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参与一个叫做 flomo 的工具的内测。使用了一段时间觉得十分有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flomo官网介绍

什么是flomo

首先,我认为 flomo 是一个信息整理工具,如果用得好的话,也可以作为知识管理工具。

和大部分的笔记工具有所区别的是,flomo 有意在弱化“文件夹-文件”这样的传统管理形式,而是将你的所有笔记都放到了一个时间的流当中,你可以通过时间、标签和搜索功能去找到你之前创建过的内容。

创建的每一个笔记都更像是一个卡片,可以在主要的界面中看到所有的信息而不需要层层下钻。

flomo 解决了哪些痛点

作为一个工具控,之前已经用过了很多种的知识管理方法,比如思维导图、康奈尔笔记等等;也体验过一些很成熟的工具,比如 Evernote、marginNote,以及GoodNotes等等。

这些工具都或多或少的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总有一个问题是绕不开的:

记录知识和信息有没有成本更低的方式?

实话实话,相当长一段时间,我都在使用苹果自带的备忘录和微信的收藏来做记录。没什么别的原因,就是方便而已。

如果每次要记录个东西就要打开软件-点击新建-输入标题-输入内容,大概率是坚持不下去的。

而 flomo 的解法算是减轻了一部分的负担,按照开发者的说法,这个工具最大的特点是:

  1. 比较低的记录成本:首页输入直接记录,像发微博一样轻松;也支持在微信公众号中回复记录。
  2. 强大的标签管理能力:支持层级标签,多标签等方法
  3. 自动回顾:微信定期回顾之前记录的内容

这里比较吸引我的是前两点。第一点做到想记就记,不用考虑写标题,放在什么文件夹下等不相关的问题;第二点则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分类能力。

flomo 以现在给出来的主要功能来说,已经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工具了。

那么,接下来我想聊聊它背后的设计哲学。

做一个“信息松鼠”

我对于知识整理这个概念的理解大概是这样的:

  1. 信息收集
  2. 信息加工->知识:归纳和总结信息,变成一个立体的结论或方法
  3. 知识结网->内化:将多个知识链接成网,进行聚类,记忆和吸收

我在内测群里直接咨询了 flomo 的产品 少楠,他回答我的是一本书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作者是奥野宣之,不过豆瓣评分只有6.8分,不算太多。

我快速的找来这本书,读完之后,算是理解了 flomo 背后设计的一些原因了。接下来我们一边看书,一边来在 flomo 中找对应吧。

原则一 :一元化

你之所以会陷入这样手忙脚乱的窘境,是因为记录信息的位置过于分散。举个例子,在碰头会上定好的日程是写在日程手账上,记在碰头会上的资料里还是写在别的笔记本上的?

如果不是清楚地记得记在哪里,你都不知道该找哪本。而如果不能立刻找到,你就会变得不安,担心自己是不是无意中把它扔掉了,从而心烦意乱。

是不是像极了记笔记的时候找文件夹的样子?我还记得我以前会花费大量时间去管理自己的浏览器书签文件夹,使其符合“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MECE分析法。

会存在这样的情况:现有两个文件夹,一个里面放的是python的资料,另一个里面放的是数据分析的资料。

某一天,突然意识到需要使用python去做数据分析了,这可怎么分啊?

解决方法是不分类,也就是作者所说的第一原则 “一元化”,是一个有点反常识的有效方法。但却能有效地降低记录花费,而且潜移默化的记录很多之前不会记录的内容。

原则二 :时序化

在记录灵感、访谈内容和会议事项的情况下,不用在意书写空间大小,可以用大字胡乱涂抹甚至绘制大幅图画。这些都属于正确的记录方式。

再者,因为笔记本的容量无限大,也就无须判断某些内容是否有写下来的价值了。不管是完全没有实现可能的创意还是繁杂的资料,只要是扣动心弦的内容,轻松记下即可。

也就是说,笔记本更新换代的方式在容量、采购难易度和成本等方面都不会给人任何压力。

第二项原则 “时序化” 同样是处于降低你的压力来设计的。通过时间做索引之后,你的每一条信息都有了一个绝对不会重复的索引值。

比如说,“去公园转转”可能是模糊的,但是“昨天下午去公园转转”就是一个相当精确的索引了,毕竟同一时间我们只能在做一件事情。还记得老式相机的右下角都会打上一个时间戳吗?

如果大家对数据库设计有一点了解的话,就会发现“时间”在这个系统里起到了主键的作用。

作者是通过纸质的笔记本来构建知识体系的,通过时序化,可以让笔记本都连接起来。这一点对于已经完全数字化的我们来说,吸引力反倒没有第一个那么大了。

在 flomo 中,主要的信息流本身就是时序的,为了加强这一点,甚至还在左侧设计了类似 github 的方块格子,格子颜色越深代表那天你记录的内容越多。

原则三:索引化

所谓“索引”,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寻找信息的线索。正如“想知道怎么泡出好喝的咖啡,问一下××就知道了”一样,我们只需把握信息的参照方法和所在位置即可。

我们寻找被纳入笔记本中的信息时,下面这样的信息就可以成为找出目标页码的线索。

“关于企划案的点子全部用红色字母‘K’标出来了。”

这一段则解决了大家对于 “一元化” 的一部分疑惑。通过标签来索引,比用分类方便的多。

回到我一开始举的例子:

现有两个文件夹,一个里面放的是python的资料,另一个里面放的是数据分析的资料。突然意识到需要使用python去做数据分析了,这可怎么分啊?

按照作者提出的第三个原则 “索引化”,我应该给所有python相关的资料都打上 “python” 的标签,给数据分析的资料都打上 “数据分析” 的标签。

这样新的知识就同时拥有了两个标签,完全就不需要费神了。

以上举了三部分内容,都是为了说明在做知识体系之前,先做一只聪明的“信息松鼠”,给自己的巢穴里多堆积一些信息吧。

在 flomo 中,最基本的标签是支持的,而且还支持了层级标签的概念。

标签索引

结语

写了这么多,如果你对此感兴趣的话,不妨注册体验一下:

注册链接,通过这个链接注册的话,你可以获得14天的Pro会员资格,我可以获得7天的Pro资格。

如果你对我写的文字有想说的话,也请多多评论交流。

最后安利一下我的播客 无籍之谈1 ,你可以通过苹果的播客应用喜马拉雅、小宇宙等App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