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Matrix 作者中,除了用 Todo App 管理日程的大多数外,还有一些使用纸质日程本的「少数派」。TA 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在纸面上实践的日程管理方案。今天我们邀请到这些作者,请他们分享自己的笔记本和笔记方法,也希望能为你消耗掉手头的好看笔记本提供一些灵感~
🎙️ 自我介绍
🤖️ :先说说你是谁,以及都用纸质日程本管理哪些内容吧~
@Log924:我是 Log924,一名外资金融从业人员,也是一名自由翻译。每天工作生活中,我需要频繁安排自己的工作内容,并且随手记下重要事项。日程本就成了我每天除了电脑和手机之外最常使用的东西。
@豌豆:产品经理,也是一个老手帐er,从初中开始就在做手帐,是个非常喜欢「谋定而后动」的人。学生时代主要用日程本的时间轴和待办来规划复习,毕业之后喜欢上All In One的模式,用记事本记一切。
@Doublefei:大四学生一枚,从高中就开始记手帐,以前一味追求精致以至于踩了很多坑,现在回归了相对实用的日程管理。
@HarveyJanson:Harvey Janson,是个翻译。我一直都很喜欢手写的感觉,重度 Apple Pencil 用户,现在主要用纸质日程本管理日程。
@潘誉晗:自由职业者,自己开班的作文培训老师兼职高等游民一枚。初一时因英语老师要求每日计划养成的手帐习惯在今年迈入第15年,因为工作和兴趣爱好都和书写相关,所以文具在生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羊:少数派现役编辑。Matrix 圆桌做到第四期,终于有我可以下场写点什么的话题了(当然以往的每一期也都很精彩)!在使用过种种 Todo App 后,我现在主要用纸质日程本管理待办和日程。
❓ 为什么是纸质日程本
🤖️:作为少数派读者,相信大家接触过的效率类 App 一定不少,但为什么大家现在选择了纸质日程本来管理自己的日程,它在你工作和生活中的定位又是怎样呢?在纸质日程本之外,你是否还使用各类 App 进行辅助?
@Log924:我的工作日程安排主要是在公司系统的 Outlook 上完成的。它全面、正式,但也过于刻板、千篇一律,而纸质日程本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私人的日程记录:我可以根据我的习惯、需要进行定制,同时也不用担心任何内容需要向全世界公开。纸质日程本可以把我的工作日程和日常记录很好地统一在一起。其次,对于一个喜欢写写画画的人来说,纸质日程本给了我足够的空间和灵活性,方便我各种形式的表达。最重要的是,厚厚的一本拿在手上很有安全感,很踏实(笑)。
而对于工作以外自己私人的待办清单,一般我都会直接使用 iPhone 自带的「提醒事项」设立一些待办。它的好处在于足够通用,还可以分享给他人一起补充、记录(比如家庭的购物清单、出游的准备列表等)。在协作性上,App 还是有笔记本无法企及的优势。
@豌豆:大概是开始用智能手机的时候就同步了解到GTD的概念了,于是试用过几乎所有的效率管理软件,最终还是选择了几个:滴答清单、Thing 3等等,但这几个软件都各有对方无法替代的功能,很难取舍,于是把不同类型的待办放在不同 App 中,打开就很烦恼。而用纸质日程本免去了我选择的困扰,所有的事情都集合在一处。另外,用笔记录下的事情在脑海里更有印象,番茄工作法和GTD的作者也都强调了最好的时间管理工具其实是纸和笔。
作为一个被各种信息轰炸的现代人,我对各种通知信息已经熟视无睹,毫无波澜地熟练选择清理逾期提醒是日常操作,而纸质日程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提醒,督促我赶紧完成并且划掉一项任务,它并不会因为我清理通知而消失。基于以上几点,我现在主要在用纸质日程本,只有在需要统计时间的时候才会用app来辅助,只在有数据统计需求时候打开软件辅助计时。
@Doublefei:我是一直在使用纸质日程本的,毕竟刚开始记手帐的时候我连手机都还没有。我认为纸质日程本最大的优势是「便捷」,我做日程管理的时候是轻计划重复盘,追求详细系统的任务分类以便复盘时能够清晰呈现,然而功能覆盖很全面的 app 其实很难做到真正的操作简单,等我打开 app 写下日程选择好分类优先级,纸质本日程本中一天的工作都安排完了。
在安排好日程实际使用时,纸质手帐一目了然的同时又方便快速,而清单类产品各种功能切换起来永远也不可能像翻本子那么简单,要再遇上文件丢失、设备卡顿可真的要原地去世了。
话是这么说,其实我对 app 还是抱有期待,尽管我目前的日程管理主力是纸质本,但还在继续探索适合我的 Todo App。
@HarveyJanson:我之前从来没有系统使用过日程规划 / todo app。学生时代,曾经试探性用过 Wunderlist,用 iOS / macOS 自带日历记录课程表,也就仅此而已了。在学校里,每天从宿舍到教室,两点一线,单调得很,靠脑子完全能够应付;工作之后,千头万绪,单靠脑子已经不够用了,于是决定用纸质日程本。
除去脑子不好使之外,选用纸质日程本还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工作方面,有些工作相关的内容不方便出现在电子平台上,只能用实体记录;第二是无法割舍纸上手写的感觉。虽然我一直在追求无纸化,甚至寻求在电子设备上复刻纸质书写的体验(例如 在 iPad Pro 上手写月历,或者 尝试 Pencil Planner and Draw Calendar),但终究敌不过真实的纸张。加上 App 受制于模板和自身功能,拓展性、灵活性都比不上纸质日程本和各种配件。
话虽如此,我依然在用 iOS / macOS 自带的日历和提醒事项,作为提醒用的辅助道具。电子产品在「提醒」这方面,还是比只能靠自己手动翻阅的笔记本强不少。
@潘誉晗:其实在大学期间受到各种手帐大V们的安利也是有间歇地使用App去记录一下日程,但很快就会把备忘录或者App中记录下的内容添加到纸质手帐中,后来真的意识到纸质手帐的好处还是几次旅行。
我习惯做旅行攻略,每一次出行之前都会大致在电脑上把行程和交通方式等安排好。但在旅行中我发现,全程拿着手机是一件不太方便的事情——手机比起手帐有一定重量,而且时常查询会相当费电,可纸质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于是之后每一次出行我都会提前把攻略或者计划打印下来贴在旅行手帐上。
故而纸质对于我而言的好处至少有下面几点:1.轻便款更方便携带;2.随时可以在纸质上增减事项,无需考虑网络环境、手机电量,灵活程度更高;3.旅行时某些地点的实体打卡纪念可以直接记录在手帐中;4.不会担心因为手机的报废或者账号被盗丢失了这一段宝贵的记忆,老了之后我可以在躺椅上一边慢慢摇晃一遍回忆自己的曾经。
@三羊:作为一名少数派老读者,没有试过十几款 Todo App 也是不太可能的,不过我最终挑定的是用三个符号就让任务管理变简单的子弹笔记。又经过了漫长的子弹笔记电子化过程后,我将子弹笔记的系统搬迁回了纸质笔记本。原因也很简单:作为分心星人,从工作 app 的窗口切换到笔记 app 窗口的过程中,我可能就快分心了;再看到笔记 app 中的其他笔记条目,不去遨游一番几乎不太可能了……而单独管理工作日程的纸质日程本是稳定的、专注的,我可以很舒服地依赖它。
🗂 笔记模板及内页介绍
🤖️:既然是纸质日程本,那么肯定离不开对内页的讨论。我看到大家有的使用空白笔记本填写,有的则购买了已设计内页的款式,请大家来介绍一下自己购买或设计的笔记内页吧~
经典周计划
@HarveyJanson:我的笔记本内页是 Moleskine 的经典周计划,A5 尺寸。当初选这个本子,就是因为它的内页是最中规中矩的周记本,左侧周一至周日用来记录事项,右侧横格用来记录杂事、贴便利贴。
此外,我手头还有一本 Midori 的「余白」, A5 的 2021 年一日一页,除了左半边部分让给了时间轴,其余地方都是空白,右侧空白比 3M 的报事贴略窄,但覆盖部分时间轴也不是不可接受,相比 Moleskine 的横格,视觉干扰更少,更能释放排版灵感(虽然我没啥排版灵感就是了)。
Tips(对下文始终适用):如果单看无法决定买哪种,手头又有 iPad 的话,可以自己做个内页的模板,导入 GoodNotes 之类的笔记软件,写上几天或几周,看这样的内芯符不符合自己的要求。
时间轴笔记
@doublefei:「国誉自我」是我用了好几年的本子啦,适合我这种喜欢复盘的人,内页时间轴的设计在写明日程的基础上能让使用者对一天 24 小时的利用率有更直观清晰的感受,边角一些留白也可以满足基本的记录需求。
模板固定的优点是比较省心、功能齐全、每周两页负担小,除了日程基本写不下别的,适合生活比较规律特别是时间观念比较强的人;缺点是自由度低,不太适合特别奇思妙想或者无需准确把握时间点的同学。
八分格周计划
@三羊:这是一个参考 @Youthwill 日程本的排版方式,年初看到这个周计划本时就感到模板非常实用,于是自己照搬到了空白笔记本上,这样算来也用了八九个月。
常见的周计划模板大多是左侧一列日期,右侧为方便拓展的空白页面,适合提前规划和及时补充,而子弹笔记的特点为日日更新,因此并不太适用于这种传统模板——日期列的写字空间较少,右侧空白又常用不上。而八分格将两页纸均分成八格,每天占有相同的比重,自然更适合子弹笔记。
在我的 A6 笔记本上,左上第一格的位置不大,放完月历后就放不下几个待办了,显得局促,所以我用第二格来存放 weekly fast list,一般是这礼拜的小目标,或临时想到但不打算当天立刻就做的事情。而周末的「任务」不那么多,两个日期就稍微委屈下待在第八个格子里。
手帐经常性需要提前规划准备,而我经常犯懒,简单的八分格让我的心理负担非常之小,如果刚好有心情那就边聊天边敲上日期章,如果想早早睡觉,那么周一早上再在办公室用双色笔写一下日期开始工作。
在改良后的八分格中使用的笔记方法则是稍加定制化的子弹笔记,将在下文和大家分享。
Tips:如果感到使用空白本没有排版灵感,可以多看看各家笔记本厂商的印刷排版(而不是手帐博主的排版),因为印刷排版往往更清晰,用直线和一支有颜色的笔就可以模仿,非常容易开始。
梦想日记
@豌豆:梦想日记这个灵感来自熊谷正寿的《记事本圆梦计划》的启发,他提出了一个「梦想人生金字塔」的方法,用来管理自己不同阶段的目标,我把这个跟Vision Board结合了一下,就做成了自己的梦想日记。Vision Board,中文叫做「愿景板」,就是把自己憧憬的东西或者理想生活的照片贴在一个白板上,然后把这个愿景板放在可以天天看到的地方,通过可视化的刺激,不断给自己暗示。
梦想日记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梦想清单,二是行动记事。列出自己的梦想清单,把梦想具体化数据化,确定梦想的每个细节,收集让梦想具体的资料,将此清单整理为梦想人生金字塔并且分成三个层次归好类,为每个阶段制定一个终极目标。
- 基础阶段:【健康】、【修养•知识】、【心灵•精神】
- 实现阶段:【社会•工作】、【个人•家庭】
- 结果阶段: 【经济•物质•金钱】
然后用行动记事去记录和分配实现梦想的行动,从梦想实现的那一天开始往前倒推到今天,确定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周、每一天的工作量,制定出日、周、月、年的执行清单,制定今年的重点目标和进度确认表,记录自己靠近梦想途中一点一滴的进步。把这些数据都记录在记事本上,随身携带,提醒自己。同时,监测梦想进度的具体化和数据化,不断地对自己的进度进行监测,调高或者降低预期,调整行动方案。将行动落实在纸上,检视梦想的完成进度,审视现实与梦想的差距。
我选择的是圣经尺寸的本,厚厚的像是一本为了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理想的自己的书,记录着我的梦想和为了实现梦想付出的种种努力,回顾起来一定会很有意义吧。
🔖 一些实用的笔记技巧
🤖️ :接下来,就请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日程笔记技巧吧~
技巧 1:在首页按照制作一个索引
@Log924:记录的目的在于用最简单的方式理清逻辑,方便日后查看。纸质日程本的一大缺点在于,它一般只能按照日期进行索引。即使一些日程本进行了分类(比如打卡区,目标区等),在区内各个页面之间也难以进行搜寻。因此,不妨思考一下自己一般的搜索需求(这一需求应人而异),然后在首页手动的制作一个索引表,定期(比如每周)在回顾的时候花个 5-10 分钟手工补一下索引。日后寻找起来就会方便很多。
比如我常见的索引是要寻找客户或者会议的名称。一般的日程本无法自带这一功能。于是,我就在首页制作了一个事件名称和页码的索引,在时间序列之外增加了另一维度的组织方式。
技巧 2:固定记录格式
@HarveyJanson:我用纸质笔记本的前半年,记录事件基本都是随心所欲,没有什么章法,具体说来,日期、地点这些,没有固定的顺序。虽然不影响阅读,但心里总是不舒服。后来,我自己整了一套固定格式,具体为:
[起始时间] [颜色编码] [事件名称] @ [事件地点] ~ [结束时间]
借助这个格式,一行就可以搞定几乎所有事件,而且按这个顺序读下来,首先可以得知事件起始的事件,便于提醒自己;其次通过颜色编码和事件名称,得知事件性质;接下来自然看到事件地点,最后,结束时间和起始时间相呼应,正好把这一整个事件包裹起来。
@Log924:我也为每一段的工作笔记设定了一个固定的格式,这个格式与日后我需要发给内部的会议记录格式基本一致,省去了我事后整理的麻烦。
每个事件的开头,我用下划线突出事件的主体(比如内部会议或某个客户的名字),之后紧跟上当天的日期。正文中,主要通过列表的形式罗列讨论的内容。一旦讨论到需要跟进的事项,变把这一行之前的小点点变成方块,提醒自己需要跟进。相关工作完成后,会在上面打一个勾作为标记。这样就能迅速区分出哪些是叙述性事实,哪些是自己需要操作的了。
技巧 3:用不同样式的记号标出各类事项
@Doublefei:我一般会把所有事项分为三大块:已确定的不可更改时间的事项;自主进行,较为灵活的学习和工作事项;生活琐事。这三类分别用荧光笔色块、黑色外框、空白直接写字来表示。相比于更加常见的用颜色区分事项,这种方式可以使日程本看上去更清爽,也不用同时带着好几支笔。有了较为固定的记录习惯,不仅能节约时间,后续查看的时候也能更清晰明了。
例如下图中,经济法属于不可更改的事件,brandstorm 资料研究属于学习和工作事项,而午饭晚饭则属于生活琐事。
@三羊:我在日程本上使用自己定制后的子弹笔记,目前我的子弹笔记中主要管理的事项是待办和日程两种——基础符号是•圆点和△,至于不会转化为这两类任务的「笔记」类事项,则不会出现在我的日程本中(可能转移到桌面便笺、Evernote 等场所)。
事项△:代表固定时间要做的固定的事,有时也有待办的性质,例如「下午三点发一篇稿」,它被固定在一个时间,而我还要通过笔记符号确认自己有没有完成,所以在完成后,我会把三角涂黑▲。
待办•:
- 待办的原始变体是>,代表今天没做的任务,推迟到第二天,任务前面有几个「>」就代表已经推迟多久。但我发现工作日程的「>」会让我焦虑,所以舍弃了多个「>」的标识,用反复抄写来体会自己拖延的次数。
- 另一个「<」代表向前移动到一周任务清单中,这一般是我在起初误判、以为在当天就能开始的任务,而实际还要等待才能开始。那就没必要用反复「>」来令自己焦虑,向前移动让我不会漏掉它,又不必焦虑。
- 还有◒,代表当天做了一部分,还需要未来几天继续跟进的工作。
@潘誉晗:我的日程手帐每日要写的事情在大致上分成三部分:每日要做的事、今日看书、今日电视/电影。每日要做的事情我会用黑笔写好,前面用手帐尺子画上正方形的符号,完成之后用红笔打上一个勾,完成得不好或者只完成了部分打上半对,没有完成则打上一个叉。
技巧4:用便利贴提高组织效率
@Log924:纸质日程本的一大痛点就是难以修改。一旦落笔,所记录的就无法更改,更不用说换个排版和位置了,这对于日后的整理、总结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我习惯在办公桌的电话旁放一叠便利贴,因为它轻便且可以随便移动,书写起来的时候也不会有心理负担。在接听电话的时候我习惯在上面记录关键词,写写画画。记录完成之后,如果条理清晰,我就直接将其贴在日程本上,简便快捷。倘若需要分类整理,也可以在日后在归集到相应的页面(甚至其他本子上)。通过小小的便利贴就在日程本上实现了「卡片式笔记」的操作。
@三羊:关于便利贴我还想分享一个小技巧,来自「单核工作法」的技巧,用荧光薄膜贴高亮自己当前正在进行的事项。这样就算走神了,只要一低头看本子就知道自己当前正在进行什么工作。
技巧 5:构建跨平台的颜色编码体系
@HarveyJanson:相信大家如果选择转向纸质笔记本,一开始肯定还是电子 + 纸质双管齐下。我个人的体会是,如果能维持一套跨平台保持一致的颜色体系,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事件类型,起码看起来会舒服很多,将颜色编码拓展到便利贴上,也便于日后整理。
我目前主用四种颜色:
- 紫色——本职工作;
- 蓝色——其他工作;
- 黄色——家庭事务;
- 红色——个人事务。
选这么一套标准,主要是因为这些颜色在各个平台、各个载体上都能凑出来:iOS / macOS 自不必提,毕竟这套标准就是以这两个平台为基础设计的;Windows 自带的日历也正好提供这四种颜色;而在纸质日程本上,我用 Zebra Mildliner 涂上前面模板中的颜色编码,颜色淡雅不扎眼,而 3M 的 Post-It 报事贴又正好有这四种颜色,且色调较浅,不至于辣眼睛。
✌️ 其他
- 平常心对待开天窗 @Doublefei:标好日期的日程本总是会给生活平添许多烦恼,虽然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工具只是辅助,不能被它牵着鼻子走。如果已经漏掉某天的内容或者本就无事可写,不妨将空白部分直接当作记事本随意记一些东西,以前我记手帐常常一补补好几天的,后来干脆先空着,想起来的时候再往上加东西:写写有趣的梦,生活里遇到的事,哪怕杂志上抄来的一句话,天窗开的多了,你就会发现随便记记的东西后面翻起来也挺好玩的。
- 用装饰或者DIY 增加对手帐的兴趣@潘誉晗:我已经有了做手帐并且享受到其带给我的好处之后我会把这个习惯也介绍给自己的学生。在学生写手帐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们保持继续写手帐的习惯。后来发现用装饰引起他们的兴趣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对于学生而言,拼拼贴贴、画插画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当然,因为学业和时间的关系,他们大多是选择贴一些贴纸或者画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下面便是一个男学生在小学五年级所写的手帐,利用了自己喜欢的贴纸和荧光笔还有简笔画DIY了自己一天的日程安排。
📒 推荐一款笔记本
🤖️:说了这么多,最后回到本子本身吧。请推荐一款你喜爱的、认为适合大多数人使用的纸质日程本~
@HarveyJanson:先推荐我现在正在用的本子,也就是上文已经向大家展示过的:Moleskine Limited Edition Notebook - Death Star I,A5 尺寸。Moleskine 的本子纸质不错,透纸的程度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当然,Moleskine 的本子价格实在是打劫,不是大富大贵之家的,完全可以用其他版式相同的本子替代。
当然,如果想彻底摆脱「开天窗」的恐惧,我觉得 Midori 的「余白」也可以尝试一下。「余白」日期自填,还有不少富余页,无论是一天写几页,还是几天写一页,都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相比 Moleskine,「余白」的纸张更防透,书写体验更好,内页也在上文说到了。缺点倒和 Moleskine 一样,就是贵,建议仔细揣摩自己是否需要这样的本子,再做决定。
@Doublefei:以国誉自我为代表的时间轴笔记,不喜欢的人根本不会去买,买了的人,它不会辜负你的想象。
@潘誉晗 :我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年初都有写过手帐推荐的文章(《如果你想在 2019 年尝试手帐,不妨试试这四个入门选择》和《12 款新年手帐推荐,与你的 2020 年一起重新出发》),里面我有对自己使用的一些手帐做介绍,不过我的常用手帐还是「hobonichi」和「Traveler's Notebook」和「paperblanks」这三款。
hobo 的文库本大小作为我的日常手帐,TN 的护照款作为我的旅行手帐。从内页上考虑,hobo的内芯在大类上有中、日、英三种选择,款式都是格子。从手帐外观考虑,hobo 当然是没话说的好看,每年的封面在推出的时候都会引起不少讨论,作为一个已经工作的人而言,200~400 元左右的封皮也是可以负担得起的;作为旅行手帐的 TN 也是我的大爱,它的大小分成护照款和标准款,护照款的 size 很适合随身携带,内芯有多种选择;paperblanks 作为一个知名品牌因为其走欧美古典风格收到了一大批忠实的拥趸,因为其价位在一般笔记本当中不能算便宜,所以我选择其作为我的日记本,一年一本。
上图 A6 款方便携带,作为我的常规日常手帐。现在 hobonichi 为了抓住中国顾客所设计的中文版内芯在「月之扉」上增加了中国古典诗歌部分。
paperblanks 的复古封面非常迷人,每次写日记拿在手上都觉得爱不释手。
作为 TN 使用者也已经有四年时间了,还是对其牛皮质感痴迷不已,用得越久越有一种历史厚重的感觉,虽然只是自己生活的一种纪念,谈不上历史。
@三羊 :如果你也对「确定感」有一些恐惧,或也像我一样容易犯懒,那么我想「一日一页」「一周一页」等定页笔记都不一定适合你,考虑一下本身不设模板的空白笔记本吧。空白本的好处自然在于灵活,可以随时放弃自己不喜欢的某种笔记排版,在明天就换用另一种格式,完全没有开天窗的压力。
在内页的选择方面,空白、点阵、方格、横线四种中,更能兼顾书写和灵活排版的无疑是点阵和方格。如果觉得 Midori、TN 有点贵,Youthwill、Keep a notebook 都可以了解一下。甚至我现在手头用的日程本,是从西西弗书店随手抓起的一个连方格的横线都没画直的本子。尺寸、硬面或软抄,其中还有很多自由选择的空间(这当然也是纸质日程本的乐趣所在),但归根结底,怎样去书写还是其中最重要的事。
你或许还可以考虑把日历当作笔记本——我最近发现单向历撕下来对折刚好适合护照尺寸的 TN,把生活琐事写在当天的日历背面,连「写日期」这一步骤都可免去,非当日的日历则拿来当便笺用。现在日历的纸张用料大都不错,拿来写字不会失望,也不用纠结撕下来的日历是留还是丢啦。
@豌豆 :刚开始写手帐的时候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接触过什么专业的本子,顶多就是买一些带有彩色插画内页的记事本来写。精致手帐本价格往往也很「华丽」,再者国誉和 hobo 在我看来是稍微有一点点门槛的,自由度也不高,一旦开了天窗就很难坚持下去,于是我又想到了DIY。在淘宝上买的草稿纸,十几块钱几百张,我选择了最简单原始的线缝,虽然缝得歪歪扭扭,但是省事。也可以在准备某个考试的时候用,算好倒计时的日子,到考试的时候正好用完,而且这么简陋的本子即使开了天窗内心也毫无波澜,甚至还可以消耗自己觉得丑的胶带和贴纸。
查看往期 Matrix 圆桌:
对于纸质日程本的更多使用方法和技巧,欢迎在评论区进行分享~关于 Matrix 圆桌,你有什么想看各位作者讨论的内容,也欢迎踊跃发言~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