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言西语》

如果真有一门课程适合所有中国人终身学习,那么最可能的或许就是语文课了。相比较数理化生天地这些科目背后汗牛充栋的科普书,语文的科普书就相对较少了,所幸有了这本《东言西语》,稍稍填补了语文科普的空白。

 

作者本人是语言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他从语言开始,将语文知识信手拈来,在作者天马行空的笔下,既有化学元素之命名,又有中国姓氏的分布,兼谈生辰八字、各地方言,可谓是“语文语文,从语言谈到文化了”。对于语文爱好者和大中学生,这本书都颇可一读,甚至也可以当作《十万个为什么》给刚对语言产生兴趣的青少年普及知识。

正所谓“今人不闻古时音,今音如何诵古文”,在一些视频网站上,对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争论不绝于耳,其中不乏已经显得固执的偏见。而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替一些由来已久的偏见“拨乱反正”。

比如民间传说里温州话曾经作为战时密码使用过,作者不但指出这种说法其实是受了电影《风语者》的影响(这部电影的原型是美军在战时用来当做密电通讯的纳瓦霍族语言,该语言不但系统复杂,使用人数极少,美军在发电时还特别进行了二次加密)。更从逻辑上证明了使用温州话作为密码的荒谬性——温州话使用者众多、影响甚广,传教士们甚至都编写了温州话学习手册,敌军即便自己不学习,找一两个懂温州话的人来译码也并非难事。

作为杭州人,我对书中提到的关于杭州的文化知识颇感兴趣,比如作者在《中国姓氏势力分布地图》中提到:“杭州排行前五的大姓分别是王、陈、张、徐、李,基本都是全国大姓。”这与我们日常所知的陈姓杭州第一略有出入,或许和杭州近年来吸纳各方人才,纳百川入钱塘不无关系。

而在另一篇《上海话是怎么取得江南地区的霸主地位的》中,作者提到:“1861年,太平军又攻占杭州,战事几乎让杭州全城居民死光,宁波、台州等浙东都市也先后陷落。”换言之,今天所谓的“老杭州”,其实七代往上,可能都是“外来萝卜”,而今天的杭州话也不可避免地有一股“外来腔”。

当然也有些可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附上相关的音频,以至于我们虽然通过这本书,可以知道某些字在上古汉语或中古汉语的拼写法,比如宋元时期,中国有南北官话之分。其中白字北系官话念bai,南系官话念beh,但bai尚可联想,beh就让没有研究过古音念法的我们“一脸懵逼”了。

 

虽然在B站等视频网站上也有不少“以上古汉语念《诗经》”“中古汉语念李白诗”的视频,但因为缺少对读音的普及,在这些视频的弹幕里不乏臆断和偏见。如果作者能在公开演讲之外,多以视听形式做一些字音的普及工作,或许是对这本书更好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