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 9 点,准时参加了[[Roam Research]]的 Office Hour 会议。

主持人 Mike 之前没听说过。但是觉得挺有意思。说话很直爽。说自己使用[[Roam Research]]一直呆在舒适区,如果不是觉得某个新技能很惊艳,是基本上不去用的。

大家问是否有会议议程。Mike 直言不讳——没有。咱们就交互讨论一下即可。

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子:会不会马上参会人全跑了?

没有。

用户们真有参与热度。有的才用了 4 天,就已经有了很多心得分享,而且不会怕「问题太低级」而不敢问。问得特别起劲儿。

这位用了 4 天的用户,还做了 Youtube 视频,给大家讲自己使用中发现的小技巧和心得。

可见,知识分享真的不需要你已经成为顶级专家才开始。小白的问题,对于刚刚突破这个阶段的人来说,解答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大伙儿纷纷分享自己的实际案例,从实际的需求出发(例如有的人需要对从右往左书写文字的支持,有的人利用 version control 来做不同语言的专业词汇翻译,以便对应原文和发表),讲述自己的发现和遇到的问题。

很快,大伙儿就打成一片,变得熟络起来,还是不是开个玩笑啥的。

有位老先生,听别人说的时候,都把耳朵移向屏幕,可见听力已有些障碍了。但是他依然特别热心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包括如何对于重现的知识进行记录与回顾。

有个南亚的老师,弄了个公开数据库,让上课的学生来使用。156 个学生,这简直对并发的考验啊!不过恰恰是这种教育场景,也是[[Roam Research]]的愿景之一。能这样早接触到 Roam ,我很为那些幸运的学生感到开心。

大家还对使用移动设备用[[Roam Research]]进行了讨论。移动设备人们离不开,如果能在上面更好使用第二大脑,那么可以把很多操作集成。但是目前[[Roam Research]]的移动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那些原本在桌面端设置好的[[Keyboard Maestro]]模板呼叫等都不能用,挺烦人的。大家提到了 shortcuts ,不过要自己拿来扩展[[Roam Research]],这确实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了。

有个大哥,说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一回车,双方括号就会跑到下一行,被破坏掉。大伙儿听得一头雾水,让他 share screen。他说“No! 我一 share 屏幕就会被踢出会议的!”

有人问能否录屏,Mike 说听听大伙儿的意见。有个黑人老哥打趣,说如果录屏,刚才 Xiaver “朋友”的故事我们就不可能听到了。大伙儿乐不可支。

于是,Mike 宣布会增加 Office Hour 的频率,便于大家交流分享。但是为了能畅所欲言,录屏就先不做了。

总结一下,这一个多小时的会议,我的收获蛮多的。包括以下几点:

  1. [[Roam Research]]的用户范围依然在快速扩展中。并不是所有的专业用户都已经进来,其他用户都选择止步。这种用户的交流,将会使得更多人快速上手和融入;
  2. [[Roam Research]]的用途正在被各种探索和开发。试想没有这些用户的积极反馈,可能某些方便的功能永远也不会有开发者想到。那些生活在世界各地,甚至到处跑的人,很有可能拓展[[Roam Research]]的能力边界。我觉得 RoamCN 于是变得特别有意义,因为可以为我们中文用户发出声音,提出要求;
  3. [[Roam Research]]给普通人带来的机会也在迅速增长。很多人想要教程,也有很多人在做教程。Shu Omi 就是个普通人,几个月前他在 Youtube 上面有 3 个粉丝,现在都已经辞职全力做教程了。不过目前优质资源和用户之间还存在屏障,传播工作大有可为。

参与了这样一次 Office Hour 之后,把我昨天写的这一段文字,用来做结尾,我觉得挺恰当:

许多人的命运,都已经、正在或将要被[[Roam Research]]改变。所谓 cult 只是调侃。我们今天所经历的喜悦和热情,在前人发明轮子、弓箭和马镫的时候,可能也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