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 怒喵「无限桌面」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本文参与「无限桌面」征文活动。

第一次得到一块完整可以自己安排的桌面,是在大一开学的那一天,桌面上除了开学的资料、电脑和 iPad mini 2 之外,空空荡荡。然而如今已经不愿相信,这一天已经刚好过去了 6 年。6 年后的我安静地坐在曾经无比羡慕的「桌面」前,写下这篇文章。

因此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觉得「无限桌面」这个词造得相当好,除了这次征文描述的「桌面想象力是无限」的之外,在我的看来它还有更深层的意义:我们对于生活品质和更高质感的追求,也是没有限度的 —— 一如是当年刚上大学的我,想要一台戴尔的 U2414H 需要攒半年钱,而现在买显示器,4K、广色域、Type-C 接口这些参数如数家珍。放在以前,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大三时的桌面

其实,对于桌面布置的态度,也是「生活方式」这个问题的一种独特解答。像是王自如以前在 Office Tour 所提出的一个观点,「iMac 这样的一体机很方便,只需要一根电源线,基本上整个桌面就可以搞定了,非常整洁,软硬件的融合也很完美;但是当你选择自己完全定制一套,你就会发现想找到一款适合自己心意和搭配风格的产品非常难」。

说到底,这是一种取舍,而我也深刻地理解了这一句话所要表达的初衷。iMac 虽然好,但却像是捆住镣铐跳舞,和我想要的桌面并不一样,这是一种「有限」,只是有些人在这种有限之中依然能过的非常舒适。但选择了后者,自然就要面对在茫茫的软硬件海洋之中,挑出一款契合自己品味且满足桌面布置需求的产品,并探寻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案,而这却是个麻烦且烧钱的过程。

好看还是很好看的

让我们再把时间轴拉回到今天。说到底,桌面怎么去布置这个命题,在我看来已经可以像是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有限的桌面之下,怎样去满足一个人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无限追求?而下面这些,只是我的答案。

当然,你可能觉得没这个必要讨论到哲学的地步,也可以认为我在胡诌。

桌面用来做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普遍性的刻板印象是必然存在的 —— 男女差异的不同,造就了桌面上摆件和用途的根本性差别。然而这个问题到了我这里却变得有趣了不少,如何在美妆用品和数码产品之间进行平衡,倒也是个很有趣的问题。

如果从使用频率来说,我坐在后者桌面的时间显然是更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前者可以放到角落里积灰。

梳妆台

尽管少数派的受众里这一部分内容的人比较少,但我还是我决定先把这一部分放到前面讲。
俗话说,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以往在宿舍和公寓里逼仄的空间不允许我放两张桌子,因此只能不断地去拓宽高层空间。而现在的房间尽管也不是想象中那样大,但却可以很好地利用各种空间并排摆下两张桌子。因此,曾经遍布电脑桌面的口红粉底修眉刀,终于可以回归到他们应该所在的地方。

梳妆台作为一块安放瓶瓶罐罐和各种管状物品的地方,主要的职能自然是承载我的「现实版美颜相机」。但是由于这一张化妆台从房东手里继承过来时已经「年久失修」,所幸就不再使用抽屉,直接将化妆品的柜子放在了左侧。

不过这一大块的桌面仅仅只是用来放置它,依然还有些浪费。因此它自然也成为了我一些小物件临时的家。

主桌面

进门之后直线的区域,就是我在家里除了床之外花费时间最多的位置。在这张桌面上,是我们传统定义的「桌面」—— 有电脑,有键盘,有音响。这样的配置在以前就是典型的「妈见打」行为,就算我每学期考全级前五,都不一定能打动他们给我买一套这样的配置。

然而谁会知道,以前在他们眼中会严重影响学习的地方,现在却成为了养活我一个人在广州生活的底气,并随着时间的前进,在这片有限的地方实现无限的可能。而且,这一块地方并不仅仅只是我的一个桌面,它还是我的学习场所,娱乐空间,以及 —— 吃饭桌。

副桌面

「开源节流」这一套理论,用在桌面上是一样适用的。然而在横向空间已经被完全用尽后,一个竖向的、利用立体空间的边桌,就可以大大地扩展桌面的空间。

其实,物品摆放的艺术和书法里的留白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一副书法作品中,恰到好处的留白,是避免作品对眼睛进行重压的利器;而在桌面物品摆放的哲学中,留白则是给靠墙一侧的位置留出足够呼吸的位置,避免堆满整一片造成视觉疲劳的同时,也更能够突出主要物品的核心地位。

同时,秉承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原则,有了边桌和角落的遮挡,线缆也很好地被藏在了后面。

风格

对何同学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他房间的装饰。自然他的风格有很多人喜欢,但却完美击中了我对于环境和房间布置的几乎所有槽点(No offense in any way)。作为一个「假数码爱好者」,我不喜欢黑色,不喜欢 RGB,也不喜欢赛博朋克,更不喜欢手办。

如果是我,我绝对不会允许一片 R / G / B 光出现在我放置桌面的环境中

桌面的风格设计,很大程度也是来源于对居住环境的审美偏好:桌子可以不需要很大,但必须是淡原木色;灯光不需要很复杂,但必须能够调整为暖光。这对于我而言是最基本的原则,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被破坏。它们就像是一对完美的搭档,如果任何一个打破了规则,就显得让人不适 —— 它们并不是主角,太强调它们的存在,反而会显得非常突兀。

接下来又是一个让人比较头痛的问题:是要方便,还是要整洁?

这个问题我们这里先不表,不如我们继续往下看。

桌面上放什么

做了这么长的铺垫,我们终于可以去看一看桌面上有什么了。

梳妆台

顾名思义,它收纳着我绝大部分的化妆品和护肤品。不过上面也说,一些小物件也会临时放在桌面右侧的木质收纳架上,比如遥控器、吹风机。

当然,还有霸王育发液......

在收纳架的右侧,还有一个三孔位的排插。在以往介绍桌面的帖子里,似乎很少人有提到过这件事情,大家都喜欢把排插放到桌子下,放到柜子里,或是收进角落的收纳盒里。这样做当然好,只不过就会遇上上面让人头疼的问题,要方便还是要整洁?

而这对于我来说,这里算是一个完美的方案。固定在角落和柜子里的排插承担着桌面所有用电器的电源供应,而这里的排插刚好利用掉了化妆台剩下的一点空间,同时白色的设计和白色的桌面也不显得突兀。有了它,风机和其它临时需要插电的电器,就不用再辛苦地跑到柜子里摸黑找插孔。

主桌面

主桌面的核心自然是显示器,一块 32 寸的 4K DIY 显示器。选中它的原因也算是巧合,在 5K UltraWide、5K UltraFine 之间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让权重倒向了色彩和面板,而不是分辨率。

这款显示器采用的是 LG 32UL950 同款的 Nano IPS 面板,四面窄边框,无任何 Logo,98% DCI-P3 色域,是 32 英寸里除了 Pro Display XDR 之外最好的一块,日常使用的体验算是满意。唯一的小问题来自驱动板,由于是 DIY 显示器,第三方的驱动有一些适配上的小问题,调节起来比较复杂。只是考虑到价格和换来的体验,这点小问题瑕不掩瑜。

显示器上方是米家屏幕挂灯,下面是索尼 X77。挂灯的用途不再赘述,索尼 X77 倒是值得一提。作为一款桌面音箱,我原本对它没有多大的期望值,只希望它能够好好承担看视频时的音频播放。然而用了这么久下来,对它的好评程度接近满分,原本只是一个 650 多收的电子垃圾,却没想到它的音质非常好,而且还支持蓝牙和 Wi-Fi 连接。

除了 X77 之外,两个 HomePod 则主要负责平日的音乐享受。双声道带来的体验确实远超单个,但鉴于大声外放听音乐是一件「损人利己」的事情,所以就只能调整到一个相对温柔的音量。不过就算如此,HomePod 给我带来的体验,也算是除了屏幕之外,桌面上最让我惬意的了。

接下来,我还要再梳理一个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线缆。其实从我个人来看,在无线时代完全到来之前,我们不需要去逃避不可避免的电线 —— 比如你的 iPhone / iPad 充电线。iPhone 无线充电虽然好,但实话而言,从底座频繁拿起手机的速度,根本赶不上充电的速度,我也不知道这是应该怪我还是怪 Apple,总之无线充电这条路是堵死了我对充电的需求。

而大家在拍照的时候,都很喜欢把它收起来,或者是把其他物品收起来 —— 可我却觉得他并不是桌面真正的样子。

到家随手一扔的钥匙 & 没吃的石榴

至于可以选择的前提之下,键盘和鼠标确实是无线的更符合我的需要。键盘选择的是 GNSS 的 96 青轴,反正是自己家里,键盘多大声关系也不大,反而这种嘈杂声还能在某些情况下加速我的效率。鼠标选用的则是罗技的 MX Master 2S,借助 Logi Option 软件,实现了超越触控板的手势。和他们相处一段时间下来,无线连接也很稳定,顺带还让我达成了逢人便推荐大师鼠标的成就。

除此之外,主桌面也还有两块无线充电板,一块双位充用来充 AirPods 和 AirPods Pro;另一个则是锤子的无线充电座,配合 Fliqlo,忽然就有了一种母公司产品的观感。

副桌面

副桌面的存在,让我的桌面空出了很多空间来摆放一些杂乱的物品。桌面上两个最重要的产品,无疑是 Mac mini 和 CalDigit 的雷电 3 扩展坞。

在我还没拥有 Mac mini 之前,我每天背着一台 15 英寸的 MacBook Pro 上下班。终于有一天,疼痛的肩膀告诉我,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于是,我便到 Apple 的官方翻新产品中,挑选了这台中配的 Mac mini。

换上 32G 的内存后,也轻松胜任了我工作所需要的性能。而得益于腾讯云游戏内测的福利,这台 Mac mini 甚至也成为了我的游戏主机,闲暇时刻玩玩 CF,也算是对童年的一种回味吧……

静静躺在 Mac mini 旁边的,是 CalDigit 的雷电 3 扩展坞。当初买它的故事也是跌跌撞撞,好在拥有它之后,确实给了我毫无缺陷的体验,也无愧于「苹果钦点产品」的名头。然而当 MacBook 不再成为我随身携带的产品之后,它似乎失去了原来的光彩,毕竟 Mac mini 背后的接口可比 MacBook Pro 丰富多了。

其实倒也无妨,我依然还是选择用一条雷电 3 线去连接 Mac mini。因为当 MacBook Pro 有一天再回到这里的时候,它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我只需要从 Mac mini 中拔掉一根线,就可以瞬间让它回到工作状态。而且扩展坞前置的几个接口,也方便了我连接其他设备,无需再摸黑去 Mac mini 的屁股上找半天。

而副桌面还拥有一些收纳的功能,例如凌乱的电线和插座,以及各种外置存储,都被藏到了柜子下面。结合上面的雷电 3 单线连接方案,也无需再频繁插拔。

软硬兼施

单纯介绍硬件的桌面,其实是无力的,就好比只是机械地将它们拼凑起来而已。在我眼中,一套完美的桌面系统并不是只是硬件的连接,软件的磨合更加重要。想要在第三方的配件上获得类似原生的体验,一些优秀的小工具必不可少。

MOS(免费)

如果你在 macOS 上用过妙控鼠标和第三方鼠标,那么后者的卡顿感一定是让你记忆尤深的。我们不能说苹果做错了什么,但这样的体验确实不好。Smooth Scroll 可能有不少人听过,但一年几百块的订阅价格,让秉承勤俭节约的我还是有些抗拒。好在,GitHub 从来不会让人失望,一个名叫 MOS 的免费 app,一样也能让你的第三方鼠标滚轮像 Magic Mouse 一样丝滑。

Logi Options(免费)

这个不用多说,让 MX Master 2S 超越触控板的手势体验,它是背后最大的功臣。

Karabiner(免费)

同样是来自 GitHub 的惊喜,也算是老牌的键位更改应用了。不管你是想让键盘获得和秒控键盘一样的快捷键位,还是自己定义一套舒服的快捷键,Karabiner 都能帮你实现。

MonitorControl(免费)

羡慕 Pro Display XDR 和 LG UltraFine 的原生亮度和音量调节吗?现在你再也不需要为这个功能去花掉 5 位数的价钱了。毫无疑问,它同样是 GitHub 出品,用键盘调节外接屏幕的亮度和音量输出,和 macOS 系统上讨厌的禁止符号说再见。

WindowTidy(已下架,可选择 Magnet 等代替)

macOS 上的窗口管理软件很多,用法也大同小异,设置好快捷键之后,用键盘就可以快速排列窗口。而选择它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它是我一直在用着的 app,在没有更多需求的前提下,也就没有换新的理由。

不是收尾的收尾

其实我要承认,我给你们看到的桌面,依然是我经过简单收拾和打理过的。平日里它们可能堆满了各种东西,或是零零碎碎放着一些经常用却又不好收拾的小物品。

很多人总是说,要经常收拾,保持整洁,桌面如此,衣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确实,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近藤麻理惠,希望在作出断舍离决定的时候更加从容。但我却并不介于打破这样的整洁,因为当你用着习惯和舒服的时候,你会发现整洁其实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形式罢了。

所以到这里,是时候回答我们前面留下的问题:是要方便,还是要整洁?

其实不重要。唯一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是,我用着舒服就行。每一次收拾之后大概保持的时间不过几个星期,便会再次恢复到凌乱的状态,可「凌乱」本身不就是一种「秩序」的表现吗?因为我每天的生活和想法都不一样,放在桌面上的东西也不一样,对于生活的追求更不会是千篇一律。我对「无限桌面」中「无限」的思考,也便来源于此。

当然,前提是你需要保持干净和健康。

甚至在这之前,我还有过一个想法,从征文开始的第一天起,每天拍一张桌面的照片,不收拾也不整理,连着 30 天,然后做成一个合集。在这 30 天中,每一次重大或是细小的改变,都是对自己一次想法的满足,都是一次对「无限」的阐释。然而碍于最近工作原因,也只能放弃这个计划了。

到这里,文章确实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但这也只不过是一个新桌面布置的开始。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