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薅羊毛专业户」,只要厂家有测试机会,我绝不会放过。于是这次,网件 Nighthawk RAX50 的抢鲜体验资格也被我拿到了。现在,它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上市,我终于可以谈谈这 7 个月以来的使用体验了。

先来看看纸面参数

  • 三核 1.5 GHz,推测为 Boardcom 方案 [BCM6750(SoC & 2.4G) + BCM43864(5G)]
  • 500 MB 内存
  • 256 MB Flash
  • 4 个千兆 LAN 口,1 个千兆 WAN 口
  • 1 个 USB 3.0 接口
  • 2.4 GHz 2x2 MU-MIMO,支持 20/40 MHz 频宽,支持 802.11b/g/n/ax 或 Wi-Fi 1/3/4/6,理论最高速度可达 600 Mbps
  • 5 GHz 4x4 MU-MIMO,支持 20/40/80/160 MHz 频宽,支持 802.11a/n/ac/ax 或 Wi-Fi 2/4/5/6,理论最高速度可达 4.8 Gbps

正面照

安装体验有些坑

注:此部分仅供参考,正式上市的零售版本可能已经修复了以下部分问题。

包装中,四根天线被放在单独的一份塑封包装中,用户需要自行安装,可能这是为了减小总体包装体积吧。

请注意,包装上并未明确标注机身后和机身侧的天线是有区别的。如果不是在发给我的抢先测试邮件中以标红的方式提醒了这一点,这台售价 1999 元的路由器可能就要当场报废了。

并不明显的天线标记

首次配置的体验很糟心。网件的 Nighthawk APP 频繁闪退,最后我通过 Web 面板才完成它的首次配置。不过在与 Netgear 团队反馈后,在最新固件上此问题已得到修复。

现代且朴实的固件

终于,网件从 Nighthawk 系列开始,翻新了设定页面的 UI,看起来更接近现代了一些。但实际体验还是和之前区别不大。

设定页面

固件的可玩性中规中矩。官方固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小工具,如 DDNS、VPN 服务器、USB 存储设备共享等。其中「2.4 GHz 与 5 GHz AP 合并」在测试版固件中表现并不好,常常出现只会选择 2.4 GHz 频段而不是 5 GHz 频段的情况,即便是在路由器旁也是如此。

网件甚至还做了语音助手的接入。但就现阶段而言,这个功能属实鸡肋。就个人而言有用的也只不过是「开关访客网络」和「重启路由器」这两样罢了。

属实鸡肋的语音控制

优秀外网速度和超群的覆盖能力

在这一部分的测试中所涉及到的测试环境与测试设备有:

  • ISP: 北京联通家宽 200 Mbps(实际可达 250 Mbps 下行)
  • 设备:小米 CC9 和安装了 Intel Wireless-AC 9560 的 Dell Inspiron 7591
  • 路由器固件版本:国际版 1.0.2.8

AP 所使用的信道:

  • 2.4 GHz: 6
  • 5 GHz: 36

测试用软件:

测试方法:将测试两台设备分别在 2.4 GHz 和 5 GHz 下连接 AP 的信号强度,速度测试仅在 5 GHz AP 下进行。

房屋的大体布局如下图。其中红色位置为路由器所在位置,A-F 为本次测试所用的测试点。

先来看一下全屋信号覆盖热力图的大概情况

2.4 GHz AP 热力图

5 GHz AP 热力图

从热力图可以看出 RAX50 的覆盖能力还是可以的。基本没有什么覆盖死角的问题,但也会出现有些点位由于信号过弱,设备主动选择 2.4 GHz 频段的情况。

接下来是各点的情况

首先是 A 点

PC
手机

B 点

PC
手机

C 点

PC
手机

D 点

PC
手机

E 点

PC
手机

F 点

PC

手机

由以上的结果来看,RAX50 这款路由器在全屋的覆盖与体验属于尚可的程度,不会出现信号差到没法用的情况,但离路由器较远的地方和覆盖死角还是会有较差的体验,这也是单 AP 配置的弊端。不过对于一般家用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可以了。

同样不错的内网速度

在这一部分的测试中所涉及到的测试环境与测试设备有:

  • 设备:
    • MacBook Pro (13-inch, 2019, Four Thunderbolt 3 ports) ,3x3 80 MHz 802.11ac
    • HP OMEN 5,安装了 Intel Wireless-AC 9560,2x2 160 MHz 802.11ac
    • NAS:
      • 网络:1 Gbps 以太网 x2 交换机独立模式 链路聚合
      • 存储系统:基于 Windows 存储池
        • 池结构:分层存储:
          • 热层:RAID1: [64G 杂牌 SSD + 240G OCZ Vector 180 中的 64G]
          • 冷层:RAID1: [WD Red 4T x2 (WD40EFRX)]
      • 操作系统: Windows Server 2016
  • 路由器固件版本:国际版 1.0.2.8

AP 所使用的信道:

  • 2.4 GHz: 12 (自动)
  • 5 GHz: 36

测试方法:与 AP 间无墙无阻挡,大约 5m。测试在 5GHz 下进行。

首先贴出连接状态,实际协商速率在 975 - 1300 Mbps 之间波动。

连接状态截图

~1 Gbps 的吞吐量使得需要千兆以太网的应用可以从繁杂的网线中解放出来。比如:

  1. 快速与 NAS 互传数据

这里分为两个测试进行:大文件的写入测试和读取测试。

首先是写入测试:

由于有 64 GB 缓存的存在, 写入时的传输速度甚至可以飙到 200+ MB/s, 最终稳定在 150 MB/s 左右的水平。(若是单千兆,则最高速度会被卡在 112 MB/s)

写入时速度

其次是读取测试:

这时由于是从冷层(机械硬盘)读取数据,速度会稍慢,大约维持在 70 - 80 MB/s 的水平直到传输完成。

读取时速度

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 Mac 上喜闻乐见的 BlackMagic Disk Test 跑分:

从上面的测试可以看出,其实瓶颈根本不在网络上,而是在 NAS 的存储系统上。的确,若是 NAS 和客户端都是全固态的配置,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上 Wi-Fi 6 巨大的吞吐量,但是要知道其中有另一个瓶颈:1 Gbps 的以太网。在大容量固态硬盘(指按 TB 计算的固态)和 10 Gbps、乃至 2.5 Gbps 都没有普及的当下,这极大地降低了 Wi-Fi 6 的实用范围。

其次是流媒体串流测试:

使用 IINA 播放天气之子 2160p HEVC 片源 (52 GB),位于 NAS 上。流畅,毫无卡顿。

上面可以看到,虽然该片源的码率高达 61842 kbps (~61 Mbps), 播放起来仍然毫无卡顿。这意味着通过无线直接给你的电视盒子、或者是支持的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从 NAS 之类的地方直接串流本地的绝大多数的高清影片是完全可行的。

纯理论测试:iperf 发包测试

MacBook Pro 作为服务端,HP OMEN 5 作为客户端,100线程发包测试,结果如下:

iperf3 截图

这终于像样了,像是一个「千兆」的路由器了。

也就是说,两个 Wi-Fi 5 设备通过无线相互发包,可以看到速度是 1 Gbps 上下(理论上的瓶颈则应该是在 MacBook Pro 这边的 1300 Mbps 的速率)。

可是你需要明白的是,达成这个速度并不容易。这只是两个无线设备互相发包,而并不受制于千兆以太网、以及存储系统的瓶颈。虽然速度看着很爽,但是并没有太多实用价值。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个速度完全是两个 Wi-Fi 5 设备之间的速度。因此并不能代表 Wi-Fi 6、或者这个路由器的吞吐量极限。

关于 Wi-Fi 6 和 160MHz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新的旗舰移动端设备和大部分定位较高的笔记本多半是会搭载支持 Wi-Fi 6 的网卡了。但毕竟 Wi-Fi 6 才刚刚商用,在联网设备并不全部支持 Wi-Fi 6 的情况下,部分看起来很美好很炫酷的新特性(例如 OFDMA,和在 Wi-Fi 5 时代便开始造势的 MU-MIMO 等)就都无法使用。但如果你是出于 Future-Proof 的想法,或是打算买,抑或是已有支持的设备,那么为了 Wi-Fi 6 还是值得多加一些钱的。

160MHz 在中国大陆的情况也不太乐观。我国允许民用的 160 MHz 频段有八个 ,不过开放的频段中有些需要 DFSTPC 来避免对卫星或雷达等无线电通讯设备的干扰。当设备检测到冲突时,会自动减小发射功率和减少使用频宽,以避开与卫星或雷达等的冲突,直接导致无线速度减慢,信号减弱。于是部分厂家认为做 160MHz 频宽支持不如直接给用户 80MHz + 80MHz 这样的搭配。但其实 160MHz 频宽所带来的速度提升也可以在 Wi-Fi 5 下体会出来(如上面外网速度测试的 PC 结果中所显示的 1733Mbps 速率就是在 160MHz 频宽下跑出来的结果),使得 160MHz 频宽在情况允许下依旧可以考虑。

那么......你该买它吗?

以上的测试数据是不是看起来一切都很美好?可我想说的是,在内网测试中的所有成绩,初见确实非常优秀,但即使是 2013 年上市的 R6300v2,也几乎可以获得上述体验:3x3 的 80MHz Wi-Fi 5 带来的最大 1300Mbps 的吞吐量,就算是 2x2 的最大 867Mbps 的吞吐量,已基本可使千兆以太网的带宽饱和了。所以你真的有必要花上比它高近 10 倍的价格买一个 Wi-Fi 6 路由器吗?

纵观当前的路由器市场,我想,中低端 Wi-Fi 6 路由器恐怕又要重演 Wi-Fi 5 时代的戏码——低端产品「千兆无线 + 百兆有线」,高端产品「千兆无线 + 千兆有线」。只不过 Wi-Fi 6 时代下这些路由器会更加有趣:Wi-Fi 6 + 10Gbps / 5Gbps / 2.5Gbps / 1Gbps x2 LACP / 1Gbps 有线连接的大乱炖?Wi-Fi 6 路由器市场还在发展的初期,未来会有什么样的产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也是由于市场还太初期了,所以问题还不少。之前在内网测速时提到,即使终端设备全都支持 Wi-Fi 6,你也不能仅凭这一点就享受到巨大的吞吐量提升,而还需要无线/有线网卡、存储系统、还有路由器网口(千兆网口不太够用)等等的全面升级。不过,即便你买了千兆网口的 Wi-Fi 6 路由,也并不意味着 Wi-Fi 6 的高带宽优势会在千兆网口的限制下变得一无是处。由于 Wi-Fi 6 仍旧在单空间流的速度上有少许提升(如 1x1 80MHz 下, Wi-Fi 6 能从 433Mbps 提升到 601Mbps ),因此一些天线较少的移动设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受益。

那么,你该买它吗?如果你冲着 Wi-Fi 6 的高带宽特性而来,但却缺少万兆内网的加持,或者你拥有吞吐量还不到 100Mbps 的低速设备,请不要将路由器是否支持 Wi-Fi 6 纳入选购考量。而如果你已有 Wi-Fi 6 的移动设备,也希望尝鲜,那么......你也应该多考虑考虑入门级的 Wi-Fi 6 路由器。

Nighthawk RAX50 可以说是一款定位略显尴尬的产品。诚然,它提供了在这个价位中相对优秀的无线性能,可是它仅有的千兆网口,使其无法充分享受 Wi-Fi 6 所带来的大吞吐量优势,也注定它无法与高端产品分庭抗礼。而同时,1999 这一高昂的售价又使它很难与入门级 Wi-Fi 6 产品角力。对于高端发烧友,请选择至少 RAX80 等级的产品(即提供超过千兆的以太网能力)并配置链路聚合(对于只提供 1Gbps x2 链路聚合的产品来说)。而对于大部分普通尝鲜用户,百元级的 Wi-Fi 6 路由器绝对更适合你。

然后剩下的钱可以买一张阿夸演唱会的豪华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