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新手指南上篇 介绍了VR的概念入门和名词解释,这一篇则主要针对当前(2020年 - 2021年初)在售的VR头显做一个分类分析,给有意向入手VR设备的玩家/极客/尝鲜爱好者提供一个参考,帮助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设备。1

由于市面上VR头显五花八门,进口和本土品牌并存,而且还各不相同,因此在挑选VR头显之前,我觉得一个合适的方式是拆分梯队。在电影速度与激情系列中有一经典名句叫「Muscle always beats Import」(进口车永远跑不过美式肌肉);我就借这句台词一用,先给VR头显们做一个分类(不严谨,不代表科学标准)。

进口梯队 Imports王牌选手 Index 和 Quest 2
 第二梯队 Rift S、PSVR 和 Reverb G2
国产第一梯队 MusclePico Neo 2
 Vive focus plus 和 爱奇艺 奇遇2s pro
国产第二梯队,经济型组合方案3DOF一体机 + NOLO VR方案
 纯3DOF一体机

选购建议在本文最后,快进党可直接用目录翻至文章最后直接寻找对应的售价和购买建议。


Imports 1 - 王牌选手 Index 和Quest 2

Valve Index

Valve是V社第一款独立推出的头显(之前的Vive属于与HTC联合开发)。Index提供了近乎顶级的VR体验,当然价格也是近乎顶级。Index的头显提供了多种针对光学系统的微调,以求达到尽可能大的FOV;Index的手柄采用独到设计,通过绑带固定在手掌上,因而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完全松开双手而无需始终保持抓握姿势;Index的定位系统是外向内型的灯塔定位——一句话概括,只要钱包承担得起,Index是当前能买到的最优秀的消费级VR硬件。

满配的Index套装——包括头显、一对手柄和一对定位灯塔——售价高达$1000美元。对于其他PCVR的价格来说(比如Rift S仅需 $400美元),这已经属于天价。对于绝大多数VR玩家来说,这是一个「Index带来的体验提升究竟有没有大到,说服我去多花600美元?」的问题。

优点:

  • 高素质的光学系统,宽适配性的佩戴体验
  • Index的手柄设计提供了更佳的交互体验
  • 当前市场上最优秀的VR头显之一

缺点:

  • 价格非常昂贵,国内市场价10000+,还不包含潜在的高性能PC预算
  • 供求紧俏,可能缺货需排队
  • 灯塔定位模式限制了整套系统的使用便利性

Oculus Quest 2

Quest2是当前市场上最灵活方便的头显。仅需$300美元(国内某宝约2800左右),用户就可以购买到一台无需外接设备的VR头显,以及其背后大概率是当前最好的VR游戏内容库。不过当下Facebook对于账号登录的策略问题以及诸多的限制条款,是用户购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如果撇开账户问题不谈(在国内使用还有网络访问和上网姿势的问题),Quest 2有不少优点:便携,轻便,可以拎着去任何地方;只需戴上头显立刻就能开始体验VR,基本上是市面上使用门槛最低的VR头显。

但Quest2不仅仅是一台一体机,如果用户家里本已经有一台游戏PC,用一条支持Oculus Link的USB C线将Quest 2连上PC,它就能摇身变成PCVR,让用户可以玩到电脑上Oculus和Steam商店里各种桌面级的VR游戏。这等于是一台Quest2硬件设备,同时提供了移动一体机VR和桌面PCVR两种体验。

不过,由于Quest2是一体机,所有的计算单元包括电池在内都置于头显中,这使得头显本身的重量不小,对脸颊和额头有较大的压力,因而并不适合长时间佩戴。不过好消息是Quest2相对之前的1代有所减重,官方还提供了例如「精英头带」这样的配件来协助改善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

优点:

  • 价格实惠,只需2800rmb
  • 6DOF一体机,无需任何外设,开箱即玩;可装入包内随时带走
  • 通过Oculus Link连上电脑,还可以兼容PCVR的内容

缺点:

  • 即便Quest2轻于1代,仍有脸部重量符合太大的问题,长时间佩戴会带来不适;
  • 内向外追踪不如外向内来的精确;
  • 在国内使用会遇到账号登录的问题,和上网姿势的问题。目前有sidequest等多种解决方案。

Imports 2 - Rift S、PSVR 和 Reverb G2

Oculus Rift S

Oculus Rift S本身是一款优秀的VR头显,但其当前处境略显尴尬——官方已经宣布将于2021年春季停售(目前已经停产),民间还有大量的二手Rift S可租售。就目前市面在售的PCVR设备而言,Index要价1000美元,HP的Reverb G2售价600美元,相比之下仅需400美元的Rift S依旧是一款PCVR的性价比之选(国内售价约3000)。但考虑到售价300美元的Quest2通过Link连接电脑后也能获得非常接近的PCVR体验,用户购买Rift S之前的犹豫又多了一层。

但Rift S也并非一无是处,除了价格属于PCVR中较为经济的选择,Rift S的环状硬质头箍佩戴体验要优于Quest 1和2代。这种硬质头箍源起于PSVR,后被Rift S效仿,事实证明这种硬质设计可以有效分散头部的重量负担,增加舒适度。

另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Rift S在硬件层面没有IPD调节,仅在系统软件中提供一定程度的调整;Oculus官方称「头显可以适配56-70mm的IPD而无需调节」,且表示(由于光学透镜系统为固定不可调节)「Rift S对瞳距在61.5 - 65.6mm的用户最为友好」,「95%的成人瞳距都在这一范围内」。这意味着如果某位用户的瞳距在这个普适范围之外,使用Rift S的体验可能就会打折扣。此外Rift S增加了前代Rift(CV1)所不具备的面部距离调节;这对鼻子高度不同、戴眼镜的用户非常友好,毕竟前代Rift对于近视戴眼镜的用户来说可谓痛苦。

优点:

  • 比Quest更为舒适的佩戴体验,PCVR的性价比之选
  • 内向外的定位方式使其使用和设置时较为灵活方便

缺点:

  • 被自家的Quest 2排挤(价格更便宜,能通过Oculus Link体验PCVR内容)
  • 没有硬件层面的IPD调节
  • 官方即将停售

PSVR

对于已经有一台PS4或者PS5的主机玩家来说,体验VR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再添置一套PSVR。PSVR的价格与Quest2类似,而且主机生态圈里有非常丰富的VR内容,以及一众只能在PS平台玩到的独占大作。但PSVR的硬件以如今的标准来看,确实有些落伍。PSVR的定位使用的是PlayStation可见光相机,而非其他VR头显使用的内向外主动追踪或Index那样的灯塔定位系统,因此在准确性和可靠性上略逊一筹。另外PSVR头显的视觉显示效果放在几年前能算得上优秀(720P观感),但在当今其他各家VR设备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发布于2016年的PSVR已经有些落后了。

与Rift S类似,PSVR已经基本处于其生命末期了。PSVR最初跟随PS4发布,虽然现在通过向下兼容的特性,也能和PS5搭配使用;但一直有传言更优秀的、适配PS5性能的PSVR2即将到来。因此即便对于PS4/PS5玩家,做一名「等等党」或者选择其他别家更有升级潜力的头显可能更为明智,而对于尚未购入PS主机的玩家,PSVR基本属于「49年入国军」,就更值得三思了。

优点:

  • 对已经有PS4/5主机的玩家很友好
  • 庞大的PS游戏内容也是其优势之一(包括众多平台独占游戏)
  • 用PS Aim手柄玩适配过的射击游戏体验极其优秀

缺点:

  • 以2020年的标准来评判,其定位系统和硬件本身都已经落伍(特别是画面分辨率/清晰度只有720P级别)
  • 官方可能不久后就会发布其下一代升级款

HP Reverb G2

和Oculus Rift S的处境类似,HP Reverb G2也是前作的升级款,性能表现虽有提升,但市场定位尴尬——性能中规中矩,价格也中规中矩(比400美元的Rift S贵,比1000美元的Index便宜)。

从硬件上来说,G2的显示效果很优秀,分辨率2160 x 2160 高于Quest 2 (1832 x 1920),甚至高于Index (1440 x 1600);由于与Valve的合作,G2的耳机和Index一样使用了耳罩式,沉浸感不错;但手柄和定位方面,因为使用了微软的WMR系统,其表现能力差强人意,和Oculus/Valve之家的定位以及手柄差距不小。G2头显上仅配备了4个WMR的内向外定位摄像头,这意味着当手柄位于视野正前方且无遮挡时,定位表现尚可;当玩家在游戏中改变身体姿势,比如手臂挡住了手柄,或手柄稍位于视野的边缘外侧时,其定位稳定性就有明显的下降。

对于一些需要频繁使用手柄、且对定位精度有要求的VR内容来说(比如Beat Saber),G2的表现显得糟糕;而对于一些用VR玩飞行/驾驶模拟游戏,且自行购置了飞行摇杆/方向盘这一类高拟真的控制系统;或者那些基本把VR设备用于视频展示、演示等场合的用户来说,既然用不到手柄,那G2的超高分辨率就变成了一种优势。

优点:

  • 佩戴体验较舒适
  • 当前市面上视觉效果最高
  • 价格低于Index
  • 模拟类玩家和一些小众用户的首选

缺点:

  • 不论价格和可靠性都逊于Quest2
  • 手柄的定位性能不及其他VR头显

Muscle 1 - 国内本土第一梯队

Pico Neo 2

本土厂商Pico(又称小鸟VR)于2020年初推出的6DOF VR一体机,在外形上采用了Pico一贯的显示计算单元 / 电池前后分布式设计,平衡重量,长时间佩戴体验比Quest好一些;但是其采用的海绵面罩容易油腻和沾上污渍,同时有漏光现象。Neo 2的手柄使用独特的电磁定位(与之类似目前见过的仅有Magic Leap ONE AR头显);由于电磁波的特性,这种定位方式与可见光不同,一定程度上可以无视遮挡,因此手柄位于身体两侧和身后时也能定位到,这对音游/舞蹈/格斗类玩家是个好消息。但头显本身仅双目摄像头内向外追踪,定位准确度一般。内容方面,自带游戏库内容匮乏,截止2020年底大约有40个游戏;亮点是可以通过路由器无线串流PC上SteamVR的游戏,等于直接坐拥整个SteamVR庞大的游戏库;不过无线串流对路由器的网路性能有要求;使用有线串流则基本与PCVR无异。另,串流SteamVR意味着需要有高性能PC作为基础,对某些新用户的预算上并不友好。

优点:

  • 前后重量平衡佩戴舒适
  • 4K屏幕显示效果优秀
  • 电磁定位的6DOF手柄比国内其他VR一体机精确度高
  • 国产品牌,客服支持到位
  • 可以无线串流SteamVR

缺点:

  • 海绵面罩很容易脏,不可拆卸清洗
  • 自带游戏库内容匮乏
  • 电池续航短,不足2小时
  • 无线串流SteamVR对路由器性能有要求
  • 同时需要电脑配置本身跑得动PCVR

当前国内价格为4399, 还有个Lite版(只是缩小了机身内存空间)价格不到4K,遇到电商网站打折可能更便宜。

HTC Vive Focus Plus & 爱奇艺 奇遇 2 Pro

HTC Vive Focus Plus(上图) 和 爱奇艺 奇遇2 Pro(下图)属于姐妹款机型,均为6DOF一体机头显,两者基本类似,除了显示屏、佩戴方式方面略有区别。

在屏幕方面,Vive focus plus的分辨率为单眼1.6K,奇遇2Pro的单眼分辨率为2K,两者均为75HZ刷新率。在外形方面,Vive focus plus使用头带固定,为前后夹紧+顶部支撑模式,时间久了会觉得夹头,而爱奇艺使用的是PSVR式的一体式头箍,相比重量分布更均匀,长时间佩戴体验更好。

两者的定位手柄相同,使用超声波定位,普通场景下精度不错,但定位范围有限,手柄位于背后时定位会丢失;且由于超声波的回波特性,当手柄接近墙壁和或者橱柜等物体时,反射的回波和定位波会相互干扰,导致定位准确性明显降低。相类似地,当双手交叉时手柄的定位也会丢失。

两者的内容库均为Viveport VR,作品数量尚可(约200+,为国内可访问的仅次于SteamVR的第二大内容库),提供包月包年等会员服务,会员可以无限量使用所有的VR内容。两外两者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串流SteamVR,体验PCVR内容。

售价上,Vive focus plus当前在京东上报价4899 - 5k以上不等,而爱奇艺奇遇2Pro为3499。

优点:

  • 爱奇艺 奇遇2 pro整合爱奇艺自家视频内容,有会员的用户可以直接感受大屏观影体验

缺点:

  • 手柄人机交互体验不佳,每次启动都需要重新配对
  • 超声波定位精度不高,稳定性欠佳;

综合售价和内容,Vive focus plus和爱奇艺奇遇2Pro的处境均有些尴尬,在相类似的价位下个方面表现都逊于Pico Neo 2,因此除非已经有爱奇艺会员,可以购买爱奇艺 奇遇2 Pro;其他用户则建议直接上Pico Neo 2。

Muscle 2 - 国产第二梯队

3DOF VR一体机 与 NOLO VR 升级套件

首先,不建议单独购买3DOF一体机来作为体验VR的主力设备。因为3DOF一体机不能追踪身体和双手的运动,也没有6DOF的控制手柄,它仅仅是一个视频播放器,因此无法体验现今绝大多数的VR内容。

当前市面上能买到的3DOF VR一体机包括:小米VR一体机,Oculus Go,Pico G2,大鹏 DPVR P1 Pro 4K,爱奇艺 奇遇2S,Vive focus。3DOF区别于6DOF的判别标准是:3DOFVR一体机不配备手柄,或仅配备一个功能简单的3DOF手柄;绝大多数情况不会配备两个操控手柄(不排除有小众VR设备配备两个3DOF手柄的,但目前没有见过)。

目前他们的售价基本在2500上下。对于3DOF头显,在当前标准下可以考虑的购买用途包括:作为家长入门、小朋友入门、学生入门的VR设备,低成本;或者目的明确的、基本没有交互的展示用途,比如看房、会展、360电影展出等等。

在一两年前,当绝大部分VR一体机都是3DOF形态的时候,还出现了通过添加一种叫NOLO VR的外置硬件,将3DOF VR头显转换成6DOF VR的方案。这种方案中,3DOF机器当作纯显示设备,与外部的6DOF定位设备组合起来,通过串流SteamVR的方式,组成一套临时的6DOF PCVR系统。在推出初期,由于其价格实惠(当时的Vive整套价格在8000以上,Oculus Rift在国内购买和使用难度都很大),颇受玩家欢迎。

但以2020年的标准看,NOLO VR系统的定位精确度一般;它超声+红外线声光定位,精度为厘米级,低于其他自带6DOF定位系统的VR一体机。而且定位依赖外部单基站,不可以转身背对着基站,交互手柄也不可以放到身后,使用空间受限。

当前NOLO VR套件售价 1299,购入一套3DOF头显+NOLO设备的价格总和基本已经达到 3500以上,因此建议直接购入Pico Neo 2;功能相同,定位性能更加稳定,屏幕显示效果也更好。

特例:华为 VRGlass

不过在一众3DOF VR头显中,有一个特例不得不提,就是华为VRGlass。

从本身上说,华为VRGlass只是一个3DOF显示器,没有计算单元,需要接手机(仅限华为高端旗舰机)或者游戏PC。但它有个优点是非常轻薄,体积很小,从图中可看到小到了基本基本就是一副太阳镜的感觉,这和以往VR设备「黑大粗」的印象很不同。另外VRGlass自带近视屈光调节,700度以下都能适配;提供了单眼1.6K分辨率,90hz刷新率,不算突出,但结合其轻薄的体积,也算比较优秀。

优点:

  • 体积小,对于华为旗舰手机用户,是个方便随身携带的单人大屏幕影院(飞机上看电影专属)

缺点:

  • 对于没有华为手机也不需要VR头戴影院的人,只是一个戴在头上的大屏幕,除了看视频显得屏幕大一些没有其他用处
  • 而2999的价格+仅适配华为手机的特点,令其性价比较低

华为VRGlass还有一个加装了6DOF系统的升级版版,还未上市,2021年4月上市,从目前的宣传资料看似乎增加了类似于Quest的内向外光学追踪系统,手柄和Quest非常类似。其6DOF性能有待检测,但在配置方式上,估计依旧是需要华为高端手机,或者高性能PC。

总结

按照开头的梯队分布,在2020/2021有其他新款发布上市之前,购买建议如下(附注的数字为当前在国内购买所需要的大致价格):

  1. 在硬件条件 / 使用空间条件 / 网络条件 / 预算到位的情况下,追求极致体验的可购买Valve Index (¥10000+),追求性能、轻便、预算的均衡体验、希望尽可能覆盖多种场景的可购买Quest 2 (¥2800);
  2. 其他情况下,可根据自己当前是否有主机/高性能游戏PC,或者对内容的选择有专门的倾向性的(比如只玩模拟飞行类),则可以在Rift S (¥3000)、PSVR (¥2000~2500)和Reverb G2 (¥6000~6500)中按需挑选;
  3. 对保修、技术支持比较看重的,建议选择国产品牌;首选Pico Neo 2 (¥4000~4399),爱奇艺会员可以考虑 奇遇2 pro (¥3800~4000);Vive focus plus直接不推荐;
  4. 其他3DOF+NOLO方案的不推荐整套购入,如果手上已经有3DOF头显,预算不怎么宽敞的,可以增加NOLO套件作为折中的经济方案 (+¥1200~1500);
  5. 单独的3DOF VR头显 (~¥2500) 不具备完整的VR功能,无法用来VR游戏,仅建议纯入门和轻体验者购买,或者为家长、老年人购买、或有其他明确的轻量商业使用场景。

One More Thing

看完推荐的极客/玩家/好奇用户们内心可能都会有这个问题:为何都是类似的游戏设备,选购VR头显要在各种五花八门的选项中挑捡,而游戏主机则简洁明了,不是PS就是XBox,大家基本只需要关心自己喜欢的游戏即可(其实在游戏主机领域,的确是先选游戏,再据此去选主机平台的)。

我于此只表述一下我的个人猜想,我的猜测是,当前VR领域的消费内容仍然匮乏,在交互方式上的尝试和探索尚未结束,更不用说内容,因此开发者还达不到利用成熟的工业体系构建游戏,因而无法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叙事和体验创造上。相比主机领域,平台稳定,性能均衡,游戏主机的交互方式也已经十分成熟且被玩家所熟悉,开发者因此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叙事和内容创造上;毕竟反观上世纪80年代左右电子游戏刚出来的时候,手柄的形态,游戏机的形态也是千变万化的,为了玩一个「魂斗罗水下8关」还得找到一个特定的平台特定年代发布的游戏版本。

而再反过来一想,稳定的平台形态,又很可能限制了想象力的发挥;也许VR游戏,或者VR叙事,或者游戏和叙事在VR上会混合诞生出一个其他平台均不存在的新形态,我们都还不知道,于是未来就充满了可能,充满了期待,OASIS和ONI应该就在前方。

以上就是「VR新手指南」系列的全文了,关于VR的内容,我以前写过两篇分别关于游戏和非游戏内容的介绍分析的,欢迎大家前往阅读,从基础入门到硬件对比,再到内容;希望这些文章可以帮助各位对VR形成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知,欢迎交流讨论。

文章链接:

VR要怎么玩?(游戏篇)

VR该怎么玩(体验、创作、文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