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报名参加一个写作训练营,第一课讲“写作先从哪里开始”。前面铺垫了很多,我直接说结果:从日常记录开始

深以为然。

1

贾樟柯在一个演讲中说,你现在用DV拍摄的一些素材,10年后回头看,都是珍贵的时代记录。

DV这东西现在很少人用,我小的时候还很流行。简单说,就是一个用来录制视频的工具。现在人们都用更便捷和便宜的手机了。

贾樟柯的话说得稀松平常。至理总是显得稀松平常。越是稀松平常的话,越让你抓不准重点。如果10年前我听到这句话,我琢磨的两个词可能是:DV和珍贵。

我买不起那东西,周围能买得起的没几个!稀缺的东西才显得珍贵。

现在我琢磨的两个词是:素材和10年。如果从大学时开始用手机、相机,哪怕是最简单的纸笔,不间断记录周边发生的那些小故事,积累到现在,该是多大一笔财富!

我初中、高中时也写过一些日记,尝试创作一些诗歌、小说。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微信、朋友圈,都在泡网吧聊QQ、玩QQ空间,看火影忍者,打泡泡堂和cs还有流星蝴蝶剑,韩寒和郭敬明火得一塌糊涂。这些在我日记中都有记录,可惜断断续续、零零碎碎,有一部分还丢失了。就像一条逐渐展开的长长的胶卷,很多都曝光过度,只剩下零星几张还清晰可见。

每年年底大扫除,总会把所有东西重新规整。我保存起来的那些旧笔记本也会被翻出来,里面潦草的字迹、涂抹的页面、陈旧的纸张,仿佛有魔法,瞬间把我拉回当时的场景中。那个时候我们的穿着,语言,情绪,周围的建筑——高中校园里那个灯塔般存在的报刊亭,世纪广场那个吸引了无数学生的书店——通过质朴的文字映射成画面,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可惜,记录下来的,只是目前为止人生时光中的九牛一毛,其它的,都随风飘散,模糊不清了!

当下这个时代,变化无处不在,生活节奏比以前快了成百上千倍,人们都忙忙碌碌,四处奔波,更是难以静下心来好好写日记。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并且一直坚持下去。不管是文字还是影像,都有串联起时代变迁的魔法,都会成为个体生命活过的证据,时间长河中晶莹的水滴。

2

儿子出生的时候,我专门买了一个很精致的笔记本,让他妈妈在本子上记录他成长的点滴。

她也确实在上面记录了一些。

新手妈妈生活不易。越来越多琐事烦着她,产假结束开始上班,更是天天忙得焦头烂额。

记录成为奢侈。

我曾经以写信的方式记录过他的成长。比如他什么时候对我笑了,会发脾气了,会爬了,给他上户口了,等等。整理文档时翻出来看看,挺有趣。不过也是零零落落十来篇,没有坚持下来。

现在,每当给他剪脚趾甲,他妈总会感慨脚掌都那么大了,都超过了她的手掌;出去旅游的时候,猛然发现身高都超过一米二,需要买高铁票了。

转眼快6岁了。时间过得飞快!

可是很多细节,都错过了。什么时候身高超过1米的?什么时候体重就20公斤了?什么时候幼儿园园服裤子都那么短啦?什么时候画画那么棒,而且有那么多作品啦?什么时候都能背诵那么多诗歌啦?什么时候······

很多成长的重要时刻,因为缺少记录,变得遥远而生疏;而我自己在五年多里产生的很多情绪变化——加班回家看到他熟睡的脸庞而心安;给他切开苹果非要让我变回完整的,哭闹不停而心烦;不愿意上幼儿园,每天早上又哭又跳而崩溃,等等等等——也都随时间而模糊了!

苗炜去年出了一本新书:《给大壮的信》。他儿子叫大壮。我第一时间买来读,字里行间充满温情。那些文字是苗师傅最好的文字。我想,他一定会以这样的方式记录下去,会有写给大壮的更多封信,多年以后,等他儿子大壮长大懂事了,这些文字,该是多好的礼物!

我也想给我儿子这样的礼物。以后他也会长大成人,也会有儿孙满堂,希望他也能养成记录的好习惯,记录他的生活,记录他儿女的生活,然后,当作礼物送给他们!

多珍贵的礼物。

3

科幻巨匠阿西莫夫,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海因莱因、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三巨头,一生著述近500本。

他写过三本自传,《记忆犹新》《欢乐依旧》《人生舞台》,其中前两部按照时间线,从1920年出生一直写到1978年,时间跨度长达58年。他说,之所以能写出几乎跨越一生的自传,要归功于他的日记。他从18岁开始记日记,从不间断。日记帮他重现了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场景。

前苏联作家格拉宁写过一本书,《奇特的一生》,主人公是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全名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从26岁到82岁这几十年间,他一共发表了七十多部学术著作,内容涵盖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众多领域。除了研究昆虫这个本职工作,柳比歇夫还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文;谈起英国的君主制度,他能够说出任何一个英国国王的执政细节;说到宗教,不管是古兰经、犹太传经,还是罗马教廷的源流、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他都如数家珍。

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得归功于1916年他26岁时开始写日记,详细记录每天做了什么事,花了多长时间。并且以此为依据,定期总结、改进每天的时间分配。56年从未间断。

记录一段时间后,他甚至拥有了一种能力:不用看表也能知道自己在某件事情上花费了多少时间,误差不超过五分钟。

柳比歇夫的爱好就是突然哪一天,打开自己某天的记录翻看。他把过往的每一天都当作自己的朋友

因为那些记录,晚年的阿西莫夫和柳比歇夫是幸福的。多年以后,当我垂垂老矣,也想写点回忆录检视一下人生,该讲些什么呢?

好像发生了很多事,能完整讲述的,却没有几件!如果是这样,多遗憾。

所以,我开始记录。印象超级笔记中有两组“应用模版”,创建之后会在“空间”中形成两个独立的组,可以邀请家人一起来记录。

我特别喜欢模版里的那句话: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每天的小事记录下来,就是每一天的美好回忆;一天天的美好回忆,如一颗颗晶莹的水滴,在时间长河中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