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分享下工作后英语自学过程中的感悟,主要是思维方面,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轻松一些。


离开学校,英语水平强弱的分界线变得模糊,没有一个量化标准。看的只是当下能不能打,一下唬住别人这事很重要。

语言需要先输入新内容,输入之后不断输出,循环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积累。重复过程中一点点改变就能影响积累的质量,要明白适合自己的节奏是怎样的,然后不停迭代。没有英文环境的时候其实是要花点心思的。这里的英文环境不是指过去的英语角问一个外国人,“Do you like China?” 这样的问题,一群中国人围着他能回答什么呢。

熟练掌握26个英文字母后,传统学习方法是背单词,然后把这些单词通过语法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评判标准是单词拼写准确,语法上没有错误,这里的语法一般是指句子结构完整还有时态和语态,达到这两点就算合格。在此停滞,效率就很有限了。应试英语作为破冰环节是可以的,出了学校还在用应试的标准来学习英语试图提高就很难,天花板只是不出错。然而出点错是没事儿的,所谓不破不立。

把字母看成第一维度,拼写成单词是第二维度,单词成句子第三维度,各种句型就是四维往上。

在输入新内容时,不要去纠缠,不要去钻牛角尖。大部分情况下不追求书本上所说的精准,但要尽量做到地道。回到最原始的方法,刚开始不要总是借助工具。不要一遇到困难就立刻查资料,自己就是最趁手的工具,所有事情需要自己先去体会,然后才和查过来的结果比较,这是参考答案存在的意义。如果一个句子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单词都需要查字典,或者大段大段不知所云的时候,这基本上就是触及到知识盲区了。知识有盲区和英文水平不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不是考试需要,请先放弃这一段,如果有兴趣,先用母语了解一下是怎么回事。

曾经有个错觉,觉得自己背了多少单词以后就能读什么什么报纸可以看美剧不用字幕,甚至认为只要单词全认识阅读理解就能做全对。这种想法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真的抛开文章就去抱着各种单词书和软件去背单词了。(abandon这样的

当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储备量想扩充的话,请直接去阅读你所了解的领域内的英语文章,或者使用影音内容从中发现新的知识点,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它。这个内容是难一点点的,十个字的句子里有一两个不清楚这样。在使用英语内容的时候遇到的不知所云叫知识盲区,一个内容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这个叫英语知识点,它不是仅仅把所有单词查明白就可以的,但很多同学单词查明白意思写旁边就结束了。

不是你掌握了多少散装知识点才能读什么什么样的内容,而是你读了多少内容才真的掌握多少知识点。不推荐只在单词软件上一个一个划过去用通关模式来学单词,初级阶段通过了就跳到后面开始进阶的单词,打通设计师的关卡不一定能解决实战中遇到的问题。给一个单词,然后给几个相关例句,但这种方法是反的,一个单词只有在场景中跟其他元素产生联系才能活得更久。

这是一个指向性的问题。文章用标签分类,加的这些关键词标签是为文章本身服务的,我们要做的是往后退一步看看作者怎么循循善诱,关键词们是怎么配合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从而掌握这一整个段落,然后再想想段落中的元素如果是我会换成什么,当了解作者的主要意图之后,最后才去研究为什么在这里用这个词是合适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单词的掌握是个附属品,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比如说提高用户体验可以挣钱,那就在用户体验上下成本,如果一心想捞钱那一定会影响用户体验反而挣不着因为吃相难看,学习如何提高用户体验是主要收获,挣的钱是附属品再去做投资。这是个良性循环。

实战中有一个大方向直接输出,整块整块会比较稳妥,而不是给几个关键词非得用上,那叫造句。所以之前直接输入场景比较省事。上升到三维的使用场景更容易让人记住模块化的知识,就跟种树能抓住土地防止流失一样。英语单词没有初阶高阶,没有学了哪个以后才能学哪一个的顺序之分。

所以学习这个动作的顺序需要重新思考下。


有万八千词汇量写出来的开头还是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啥啥啥,这个开头也不是不能用,主要是不一定能看出你很能打。那么看英语新闻的时候,就看看它有没有别的开头方法。英剧美剧可以关注下他们是怎么打招呼,或他们在遇到坏情况的时候是怎么抱怨和吐槽的,当下生活这么苦,有良好的积累环境。

最重要的是你得体会得去感受,你得知道他们说这句话是怎么个身心状态。

关于听和说,大家看国产电视剧,尤其是内容以家庭矛盾为主的这种喜欢三倍速。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听,因为你清楚地知道后面将要发生什么不想再听他们叨叨。但英语听力不行,最多在听每部分 instruction 的时候,觉得它读得慢,正文部分快慢其实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举个例子:

“Once, a true love slipped away from my eyes, only to find myself regretting when it was to late, 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be as painful as this. If the God would give me another chance, I'd tell the girl I love her......”

比如说这一段放在听力里面,听一部分你就开始笑了,因为你知道怎么回事了。积累英语中的背景知识很重要,听了两句就知道它要说什么,这个会让人觉得挺地道,也就所谓 native 。一个非中文母语的人用中文说出不明觉厉或者洗洗睡吧就会让人觉得他还是挺懂的。

文章中的知识点拿到了得整理。

比如单词的天然属性叫词性,直接可以帮助分类。初学阶段我们会做一个练习叫做单词听写,基本上只考察拼写能力。查字典的时候也不特别去关注 vt / vi 这些。最多知道它是 n 或者是 v 就打住了,经常会问到 exercise,equipment 究竟是复数还是单数这样的问题,而且问了一万遍也记不住。所以学习了一个新词要继续往后面看一点点,然后记住它是个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 noun.

现在大部分的背单词软件会告诉你词性,但是在复习的时候只会让你拼写,或者找出对应的图或者含义,其实局限性还是很大的。

举个简单例子,because …… so …… 这种句子,因为它俩都是 conj ,也就是连词,连词只能引导分句,没有主句在语法上是不准确的。只有 because 是强调原因,只有 so 是强调结果。而我之前没有注意过这些。这些细碎的东西了解了之后也可以举一反三,就能体会下比如Although...... but ......这种是怎么回事了。顺带了解一下这些细碎的知识就像生活小技巧一样能让生活加个分更美好。

分类整理的结果没有太大意义,但是整理过程会让我们总结出很多东西,养成今天我学会了一个不可数的名词,它在某篇文章中是这么用的,这种有一点点进步的习惯,而不仅仅是我今天新学了一个单词,它是这个意思,没了。如果不分类梳理,这种积累还是比较低效,并且不知道积累了能干嘛很难坚持。定期停下来去整理下已经学会的知识,温故知新,把它们用到新的内容中去利滚利。

还有就是语法这东西就一直都挺重要的。

长句子分解一下或者短句子整合一下都能学到新的东西,主要是你不会再害怕它。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避免太多I‘m...I'll...I like......这样细碎的句子。如果想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来输出并且提高自己,那么我用的小方法是按照某个主题写一篇感想,长度无所谓,然后过一个月以后再回来看看自己写的是个啥,有啥能改一改的。有奇效。很可能啥也不是,重新写一下,遇见更好的寄几。这个小方法有个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得用纸笔来写。

正文完。

给自己打个硬广告:《为了更好地学习英语,推荐随身可用的一个小技巧和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