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人群

  • 对 Roam Research 有一定了解,但还没有下定决心使用的人群。
  • 使用其他笔记工具,但是仍希望探索新的笔记工具的人群。
  • 曾经尝试过 Roam Research 但是没有深入使用的

🤔TL;DR

主要内容

  • Roam Research 的两个月(2020 年 5 月 - 7 月)使用体验
  • 这一段时间 Roam Research 的发展
  • 相关分析和建议

先说结论

  • Roam Research 是一款很有野心也很有潜力的笔记工具,应当保持持续关注,“让子弹飞一会儿”。
  • 然而 Roam Research 现在还不能算是成熟的产品,所以如果仅从使用的角度来说还未到时间
    • 收费较贵
    • 更新频繁
    • 极小概率不稳定
    • 仍存在安全隐患
  • 目前同类的竞品也在快速增长,各有所长。Roam Research 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未必适合你

我使用 Roam Research 已经两月有余,因此很多体会已经和上一个文章所讲的内容不太相同。所以本文的主体,将讲述这短时间里来 Roam Research 本身的变化、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因此而产生的感受。

🧠这两个月来,Roam Research 如何影响了我?

在使用两个月以后,我的 Page-Graph Overview 是这样的:

我在创建新的 Page 的时候比较谨慎,一般选择使用最小的正交描述

目前,我会将大部分笔记记录在 daily notes 中,通常每天会有一至两面左右的量。

以某天的记录为例,我的记录尽量不会离开 Daily Notes 页面

工作重心转移

我每天的数字生活离不开 Roam Research 的记录。在使用方式上,我从原来的按照 page 记录,逐渐转为在 daily notes 记录,并通过 ref 或者 tag 关联到其他主题上。(也就是上图所展示的内容)

“强迫”我记录灵感、总结、迷思

Roam Research “强迫”我写下我所想的——它正在让我养成记录的习惯。

从前,我的绝大部分知识是纯靠脑子记忆的。因为我恐惧其他记忆方式的低效性——使用笔记、软件等工具就意味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分类、整理上。而 Roam Research 帮助我大量的降低了这些成本

融入进了我的 workflow

现在 Roam Research 已经成为了我的 workflow 的一部分。

每天我会把在自己利用完大块时间完成任务后的一些记录放在 Roam Research 里。同时,我也在尝试利用它总结梳理一些系统性的知识。

✍ 在这两个月里,我是如何重度使用 Roam Research 的?

罗列写作提纲

当然并非最终结构
使用 Roam Research 罗列提纲的好处是,可以快速索引到已经记录的相关信息。

记录学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的部分课程笔记


技术研究

学习 CSS 时候的一些相关记录


轻量的任务管理

有一些暂时没有完成的工作可以丢给未来的某一天

记录零碎的迷思、灵感、想法

每天的记录通过 filter 就能很方便的查看

积极跟进社区

  • Reddit
    • 这是比较早讨论 Roam Research 的社区,每天大概有十个左右相关问题,通常都能获得比较好的答复。
  • Twitter
  • Slack
    • 更专业的讨论区,并且做 bug report 和 feature request。
  • Roam Research Support
    • 目前前几者的功能都在向这里转移。
  • Github
    • 在 bug report 方面其实跟 Slack 有些重叠。一些开源相关项目,目前以 chrome浏览器插件为主。

🌝两个月以来的使用体验

总体上,确实稳步提升。

更多的 Theme1 

Roam Research 开始提供 [[roam/css]] 来自定义运行时 CSS 脚本的功能,这促使很多好看的主题涌现了出来。

比如笔者目前正在使用的 zenith

更多功能2 

  • kanban
  • diagram
  • pomodoro timer
  • 更方便的快捷键支持

整体性能逐渐稳定,加载速度有明显提升

实际测试中大概从一分钟缩短到十秒左右。

开始收费,开放入口

收费和入口开放几乎是同时开始的,这给 Roam Research 的团队带来了可持续的资金

同时,他们也开始扩大团队规模,将项目从 firebase 中迁移出来。

嗯 $15 有点肉痛。

开始出现浏览器插件

主要以优化语法指令、提升网页剪贴功能为主。

社区更加活跃

  • 涌现出大量的推荐博客、教程和实践
  • 衍生出一些周围的相关社区
  • 公共知识库也有了雏形

发现了更多的杀手级功能

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提到过 Page Reference、Tags、Daily Notes、Focus 这些杀手级功能。不过随着对 Roam Research 的依赖逐渐增加、笔记数量逐渐增长,以下两个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管理知识。

Block Reference

Block Reference

和 Page Reference 一样,Block Reference 也是为了减少副本数量而创建的。而 Block Reference 基于的列表的细粒度更适合具体地提及过去的某件事情或者记录的知识点。以上图为例,3. 是 Page Reference 的效果,而 4. 是编辑状态的同样的引用。

引用曾经的任务安排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如果你某一天正在完成“曾经的规划中的一小步”,那么实际上这个内容没有必要创建为 Page,而是可以直接通过 Block Reference 引入到你一天的工作记录中。

Sidebar

Sidebar 允许你分析不同 Page 之间的共性

很多时候我们要将已有的知识提取、整合、再加工。那么这个时候分屏就会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而 Sidebar 的主要作用就是如此,它让知识的整理和分析更方便。

😐 仍旧存在的问题


昂贵的订阅价格
与国内市场并不匹配的订阅价格

Roam Research 目前的价格令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对资金并不充裕的学生)。相比之下,市面上绝大多数生产力工具都会有一个 Free Plan,能够给更多用户提供缓冲空间。

同时 Roam Research 比较有野心的五年订阅计划目前来说也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我认为,现在这个价格它不香

我申请的教育用户折扣已经通过了审核,为期一年(申请的是三年),半价。

最后就是,Conor 也多次提到了,未来不排除会提出 Free Plan 或者降价现有的方案,因此在此时选择入场可能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和周边工具暂时无法配套(生态)

Roam Research 目前的环境还是比较封闭的。尽管基于文本的设计从底层减少了这种影响,但是其大多数 Feature 是重新定义了语法。这导致:当你导出了所有文件以后,你却发现里面充斥着很多无法解析的内容。

另外就是,目前 Roam Research 的 API 还没有开放,因此其他工具还不能很好的进行相关的开发。

同义词问题

一个知识实体往往会对应多个名词,比如 “WW2” 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倾向于混合使用,而在 Roam Research 中,他们无法得到统一。(这实际上也是大多数同类软件的问题)

尽管有 Alias 的功能,但是 Alias 只是一个很弱的文本替换。如果你不“时刻紧绷着神经”注意这件事情,你往往会创造很多冗余的 Page。

有很多可能,但目前只是可能

Roam Research 生成自己能够做很多事情,比如:

  • 番茄工作法
  • 任务管理
  • 时间管理
  • 基于 Kanban 的项目管理
  • spaced repetition

但是实际上在每一方面它只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持——很多功能缺少优化,甚至是良好的设计。(比如番茄工作法的时钟固定在 25 mins)

显然这对不起它目前的价格。

对中文的原生支持不太好

Roam Research 的国际化工作暂时约等于零

第一个是分词,Roam Research 提供了统计字数的功能,然而会将连续的中文视为一个 “word”。因此字数统计对于中文使用者来说失去了意义。

另一个是搜索,中文的搜索是有缺陷的(尤其在 Block Reference 时比较明显)。除了用户避开使用这个功能,另一个解决方法是引入模糊搜索

Alternative

Roam Research 也算是“mixed”类型的应用了——混合了很多非原创想法——因此这些功能也可以被其他的产品复制过去,比如:

  • obsidian 也很诱人
  • RemNote 也非常好
  • 竞品有非常多在跟进(包括 Notion(但说实话他们不如做一款新的更适合))

实际上,目前类似功能的产品已经有 20-30 个,他们各有所长,其中也不乏开源且维护良好的。

因此,Roam Research 需要在价格、服务、不可替代性三者之间重新做出平衡——否则用户就会被其他的工具所吸引。

😀写在最后

在本文的写作之际,Roam Research 又发布了新的功能:它的 API 已经基本完成,此外增加 roam/js 自定义 JS 的功能。 可见 Roam Research 确实是一个拥有潜力,但还需要时间成熟的一款产品。

作为个人来说:抛开价格,我非常建议大家亲自尝试一下——不但在其产品,更在其思路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子弹还需要飞一会。

Roam Research 对我影响最大的并非“术”,而是背后的“道”。因此我也真诚的建议你不要迷失在某一款工具中,而是专注于内容和生产力本身。

希望以上的文字能够帮助你做出合适的选择。

📎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