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罗.萨特曾经说过「存在先于本质(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意思是人没有生下来先天的道德或者义务,而这些都是在他存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他并不需要一定要遵守某个准则,而具有选择的自由。于我而言,《无依之地》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存在主义电影:即当你被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否定了存在的价值后,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

获得了第 77 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高奖金狮奖的《无依之地》(Nomadland)确实给了我很多惊喜。或许得益于导演兼编剧赵婷的经历:无论是在奔波于英美中的求学经历还是在纽约酒吧的打工历程,在《无依之地》里她似乎总能抓住一些独有的视角去表达很难明状的情感。

基于Jessica Bruder 所著书籍《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而改编的电影,叙述的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后 60 多岁的女主人公 Fern 所在的小镇公司倒闭,丈夫去世。孤身一人的她不得不成为一名开着房车四处游荡的游牧人。由于书本中写作内容本就是极具现实主义价值,在影片中自然也有不少角色谈论起他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低廉的社会福利导致养老金不足以支撑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市生活中统一冰冷的价值观评价以及在大型公司里犹如机器人般的工作方式。《无依之地》给到我的第一个惊喜是这些问题被赵婷非常坦诚地摆上台面上:你看,这就是不少人所面临的问题,糟糕吗?是的,但是不错的是他们依然在寻求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

第二点则是独特的视角带来的新体验。看《无依之地》时我时常会想起 2007 年上映的《荒野生存》,同样是游荡在路上不停地于周遭的人产生联系。《荒野生存》聚焦于主角的出现之于周围人物的改变,但在《无依之地》中 Fern 更多处在一个学习的状态,在众多房车游牧人群落地思考制度,向身患绝症却还想着再拼一把的老人学习生存技巧与态度,和远离家庭的 Dave 渐生好感,最后随着他一起前往他的家庭,重新体味和人有更亲密联系的味道。这样游牧生活有趣的一点是各自有各自的轨迹,他们像行星一样或许某些时刻轨道会相距很近,交换物质。然而最终又会朝着预计的方向继续前进。

存在主义中不需要遵守某个既定的范式这件事在 Fern 的生活经历里被体现得淋漓极致: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年老体弱并且失去了工作竞争力的 Fern 在那套体系里本身应该是无意义的存在,然而 Fern 显然并不认同这一点,在她整个游牧生活里,所遇到的每个游牧者都没有陷入虚无主义,他们的举止和言行无一不在重新定义着:「人就是他行为的总和」这句话。

影片中大量镜头光影的运用体现了 Joshua James Richards (同时也是赵婷男友)的技巧,令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无依之地》预告片中 Fern 逆光在营地散步的长镜头,而是她在离开 Dave 应许她美满生活的那个家庭时所做的预演:在空无一人的家里,她试着将 Dave 曾弹奏的钢琴弄出些响声,又走到长餐桌前按照自己想象位置坐下,看了看周围,又起身把椅子归还到原位,然后她驾车离开了,终究留不下来。在 The Economist 中描述 Fern 是这样的写的:

She is happy to make jigsaws and go line-dancing with the people she meets, but she doesn’t need any company more intimate than that. When worried former neighbours invite her to stay with them, she refuses. 「I’m not homeless, just houseless,」 she explains. 「Not the same thing, right?」

不是无家可归,只是无房可住罢了,这是 Fern 给自己最后的安慰,或许是因为 Fern 经历过丈夫的离世后,她很难再继续坦然地进入某个人的生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她是孑然一身的状态。

影片的末尾她时常会回忆起自己的丈夫,她觉得她应该想着他,因为他没有其他的亲人孩子,这意味着她是这个人存在在世界上的唯一见证。这让我想到了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里分享了他观察波洛洛人的结论:波洛洛人某种程度上比涂尔干更具有社会学想法。他们将人的死亡定义成为即是自然的也是反自然的。属于自然的一种行为但需要有所回报。即每个土著的死亡意味是自然对整个社群的一种伤害,属于欠债,于是作为社群而言需要做的就是讨债。他们往往会举行一次集体狩猎行动,这是对自然的挑战和反馈。最理想的目标是美洲虎,而它的爪子或者毛皮牙齿就是死者向讨来的债。对于 Fern 而言,或许她并没有讨债的渠道,又或者她将损失的债务由自己背负起来,于她而言讨债的方式就是不遗忘。

当然不是没有美好的瞬间,Fern 在遇到了同样游牧流浪的年轻小伙时,会叮嘱他记得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写诗,她将自己婚礼上的诗送给了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re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呢?

你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

狂风把五月的花蕾摇撼,

夏天的足迹匆匆而去: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凋残或不销毁。

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歇,

你的美艳亦不会遭到损失,

死神也力所不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

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

并赐予你生命。

整部影片并没有尝试输出某些观念,就像是个隐喻,你琢磨不透但是有着浓浓的孤独惆怅。当你看到女主角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的面容时,你便知道了那些感受:一辆车行驶在广袤寂静的荒原上,车灯照射着前面的石子路,却始终照不亮远方沉默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