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青苗法鸣编辑流苏撰写
又是一年秋招季,在今年相对惨淡的就业形式下,找工作似乎成了一件比往年更难的事。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大公司的招聘数量减少,中小企业、个人工作室等越来越成为应届毕业生考虑的新去处。但与合规性较高、制度完善的大公司相比,在与此类公司签约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法律风险,需要大家留意。
未来东家:在对方了解你之前,先了解清楚对方
各位即将迈向或已经在「求职应聘」这辆车上的同学,在找工作之前一定记得先将未来的东家打听清楚,至少要确认以下几点:
1. 这是一家真实的公司且不存在经营异常
比起大公司,当你准备入职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是一些创业工作室时,要搞清楚这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还是一人公司、合伙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你可以在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进行查询,天眼查、企查查等第三方平台可以完成基本查询。
公司全名可以很炫酷,但是要透过名字看其法律实质,不同法律类型的企业治理结构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尽管国家放开了公司注册限制,可能会涌现一些认缴资本很高、实缴资本很少的公司,但从目前国家的监管、市场的预期来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仍然比一般的合伙企业(特殊普通合伙企业除外,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个体工商户的可信度要高。
这是因为:第一,现在不仅成立公司的门槛变低,成立普通合伙与个体户的标准和要求则更低了,真是「一页纸」「10 分钟」办完所有手续;第二,设立公司,印章要备案,要开设对公账户,办理税务登记,不止一个政府部门与之发生管理服务关系,相比之下个人普通合伙与个体户则不需要;第三,个体户很难为受雇者缴纳社保,即使缴纳了养老和医疗,公积金等就很难实现,这不光是老板主观上不愿意,更是客观上受限。
即使是正规企业,也得看有没有什么债务逾期、重大诉讼纠纷、失信被执行等各种「经营异常」情况。这些情况反映了这个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向,可能你的试用期还没过,公司就破产了!此外,还可以关注认缴资本、主营业务范围、办公地址与注册办公地址是否一致,鉴别一家公司是否靠谱。
2. 招聘宣传与实际情况是否吻合?
很多公司擅长在招聘环节画大饼、描绘宏伟蓝图,并不能说提供的许诺不实,但作为应聘者,至少要重点了解公司的规模、经营业绩、代表性产品或服务、未来的规划、所在行业的大方向等等。认识行业可以通过简单研读证词、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比如一些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肯定「活不长」)完成,如果是上市公司,可以在「公司官网-投资者关系」检索其年报,了解基本经营状况。而针对普通中小企业,要从以下几方面深入了解:
(1)深度浏览目标公司官网
有同学会问,公司官网信息属于他们自己可控范围,这种浏览还有必要性吗?有没有官网以及官网的信息是否丰富是验证一个企业规模的重要特征,官网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也反映了该公司对品牌管理的力度。同时,官网上最重点的内容、最突出的版块都展示了哪些信息可以推测出这个企业的文化。
当前,线上教育和线下辅导非常热门,很多同学毕业后可能会进入这些公司。以下图这家教育科技公司为例,它成立于 2016 年,其官网主要向大家传递了专业能力、产品与技术保障三方面信息,主要以对外宣传为主,没有单独涉及员工与团队建设方面,这非常符合一个创业上升型企业的特点,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市场开拓与产品研发当中。如果要选择进入这类创业上升型企业,最重要的是看重其未来的发展,因此产品和后续的研发能力是你应该重点获取的信息。
(2)在其他第三方平台检索
微信、论坛、豆瓣、微博、知乎等等,都能成为你获得关于该公司各种侧面乃至「八卦」的阵地。只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些信息有真有假,要综合判断,切勿偏听偏信。以下图为例,在朋朋职业圈搜索「京东物流公司的待遇」,就会出现 15 条回答,尽管这些回答都会有答贴者的主观性,但大家多去不同的平台检索,就会有相对综合客观的认识。
另外,要尽量避免主动在各大自媒体上发布咨询帖,既怕问题提得不恰当引来争议,也容易被目标公司的人员看见影响你最终的招录。
(3)向内部人士咨询
除了前面三个渠道,如果能联系上内部人士进行咨询那便是最好不过了,亲友推荐、导师、校友关系圈是比较靠谱的来源,再就是去头条、知乎等大众性平台上检索关于该公司的一些话题,下面有些评论的就是内部员工,这时候你就可以私信咨询了,当然不一定会有回复,但是多试几次也许有不错的结果。当然,这个「内部人士」一定得靠谱,否则更容易产生偏听偏信的问题。建议大家在咨询内部人士时要提前设计好问题,这些问题确保不涉及被问者本身。比如:去年招录的新人薪水待遇如何?最近五年的新人目前都晋升到什么岗位上?公司一年组织几次团建?上下班时间?团队的工作模式等等。
关联阅读:学生党领英漫游指南
警惕中介诈骗:他们可能是在卖猫
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都将招聘的前期和中期工作外包给「专业的」中介机构,如智联招聘等。所以,大家很多时候投简历、初试乃至面试,接触的都不是用人单位工作人员,而是中介机构的人。因此,要认准真实中介机构,具体方法就类似于查询目标公司一样,将这个中介公司查一遍,确保真实,避免上当受骗。遇到以下四种情况时,就一定要提醒自己,是不是遇到了「假中介」。
1.中介费诈骗。公司招聘服务外包,费用是招聘公司出,凡是中介公司向求职者收费的,都是诈骗;还有一种「套路」是招聘环节提供培训服务且不收费,但是要求应聘者提前许诺(通过合同等方式确定)在未来成功获得某些大公司的 offer 时,将工作年薪的一定比例作为佣金支付给中介,这种手段可以类比「没算准孩子性别就退钱」,中介可以说是稳赚不赔。
2.咨询费。中介机构不等于求职咨询机构,其提供的就业信息和简单指导,不应该收取咨询费,中介机构产生的所有费用都应该由聘请他的用人单位付。所以,同学们,如果求职遇到中介机构以职业规划为理由要求缴纳咨询费则坚决不要给。实事求是地说,大家的职业是规划不来的,规划与执行是一对孪生兄弟,中介机构的这种只言片语的「指明方向」无异于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
3.体检费过高。有的中介要求还未进复试或复试结果没出来之前进行体检,而且要求职者去定点医院交纳高昂的体检费,甚至体检总是查出「毛病」,要求反复体检两三次、不断交费。在正规的求职流程中,入职体检一般只有一次,且仅发生在签署正式合同之前或者入职之前。
4.无效的内推费。很多中介对外号称自己可以内部推荐部分求职者免去若干招聘环节,甚至承诺可以帮助你取得 offer,这种情况往往是中介与招聘公司联合欺诈求职者,通过收取内推费、免初试环节,再通过面试淘汰或者通过岗位调剂等方式让你主动放弃,对方赚到了内推费,但是又没有形成真的「招聘」,那个岗位仍然可以「重复利用」,就好比高秀敏与范伟的那个小品「卖猫」一样,中介公司就指望那个古董瓷碗(非常棒的职位)卖猫(收取中介费)。
面试商谈:面试是一种双向选择
如果你有幸通过初试,并顺利进入最后一轮面试,即所谓的初步确定就业意向阶段。那么一定不要害羞、不要胆怯,抓住这个机会赶紧咨询以下四个重要的问题。
问题 | 「坑」的位置 | 如何避坑 |
问用工类型与岗位安排 | 「非全日制用工」以及「劳务派遣」 | 根据劳动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也就是「小时工」,双方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不用支付违约金,更不会为你缴存社保。「非全日制用工」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你是全日制上班,结果约定的确实「非全日制」;同样,「劳务派遣」是与劳务派遣公司形成劳动关系,很难真正实现与用人单位自己的员工一样同工同酬。 |
问薪资待遇与休假权利 | 基本工资过低,奖金在承诺薪酬里过高,每月数万的收入都是靠真实加班和营收业绩折算的 | 除了基本工资以外可得到的一定问清楚,然后就是基本的休息和休假权利,如果你不喜欢 996 的话,就不要考验自己啦。 |
问职业成长目标与路径 | 管培生、储备领导、精英人才计划 | 要明确你这个岗位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你能往哪些更高层级的职位上走,横向工作岗位之间有没有互相贯通?如何才能升职? 除了工作年限、资历之外,不同的公司倾向有很大差别,国企看重学历、部门领导的意见等,私企可能更看重业绩,提前预估自己是否能满足晋升要求。 |
问试用期限与留用条件 | 试用期限长,榨取免费劳动力 | 很多求职面试是试用期考核,也就是说通过了面试不是签劳动合同的前提,只是能够在这以试用身份工作一段时间,最终能否形成真正的劳动关系要看试用期结束的考核结果。所以,这种面试可以询问试用期的整体期限和留用的条件,避免两三个月的无效工作,更是错过了整个秋招的其他机会。 |
合同签约:签名是一件「严重」的事
签合同可以说是求职中的关键,如果这个环节处理得不好,前面的笔面试发挥得再好也没用。对于法律
1. 防范「假合同」。劳动关系合同中的假合同主要问题在于公司信息不对,因此在签约前要格外注意:公司的名称与登记是否一致;公章是否与公司名称一致;法定代表人签字是否是登记确立的「法定代表人」(通过第一节所说的工具查询)。比如你投递简历的是 A 公司,但是最终跟你签约的却是名称相近的关联公司 B 公司;再或者是不以法律上有效的法律主体与你签订劳动合同,而是代以法律上无意义的各种内设部门、中心甚至是工会名义。这样的合同签的时候就是为了「无效」做准备的,一旦发生纠纷,用人单位往往以合同无效来规避相关责任。因此,一定要仔细看清楚合同的甲方信息,一个字都不能漏过!
2.防范合同中的「不利条款」
不利条款主要有以下几类,总的而言,如果你在签约时明显感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可能就是遇到了不利条款。
(1)期限条款。最重要的就是试用期期限,由于试用期的工资待遇低,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成本非常低,所以用人单位都希望试用期「越长越好」,但是劳动合同法有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这其中最坑的就是劳动合同期限三年,此时法律规定的边际效应非常明显,试用期从 2 个月变成了可以约定 6 个月。所以入职者要注意,第一次签劳动合同,如果期限可商量,可以签订两年,这样确保不超过2个月的试用期。
(2)工作时间计算条款。工作时间计算方式直接影响到你的加班是否能够获得酬劳。现在一些公司采取项目制工作时间,也就是「综合工时制度」,一个项目给你规定好一个月中用 176 个小时完成,而 176 个小时无论发生在正常工作日、双休日还是法定节假日都按照统一标准结算薪酬,这种计算方法否认了加班的存在,不会支付加班工资。所以,如果要约定「综合工时制」,必须要单位提供劳动部门的审批文件,因为这种工作时间计算方式只能存在于特殊行业。
(3)薪资待遇及各类保险条款。第一,注意工资是否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第二,注意薪资结构是否合理,比如基本工资很低,约定的提成很高,但是提成获得难度特别大,那这种情况就属于「假提成」,即提供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第三,社保和公积金的缴存基数是多少?很多公司虽然工资不少,但是为了给企业减少负担,五险一金的缴存基数是当地最低工资,这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整体真实收入,当然如果你本身不介意,更倾向于年轻时得到更多的可支配收入,那也是没关系的,但要注意你未来的。按照法律要求,是要根据全年整体收入除以 12,确定每个月的缴存基数,但公积金比例可以偏低为 5%,所以如果缴存基数不合理偏低,那么这将是一个劳动争议点。当然你要明白,单位的缴存比例提高,个人的缴存比例也会相应提高(到手工资会减少)。
(4)服务期条款。对于找工作的新人,单位要跟你约定服务期,一般只有两种情况:单位给了你特殊福利,比如北京户口;单位给你进行了精心的培养或外部培训,花费了不少。从第二种情况来看,必须是单位为你个人专门进行了「花费」,那种统一入职培训绝对不算。入职新人在服务期上一般没有谈判空间,但是要注意留存相应的真实培训开支凭证,确保将来服务期未满但要辞职时,不会因为单位「虚列开支」导致违约金很高。
(5)竞业禁止条款。如果单位要跟你签竞业禁止条款,要先判断这个条款是否有必要,例如应聘的岗位真的能接触到商业秘密吗?如果要求普通岗位签订竞业禁止条款,可能就是为了限制辞职的一个手段。另外,竞业禁止条款一定要同时和补偿条款放在一起,而且补偿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6)证件质押条款。当然是不可以的,无论你是否有过错,是否要辞职,单位都不能扣押你的相关证件,比如身份证、户口簿等。在实践当中争议最大的就是人事档案,一些大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一般有接受和保管大家档案的权利,但是在离职去下家时,单位也不能以「不转人事档案」限制离职吗——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15 天内必须为劳动者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3. 防范用三方协议做要挟。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还不一样,它既是一份就业意向书,由学校见证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之间的约定;同时也是高校向用人单位承认该学生并承诺该学生目前的学业情况正常的一种「担保声明」,因此三方协议只能有一份。每位同学要慎重填写三方协议,一旦填写之后,就意味着你将要入职该单位。但也不是说签了三方协议之后就不能毁约,想毁约的同学可以参照以下流程,不要因为麻烦就进入自己并不心仪的公司。
你还遇到过什么应聘过程中的陷阱?欢迎在评论区进行分享~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