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工具影响着人,影响发生得太自然以至于我们没有注意到适应工具的过程。适应归根结底是一种妥协,毕竟人不能凭空创造量身定制的工具。古人需要学习使用省力杠杆,计算机使用者也要记忆快捷键和命令。学习这些命令并非是充满优越感以及快乐的事,不然施乐也不会投入到不起眼的 GUI 创新中。

计算机程序和互联网很有趣,它并未从本质上改变人类社会的事物。股票交易在互联网交易出现前就经历了很多次崩盘、打出租车在 Uber 出现前就能通过招手解决、蜘蛛侠在还没有 GrubHub 时就在皇后区飞檐走壁送披萨。但是程序和互联网拓宽了信息和物理的边界,使得我们能够想象工具的另一种可能性。

囿于早期计算机的种种限制以及一种朴素的想法,文件存放模式大多是层级结构,数据库成为了关系数据库。现实中的文件柜、图书馆书架也是如此,我们得到写着「计算机 / 理工科」的铭牌前找《数据库系统》,这种想法是如此的自然以至于我们接受了目前计算机的预设。

macOS 不太一样,它提供了标签系统。如果把标签视为一级目录,那么标签的功能就是让文件可以存放在多个一级目录。这是一种取巧的方式,但不是一种足够的方式。

有许多新的交互形式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被创造了出来,其中一直不温不火的就是语音交互。现在我们能用语音交互做什么呢?应用场景基本上就是查询天气,对英国人的刻板印象在未来可能会转移到智能音箱上。无数所谓的「效率专家」、「数码博主」会教你如何使用语音指令,却从未考虑为什么语音只能做这些简单的工作(显然对着表格软件念数字是滑稽的)。这是强行让人类大脑适应机器工作方式的实例。

Notion 现在已经估值 20 亿美元。几年前有人可以轻蔑地声称效率软件只是 Apple 向精致的年轻人出售产品的一套说辞,但现在资本和消费市场的关注度已经令相关软件变得无法忽视。

在使用这款主打「all-in-one」的笔记软件前,我犹豫了很长时间,原因也很简单:我并不常记笔记,而且任何支持 Markdown 的编辑器就能满足写字需求(比如 Bear 和 Typora),使用 Notion 也需要很高的学习成本。最终促使我转向 Notion 的契机是我发现上一次打开 Reminder 是 73 天前,里面存储的计划就跟不存在一样,而把计划放在经常会检索的笔记软件中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Notion 是一款足够「程序员」的软件,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 database,而且是 relational database。普通用户可能会对 database 的一些设定感到迷惑,并且感觉这个功能显得突兀,就像把帆布鞋和长袜一起搭配的朋友。大部分 block 都是直观的,text、equation、callout 等都直接解决了用户的某种需求,比如输入数学公式或强调一句名人名言,但 database 是需要用户对他们的想法进行转换的。一个比较正常的 database 设计流程中涉及到把 entity-relationship model(或其它概念模型)转换为真正的 relational database,而这无疑十分费力并且需要训练。

所以我会设想,更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原生的 graph database。人脑的运作方式就是网状的,软件只需要设计更人性化的检索方式即可,然后最好把 database 可视化。有一些已经这样做的笔记软件,比如 Roam Research,可惜阻止我使用的唯一原因就是太贵。Notion 也能用些 trick 解决这个问题 —— hyperlink,但这不是一种足够的方式,没有直观的查询连接方式就与 Bear 或 Typora 等普通编辑器没有什么区别了。

当然 Notion 是一款优秀的软件,以上只是我对笔记的期许,「all-in-one」、用户总能找到的 trick 是促使我继续使用 Notion 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