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先分享一个朋友爆预算的经历。

我这个朋友也是有比较久记账和预算经验,一直执行得都很好,财商绝对中上水平。

但是有一段时间,他偏偏控制不住地想要买买买,一下爆了几个月的预算。

那段时间公司项目赶进度,他压力超级大。后来项目结束,生活回归正常,人也正常了。当时他和我唠起这件事儿的时候不住地感慨「现在回忆起来当初疯狂买买买的那个根本不像自己」。

而且后来我发现,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往往不是因为不能买买买所以不幸福,而是因为生活本身先是幸福感不够,所以更难控制剁手。生活本身不够开心,焦虑、压力或者没有目标,会更难省下钱。

一个没少被提及的理由

但是,我最近有一个非常反常识的发现——存不下钱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你在正确的地方花得太少。

说起预算,大家想到的总是如何降低开支,但是我想问大家一句:

你也许花了很多钱,但在自己最真爱的物品或者体验上,开销够高吗?

或者再进一步,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渴望的生活是什么吗?

大部分理财频道只会告诉你,要延迟满足、要克制欲望,殊不知消费带来的幸福感也是生活快乐的基本要素,单纯的克制很难持续。而反观有的小伙伴放弃了「买什么都买最便宜」的简单粗暴抠门,在喜欢的东西上买最好的,不喜欢的干脆 1 分不花,最后开支顺利减少了 30%。

而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营销,告诉你这个值得拥有、当下潮流,那个别人都在做。但是对不起,那只是别人想要卖给你的东西。他们只想赚你的钱,却从来不会认真地问你一句,「最能带给你幸福感的究竟是哪类消费?」。

为此我改编了一道自测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想清楚这个问题。

最近我在理财博主 Ramit 的博客读到一篇文章,他把常见的能带来幸福感的开销目标总结了 10 个分类,分别是:

  1. 便捷,买时间,比如外卖、家政
  2. 旅行
  3. 健康、健美
  4. 体验,比如美食、音乐会
  5. 自由,投资买未来
  6. 亲情、关系
  7. 慷慨、赠予、帮助、慈善
  8. 奢侈
  9. 外在,比如外表、社会地位
  10. 自我提升

这是个分类无关好坏优劣,只关乎把钱花在什么地方,最能让我们幸福。每个人的答案必然是不同的。

现在重点来了。我想用学过的一个排序方法,帮大伙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价值观挖出来,想明白自己真正要的生活是什么。

这个方法很简单:

1、从这 10 个分类里面选出 6 个,你认为对自己最重要的开销目标。

2、 去掉 1 个,剩下 5 个;

3、 再去掉 1 个,剩下 4 个;

4、 最后再去掉 1 个,剩下 3 个。

剩下的这三个,大概率就是对你而言,最重要的。

你可能纳闷,那为啥不直接选出 3 个喜欢的呢?这不是脱裤子放屁,费二遍事吗?

其实这正是这个方法的重点。

你从里面直接选出的 3 个,选出来的往往只是你想要的,而不见得是真爱。

想要 ≠ 喜欢 ≠ 真爱

接近你内心的过程,不在于你选择拿起什么,而在于你选择放下什么。而只有当你愿意为 A 而放弃 B 的时候,A 才是真爱。

举个例子,如果直接选 3 条,有的读者会选中「奢侈」这一条,但这说明奢侈对你很重要吗?不一定。

只有当你一步一步放弃了健康、自由、亲情、体验,最后留下了奢侈,我们才能说,对你而言奢侈是最重要。

回答几个关键问题

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能够确定 3 个对自己最重要的开销目标。

那么最后,我希望用这个结论帮助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会觉得焦虑?为什么我花光了钱还是不够幸福?

看看我们自己平时的实际开销去处,自己为这些最珍重的目标花得钱够多吗?又浪费了多少钱在那些被自己放弃的消费目标上呢?

这个差距,往往就是我们关于财富焦虑和不快的根源。这可能不是问题的全部,但至少是大多数。

你存不下钱,也有可能是因为在真正所爱之物上花销太少了。

大家不妨试一下,每个月工资到账,先划出五分之一来,专门用在你所选出的这三项消费目标上。必须花光,花不完就从窗户扔出去。

也许你会发现,余下的钱反而更容易存下了。

PS:为所爱之物的投入不一定是金钱,尽可能是时间。但时间比钱更难掌控,所以还是建议大家从钱开始。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