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已经发布的时间管理访谈中,不少嘉宾都强调不要过分追求效率,否则有可能造成焦虑,反而降低效率。比如当我们在列了十个代办事项,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在一天内全部完成,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压力,适得其反。在我们的亲身实践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怎么应对这样的问题呢?

1. 拆解目标

第一种可采取的措施事拆解目标。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完成一个目标,或者难以启动一个代办事项,是因为我们设定的目标太大,从而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压力。比如,我希望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这篇文章,包括十个要点,在我提笔之前,我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任务。但是当我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似乎轻松了很多:我只要把文章拆解成是个要点,每个要点写一两百字,最后就可以拼成一篇完成的文章。这样一来,我提笔的时候,只要关注每个小节即可,而不是整一篇文章。

类似的分而治之也可以在处理其他事务上使用,比如跑马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关注那四十二公里的总里程,只要关注每一个电线杆,那么压力会小得多。

2. 降低预期

同样是写一篇文章,如果十个要点太多,我能不能少写一点?比如八个?能详尽地解释这八个要点,我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剩下的两个,能写则写。很多时候,我们在设置目标时,对于自己有非常高的预期,所以我们自己把门槛提高了。如果,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把这个预期降低,可能更容易完成这个目标。

类似的思想在很多方法论中都有所体现,比如著名的 OKR 考核里,就有 buffer。如果你完成了必选项就可以拿到足够的分数,如果能完成 buffer 里的事项,那么你可以获得更多的 bonus 分。所以我们也可以这么想,先写八个要点,这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至于剩下的两个,能完成就是锦上添花,不能完成也无所谓。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也会减轻不少。

3. allow for garbage

上面的预期是数量上的预期,同时我们也可以降低质量上的预期。Allow for garbage 在前文已有解释,我们就不再展开了。不过我们可以再举个例子,很少有程序员不用 debug 就能写出漂亮的代码,几乎所有的代码都是一点点修改出来的。所以最初接到需求文档的时候,程序员的期望是先写出一个可以工作的雏形,不用追求极致的效率,不用追求极致的代码质量,只要能跑起来就行(good enough)。等到能跑起来之后,可以再来提升效率和代码质量。如果从一开始就追求极致的效率和质量,恐怕没有多少项目能完成了。这就是所谓的 premature optimization is the root of all evil(过早的优化是万恶之源)。

所以在完成目标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追求完成,再追求质量和效果。比如,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力求先完成八个要点,在草稿的基础上再修改。

4. 不断复盘并优化

既然在实现目标的初期,我们不需要过于追求质量和效果,那么我们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复盘并优化,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上面程序的开发就是这样经典的例子:一段代码写完之后,程序员需要提交,然后由其他程序员审核(code review),只有审核通过之后,才能由更后面的 QA 做测试,否则需要回去修改。同样地,如果在 QA 的测试不通过,也需要修改。正是有这样完整的工作刘,才能保证程序开发能够高效运行,bug 越来越少。

类似的方式也可以运用在其他方面,比如我们写完论文之后,可以请导师或者熟识的朋友读一读,看看有没有纰漏,及时修正,这样可以降低被拒稿的风险。总之,构建这样一套完成的流程,可能比实现目标更重要。

5. 允许中断

知名生产力博主 Matt 曾经介绍过一个两天法则(two-day rule),即当你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以允许自己中断,但不能连续中断两天。比如我们刚开始跑步的时候,第一次跑完小腿会非常酸痛,以至于第二天都不一定能走楼梯。想要坚持下去,自然非常困难。如果我们允许自己调整一天,第三天再继续,这样以来,我们的罪恶感会降低很多,也就更容易坚持下去。Atomics Habits 的作者 James Clear 也介绍过类似的方式:比如我们的目标是每天做一百个俯卧撑,但是有一天我们觉得坚持不下去了,我们可以只做两个俯卧撑,然后第二天再继续做一百个俯卧撑。

简单说来,我们不需要太在意短期的得失,但是要关注长期的坚持。如果适当的取舍可以保证更长期的坚持,那么我们宁可让自己轻松一点。

6. everyone is an idiot

我们经常会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比如当我们看到某一个优秀的人的时候,我们总是期望自己变成那样的人。这样的目标设定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和他们的之间的差距可能很大,所以这样的对比反而会让我们忽视自己所处的位置,从而给自己造成很大压力。比如我们在看 Ali 的生产力视频时,很羡慕他有如此高的生产力,也希望自己变成那样的人。可是他自己也坦言,每个人都有拖延症。即使想他这样的生产力博主,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有极高的生产力,所以我们不必苛求自己。

The Biggest Bluff 一书中,作者 Maria Konnikova 也有类似的描述,当她第一次走进扑克赛的时候,她非常紧张,后来一想,谁不都是从初学者开始的?谁不都是输了一大把之后才慢慢赢牌的?这样一想,她就镇定下来了。

所以我们不需要太在意别人的高度,只要关注自己即可。设定目标的时候当然可以借鉴别人的高度,但别忘了,谁不都是从零开始的?所以在实现目标的时候,我们只要稳扎稳打即可,不必追求一蹴而就。

Recap

追求高效率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因为此事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希望以上几个办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高效和健康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也想成为更高效的人,欢迎加入我们的 TG 群

也欢迎订阅我们的 TG 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