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完成「结构化」这个阶段,也就是梳理内容的逻辑架构,再以「简化─聚焦」的设计思维,做好文字信息的排版。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图像化」的阶段,进一步将这些文字信息,置换成更直观的图像来呈现。而本篇就先来讨论最常见的图像元素「图片」。
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图片」?
当我们完成「结构化」的阶段,做好文字信息的排版时,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已经做好了整体设计的「简化─聚焦」了。此时的幻灯片,直接应用于各种表达的场合,也是绰绰有余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需要花时间搜图来做「图像化」呢?
正所谓「一图胜千言」,人类本来就是视觉动物,比起抽象的语言或文字,图像有完整而具体的细节,能有效地降低观众理解信息的门坎,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直观。
举例来说,当你想说明「电脑」这样的具体事物时,如果缺乏图像,只是单纯打上这两个字,哪怕再怎么放大、加粗文字,观众在理解信息时也得花时间想象或思考。究竟这是什么样的电脑呢?是台式电脑还是笔记本电脑?是微软的PC还是苹果的Mac?是什么厂牌、又是什么外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