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畅销君”,东野圭吾的创作之多,在推理作家中实属少见,虽然在许多推理迷看来,东野圭吾近年来的作品难以被称为推理小说,但其早年的作品还是颇可一读的。豆瓣网友“梦想的代价”开玩笑说:“由于高产,他的作品质量时好时坏,也导致有些写的很有趣的作品,被淹没在他庞大的作品流中,乏人问津。”这本1996年出版的《大雪中的山庄》放到今天来读,也算颇有特色,也很适合推理迷们“挑刺”。

《大雪中的山庄》

阅读这本书的起因是因为先前阅读青稞的《溯洄》时,有网友提到两本书有类似的剧情编排——在“暴风雪山庄”中,一行人一个接一个消失了。相比青稞小说中的“食人魔”设定(可以吃掉某个人,并变成这个人的样子),东野圭吾的设计则更加具有可行性。在他的笔下,这一行人都是演话剧的演员,他们因为先入为主的想法和现场的“物证”纸条,认定同伴的消失是“剧本”的一部分。换言之,这部小说就是一出“剧本杀”。

 

 

作为读者,我们肯定知道这出游戏并不普通,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失踪人数的增加,小说的悬疑感和紧张感不断加强,在“真实的谋杀案”和“虚假的剧本”之间,读者可能猜到了答案,却没有想到东野圭吾还能在叙述上玩出新的套路——这部小说也采用了叙述性诡计,不过与其说是刻意欺骗读者,更像是为了给人以震撼而采用的手段。

本书的另一版《雪地杀机》

当然,小说在人物形象设计和剧情编排上,还有一些早期作品的稚嫩感,想要“挑刺”也能找出不少来。书中固然不乏精彩的句子,比如“当你发现你所认定的那个凶手不是凶手的时候,一定会很刺激。”“人性的复杂,就在于无法轻易割舍。”独特的“人性暴风雪山庄”设计也非常有趣(书中角色并未被大雪、泥石流等物理条件困住,但因为接受了与外界沟通或离开山庄就会被取消演出资格的安排,相当于被人的欲望所束缚)。不过这一类型的推理作品毕竟有《无人生还》开创先河,《大雪中的山庄》虽然有创新别致之处,却也只能获得“还不错的致敬”这样的评价。

东野圭吾

“据说很多小说家都喜欢电影。其实并不只是喜欢,或许其中不少人都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尝试一下当导演的感觉吧。如此评论他人的我,其实就是其中一员。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我做不了电影,所以才拿小说来代替”。东野圭吾也曾经有电影导演梦,这部《大雪中的山庄》的灵感就来自东野圭吾喜爱的戏剧和音乐。据说东野圭吾为了取材创作而去看音乐剧(有可能是为《沉睡的森林》取材),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成了音乐剧迷。

或许是想要过一把当导演的瘾,东野圭吾在书中化身为“东乡导演”,直接将舞台剧和推理小说结合起来,不过略显讽刺的是,尽管东野圭吾的作品有许多被改编为影视作品,但这部作品可能因为采用了叙述性诡计和类似“馆”的设计,最终与荧屏无缘,导致这部其实还不错的作品名气不大,反响不高,让人不免觉得略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