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少数派读书月「我读过的好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读书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我们为什么要读传记?从人类诞生伊始,便对强大和荣耀有着本能的崇拜,正是因为人类文明不停地在各领域诞生出足以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天才,才让我们从蛮荒矇昧中走出,从茹毛饮血到而今的万物灵长。

试图追忆这些天才星光璀璨的一生,能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靠近伟大的可能,更是去了解这些天才是如何以常人的状态生活又如何创造的。本文将为大家五本与人类文明史上的各个领域天才相关的作品,这些领域涵盖:文学,科技,电影,体育,哲学。

博尔赫斯大传

  • 作者:[英] 埃德温•威廉森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品方:99 读书人
  • 译者:邓中良/华菁
  • 出版年:2016-5-10

他已经不再相信自由意志,而是喜欢重复卡莱尔的这句名言:「世界历史是我们被迫阅读和不断撰写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面我们自己也在被人描写着。」

博尔赫斯《虚构集》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由于拉丁美洲整个处于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下,这也推动了整个拉美文学爆炸的发展。其中代表性的人物科塔萨尔,马尔克斯,富恩特斯与博尔赫斯。

1899 年出生的博尔赫斯是这群人里的先驱和引导者,而这本《博尔赫斯大传》便是一部试图描绘并解析博尔赫斯一生创作与思考的作品。作者埃德温在写作时明显发现,尽管博尔赫斯作品众多并且涉猎甚广,甚至不少虚构故事带有哲学性质的幻想,例如宇宙为无穷图书馆(这很容易让人将其与他图书馆管理员的身份联系起来),而博尔赫斯晚年时的失明更加深了他本人的传奇色彩,人们更容易联想到那位古希腊最有名的目盲行吟诗人——荷马,尽管存在着诸多神秘主义色彩,但依然有着一些线索将它们一一串联起来。而这些线索就是博尔赫斯本人的经历。

就连博尔赫斯本人也在《文学信念之主张》里写到:「...... 所有的文学归根结底都是自传性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富有诗意的,因为它们都表现出一种命运,它们都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命运。」因此,埃德温也试图在书中解构博尔赫斯,结合他创作作品的内容与当时所经历的事情,给出他那时的所思所感。整本书也被分为剑与匕首(1899-1921)、恋爱中的诗人(1921-1934)、地狱(1934-1944)、地狱天堂篇(1944-1969)、失而复得的爱情篇(1969-1986)。

永生是无足轻重的;除了人类之外,一切生物都能永生,因为它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永生地意识是神明、可怕、莫测高深。

成为乔布斯

  • 作者:布伦特·施兰德 / 里克·特策利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 原作名:Becoming Steve Jobs
  • 译者:陶亮
  • 出版年:2016-10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You can praise them,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disbelieve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About the only thing that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invent. They imagine. They heal. They explore. They create. They inspire.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Maybe they have to be crazy. How else can you stare at an empty canvas and see a work of art? Or sit in silence and hear a song that's never been written? Or gaze at a red planet and see a laboratory on wheels?

We make tools for these kinds of people.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at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这是曾经在 Apple 官网上展示的序言,其中一部分出现在了一支名为《Crazy Ones》的广告片上。每每听到这段背景念白依旧会浑身颤栗。

每当提到关于乔布斯的传记,很难不陷入与《史蒂夫·乔布斯传》这本早在 2011 年出版的作品的比较中。《史蒂夫 · 乔布斯传》是乔布斯唯一官方授权的版本,然而这里更多的可能性是该书的作者 Walter 在之前曾创作过《富兰克林传》《爱因斯坦传》。而《史蒂夫 · 乔布斯传》出版后也被不少与乔布斯本人亲近的人(例如:Tim Cook、Jony lve 等)表达了不满。相对而言《成为乔布斯》这本书的作者 Brent 是乔布斯本人最熟悉的记者之一,此外本书的广告语也为「最熟悉乔布斯的那群人唯一推荐的一本传记。」

相较于前一本书更集中描写乔布斯的传奇性和故事性,Brent 更关注的是乔布斯如何成长的,前言里是这样的写的:

既然史蒂夫是如此的前后矛盾、鲁莽冲动、固执己见、不顾他人感受,并被赶出了自己一手建立的公司,他又如何最终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 CEO ......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史蒂夫本人并不热衷于探讨。尽管史蒂夫善于自我反省,但他并不喜欢追忆往昔,他曾在邮件里对我说:「回顾过去没有什么意义,我情愿向前看。」

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必须分析他是如何改变的,在谁的影响下做出了改变,以及他又是如何将心得体会运用到公司的运作中去的。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十章 「跟着直觉走」,描述了在千禧年前后的乔布斯是如何改善战略占有原本微软计划占领的市场的。盖茨在消费电子展上描绘了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通,电子产品使用触摸屏和智能软件的愿景后,Apple 以其极强的执行力进行推进:暂且搁置对 iMovie 的完善(事实上这是乔布斯对自己之前决策的自我否定,他最终听从了团队的意见),将注意力集中在数码音乐领域,并收购了 SoundJam(相较于之前 Apple 一直习惯自行打造软件,这一次相当于又突破了之前的自我设限),后续将其改造成了众人皆知的 iTunes。

天才尽管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与能力,然而能够让他们成就伟大的是成长这个字眼,在和世界交手中不断重新打磨自己,而这本书正是关于乔布斯如何做的。

我心深处

  • 作者:伍迪 · 艾伦 / 史提格 · 比约克曼
  • 出版社:雅众文化/ 新星出版社
  • 原作名:Woody Allen on Woody Allen
  • 译者:周欣祺
  • 出版年:2016-12

你也许厌倦了通常意义上的传记叙事节奏:主人公从出生的家庭故事到如何长大受到社会影响,最后作出一番事业,鉴于 2020 年出版的《Apropos of Nothing》还没有太多的评价,那么或许《我心深处》将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全书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最简单的 Q&A 形式,而时间线则是伍迪艾伦的作品。

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继卓别林后最杰出的喜剧天才。

你或许不怎么熟悉这个名字(虽然这让我有些吃惊),但伍迪艾伦导演的电影却享誉世界获奖无数。从《星尘往事》到《汉娜姐妹》,从《安妮霍尔》到《午夜巴塞罗那》,从《午夜巴黎》到《爱在罗马》,美国影史的近三十年都有伍迪艾伦的身影,你会吃惊于他的创作生命力如此顽强。

伍迪有着多重身份,最开始是作家,剧作家而后面参与到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出演电影,最后有着他为世人所知的导演身份,除此之外作为爵士乐的死忠粉的他每周一还会去乐队演奏单簧管。

书中并没有提及太多的奇闻逸事,每个问题都是从作品发散开去,对音乐、艺术、宗教、政治的各种看法。当我读到时吃惊于伍迪艾伦近乎熟悉美国与欧洲各大导演的作品以及影史,就观影数量而言庞大得令人吃惊,这或许就是他之所以能信手拈来各类典故与擅长画面构图的部分原因吧。

记得最震撼我的影片是《午夜巴黎》,在美妙的幻梦里男主人公吉尔返回了他梦寐以求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代里与菲茨杰拉德,毕加索和海明威交谈,迷恋上了阿德里亚娜而久久不愿离开,最终爱上了巴黎这座城市。而在之后伍迪的不少电影中我也同样发现了类似的主题,直到看见书中他说:「我曾经说,如果我的电影存在任何主题的话,那一定是现实和幻想之间的落差,这在我的电影中非常常见。我想这可以归结于一点,那就是我讨厌现实。但很不幸的是,现实是唯一能让我们吃上一顿美味的牛排晚餐的地方。」

我非常欣赏中产阶级,我并不推崇艺术气质,我认为那只是与生俱来的好运气,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不会盲目地抬高下层阶级,因为我常常觉得他们充满偏见和无知。中产阶级是努力的,尽管没有很高的才华和天赋,也没有商业天赋 ,但他们通常很友善。激烈地抨击中产阶级的总是那些艺术家,他们依仗着不劳而获的优势批判别人,只因为他们天生怀才,就可以看不起那些做着寻常工作的人,这是一派胡言。要不然他们就自以为肩负着用艺术拯救世界的使命。

迈克尔 · 乔丹与他的时代

  • 作者:张佳玮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14-4

这本书的封面实在是太扎眼了,即便是我写文章的时候把封面图放上来也有着类似的感受,而这抹异常扎眼并不温和的红,正是公牛或者乔丹的写照。最近随着《最后之舞》的热播,迈克尔乔丹这个久违的名字重新出现在世界球迷的面前。

篮球的迷人之处除了给人以恍若置身角斗场的紧迫感外,还有真实不虚的肌肉碰撞,充斥着为胜利而留下的血和汗,到了最后还有类似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的飞翔。而这些瞬间 NBA 最初是透过乔丹传递给世界的。

6 次 NBA 总冠军,6 次 FMVP,2 次奥运冠军,5 次 MVP 以及 十次得分王。倘若你熟悉 NBA 历史你完全清楚这样的荣誉即便是在那个拥有漫长历史的 NBA 也是首屈一指的。即便你不熟悉 NBA,那么乔丹这个名字也应该是很多球迷最初和篮球接触的原因。

《迈克尔乔丹和他的时代》这本书的素材来源大部分是赛场资料,访谈视频资料等等。很遗憾对于远在重洋之外的绝大部分国内篮球作者而言,没办法经常接触到一线 NBA 球星,更没办法马上得出那么多丰富的资料,但作为中文写作者而言,张公子的篮球领域写作绝对是值得一看的。

或许是早年多喜爱金庸古龙小说的缘故,书中字里行间总透着些武侠的韵味,看得很是爽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篮球信息的匮乏,对技术动作球场数据的分析依然值得称道。

那时,谁会想到一年之后,乔丹离开奥本山时,背后立着底特律活塞的墓碑呢?

某种程度上是对手,某种程度上是老师。他们阻断了乔丹的命运,但一如他们的钢铁机械一样,他们锤炼了乔丹。他们给了乔丹此后应有的一切:除了飞翔,技艺和聪慧,还有愤怒,憎恨,残忍,力量。1991 年夏天,可以从此道别了,底特律活塞——

至少对乔丹来说,是这样的。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

  • 作者:瑞·蒙克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品方:启真馆
  • 副标题:天才之为责任
  • 原作名: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
  • 译者:王宇光
  • 出版年:2011-6

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就像一扇沾满灰尘的窗户,每个想透过窗户窥视他的人,最后都只能看见自己模糊的影子。

如果是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天才排行榜而没有维特根斯坦存在的话,那么你可以放心地质疑榜单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了。本书作者 Monk 是南安普顿大学的教授,研究的领域包含:数学哲学,分析哲学。正是因为作者同样在该领域有着深耕,才能写好这一本书,而后 1991 年 Monk 也因这本书而获得了达夫库帕奖。

《维特根斯坦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个问题:即学术与生活之间的间隔。撇开学术不谈,维特根斯坦本人传奇的一生也足以让许多人产生兴趣,在了解了维特根斯坦的经历后他们很难不对维特根斯坦的学术思想感到好奇,然而直接去拜读他的著作的大部分人会发现实在是过于晦涩难懂,因此本书的作者试着解决这部分问题。因此序言里作者提到:「本书的目标就是为这条沟壑架上桥梁。我希望同时描绘他的生活和工作,从而说清这个人是怎样做出这种工作的,并呈现出————许多读维特根斯坦著作的人本能地感觉到————他的哲学关切与他的感情和精神生活的统一。」

维特根斯坦出身富庶,他的家族在某个时期甚至可以称得上欧洲数一数二的富有,而他却依然和家里断了联系,不接受家庭给予的资助独自生活。而后因为期望对现实世界有所贡献而参加了一战,被俘获释后执意到一个偏远的乡村任教,而后辞职做园丁盖房子,最终隐居海边。人生经历而言算得上丰富,不仅如此学术上他由数学入门,师从罗素,两人始终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尽管创作出来伟大的哲学作品却无人问津,到最后被剑桥的诸多哲学教授视作珍宝,开创了新的哲学流派。

你可以从他的经历看得出他的一生始终在承受自己内心的煎熬挣扎,一面不停地意识到自己的无能(虽然这在我们常人看来不能理解),而另一面也不断和自己的人性进行抗争。以求得知行合一。

如果我不快乐,而且知道我的不快乐反映了自己和实际生活间的严重分歧,我就什么也没解决;我将在错误的轨道上,永远找不到摆脱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混乱的出路,只要我没有达到那至高的和关键的洞见:那种分歧不是实际生活的错,而是我这个人自己的错…… 达到而且坚守此洞见的人,一次次努力照此洞见生活的人,是有宗教性的人。 照这种观点,不快乐就是挑出自己的错:人的悲惨只能是自己的「低等和腐烂」的结果;有宗教性,就是认识到自己的不配,并且担负起改正的责任。

写在最后

每当我阅读这些传记文学时,内心总会涌起某种磅礴的情感,类似于置身深海时看着直视幽暗深邃的海沟,感到自己是如此地渺小。而鼓起勇气靠近时,却又能感受到巨大的力量。茨维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说:

在生命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就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封面图来自 Photo by Alfons Morales on Unsplash

> 参加少数派读书月 征文活动,分享你读过的好书,得到阅读器、Kindle Paperwhite 等你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