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我们为什么热爱小屏旗舰?

毫不意外地,随着 iPhone 12 mini 的上市,「小屏手机」这一概念再次被提出来,成为一个研究的对象。其实 iPhone SE 2020 上市时这一问题同样掀起过一小波浪潮,但现在看来,iPhone 12 mini 才是那个应该被给予期待的小屏旗舰。

其实标题可以换一个问法:我们喜欢的究竟是怎样的小屏旗舰?

作为一个小屏手机的爱好者,Alan 可以给出对于这个问题自己的答案:在仍然喜爱玩游戏的阶段,小屏手机对 Alan 来讲代表更好的握持感带来的操作便利,到了现在对于小屏手机的喜爱仍然没有改变,但更加看重的是小体积带来的那种精致感,以及那种盈盈可握的手感,当然,单手操作手机这一重要的使用场景也是重要加分项。

但是,小屏旗舰手机之所以稀缺,除了大屏往往代表着「好用」之外,同时小尺寸的机身也难以容纳更多对于旗舰手机期待的功能,所以拿大屏旗舰手机都很难兼顾到的「十项全能」标准,来要求轻量级选手,当然不现实。

由于这一概念本身的桎梏,即使是在「小屏旗舰手机」这一概念中,其实也无法奢求很多不切实际的功能 —— 因为手机主板面积不是哆啦 A 梦的口袋。所以「小屏旗舰」这一概念往往是以「次旗舰」手机的实际定位出现:从 Galaxy S10e 到现在的 iPhone 12 mini 都是如此。

正如 S10e 名称中的「e」所对应的实际上的 Essential 这个单词一样,小屏旗舰手机并没有也无需要求极致的手机性能,只要能和同等级旗舰手机维持在一个大致相同的硬件配置,就足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了。

但即使如此,小尺寸旗舰手机实际上对 OEM 厂商的设计以及代工制造能力都要求更高,所以实际上如果一线厂商没有或是不愿去重视这一市场的话,其实二线手机厂商、包括诸如 XDA 这样能制造(至少能作为设计的一方参与制造)的极客团体,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涉及这一领域。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现在看到的 iPhone 12 mini,很可能是 2020 年最贴合「小屏旗舰」这一概念的量产智能手机了。反之,如果 iPhone 12 mini 销量不佳的话,谁也不能保证苹果就不会和三星一样,在只发布一代小屏旗舰手机的情况下就此向市场妥协,让其成为昙花一现般的存在。

但只要当前智能手机形态没有改变,小屏旗舰手机的这一需求就会一直存在,也就会有相应的产品上市,也会带给小屏手机爱好者更多的惊喜吧。

 


Pixel 5 的「巧」设计

本周 Pixel 5 的拆解也是 Alan 本人比较感兴趣的一个小插曲:和 mmWave 版本 iPhone 类似,Alan 更希望通过拆解的方式,了解 Google 是如何实现「在金属机身下实现无线充电」这一过去被手机厂商教导,以至于几乎成为类似定则一样的存在,是如何被 Google 给打破的。

尽管 Pixel 5 本身是 100% 的再生铝合金材质机身,但表面仍然喷涂了一层亲肤的树脂塑料涂层来提升手感,Google 则是借助这一机身结构,在铝制层上开了一个大洞来布置无线充电线圈,这样既可以维持金属机身的质感,同时也解决了无线充电的问题。

同时本周另一个关于 Pixel 5 比较有意思的功能是,Pixel 5 的反向充电功能其实可以在手机通过 USB-C 接口连接到电源的同时,电量分享(Battery Share)功能就会短暂的开启一段时间,如果你在 30 秒内将支持 Qi 无线充电的设备(比如 TWS 耳机或智能手表)放在 Pixel 5 上的话,就会自动开始充电。

这也算是 Google 对这一现有功能的一个补足性质的升级,而且也相当实用。虽然当前包括华为三星在内的不少旗舰手机都搭载了反向无线功能,但当前手机反向充电真的是一个噱头多于实际应用场景的功能,在现有手机电池技术无法突破的情况下更像是类似炫技另一种方式:除非应急关头,不然相信没多少人会尝试用一台支持反向无线充电的手机去灌饱另一台手机,即使是为智能设备应急这一使用场景中也有很多限制。

和 Pixel 5 的拆解一道,这两个本周的小插曲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 Google 在新一代 Pixel 系列上的设计思路:不以硬件为设计主导,以体验取胜。

当然,Pixel 系列每代都会有的设计瑕疵,Pixel 5 大概率也是逃不掉的:上周还有不少拿到 Pixel 5 的用户反馈机身缝隙过大的问题,虽然之后 Google 表示这是正常设计,但 Pixel 系列每代都会出现的设计缺陷,同样也是手机设计的一部分,甚至 Pixel 系列销量一直低迷,也能从这个角度找找原因。

智能手机发展到了 2020 年,旗舰手机也不再只是「堆猛料」那样简单,而且今年典型的「堆料机皇」Galaxy S20 Ultra 销量扑街也很能说明问题,「硬件主导」变为「设计主导」乃至「体验主导」将是接下来数年旗舰手机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一改变恰好也能在今年的 Pixel 5 上体现出来,从硬件与软件上都能看到这样的产品设计背后的思路。

至于标题中的「巧设计」其实这个「巧」可能包含了很多意思:可能是指设计上的「取巧」,也可能是赞美设计的「巧思」,这个就见仁见智了;但就 Alan 本人而言,是完全不讨厌有更多 Pixel 5 这样的「巧设计」加入进来,让现在相对不那么让人兴奋的智能手机设计多一些新鲜感。

Google 图标新变化

最近可能大家都有在关注,Google 对旗下各种 App 以及应用服务的图标真的是痛下杀手 …… 不对,是大刀阔斧。基本上你能想到的 Google 系 App 都有新图标替换,包括一些想不到的 App 也都难逃此次大范围更新。

起初,这只是因为 10 月 Google 宣布要对旗下的 G Suite 办公套件进行设计改动,使其风格更加统一,但后来,大家都发现 Google 的设计逐渐失控了 ……

从设计上来讲,这次更新很难称得上效果很好 —— 尤其是考虑到图标设计第一原则是传达地息要素这回事,比如新 Google Pay Tez 版(针对印度与东南亚地区推出的 Flutter 重构版本)虽然也在本次浪潮中得到了一个新图标,但正如朋友 

@newlearner365

 评论的那样,这个 Logo 虽然能传达出「这是一款 Google App」的信息,但并未真正传达出这是一个付款用的服务这一概念。

这其实也是本次 Google 系图标更新的一个缩影,设计师大面积用「四原色」来填充图标元素,虽然单独看起来基本上还是基于原版改进而来,但放在一起来看辨识效果简直是灾难 …… Alan 甚至感觉可以直接充当某种象形文字了。

图片来源:@RonAmadeo

 

但也不能就此一句话评判本次全部的设计,比如本应该是主要改动的 G Suite (现名为 Google Workspace)系列 App,本次更新中反而是改动幅度最小的:只是简单地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精简设计原生元素,让其更加简洁,同时在视觉效果上基本上维持了与原版相同的效果。

虽然 Alan 平时有偶尔做一些设计,但显然 Update 并不是一档设计主题的 Newsletter,所以关于设计上的优劣这里就不再赘述,但如果你真的对这种新设计感到难以接受,但又不想让自己的 Google 系服务只停留在旧图标的版本,你可以从 这里 找到在 Android 与 iOS 平台替换旧版图标的办法。

略显讽刺的是,目前 Pixel 原生桌面 Pixel Launcher 并不支持直接更换第三方图标,所以 Android 用户(尤其是 Pixel 用户)还是需要第三方桌面启动器来规避掉这个问题,但 iOS14 倒是已经支持通过捷径的方式更换 App 图标了 ……  


Android 沉浮十三载

本周的 11 月 5 日,其实是 Android 的第 13 个生日。

其实 Android 是有两个生日的:一个是和 Alan 生日同一天的 9 月 23 日,在 2008 年,Google 首次公布了 Android 项目的存在,但直到同年的 11 月 5 日,Google 才首次正式公布关于 Android 的更多信息。

从 11 月 5 日当天发布的一段视频中,Android 最早期的开发者们否认了关于 G Phone 的传闻,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基于开源系统的开放手机制造联盟:包括 HTC 、三星等厂商都加入此列,并推出了最早的一批搭载 Android 系统的手机。

从当时的原型机演示 —— 也就是后来搭载 Android 1.6 系统的 T-Mobile G1 上我们也能看出,即使是另一款已经具有现代智能手机雏形的那款原型机,在演示中仍然相当依赖键盘的操作,才能完成各种主要的操作,触控仍然是一种辅助的操作功能,在实际使用体验上甚至与功能机并无太多不同。

但就是这样的系统,如今已经成为了全球用户最多的操作系统,甚至已经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嵌入我们的生活中,并息息相关。

但站在 2020 年回顾手机操作系统,尤其是「下一代移动操作系统」该如何发展时,13 岁的 Android 肯定不是这一问题的完美答案,但仍然能抛给我们不少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操作系统发展至今,如何在隐私浪潮前,作为一道最重要的屏障,去保护用户隐私,同时带给用户使用上的便利,这一看似矛盾的难题,恰好是 2020 年 Android 阵营乃至整个手机操作系统领域都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Alan 认为,下一代操作系统虽然不会当下立即投入实用,但 Android 的百花齐放,其实也暗含了对于下一代移动操作系统的探索,包括隐私权限控制这样的新风潮都会包括其中,未来操作系统在实际的交互逻辑与操作上并不会与当前 Android 有太大的区别,而是主要聚焦于底层系统架构这样 Android 当前无法改变的桎梏。

下一代移动操作系统未必是以 Android 为基础,但与此同时,后来者都无法绕开当前庞大的 Android 生态,国际环境中孤立主义与保守主义横行,也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一个开放、自由、安全以及最重要的「好用」生态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可能也是 Android 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了。 

无论如何,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基于 Android 搭建起的移动生态中,短时间内,这一生态也会继续发展成长下去,带着我们对移动操作系统的更多向往,同时探索下一代操作系统应有的样子。

生日快乐,Android ~

这里是 Android Weekly Update,我们每周会以周刊的形式,来更新一篇相对深度的解析与评论文章。以及不定期的 Android 相关行业动态介绍文章推送

你也可以通过 Twitter @update4weekly 与 Email: editorinchief@safaricheung.pro 来反馈你关注的内容,或者直接与 Alan(@safaricheungCN) 聊一聊你对当期 Update 所探讨内容的不同看法😁,以及想要了解的更多内容

那我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