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种草小组,和其他安利不一样,这个小组相互推荐的是那些自己已经用了很多年、至今依然在用、认为可以用一辈子的好东西。

reddit 上的 Buy it for life(BIFL)小组,买了要用一辈子。

BIFL 小组

这个小组里面的人发掘了一大波用心做产品、品质过硬的品牌,比如

用了 14 年功能依旧的咖啡机
姥姥到妈妈再到自己,传了三代的锅具

这个小组同时也是提倡一种消费理念,为品质和体验支付应有的高价,短期来看东西可能买贵了。但长期来看,体验好了不说,省去置换成本开销反而更低。

这让我想起来小学的一个经历。那会儿流行玩悠悠球(也不知道现在年轻小伙伴还知道是啥不),我一直都是抠门买最便宜 2.5 一个的。但质量不怎么好,总坏总买,不知不觉攒了一抽屉,而且跟人比试从来就没赢过。

后来血本买了个 10 块钱的,从那以后再没买过新悠悠球,一直玩到年纪大、悠悠球慢慢过气了,重点是从那以后比试经常赢。

有句话估计你们都听过,「如果你不愿意买一个东西只是因为贵,那就买下它;如果你愿意买一个东西只是因为它便宜,那就不要买」。说法有点模棱两可,但道理你们肯定都能领会到。

当然大伙也知道,所有东西都用一辈子其实不可能的,尤其是电子产品。所以 BIFL 还有个兄弟小组,「"Buy it for life", they said 😠(什么狗屁 BIFL)」,专门分享按照 BIFL 的推荐买了东西,结果没用几天就坏了的,也是挺刚……

但 BIFL 确实可以改变两个看待消费的角度:

想到买了得用一辈子,一步到位,下手的时候就会谨慎很多,更理性。

更重要的,买了以后不再考虑置换,关注的是物品拥有时的使用体验,而不是剁手瞬间的快感,幸福会更持久。

「如果一只股票你不打算持有 10 年,那就不要持有 10 天」。投资上的道理,搬到消费上也挺适用的。

之前我分享过几个财务自由博主的生活和预算,他们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幸福感很高,开销却比大家以为的低不少。当时总结了一个消费前的致命三问:

  1. 这笔消费符合零浪费原则吗?有没有和已有的物品功能重合?
  2. 这笔消费能反过来省钱吗?
  3. 这笔消费能帮我省时间吗?省下的时间能变成钱吗?

感觉 BIFL 就相当于把“零浪费”这个原则又具体了一点。

虽然这个理念也不是万金油,不太适合买房这样的巨额开支,这样的开支一步到位弊大于利;也不适合需要反复试错学习的阶段,比如理财新手入门,上来投资就要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最后反倒纠结止步不前。

但平时用来理性消费剁手还是非常好用的。

前两年有个概念比较火,叫「十倍好」。当别人都在考虑改善 10%、20% 的时候,你能跳出原来的框架和限制,改善它 10 倍。

感觉 BIFL 和 FIRE 财务自由都是个人财务领域的十倍好。

当别人讨论这东西是 1 年还是 2 年质保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跳出限制考虑会不会用一辈子的长期问题?压根没打算换​。

当别人纠结退休年龄是 60 岁还是 65 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大胆追求想退休就退休的状态,或者干脆构建一份愿意干上一辈子压根不想退休的事业。

很多所谓的习惯和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并不是那么牢不可破。它们要么只是别人想让你做的事情,“并非我愿”;要么只是我们“以为”它们在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