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访谈

本期社区访谈,我们特地派遣机器人采访了少数派现任编辑 @会飞的三羊店长 ,从忠实作者毅然辞职转行投身少数派的她,入职后着手策划生活方式领域选题,赢得了广大读者朋友的热烈好评。现在,有请会飞的三羊店长。

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哈喽大家好我是少数派编辑三羊,本篇 Matrix 周报责编路中南的邻桌,负责自己也说不好是什么的「生活方式」领域,旨在关心读者朋友们的身心健康和美好。由于本期的周报访谈部分告急,因此路中南采访我来凑一下本篇内容。

编辑的工作和大家所想的一样,主要就是约稿改稿和写稿,平时我的工作状态比较佛,不太催稿,因而作者鸽稿和交稿能达到动态平衡,比如我现在能收到一个月前约出去的稿件,而今天约出去的稿件可能一个月后才能见到。如果遇到稿件告急或有写作冲动的话题,我也会自己写稿,最近屡屡合作的是刚跟路中南姓了的 @路尼克 ,合作快乐。

对于以上描述的工作状态我已经习惯了,也觉得没什么不好,欢迎大家多多找我讨论稿件,不管最后能不能成稿,我都喜欢跟你们聊天。

转行做编辑,克服了哪些困难/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让你感觉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距离辞职刚刚过去一周年零三天,其实转行中最大的困难不是选择做编辑,而是放弃原来的工作。沉没成本是无需考虑的成本,做决策时最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非常现实——钱和自由哪个更重要。通过更多的工作时间换来确实更多(但边际效益也递减)的钱是否值得,为了钱去做自己并不喜爱的工作内容是否可以?我当时和目前的答案是不值得、不可以,这个答案随时可能会变,我也接受五年后的自己辱骂现在的自己。虽然现在可以有逻辑地分析出来,但作为 INFP,最深层的驱动力大概还是「感觉」,我感觉那份工作一天都做不下去了,我感觉这份工作我还可以。

更多的业余时间并不像预料的那样换来同等量的阅读和创作的时间(业余时间的边际效益也会递减),但其中最大的收获是我感到「自己」一点点生长出来。这是播客《无业游民》某一期中提到的,这档播客也是我在辞掉上一份工作前最多收听的节目。在其中主播和嘉宾们大量地讨论「工作到底是什么」的话题,是在大城市还是回家,是做更多钱但不喜欢的工作还是辞职,要不要在生活中开小差?辞职一年后,我发现「工作到底是什么」这件事依然没有标准答案,大概永远也不会有,身为先理解再感知一派的典型 INFP,我现在也接受了这件事无法「想清楚再行动」,而是必须「做了才知道是什么」,甚至只有做了之后的轨迹才能拼凑出它是什么。

但辞职一年后我得到了比升职加薪更好的东西,我有了更多时间和心力和朋友交流,不需要在人格面具和真实的自己之前来回切换,不再穿不像自己的衣服,不说不愿意说的话。「要有勇气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样总能得到真正的爱」。我想这是真的,我想爱是一年多的种种反复横跳和自我怀疑之后最好的收获。

当然做编辑也要面临许多压力,例如想选题、写选题、质疑自己的选题是否有意义,不断输入以求输出,不能封闭自己。我曾经以为选题两个月会耗尽,后来以为是半年,现在快到一年了,我想我还能做一些好选题出来(虽然经常也有不怎么样的选题,望大家海涵)。

P.S. 如果你想稍微系统地了解 MBTI 人格,可以从《天资差异》这本书开始。

(如果写作是你的一种爱好,)把爱好转变成工作,你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写作当然是我的爱好了!这有什么好如果的,还打括号。

其实心态上没有什么重大转变,只是更确信这是一件适合我的手艺。何伟曾经说写作是一门手艺,需要不断练习。写多了会不会灵感枯竭、用尽句子的排列组合?在正式迈入这份工作之前我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现在发现没有。

这门手艺随着使用和练习越来越纯熟,但目前还没有变油腻。即便为了工作写了很多,我还是愿意在业余写,愿意写日记、写诗、写不怎么样的小说、写还可以的儿童文学,文字于我的重要意义,我从没有比现在更清楚过——它是我和外部世界的交流途径,写下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安慰,更何况它还有可能留下来、被记住、转而给到别人勇气。 

图源:新经典微信推文,引用来自海明威

你最喜欢你的哪一位同事?(坏笑)

🙄️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碍同事关系和谐,那我就狡猾一点,只回答一部分。

最喜欢哪一位编辑部同事的文章呢?登登灯等,其实是 @Clyde

Clyde 的文章清楚直白又温柔,中间还常有很戳我笑点的梗。在我还没一个猛子扎进 Android 的时候,尽管不太明白他在写什么,我也会点进去看一看他在写什么,好文章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另外,Clyde 的黄金级改稿服务大家也值得拥有。

至于编辑部的其他同事们、少数派除了编辑部以外的同事们,我也很喜欢大家(虽然平时可能看不出来)。和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人一起工作(不是那种喜欢),不然生命容易变得无趣,在少数派这样的风险比较低。

近半年里让你感觉最惊喜的硬件/软件分别是什么?平时会使用哪些?

硬件方面,虽然我的 Bose QC Buds 新鲜热辣刚刚到手,也正是因为它新鲜热辣刚刚到手,我得说这半年感觉最惊喜的硬件是 Pixel 4。从被浅橙色的电源键惊艳到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半年。AOD 的屏幕很自然,动态壁纸很可爱,高自定义的小组件很自由,以及它自己很会拍照和一键后期,我只需要拿稳就行。最近我发现自己变得不挑,真的不挑,到现在我完全不想念什么 iOS 的的独占功能了,使用的 App 也几乎都支持全平台,这也是我能无缝迁移的原因。

当然此处要鸣谢路中南对它做的一切(我不知道具体做了什么),使得它现在续航表现优异,日常使用体验良好,在不需要发 iMessage 的时候,我就只带它出门。

最惊喜的软件么……那还得说是 Evernote。每一天我为了找保存在印象笔记中的小纸条扫描件而打开了那个沉睡已久的大象头,差点在工作时间陷入回忆无法自拔,于是后知后觉地恍然大明白——用什么记不重要,持续地记录才是最重要的。在 @路尼克 的技术指导下,我轻易地从印象笔记又迁移到了 Evernote,并按照 @路尼克 建议的 数字命名编码法 重新排列笔记本。重新回到 Evernote 的怀抱后,我日常记录碎片想法的欲望重新大大提升。它依然是最适合我的笔记工具,国际版可以分享单篇笔记的功能也让我分享小说和儿童文学的流程大大压缩。由于不挑剔写作体验,很多稿件就直接在 Evernote 中写就,例如现在这篇访谈。

刚刚还想起来一件不知道是硬件还是软件的产品,瑞幸的大红袍寒天牛乳茶。

咖啡因不耐受的朋友请谨慎下单

工作之外还会做哪些事情?

一些普通的事,例如看书、看电影、看综艺,根据社交能量间歇性探小店,留住可爱事物,保持运动,写一些故事,打通宵电话,聊 2GB iMessage 存储空间。最近打算和喜欢的人一起(是那种喜欢),做一本 2021 年的日历/月历/周历/年历。

可爱事物1:街边小店的纸杯
可爱事物2:其实不好吃的栗子

本周社区热榜🔥

🏅️《国内 17 座大城市毕业生补贴最高十万,秋招的你想去哪?》

作者:青苗法鸣

近些年,为增加人才吸引力,各城市不断推出人才补贴政策,其中不乏有对应届毕业生的生活补贴与租房补贴,缓解毕业生初入社会的生活压力。正在挑选就业城市的你,别忘记将人才补贴政策纳入考虑因素之一。已经挑选好城市的你,也别忘记了解当地的人才补贴政策,关注当地人社局的动态,在规定时限内及时申请,否则过时不侯哦。

本文总结了 17 个大城市与高校应届毕业生有关的人才补贴政策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包括发放对象、申请条件与补贴标准,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在本文不做赘述。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年轻人,是时候冲向大城市了,为祖国做贡献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亏待自己。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 iPad Pro?这是我的回答》

作者:zachal

在 2018 年我准备购入 iPad Pro 时,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考虑过 11 英寸的版本。原因有二,首先是我需要用它来完成大量的草图绘制工作,所以偏小的屏幕显然不太能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其次是给客户展示方案时,我希望他可以足够正式,看起来更像一台笔记本。

……

如果说 12.9 英寸的 iPad Pro 更像是一块画板的话,那 11 英寸的则更像是一本书,或者一只笔记本,它符合的是你在进行文字记录或者阅读时的行为习惯。我是在进行一次特殊的会议纪要时发现这个使用场景的,而拓展开来,一切你不能平稳的把 iPad Pro 放在桌面上进行键盘输入记录的场景,11 英寸的 iPad Pro 都会是更加正确的选择,例如户外实验记录,人员密集的会议或者采访现场。这些时候试图单手托起一只 12.9 英寸的 iPad Pro 往往是不现实的,而 11 英寸的 iPad Pro 则会让你感觉到就像拿起一只笔记本那样简单。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11 寸与 12.9 寸的 iPad Pro 选哪一个?准备入手 iPad Pro 的朋友一定有许多纠结,但其实他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使用场景。

🥉《剪裁网页增强、标注文章、笔记导出……这 5 个第三方工具让 Notion 更好用》

作者:JasperJia

Notion 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数字化生产力工具,在任务管理,知识整合方面都能提供易于使用和高效的体验。丰富的模板,干净的用户体验以及优秀的社区,越来越多人爱上这「第二个大脑」(Second brain)。

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Notion 相关的第三方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地冒出来。本篇文章基于我个人的使用经历,为大家收集了 5 款关于 Notion 的第三方小工具。它们有的能为你提高网页剪裁效率,有的能为你在 Notion 中直接标注文章,还有的能让你轻轻松松导出你的所有笔记。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整合与开放,是很多人开始尝试 Notion 的理由;随着用户量的不断提升,Notion 所被要求、被缺失、被迟到的功能越来越多,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小工具挺身补位。

✨《被忽视的细节:Apple Watch 指针表盘的精妙设计》

作者:PlatyHsu

尽管 Apple Watch 的各个表盘总体延续了 Apple 软件上手即用的家族特征,但其中仍然存在简洁与复杂的风格之分。特别是有几个包含多种子表盘、刻度的指针表盘,其功能和用途并不是一目了然的。

遗憾的是,或许是为了把更多笔墨留给健康检测、运动记录这些「智能」味更浓的功能,Apple Watch 官方使用手册的「表盘与功能」章节非常粗略,只是以流水账形式列举了表盘的造型和功能,具体操作方法则都留给用户自己脑补。而网上的 Apple Watch 和 watchOS 评测虽然数量繁多,但也基本都对表盘一笔带过,或者照抄 Apple 在发布会和文案中的描述。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对于缺乏机械表背景知识的用户来说,Apple Watch 最新版本下的许多复杂表盘(GMT、正计时等)都难以理解,官方使用手册中也没有详细介绍这一部分,这篇自学笔记就出现了。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