有 3.5mm,还出现了 2.5mm 平衡口和 4.4mm 平衡口,考虑到 19年才买的索尼家的动铁耳机升级线,再为了插口换线成本就有点儿得不偿失了。

但就这么选择下来最后符合要求的也就剩下 A55——作为 A 系列非智能系统的唯一款价格上首先就非常合理(不到千元),只有 3.5mm 耳机插孔省掉了可能发生的线材更新换代。外观上有点致敬传统 Walkman 卡带机的意思,原来的物理控制键一溜排的放在了机身的侧面。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和纪念款 Walkman A100 算是相同的设计风格。考虑到自己喜欢「盲操」(放在口袋里面操作选歌暂停等),A55 这种触摸屏 + 物理按键的设计倒是非常讨好我这种「老用户」。

再回到功能上,非智能系统的 Walkman 基本上后面不太可能发布新功能,所以功能上固定下来就基本上不再会变。选择非智能操作系统好处就是超长的续航时间(10 小时左右连续播放时间),接口还是几十年不变的 WM -Port 并且依旧支持 MicroSD 扩展——直接将原来 A25 上的 128GB 的卡拿下来直接换上完美识别。这样随便几百的 DSD 文件也能轻松装下。原来 A25 支持的格式自然升级款的 A55 都全部支持,另外还加入了我心心念的 DSD 以及 APE 等格式。另外就是 A55 的默认输出采样率不像是 A25 那种默认 48khz ,所以无论是听 DSD 还是普通的 M4a 文件,一耳朵上去不像之前 A25 那样感觉怪异。

就音效听感上,A55 声音设置上就比 A25 丰富多了,声音设置里面 DSEE HX 属于 A25 就有的,这个默认我都开,而新增的 DC 相位线性器其实更像是带有一定的放大器的功能,按照发烧友们的说法叫做听感上更温暖,至于黑胶唱片处理器就是能让声音听上去有黑胶唱片那种刮擦的噪音,总之声音调制上要比以前的机型更为丰富有趣。

而对于那些需要使用放大器才能「推」出好声音的耳机,A55 依旧集成了一个高级耳机放大器,也就是「醇音技术+」,打开之后会将所有音效技术关闭变成高推力的耳放。这个功能以前在 A25 上也有,但之前插上大耳机并开启之后的出声反而非常的怪异,听感上远不如线性输出串放大效果好。在 A55 上这个功能倒是改进不少,增加推力并且声底更干净,直观感受就是终于 Walkman 低端机型也能谈个性价比了(虽然我将 A55 定位还是出街用,主要还是推的好驱动的动铁塞)。

近些年的 A 系列的非智能系统机型都加入了一个蛮有趣的新功能—— USB DAC,说成大白话就是可以将播放器变成一个 USB 声卡(这价格要啥创新声卡,再说出声也比集成的小螃蟹声音好),而且对于很多设备都是免驱(Windows 上会自动安装驱动),同时我发现通过 OTG 线串接 A55 还可以作为 Android 手机以及 iPhone 的 USB DAC,尤其是后者,终于可以用 3.5mm 接口的耳机在 iPhone 上听歌了。

2020 年折腾下来,这算是最小的成本升级了我的随身播放器「前端」,听播客这件事情自然就转移到了手机上,但单就听音乐上 A55 带来的幸福感真的是爆棚,音质上属于一耳朵就听得到的「提升」,并且支持很多更高清晰度的格式。这样下单买音乐时也可以「恬不知耻」的选择相当有「逼格」的 DSD,另外 USB DAC 这个新功能倒是方便了多台桌面设备我工作的时候听歌,当然这种明做为电脑的声卡,实则间接为设备充电的小心思,我还是相当佩服索尼的工程师团队的~

我要看 4K 蓝光碟:Sony UBP-X800M2

除了听歌之外,没事的时候看碟也是我一大享受(虽然我很少有「没事」的时候),掐指算来自己属于比较早开始看蓝光碟的发烧友,但此前的买的蓝光机属于出口转内销的库存货,虽然买得便宜(购买价 99 元)但也早已经跟不上时代,最要命的就是不支持 4K 蓝光,所以空有个 4K 电视没机器支持真的让人干着急。

当然另外想要更换的原因还是听 CD /SACD 这种老发烧友需求在里面。以前的老蓝光机虽然支持 CD ,但输出上只有红白模拟直接输出,对于这种设备完全不敢奢望其数模转换器的声音质量。另外就是我一直在考虑如何让蓝光机可以支持蓝牙输出,这样在家里也可以使用蓝牙耳机/蓝牙音箱进行连接,也少占用一个音箱的 RCA 端子(实际上还是买不起功放)。

这一次选择上变成了一步到位直接上索尼 4K 蓝光机的次旗舰机型 UBP-X800M2,碟片上支持 4K 蓝光以及我这种音频党心心念的 CD 和 SACD,只不过输出上已经没有模拟输出了,只有 HDMI 以及 S 端子,这样看碟的时候我将 HDMI 直接接到电视上,然后用电视的输出 3.5mm 接音箱,而听歌的时候如果是有线连接音箱,那就用 S端子数模转成 RCA 再接过来——这样听歌就不用打开电视机了。

至于观看效果,由于疫情原因,原本准备海淘购买的 4K 碟片成为未来完成的任务,所以即便是购买了近半年,我用来看的碟依旧还是以前自己买的以及烧录的蓝光碟(画质 1080p),但这也比此前的蓝光机效果要好上不少(看苏打绿和陈绮贞的蓝光 live 时不禁发出感叹),至于将其作为台式 CD 机播放唱片,其实图一个形式上自由:除了用 RCA 连接家中的声擎,还可以用蓝牙来连接,无线有线之间的自由转换就图一个空间上的惬意。

外设换新:一切都是为了跨平台

支持三设备切换的机械键盘:Keychron K2

2020 年因为工作原因,我开始需要在办公室频繁的切换 Windows 和 macOS——日常办公依旧是公司的 Windows,而 iOS 开发时就必须切换到 macOS。而多设备办公最恼人的还是输入上。以前我在公司只有一台Windows 台式机,因此我一直都是使用明基的天机镜茶轴。现在加上 MacBook Pro 要用,工位不大显然不能用笔记本架起来用,所以合盖+外接显示器和键盘用更省空间一些,但如果每次切换设备都要插拔键盘的 USB 也够麻烦。

就冲着这个切换多个设备的需求,当我派商城上架了 Keychron K2 之后,我就在第一时间内下单。选购的版本则是非常低调的白色背光+茶轴版本,白色背光显然就是适合低调的办公室场景,而茶轴则是我比较习惯的轴体——手感上接近薄膜键盘并且非常适合我这种高强度输入的「半文字工作者」。

虽说支持多设备切换是选购的最重要因素,但实际上拿到手之后还是感觉整体很德味(尤其是关掉背光之后),唯一需要适应的就是不再是全尺寸键盘,没有了小键盘在输入数字时需要有个适应过程,但上手熟悉键位和键程之后就感受到了 K2 的舒适,尤其是加上了木制的掌托之后,手掌在敲击键盘时会更省力一些(所以出稿效率大增)。虽然K2 并没有使用樱桃的茶轴,但实际上敲击对比之后我反而更喜欢这种国产茶轴,原因是段落感反而会更强一些,而不是樱桃轴属于那种有点儿软的段落感。

有了 K2 之后,跨平台切换就变得会更加的从容一些,K2 直接有线连接的是公司的 Windows 系统台式机,而 Mac 则是通过蓝牙。配对一次之后每一次切换只要拨动侧面的开关到不同的连接方式以及不同系统即可。而且使用蓝牙连接 Mac 时我也不会关 Windows 电脑或者断开 USB,所以蓝牙连接的时候 K2 一直处于充电状态,所以也遇不到什么电池续航时间这种影响使用体验的情况。

唯一不方便的就是不同系统下的键帽和键位,比起罗技 K380 这种将不同系统映射键位都印刷按键上,从而方便不同系统下使用切换。K2 则只针对单一系统印刷一套键位,每次切换设备时,我要是记不住键位还需要用拔键器换键帽,所以对于我这种记不住不同系统的功能键位置的用户,后期还真的需要再单独买一套空白功能键键帽来手动 DIY 下。

这辈子买过的最贵的鼠标:罗技 MX Master 2S

做互联网产品最费的就是鼠标,原因是你需要不停的在原型软件上改、画、拖各种组件图形等等,所以这几年换鼠标微动简直家常便饭,也因为用鼠标相当浪费所以一直都不敢买更好的鼠标,毕竟坏了直接买一个低价鼠标也不会感到肉疼。

以前在公司用鼠标我都是用罗技的廉价无线鼠,但随着我在公司需要频繁的从 Windows 切换到 Mac 进行工作后开始变得不再那么方便,原因是以前的无线鼠标只能支持一台设备,所以每次切换到不同的设备,我都要将适配器从一台设备插到另外一台设备上。另一个让我觉得麻烦的还有廉价鼠标使用的是五号电池,虽然有 Logitech Option 可以检测电量,但这软件其实计算电量丝毫不精准,所以经常会遇到鼠标电池突然没电然后跑到楼下超市买电池的情况,说实话用五号电池实在是既不环保也不经济。

所以和前面选择键盘一样的原因一样,为了支持多平台切换,办公室的鼠标更换也迫在眉睫,而功能上要求其实最初没想的那么高,有较好的舒适度就行,最重要的还要要支持至少两个平台切换以及 USB 充电,实际上也没啥可以选择的,最符合要求的就是罗技的 MX Master 系列。而最终我选择的是 MX Master 2S。

虽说有更好的 MX Master 3 可选,但考虑到 MX Master 2S 就已经满足我的需要,所以也就没必要花更多的钱购买更好更新的版本,MX Master 2S 支持 USB 充电(Micro USB 接口),并且支持优联和蓝牙连接,并且最高支持三台设备之间进行切换,所以对于我的办公室只需要两台设备切换也完全够用了,至于连接策略上,优联用在 Windows、蓝牙用在 Mac,配对好之后每一次点击鼠标底部的配对按键切换即可。

作为我买过的最贵的鼠标,MX Master 2S 还真的有他贵的理由,首先就是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即便是大长手的我在抓握移动的时候也能完全舒展开手指。其次就是无极滚轮,滚轮支持惯性滚动,尤其是在滚动很长的网页的时候,非常省力气,最后就是多个自定义按键以及对我来说最实用的位于拇指下方的横向滚轮,这在原型软件上从一个画板移动到另一个画板上非常轻松,不像以往需要配合鼠标键盘快捷键进行拖拽移动了。

其实 MX Master 2S 还有很多可以配合 Logitech Option 实现的功能,比如跨平台的鼠标移动,以及对另外几个按键的重新自定义等等,但单就目前默认的设置就已经完全满足我的需求了,实际上就生产力的提升来说——真香!

在台式机上也能用上 Windows Hello:第三方的 Windows Hello 摄像头

实在看不惯老婆还在用又重又慢的联想天逸 100 笔记本,本着「舍不得 xx 套不到媳妇」的原则,我忍痛割爱将我的 Surface Laptop 交给老婆用。这些年使用微软亲儿子硬件竟然总体上颇为满意,再仔细回想微软亲儿子硬件的优点,却发现最爱不释手的竟然是 Windows Hello 面部识别!

打开笔记本后,只需要坐在笔记本前等待 Windows Hello 扫描识别面部就能自动登录/解锁电脑,比起输入 PIN 码或者完整的密码来登录 Windows 方便太多,想到这里就在想要不要在台式机上安装 Windows Hello 摄像头,这样当需要登录系统的时候,只要坐到电脑显示器前就可以了,而且加装了 Windows Hello 摄像头之后还可以间接给台式机安装一个可以视频聊天的摄像头,真「一举两得」!

所以我在淘宝上购买了这个使用 USB 连接的 Windows Hello 摄像头,实际上安装简单到超乎想象——找一根 Micro USB 数据线将摄像头连接到台式机主板上的 USB 上,等待 Windows 自动安装驱动(设备管理器中出现一个 Windows Face 相关的驱动)之后重启电脑,之后登录系统后在「设置 > 账户 > 登录选项」中找到「Windows Hello 人脸」然后录入你的面部就行,这样你下次登录电脑只需要「刷脸」就行。

我使用魔术贴将摄像头贴到了显示器下方,然后每次登录电脑时提示灯都会亮起(蓝色和红色)等待识别(Surface 是类似的红色提示灯),如果正好你坐在电脑前就会迅速识别——对,反正我什么都没操作就登录进了系统。

至于附加功能,因为有了这个摄像头我现在可以通过台式电脑进行视频会议或者微信视频了,唯一欠缺的就是这个类似 USB 摄像头的 Windows Hello 摄像头并不内置 MIC,所以想要语音还需要整一个麦克风。

玩,为了 DQ 和动森:任天堂 Switch

2016 年就开始嚷嚷着 Switch 出了就必买的我,磨磨蹭蹭在疫情刚刚缓和的三月中旬下单买了自己的 Switch,想想在疫情期间躲在家里抱着 2DS 打 DQ11 的日子,让我一下子回忆起十年前花了整整一个学期打穿 DQ9 的日子。

事实上购买 Switch 完全属于早就在计划之内且必须做的事情,毕竟就从游戏机硬件而言,我不曾拥有一台微软或者索尼家的产品,却鬼使神差地拥有过 NDSL、Wii、2DS 这些经典任天堂游戏机。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庆幸自己当年的眼光独特,让我真正意义上知道什么叫做「电子游戏」。

也正因为这样的经历,以至于我购买游戏机更关注的是游戏本身而不是硬件性能,比如从 NDSL 时代开始我逐渐建立起自己心目中的最偏爱的游戏:JRPG 只有 DQ 系列正传(勇者斗恶龙系列),体育类只玩马里奥网球和马里奥赛车,而最心水或者游戏时间最长的则只有动物之森(现在译名叫做动物森友会),要知道在 NDSL 时代同学在宿舍是「为了部落」,我是在宿舍「钓鱼种花」,比起那些「车枪球」游戏,每天过日子的游戏似乎更容易让我沉浸在美好的精神世界中。

所以当 Switch 版本的动物森友会的发售日日益临近的时候,我开始着手进行提前准备购买 Switch,考虑到这将会是我的常刷游戏(随时抱着手里开始玩),我觉得最好的策略就是直接买数字版并早早的在港区任天堂注册好了ID,幸运的是购买时间正好卡在 2020年 Switch 涨价前,所以正好在当时的最低谷时抢购到手(之后的一个月开始,由于 Switch 产能不足开始奇货可居),并且非常幸运的购买到了续航增强的新版本。

拿到手第一件事情就是购买各种配件。由于未来可以预见的买卡带将不会是主要的入手游戏途径,加之我将 Switch 定义成休闲向的多场景游戏设备,因此常玩常刷的游戏将会首先买数字版,而一些类似 JRPG 大作则会购买卡带,所以首先要准备的就是一张大容量的 MicroSD 专门用来保存数字版游戏。紧接着就是再入手一对国行的 Joy-Con 作为主力手柄,考虑到以后很有可能会和媳妇没事儿时候一起玩,再买一个充电握把就可以组成两只完整的握把了。

我的 Switch 拿到手的时候动物森友会还没发售,因此我首先买了一张 DQ11S 的二手卡带,并且向前同事借了一张马车的卡带开始了 Switch 之旅。这一番操作让我不得感叹科技进步到了现在,我玩的游戏还是十年前最爱的那几款~而且 Switch 的掌机模式操作和之前的 DS 系列还是比较相似的,这种熟悉度让我第一次在 Switch 开马车 8 的大师赛就直接按出了当年风骚的漂移技~

再后来弄明白港区买游戏之后,我立刻下单收下马里奥网球和动物森友会的预购,至此当年我心心念的所有任天堂平台游戏都被我囊括其中,了却心愿之后开始像是当年大学时开始,晚上没事儿休息的时候或者中午午休的时候开始拿起 Switch 玩上几分钟。但相比大学时代现在上班的我完整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所以至今 DQ11S 推进速度只到 20%,而更加快节奏向的马里奥赛车、马里奥网球则成为碎片时间放松首选,当然还有更慢节奏的动物森友会,毕竟这个「上岛」捞贝壳是我在 2DS 版动物之森上最喜欢的活动(类比我最近很喜欢看的赶海视频)。

之后我又通过点数+支付宝的形式购买了《世界游戏大全 51》这样的纯棋牌向的游戏,有时候做产品项目太累了时就会在休息室打开这个轻量级的游戏,摇个快艇骰子或者打一局台球让自己换换脑子。事实上 Switch 非常适合我这样的轻游戏玩家,随开随玩也无需正经的端坐在电脑或者电视机前,零碎的时间就能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结语

2020 年确实和以往都不太一样,因为各种各样的限制,我们或多或少都改变了以往的生活,这也包括我这样的向来买大件都极其低调的人在 2020 年买了一大堆的「新玩意」,实际上这些新玩意倒不是那种买了就吃灰的摆件,事实上入手之后就立刻进入到我的生活,或是变成我的生产力工具,或是让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2021 年后人生就要翻开新的一页,或许还会有那些让我倍感幸福的新物件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并成为我生命旅程的一部分。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