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致力于让普通人听懂医生在说啥的心内科医生Leslie Pan。

在某乎看到了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人回答,我想了想觉得是个不错的选题,今天就来和大家谈谈高血压的危害,希望让这个心内科最常见的病也能得到大家的重视。至于药物治疗,还是交给医生吧。

(下次有机会我再来聊聊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该如何调整生活方式。)

 

先来组数据。

国家卫健委 2019 年 8 月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 2018 」数据显示,2012—2015 年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 27.9%。这个患病粗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调查的这段时间,成年人中每 100 个人里就有接近 28 个人初次诊断发现得了高血压。

根据这个数据,统计模型估算,到 2019 年我国成年中高血压患者达到 3.58亿人

已经得了高血压的成年人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 51.5%、46.1% 和 16.9%,就是说一半人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不到一半的人在接受治疗,而只有 1/6 的人血压控制得不错。放到 3.58 亿人的规模下,就是说有接近 3 亿人要么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要么没有去治,要么控制的不好。

因此,即使是高血压这种最常见的慢性病,也需要让大家好好认识认识。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在数值上的标准我相信一般大家都有数,就是 140/90 mmHg。标准的定义呢,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一日 3 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 ≥ 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 90 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家自测的时候怎么知道自己血压高不高呢?「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建议,家庭自测连续监测 5-7 天,平均血压 ≥135/85 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 推荐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电子的就可以。

• 时间呢建议早晨起床后 1 小时内,或晚上睡前。早晨测量的话,要在吃早饭和降压药物前,建议先去排个尿后测量坐位血压。

• 测量血压时,至少测量 2 次,间隔 1-2 分钟,若差别 ≤5 mmHg,则取 2 次测量的平均值;若差别 >5 mmHg,应再次测量,取后 2 次测量的平均值。初诊高血压或以前发现血压高正在调整降压药物期间,建议连续自测家庭血压 7 天。平时血压控制平稳的,建议每周自测血压 1-2 天,也没有必要天天测,徒增焦虑。

高血压有什么危害

高血压到底会有什么危害呢?在细说危害之前先简单讲一下引起危害的原理。

当血压升高时,血管内的流速会增快,相当于水管压力高了,水管里内液体的流速也更快,这会带来很多后果:

血管壁被冲刷受损,影响血管通透性,血管里的东西容易渗漏到管壁,例如导致血脂在血管下沉积,形成斑块。原本弹性良好的血管在斑块逐渐蓄积后渐渐失去弹性,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长了斑块的后果之一就是可能要在血管渐渐缩窄、堵塞,引起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需要通过内科植入支架、取栓或者外科进行内膜剥脱或搭桥来进行治疗。

如果压力太高,血管本身结构有些问题的话,高压血流会把管道冲破,如果破一半,就会形成夹层,比如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动脉瘤;如果完全冲破,就是出血,例如脑溢血。这些都很要命了。

由于全身所有器官都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才能正常工作,很多器官都会受到高血压的影响,那些血流量大、血供丰富的器官首当其冲,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心脏、大脑、眼底和肾脏。

心脏与大血管

心力衰竭

由于血管里的压力高了,心脏这个发动机就需要用更大的马力来把血泵出去,那么心脏的马力是哪里来的?是一个一个心肌细胞收缩产生的,血压越高、高血压年头越久,这些心肌细胞就越要拼命收缩。注意了,这些细胞可不是 996 地工作,是 24/7!心肌细胞无时无刻不在工作,最后就会心肌细胞劳损体积增大,工作效率降低,导致心脏变得肥厚,泵血能力反而一天天下降,发展到最后就是心力衰竭。

有的患者反映高血压了 30 年,也没好好控制,后来渐渐血压自己不高了,他还挺高兴,觉得不用吃药了,其实,是心脏再也没有力气泵血了,这是心衰的前兆。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前面也说到了血液冲刷血管壁,导致管壁破破烂烂,原本不应该漏下去的东西漏下去了,血脂在血管壁里沉积,长成斑块。斑块一天天长大,堵塞了血管,如果堵得是心脏自己的供血血管——冠状动脉的话,就叫冠心病。

一开始堵得不厉害的时候人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血压越高,心肌细胞工作得越辛苦,对于供血供氧的需要就越大,这时候偏偏冠脉堵了,心脏缺少氧气喘不过气来了,这时候就出现了胸痛胸闷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高血压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最为严重的冠心病就是血管一下子完全堵死了,导致这段血管堵塞部位以下供应部分的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即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的收缩是有秩序的,上下游的心肌需要协调有序地跳动,如果长期血压过高,这些细胞也会过劳,有的跳完了恢复的很慢,有的却一言不合自己就跳了起来,后果就是心脏乱跳,即心律失常。高血压的病人有至少 20%会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展到最严重的程度就可能会发生室速、室颤!要用电视上出现的电除颤才能救回来!

主动脉夹层

心内科急诊三大最要命疾病之一——主动脉夹层,有 70%-80% 是由高血压引起的。主动脉是从心脏出来的唯一大动脉,负责把所有的血运出来,通过各个分支血管送到全身。左心室射血对主动脉壁的冲击力以升主动脉的近心端与主动脉峡部为最大,一旦冲出了破口,血液从内膜裂口不断进入主动脉夹层,形成血肿。高血压带来的冲击(主要与脉压陡度及血压幅度有关)还会使夹层蔓延扩大恶化,可促使夹层继续撕裂,血肿不断扩大,由于完整的血管被从中撕开,血管壁之间的容量有限,一旦超过血管弹性的极限,就可能发展到夹层破裂。一旦主动脉夹层破裂,全身 5 升血液一下涌出灌入胸腔,这时就是大罗金仙也很难把人救回来了。

脑卒中

说的这么文绉绉,其实卒中就是中风。大家对于这个病的常识性理解基本就是突然嘴歪眼斜、说不出话、半边身子不能动了,搞得不好就要瘫痪。这些都对,但卒中(中风)其实是好几个病的统称。在医学中,卒中一般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先来组数据。

根据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报告,2017年我国约有 196 万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农村居民死亡的首要病因。据推算,至 2016 年 40 岁以上居民中脑卒中现患人数达到了 1242 万!

脑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吸烟、酒精摄入、不健康饮食、腹型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和心理因素这 10 项可纠正的危险因素相关,对于我国人群,该 10 项危险因素可解释高达 94.3% 的全部脑卒中。

在高血压病人中,降压治疗可以减少 30%-40%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卒中风险。

如果有突发头痛、呕吐、意识状态下降、肢体运动障碍、失语、昏迷等表现时,高度怀疑卒中。

(下文加粗部分简单提供一个早期识别中风的方法,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尤其是家中有老人的,如有发病尽早识别,提高救治成功率)

缺血性脑卒中

日常生活中,大家提到卒中的时候多半还是指缺血性的,即脑梗。脑梗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和/或脂肪沉积阻塞脑部动脉而导致的。讲危害原理的时候我们也说到了,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压血流冲刷损伤血管内壁,导致血脂沉积到血管壁内,这个过程发生在全身所有的血管中,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就是冠心病,发生在脑动脉,堵得厉害了就引起脑梗。如果只是微小动脉远端堵了,反映在 CT 上就可能是腔隙性脑梗,很可能不引起明显症状。

典型脑梗的症状常常突然发生,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一侧的肌无力、瘫痪、感觉异常或麻木、言语障碍、思维混乱、视物障碍、头晕、失去平衡或不协调。

由于我国群众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不够,脑梗的早期识别率不高,院前救治晚,导致其致残致死率较高。血栓性梗塞可以通过静脉溶栓或者介入取栓治疗,治疗及时、病变范围不是特别广的话有可能完全不留后遗症。但这两种治疗都是有时间窗的,一旦超过时间窗了操作风险会远远大于获益,只能保守支持治疗,疗效也天差地别。因此,院外早期识别至关重要。

查找了多个评价量表之后,我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院前卒中评估方法,依据辛辛那提评分量表(CPSS),比较适合普通人使用。

当家人刚开始出现不舒服有诸如一边身体发麻、说话大舌头、走路往一边顺溜的时候,你要往中风考虑,怎么提高自己判断的准确性呢?

让他露齿微笑,闭上眼睛举起双臂维持 10 秒,连贯说一句话(例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三项如果有任意一项是异常的,那么卒中可能性大概 72%。

那发生肾么是异常表现呢?a. 脸上两侧运动不对称,b. 一侧肢体举不起来或者举起来之后往下坠,c. 说话发音含糊、用词错误或者不能说话了。记住,以上 3 个方面有任意一项是异常的,就需要怀疑是中风了!

来源:丁香园

除了这个量表说的 3 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早期指标是我的个人经验——饮水呛咳,如果家里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原来好好的,突然出现喝水喝汤的时候呛咳,高度怀疑卒中。

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大概每年 10 万人中就有 12-15 个人发病,占脑卒中的 18.8%-47.6%,并且发病很凶险,发病 30 天的病死率高达 35%-52%,并且只有 1/5 的患者能在半年以后恢复自理能力。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定义要求 3 点,首先要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其次是有突然发生脑实质出血,第三是要排除外伤、血管结构异常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性疾病、系统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

脑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量有关。由于我们的头颅和大脑是个非常封闭的结构,只有枕骨大孔一个进出口,因此出血带来颅内压力的升高是非常致命的,如果出血不停、血肿扩大,进一步会加剧脑水肿、升高颅内压,最终由于压力过高引发脑疝。脑疝的意思就是颅骨内压力高到要把较软的脑组织从枕骨大孔挤出去,而最下方是脑干,负责最基本的呼吸、心跳的生命中枢,一旦脑组织被挤压到枕骨大孔,脑干被挤压,呼吸心跳立刻受到抑制,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血压越高,出血越快,这种常识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因此高血压与脑出血的发生、发生后血肿扩大、水肿加重和死亡都密切相关。

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和脑出血是不同的概念,是指血压快速和显著升高,并伴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癫痫发作、嗜睡、昏迷和皮质盲(一种大脑枕叶皮质受血管痉挛缺血或毒素影响而引起的一种中枢性视功能障碍,尤以血管痉挛性损害最常见,表现为双眼视觉完全丧失,瞳孔光反射正常,眼底正常)。

这个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不同于脑梗和脑出血,听起来也过于专业了。写出来呢是希望大家对这个病有个印象,知道除了脑梗和脑出血这两种听起来很可怕的病,高血压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搞坏人们的大脑,引起神经系统的症状,引发癫痫、意识障碍、失明。每一个症状都非常影响生活。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会造成眼底视网膜小动脉硬化,损伤眼底动脉、视网膜、视神经,视网膜出血和渗出、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乳头水肿萎缩、黄斑变性等,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失明。

主要通过眼底镜检查进行评估,表现为视网膜双侧火焰状出血、棉絮斑或视乳头水肿,这些视网膜异常不太常见,因此当两只眼睛都出现的时候高度提示恶性高血压。

下面放个典型的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损害眼底镜图片。长期高血压的病人建议隔几年去眼科做个眼底检查,还能侧面提示一下自己的高血压有没有可能也引起脑血管和肾脏的损害。

高血压性肾病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是个长期慢性的过程。由于肾脏是全身的过滤系统,每天需要替身体过滤掉很多不需要的东西,血流量非常大,因此受血压影响比较大,并且反过来肾功能不好的时候也会影响到血压。主要负责干活的两个微结构,一个叫肾小球,一个叫肾小管,可以认为一个是过滤器,一个是转接头,过滤出来的液体进入肾盂,连着输尿管,这就相当于排水管。

高血压主要影响肾小球,肾小球内压力高了自己就会受损,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反映到体检指标上,就是蛋白尿。因为蛋白质是个好东西,还是个大分子,体积比较大,肾小球在过滤的时候蛋白质一般过不去,就不会被释放到尿中排走。肾小球受损了就相当于这个过滤网变得破破烂烂的了,于是蛋白也就漏了下去,进入尿液中被检测出来就是尿蛋白+。此外高血压还会影响肾微小动脉,导致微小动脉硬化,造成肾脏本身缺少血液供应,导致其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这些损害如果不加以干预,最终将引起肾衰竭,即大家俗称的尿毒症。

 

总而言之,高血压对于全身血管都有影响,心、脑、眼、肾都深受其害。

服用药物和改变生活方式对控制血压来说都十分重要,药物即使有副作用也不会有血压不加控制带来的危害来的大。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认为“高血压不能吃药、一吃就丢不掉了”的人。

附一张我自己制作的图作为 take-home message。

总结一下

• 目前我国有至少 3 亿高血压患者,其中一半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不到一半的人在接受治疗,而只有 1/6 的人血压控制得不错。

• 普通人在家可以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检测血压,早晨起床后 1 小时内,或晚上睡前。至少测 2 次取平均值。初诊高血压或在调药的话在家连续测 7 天,如果平常控制的好的话一周测 1-2 次就行。

• 高血压对心血管的危害是会要命的,通过造成左心室肥厚引起心力衰竭、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通过损伤主动脉引起主动脉夹层。

• 高血压患者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大大提高了脑梗死、脑溢血和高血压脑病的风险,轻则面瘫,重则偏瘫,更严重的引起死亡。

• 高血压损伤眼底动脉、视网膜、视神经,引起视网膜的出血、视乳头水肿,影响视力,严重者可失明。

• 高血压损害肾小球、肾微小动脉,引起肾损害,体检出血尿蛋白+需要警惕,严重者引起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