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大群里刚刚会用微信的长辈们发着诸如「早上好」、「祝大家幸福安康」、「和和美美」这些中老年表情包,配图一般都是菩萨、佛像、莲花、木鱼这样佛教相关的就觉得很土。其实佛法也可以潮的。

那天凌晨四点半,盘腿坐在瑜伽垫,背部颈部挺直,闭上眼睛凝视黑暗,周围静悄悄只有自己的呼吸声,焦虑、疲惫、妄念、幻想开始疯狂蔓延,算了还是躺下来拿刷手机舒服。五分钟还没到。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整个人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总想抓住些什么,哪怕是负面情绪。任何一个闪过的片段都会被本能地抓住然后想出个所以然来。原来定心是如此困难,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的杂念。

禅那:巴利语jhàna的音译。心进入不散乱的定境。简称就是汉传佛教中常说的「禅」。

佛教徒的唯一任务是追求真理。追求真理首先要求人们不带任何杂念地去看待它,然后赤裸裸地去面对。当我们有了负面情绪,采用的是躺下来让它自己消失后再继续的主动逃避方式。这样负面情绪依然藏匿着,等我们脆弱的时候再给一记闷棍。

内观禅修是其中一个让我们好好活着的方法。这里给和我一样想入门的同学推荐两本关于佛教和禅修的书。


先介绍第二本。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主导了一个八万四千佛典传译项目:「目标是将所有佛陀的教言翻译为现代语言,并免费与大众共享」。

《八万四千问》从认识佛教开始,解释了我们常听到却不知其所以然的一些佛教语言,比如「业」、「轮回」、「缘起」、「轮回」、「皈依」、「乘」等。仁波切告诉读者们如果学习了佛法会怎么看看待当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用佛法的角度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这一次是佛法主动来接近大众,书中有很多我们其实很感兴趣的问题。

「为什么我在这里?」

「佛学中是怎么解释宇宙起源的?」

「有些朋友尊敬佛法,但是下不了决心皈依,因为他们担心皈依后被佛教的戒律所束缚,失去想做什么的自由。仁波切可佛就此开示?」

「佛教中是如何定义“自我”的?」

「皈依佛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吗?」

「我们有时工作繁忙,且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还能修行佛法吗?」

「您为什么有女朋友?谈恋爱的时候,您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爱情?」

「……」

本书的开头直接点明,自己的心识是最大的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一个情绪的深坑里,虽然仁波切的回答没有直接说我的事情,但教了我如何看清真相。看清了我掉进了什么样的情绪陷阱,既知之,方能破之。拆解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知道自己的潜意识有多么可怕,该如何调服内心与痛苦共存。

现在人的批判注意精神有点过,所有事情出现了会第一时间大惊小怪然后进行各种批判,其实是这件事对他本人的一些冒犯,或者是他自己觉得不爽的地方。我们在很多的时候都是这样不会全面去看事情本身就下结论,然后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只能做出这种水平的评价。比如说「渣男」、「绿茶」这些词的脱口而出,扣上帽子就不会再有其他评论。确实有些人有些事很不地道,但只用这些很低能的词来结束一些谈话,还是很可惜,毕竟人性是如此复杂,不应该这么简单粗暴。佛法的包容也体现在这里,它直面所有的问题,给出看待的思路。而让我们的生活不再总是被逃避和沮丧填充,逃避往往是悲剧的开始。比如我很胖受到了多余脂肪的困扰,那么我应该做的不是抱怨现在食物有那么多脂肪热量碳水让我欲罢不能躺在床上哼哼唧唧,而是承认自己胖然后去做减脂运动。

最后是书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段:

「把三四根木棍立在一起,顶上放块木板,这时如果再在木板上放只杯子,突然间那就成了桌子。如果你坐在上面,它就成了椅子,而桌子突然不复存在,正像它突然出现一般。所以桌子或者椅子都是暂时性组合在一起的,然而,除了这样暂时而转瞬即逝的聚合物之外,没有一个初始的桌子或椅子。」

这本书很轻薄,很方便随身携带,每一次看都有会有新的体会。

《八万四千问》豆瓣链接


有了《八万四千问》的一些体会之后,下面来介绍第一本。

德宝法师的《观呼吸》。这是一个保姆级的教程,不仅仅教你怎么喘气。这本书分了三个部分,通篇说的都是「专注自身」。

第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禅修不是什么并且花了比较大的篇幅,有点劝退的意思。

其实我们对佛法的误解还是挺深的。比如佛祖教我们戒掉贪嗔痴,我们却在点儿背的时候花大把钞票买香去供奉,求名求利求转运,不知道佛祖会怎么想。我们不能只解决当下的问题而不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如果思路从一开始就是错的那该如何自处。同时我们把痛苦的因看成快乐,这是对生活很大的一个误解,比如吸烟的时候还是很快乐的,但它是肺病的一个苦因。

这部分最重要的内容是,修慈心,复仇和诅咒都会反噬。想解脱首先要专注地去净化自己,而化解敌意的最好方式是解决敌人最迫切的需求。

「当你憎恨某人时,你心想:“让他难看,让他痛苦,让他失败,让他贫穷,让他默默无闻,让他没有朋友,让他死后转生恶道,永世不得超生。”不过,实际发生的状况却是,你自己的身体产生有害的化学物质,使你感到痛苦、心跳加速、紧张、脸部表情扭曲、没有胃口、失眠与闷闷不乐。你自己已经先受其害,你希望敌人尝到的那些痛苦,你都一一经历了,同时你也无法看清楚事实。」

第二部分很硬核,把每一次禅修练习的步骤分解,教授如何规划,如何调整身心。

「虽然禅修有许多主题,我们强烈建议你从专注于呼吸开始,以达到某种程度的基本定力。」观察呼吸这件事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通过这个方式来培养专注力。呼吸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选择观呼吸来作为禅修训练,也是代表注重当下。

基础动作是数息。

(1)吸气时,数“一、一、一、一……”直到肺部吸满新鲜空气;呼气时,数“二、二、二、二……”直到肺里的新鲜空气吐尽为止。接着,再吸气时,数“三、三、三、三……”直到肺部吸满新鲜空气;再呼气时,数“四、四、四、四……”直到肺里的新鲜空气吐尽为止。如此数到十,然后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心能集中在呼吸上为止。

(2)第二种数息的方法是快速数到十,在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时,吸气;接着再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时,呼气。换言之,一次吸气你要数到十,一次呼气也要数到十。如此重复,直到心能集中在呼吸上为止。

(3)第三种数息的方法是用累进的方式数到十。这一次,吸气时,数“一、二、三、四、五”(只到五);接着呼气时,数“一、二、三、四、五、六”(只到六)。然后再吸气时,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只到七),再呼气时,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只到八)。接着吸气时数到九,呼气时数到十。如此重复,直到心能集中在呼吸上为止。

(4)第四种数息的方法是采取一个长呼吸。当肺里吸满空气时,在心里数“一”,之后呼气,直到肺里的新鲜空气完全吐尽,在心里数“二”。接着,当肺里吸满空气时,再默数“三”,之后吐气,直到肺里的新鲜空气完全吐尽,再默数“四”。像这样一直数到十,然后再从十数到一。再从一数到十,之后再从十数到一。

(5)第五种数息的方法是呼与吸合起来数。当肺里的新鲜空气吐尽时,在心里数“一”,这一次你应该将吸与呼当成一次。接着,吸气、吐气时,默数“二”。这种数息的方式应该只数到五,然后再从五到一。重复这个方法,直到你的呼吸变得细微与安定为止。

不过数息相当于一个婴儿学步车,当学会了走路就要摒弃它了。

禅修的「目标是把潜在的善德完全开发出来。这个目标有五个要素:净化内心、摆脱忧愁、解脱痛苦、实践究竟寂灭的正道,以及由遵守正道而达到快乐。」

第三部分相当于参考答案,主要讲在禅修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处理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对待身体上的疲劳。第十一、十二章专门讲了如何处理分心问题。

最后对待禅修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下面是《观呼吸》中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段,意思是,心态摆正了,再上不迟。

「讽刺的是,唯有当你停止追求平静时,真正的平静才会来临——这又是另一个矛盾。当你放下追求舒适的渴望时,真正的满足才会生起;当你不再兴奋地追求满足时,生命的真实之美才会降临;当你能够不带幻想地觉知实相,并且承担所有痛苦与危险时,才会达到真正的解脱与安稳。」

《观呼吸》豆瓣链接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