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少数派读书月「我读过的好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读书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从台伯河畔的七丘之城到横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从内忧外患中崛起的罗马共和国到风雨飘摇中灭亡的罗马帝国,古罗马的波澜壮阔和跌宕起伏对历史爱好者来说非常值得品会。
去年年初开始尝试罗马史的主题阅读,到现在涉猎了二十多部,当然这些对于罗马史的阅读只是一个开始。这里想要介绍其中几本我认为值得一读的书籍,希望能帮助到对罗马史感兴趣的你。
《罗马帝国衰亡史》爱德华·吉本
两百五十多年前,吉本坐在罗马城的古迹里沉思默想,要为这座永恒之城书写历史,历时16年终于完成这部皇皇巨著。即使今天看来书中许多观点已显落伍,但毋庸置疑这部书仍是不朽的罗马帝国史之作,想要全面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完全可以一读。
这部书从奥古斯都治下的罗马帝国写起,直至东罗马帝国灭亡到教皇重新控制罗马。书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角度展现了罗马帝国 1500 多年由盛而衰直至毁灭的全过程。此外,吉本还用大量笔墨追溯了与罗马产生交集的各蛮族的历史,如日耳曼人、哥特人、匈奴人、蒙古人等。吉本认为蛮族入侵是罗马帝国灭亡的外在因素,故而书中将各蛮族入侵罗马的方式方法和重要战争一一道来。书中的第三条主线是宗教,主要是基督教的建立、发展、分裂到控制罗马,也有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十字军东征。
虽然吉本没有直言基督教是罗马帝国灭亡的内部因素,只说基督教是帝国灭亡的受惠者,但书中对基督教的殉教、神迹和圣徒、宗教法庭、基督教带给中世纪的黑暗等方面的抨击已然体现吉本对于基督教的态度。比较可惜的是,目前全译本仅有台湾译者席代岳的版本,但译本质量实在一般,不少内容读来佶屈聱牙,也有很多读者提出其纰漏处甚多,据说商务印书馆的节译本质量要好不少,期望以后能出全译本。
《罗马史》特奥多尔·蒙森
关于罗马帝国可读《罗马帝国衰亡史》,而上溯至罗马王国和罗马共和国,可以读蒙森的《罗马史》。
蒙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学家,国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五卷《罗马史》为蒙森德语著作前三卷,内容上依次为罗马的起源和罗马王政,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布匿战争和征服东方,格拉古兄弟改革、马略和苏拉,以及内战和恺撒。在以时间顺序记叙历史之外,书中也论述了罗马各阶段的法律、宗教、农业、经济、艺术和文学等,在罗马的全方位研究上可谓既广泛又深入。
私认为第三卷和第五卷最是精彩。第三卷写布匿战争、对安条克和马其顿的战争,罗马终于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彼时正是共和国的巅峰,希腊和小亚细亚诸国皆臣服其下。待到共和国末年,马略、苏拉、庞培、克拉苏、恺撒相继登场,经过几十年明争暗斗的内战,恺撒独揽大权,蒙森对恺撒给予极高的评价「罗马的新君主、罗马-希腊文明整个领域的始皇帝」。在第五卷倒数第二章《旧共和与新君政》,生活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全盛时期的蒙森对恺撒的君主制满是赞美之词,认为罗马「真正的民主理想反而需要恺撒的君主制来实现。」可惜这套《罗马史》和席本《衰亡史》一样,翻译不尽如人意,全本又没有其它选择,实在有些可惜。
《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凯尔·哈珀
第一本(也是我所读的唯一一本)从气候变化和传染病的角度研究罗马灭亡的著作。
关于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向来有多种观点,哈珀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论述,运用最新的气候学和遗传学证据来论证罗马的灭亡。从罗马帝国巅峰的2世纪到拜占庭帝国的7世纪,火山、太阳周期、不稳定的气候和致命的细菌病毒塑造了罗马的命运。
在罗马帝国繁荣的早期,气候最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稳定而适宜农业发展。待到三世纪危机时,同样是气候开始动荡的时期。等到查士丁尼时期的「晚古小冰期」,气候越来越不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庞大的罗马帝国受此影响而愈发衰落。此外,罗马帝国历史上爆发了三次大瘟疫,即 166 年安东尼瘟疫,249 年西普里安瘟疫和 541 年的查士丁尼瘟疫。三次瘟疫不仅有惊人的死亡率,还绵延多年,使得帝国人口大幅锐减。尤其是已被证实为鼠疫的查士丁尼大瘟疫,据推测查士丁尼大瘟疫造成帝国近一半人口死亡,使得已经风雨飘摇的拜占庭帝国更为艰难。
罗马的兴起和衰亡提醒我们,人类的命运其实与自然息息相关,气候变迁和疾病瘟疫在背后书写历史。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玛丽·比尔德
与一般的罗马共和国史从罗马的古老起源或者建城传说写起不同,比尔德选取了公元前 63 年的「反喀提林阴谋」为切入点,那一年是「西塞罗的人生巅峰」。西塞罗可以不经审判就处决喀提林共谋者,反喀提林阴谋的残酷镇压恰恰体现了元老院和罗马人民这两个共和国基石之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
之后作者将讲述拉回到所谓的罗马奠基者罗慕路斯,再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公元前 753 年到公元 212 年的罗马历史。比起有关古罗马的历史,这本书确实更像是「与罗马元老院和人民的对话」。比尔德不太关心罗马的政治制度,也对军事扩张着墨不多,而是从选取的历史事件来分析罗马当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状况。
书中以审慎的态度分析史料,又通过丰富的考古、铭文、纸草等资料来描绘出一个多维立体的罗马。需要一提的是,这本书虽然条理清晰、流畅好读,但我认为并不适合一个对罗马史一无所知的人来阅读,如果对罗马史有一些基础的了解,读起来会更畅快。
《卢比孔河:罗马共和国的衰亡》汤姆·霍兰
源自亚平宁山脉的卢比孔河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作为意大利本土和山南高卢的分界线,为确保罗马共和国不会遭到内部攻击,当时法律规定任何将领都不得带领军队越过卢比孔河。
本书通过恺撒在公元前 49 年率领高卢军团跨越卢比孔河而将罗马共和国带向内战这一事件,聚焦于共和国后期军队寡头崛起到走向衰亡的历史。意在独裁特权的苏拉、庞培、克拉苏、恺撒,想要捍卫共和国理念的西塞罗、加图……这是群星璀璨的时期,却也是阶级对立、矛盾重重的时期。野心、背叛、牺牲和权谋,勾勒出共和国晚期的社会和政治生态,也最终将共和国置于毁灭。
《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彼得·希瑟
罗马帝国的衰亡原因一向是史家热衷的议题,希瑟通过综合半个世纪以来对罗马和蛮族的研究成果,来探究罗马帝国的终结。
书中第一部分从帝国和蛮族的视角回顾了罗马帝国从建国到公元 300 年前后的历史演变,指出帝国政体和政治经济方面的局限性。第二部分从哥特战争开始,详叙匈人入侵欧洲对罗马的影响,尤其是匈王阿提拉带来的战乱对罗马帝国破坏巨大。第三部分则是匈人帝国的灭亡造成欧洲各蛮族势力蠢蠢欲动,已是强弩之末的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瓜分下丧失政权权力,最终走向解体。
在希瑟看来,匈人势力在欧洲崛起的影响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诱因,而日耳曼人各部落借匈人挑起的势头入侵罗马,而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书中最后提到,「帝国采用的统治方式有一种产生逆转的内在倾向」,正是帝国和日耳曼世界长久以来的关系最终使帝国毁灭。整体而言,这本书有着较新的研究成果和严谨的考证,通过翔实的史料分析和数据论证挑战以吉本为代表的「强调内部因素」的帝国灭亡原因论,非常值得一读。
《奥古斯都》约翰·威廉斯
「命运使我成为奥古斯都,而我将这名字铸成永恒。」
以书信体形式写成的一部小说,借奥古斯都身边众人之笔描绘罗马帝国第一位「元首」从恺撒之死到生命终点时波澜壮阔的一生。奥古斯都身边的亲信,政敌西塞罗、安东尼、克莉奥佩特拉,文学大师维吉尔、赫拉斯、奥维德,奥古斯都的妻子、情妇、女儿、幼年保姆等等,这些人的叙述共同塑造了一位帝国之主的形象。小说可以看作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凯撒被刺身亡后奥古斯都登上罗马权力之巅的过程。第二部分是奥古斯都身边人对权力的明争暗斗,连他心爱的女儿都走上企图颠覆他的道路。最后一部分是奥古斯都的自述,吐露了他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心声,道出他对人类本性与罗马命运的沉思:「罗马不是永恒的,这无妨。罗马将会沦陷,这无妨。野蛮人会来征服,这无妨。曾经有过罗马的一瞬,它将来不会完全死灭;野蛮人将会变成他征服的罗马;那语言将会驯服他粗野的土话;他毁掉的景象将会在他血里流淌。」
奥古斯都,这位罗马帝国的缔造者、罗马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的奠基者,牺牲亲情、爱情、友情,将一生奉献给挚爱的帝国,当他抓住命运的那一刻,罗马和奥古斯都之名便注定成为永恒。
结语
罗马的兴起和衰落在今天仍然是西方历史研究的重要话题,罗马史的阅读注定是漫长的旅程。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想要走进这段煌煌千年、风云变幻的历史,愿你能从旅程中得到乐趣。
> 参加少数派读书月 征文活动,分享你读过的好书,得到阅读器、Kindle Paperwhite 等你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