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

随着知识管理工具和超文本的复兴,这段时间,一种叫做「数字花园 (digital garden) 」的网站范式悄然兴起。早在上个世纪,「花园」就已经是超文本的隐喻了。2015 年,Mike Caulfield 的一篇文章把互联网信息分成两种模式:花园和流。和按时间排列的博客等「流」式信息不同,花园拥有一种空间上的结构,能够体现作者思考、安排、灌溉的过程,例如按主题归类、定期更新的个人维基。

不用说,我看了这个介绍就相当心动,打算自己也整一个。究其本质,数字花园的基本结构,就是一坨彼此链接的静态网页而已,技术上没有难点,关键在于怎么撰写和维护。

制作静态网页并发布到网上,一般有三个步骤:

  1. 首先用常见格式(如 markdown,纯文本等)编辑好内容
  2. 找一个静态站点生成器(如 jekyll, hugo, eleventy, gitbook, …)帮你把内容转换成彼此链接的 html 文件
  3. 发布到静态网站托管平台(如 github pages, netlify, vercel, …)

因为前几年和静态站点生成器有过太多孽缘,我现在一打开文档眼前就发黑,完全不想再理解、配置、修补别人做的框架了。所以,这次我准备走一条邪路——设计自己的静态网页生成流程,就像这位这位这位和其他许多选择了自力更生的网友一样。

正片

那么,这和 Trilium 有什么关系?

Trilium 是我目前手头最常用的笔记工具,详情可见我之前几篇文章。由于它用的是富文本编辑器,笔记的默认存储和导出格式恰好就是 html。

而如果右键一则笔记或一个文件夹,选择「export → this note and all of its descendants → HTML in ZIP archive」,就可以导出一个含有很多 html 的压缩包。

解压这个目录,在浏览器里打开 index.html ,会发现导出的全部笔记已经被 Trilium 打包成了一个可以浏览的网站:

测试下来,内部链接跳转和图片引用等都十分完美。

如果我们把这个目录托管到 netlify 等平台,设置好域名,就可以访问了!

那么,拜 Trilium 的原生导出功能所赐,我们已经完成了前两步,立刻拥有了一堆可用的 html 文件。不过,随便测试一下,就发现了好几个问题:

  • 首页用的是老掉牙的 frameset 元素,左右各一个 frame,所以:
    • 移动端适配很烂
    • 缺乏路由,跳转页面时看不到单独的地址
    • 浏览器一般默认禁止 frame 中打开外部链接
  • 太丑,网页设计亟待改进

网页布局和风格大改造

接下来是大刀阔斧地整改花园的布局和装修。

我新建了一棵范例文档树「Garden」来说明这个过程,导出后的目录内容大致如下:

Garden/
index.html
navigation.html
Garden.html
style.css
...(杂物)

其中 navigation.html 是图中左边一栏的树状导航。

树状导航会暴露出所有页面和文件,这不符合我对数字花园的期待——自定义首页内容,「曲径通幽处」,给访客几条精心选择过的浏览路线。所以,导航栏直接不要了,index.html 也可以砍掉,我们用原本的根笔记 Garden 来做首页。

一番删改后:

Garden/
index.html(原名 Garden.html)
style.css
...(杂物)

好了,现在这个网站终于摆脱了 frameset 的荼毒。然后我又从 github 乞讨拼凑了一些 css 代码,外加自己手写的 css,捯饬完毕后,首页变成了这样:

至少能看了。

只是在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里测试移动端效果之后,发现网页缩放比例过小。这是因为当前版本 Trilium 的 html 导出没有写入调整 viewport 的 meta tag。加入下面这行代码就能解决: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问题是,这就涉及到修改已经生成的 html 文件,而且每次生成新的 html,就要再添加一次。这种事情,当然不能手动操作。所以我写了一个简陋的 python 脚本,来自动处理新生成的 html:trilium-garden/prune.py at main · idelem/trilium-garden

部署到 vercel

我选择的发布方案是直接把 git repo 部署到 vercel。对于有相关基础的读者来说,步骤非常简单。

首先是在 github 或 gitlab 建立仓库,clone 到本地,把上述生成的内容塞进去,add commit push 等等,在此不赘述。

然后登录 vercel,选择 import project,填写仓库地址,选择要部署的分支和目录即可。静态网站的入口是目录里的 index.html

这样,每次 push 到远程仓库时,vercel 都会自动更新网站内容。

全文搜索

最小可用版本的数字花园已经搭好了,也上线了,不过隔天我琢磨了一下,感觉这类站点没有全文搜索还是不行,读者在花园里走着走着就会迷路。所以决定再度折腾,给它加上一点基础的全文搜索功能。

我用的是一个叫 lunr 的库,它的原理是:

  1. 每次内容更新后,手动跑一个脚本,建立静态的索引文件
  2. 用户提交搜索表单时,就在这个索引文件里检索,返回结果

在 github 上逛了一圈,我看到了这个项目,它提供了一个 lunr+cheerio 实现简单搜索的范例(cheerio 用来解析 html)。

那么先把这些代码放进目录,没有 nodejs 就先安装 nodejs,然后执行

npm install lunr
npm install cheerio

把依赖安装到了 node_module。在 .gitignore 里添加 node_module/ 这个目录,不要让它混进 git repo。

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代码进行了一些修改后,执行下面的命令生成索引:

node search/build_index.js

这时打开 search.html,键入搜索词,应该已经能看到下面的内容:

可惜现在 lunr 还不支持中文分词,所以暂时只能搜索英文内容。上个月有人给 lunr 提了中文搜索的 pr,现等待合并中,到时候再迭代吧。

自定义页脚

既然制作了搜索页,当然要让它和其他页面连通。我的计划是再给所有页面添加一个页脚 <footer></footer>,用来放这些常用链接。于是我再度修改 prune.py,写了个自动添加页脚的功能。

添加后的效果:

最终流程

这一切完成后,从 Trilium 笔记生成数字花园的全流程如下:

  1. 在 Trilium 里编辑内容,想要发布时,导出 html zip,把需要的内容(此例中是 Garden.htmlGarden/)复制到 git repo 所在的目录
  2. 重命名首页为 index.html
  3. 执行 python prune.py
  4. 执行 node search/build_index.js
  5. commit 并 push 到远程仓库

其中 2-5 步还可以写成自动批处理脚本,不过手动操作也不复杂。

复盘

如果你也想采用这一套流程,但不知道它是否适合自己,我在这里总结了配置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可供参考:

优势

  • (相对)不折腾,一次配置,永远享受;涉及到的技术简单,理解成本低
  • 可以从 Trilium 数据库的其他位置克隆笔记到站点的文档树,实现思考、写作和发布一体化,又可以随时增删页面,非常灵活
  • Trilium 内置版本控制
  • 自动链接图片、媒体,无需到处找图床
  • 获得一种「自携手瓮灌苔盆」的乐趣

局限

  • 需要一定的编程和 web 开发知识
  • 需要熟悉 Trilium 使用
  • 不方便协作
  • 无法自定义导出格式
  • 编辑内容时没有实时预览
  • 没有自动 backlink,需要自己链接页面(虽然在 Trilium 里链接别的页面很方便)

最后,附上范例中的站点和 git repo 地址,代码比较简陋,请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