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特菲尔德的施罗德住宅,可能比乌特勒支的米菲和钟楼还要有名一点。

动手能力


一切害得从高中数学说起。

某节课后,我做了个正12面体并得到了班主任“动手能力差”的评价,在我半大不大的心里埋下了证明自己的种子。虽说做的丑了点粗糙了点,但好歹这“歪12面体”我做出来了不是?

再后来一直到大学,我尝试了从加拿大拎回来的一堆木头块。这是北方木屋的一个简易模型,非常简易,只有吊桥的位置花了点时间固定,其他位置就和搭积木一样简单。这个小木屋陪伴了到我毕业,每每难以忍受武汉的酷热或是其他的,抬头看看好像能想起到北方森林和雪原上游荡的风。

回自己朋友圈考古发现的木屋遗照

它带个吊桥连接两段,栏杆和梯子等处非常脆弱,我没办法塞进行李里带回家。所以毕业和室友们摆摊的时候,我把它也放在摊子上卖了20块,我猜买走它的那位大姐并不能感受到这小房子上有什么心血或者是否珍贵。毕业卖了不少东西,这个最心疼。

去年深秋凡凡预约了施罗德住宅的门票,说要领我去看看施罗德住宅。我其实不是特别有艺术感,挺担心去了什么也看不懂的。不过一圈参观下来还是很震撼,临走欣然在纪念品处买了这两本纸模型跃跃欲试。

👈 施罗德住宅 / 红蓝椅 👉

我当时看着厚厚一沓的纸模型还挺乐观的,我觉得自己自己动手能力没那么差。毕竟我把它拼完甚至还拍了个视频,对吧?


施罗德住宅 

我不想不懂装懂讲这住宅,但还是有必要给完全不知道它的人简单科普一下。

里特菲尔德的施罗德住宅

施罗德住宅(Schröderhuis)坐落在我读书的城市,荷兰乌特勒支居民区里,大概在UCU和体育场附近,从UCU正门向西穿过高架桥底即是。它出自荷兰家居/建筑设计师里特菲尔德(Gerrit Rietveld)之手,设计建造于1924年,1985年房屋主人施罗德夫人去世,随后施罗德住宅成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二楼 著名的corner window和工作区

在施罗德住宅以及后续的一些设计中,里特菲尔德运用了很多红黄蓝和黑白的颜色,以及直线和直角的线条。如果你听说过蒙德里安的红黄蓝就会发现很多明显的荷兰风格派的烙印。除了色彩和线条以外,你也可以看到设计师对于空间可变性和实用性的思考和创意。住宅中安放着红蓝椅的复制品,也是非常著名的作品。

二楼 推拉隔板和孩子们的卧室

相较于一层多在细节处展示创意,二层灵活的空间组合更加惊艳。二层居住着施罗德夫人和她的三位孩子,白天需要兼顾工作室、起居室和活动空间等功能,夜晚则需要相对独立私密。这一切都通过推拉和旋转的板材实现,配合精心设计的大面积采光,让人觉得整个大平层虽然充斥着锐利的直线和直角,但仍然温暖而富有生活气息。

二楼 玻璃天井补充室内采光

总之这栋建筑横跨设计-建筑-艺术等多个领域,凭借超前的想象力和精巧的构思名垂青史,其模型至今仍是建筑学生的必修作业。

点击这里进入官网,云游施罗德住宅。


制作纸模型

这本纸模型是A4大小的,前后印有用荷法德英日五种语言介绍的设计师生平、作品和这栋建筑本身。再然后有一页简单的图纸和说明,并没有非常详细的教程。这里标记了三种符号,分别是不同类型的折叠线的刻法。

看了半天才看懂的图纸

切割部分一共有9张,都是比较厚的卡纸。为了这次手工,我准备了垫板、笔刀和白胶的基础组合。此外还会用到稍厚的纸壳板、牙签、镊子和钢尺,以及一些清理用品。

第一天拼完的四面墙

我按完全从下到上的顺序拼完整个模型后,觉得按标记的数字顺序拼接是最好的方案,至少不会落下某块忘记粘上,否则会出现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

组装好墙体就有大致的形状了

剪裁的误差会积累成细节的不匹配,最后在组装时就会出现缝隙和凸起,提醒想玩这个的同学务必务必精细雕刻 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2 ,不要试图用剪刀,要用笔刀配合钢尺。

不完美的成品,图中有几处瑕疵?

这个房子没有内部结构只是个壳子,从前到后我盖了整整两天,最后的成品虽然和我多年前的“歪12面体”如出一辙的粗糙,但看过的人都知道它是个房子,这也就够了。

The builder of a model experiences the essence of the original design in a way that can never be equalled by the study of drawings and photographs.

来自 纸模型封底

第一次拍+剪视频各种问题(包括手太胖),敬请谅解。3:49前都是絮絮叨叨一些废话,内容和上面写的差不多,后面是快进的制作过程。

【纸模型】我用两天盖了个房子|里特菲尔德的施罗德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