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精选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这是一篇非常长的文章,建议收藏以后慢慢看 :)
另外,我为本文做了一张歌单,可以点击 这里 收听。
写在前面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我们所谓的「后摇」吗?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觉得,那种没人唱的、只有乐器的、而且显得很「致郁」的,就是后摇。看看那些收藏量、试听量都很高的后摇歌单的标题:
「一只孤独的巨兽在深海里呼喊」
「北欧后摇氛围,如梦似幻的落寞之旅」
「静默且孤独的灰色呐喊」
「寂寞哑语的孤独患者」
「后摇——抑郁症患者的药」
……
无法否认的是,现在大多数后摇音乐给人的感觉就是上面那样。但事实上,在大部分人把后摇当做一种音乐风格的时候,那只是过于简单粗暴的理解。
后摇远没有那么简单。
我个人认为,它实际上代表的是一场从 1991 年开始,到 1997 年结束的「反摇滚」运动。同时也代表的是一种对音乐不断探索的精神。
「Post-Rock 后摇滚」这个词的出现
后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 1994 年。而创造这个词的人,叫做 Simon Reynolds,是一名音乐评论人。
在 1994 年 3 月的《MOJO》杂志中,他在评论英国乐队 Bark Psychosis 的首张专辑《Hex》中创造了这个词——Post Rock。后来又在之后另外的几篇文章里对这个词的意义进行了更多的阐释。
当时,Simon Reynolds 发现越来越多摇滚乐队,开始在歌曲中加入別的类型音乐风格元素。
酷派爵士、即兴爵士、氛围音乐、雷鬼音乐(主要集中在混音技术上),或者 70 年代的前卫摇滚等等多重的风格,都成为了当时一批乐队的创作元素。
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乐团 Bark Psychosis 的专辑《Hex》。
这张专辑的音乐与传统摇滚有相当大的区别,这些区别后来也成为 Simon Reynolds 在文章中对 Post-Rock 后摇滚所下的定义:
使用传统的摇滚乐器,达到一种非摇滚的目的。
不再注重吉他要做出强烈的 Riff 跟和弦,单纯将吉他作为一种音色来推进乐曲、烘托气氛;以及加入一些电子技术,例如采样器、MIDI等。
其实我拼了老命去翻译当时的文字,也不一定说得清。
总之,从这个时期开始,摇滚乐团中吉他的作用,不再是做主要旋律的呈现,而是跟其他所有的乐器一同,融入一种「氛围的烘托」之中。
听听专辑《Hex》中的这首《Absent Friend》,大概能感受得到(听说这张专辑是窦唯做音乐的进程中一个重大的分水岭)。
所以最初的 Post-Rock 后摇这个词,仅仅是一个音乐评论人,在形容一批拥有同样音乐实验精神的摇滚乐队时,在杂志上硬生出来的而已。
谁知道后来被《The Wire》杂志开始持续而系统的介绍,才变成一个被正式采用的词语。你可以把 Post-Rock 这个词,看做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
但是,这个词确确实实反映了摇滚乐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Post-Rock 这个词最早的出现,并不单指一批乐队所做的音乐的方向,同时它还是一场运动。
这是一场对摇滚乐进行革新和反抗的运动,而且在 Post-Rock 后摇滚这个词出现之前,就已经在进行了。
Post-Rock 后摇滚运动的先驱者们
在 80 年代 - 90 年代过渡的这个时期,传统摇滚乐音乐创作的模式,比较接近于「主旋律-桥段-主旋律-桥段」的乐曲结构。
但当时有两支乐队,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音乐专辑。
那就是 1991 年发行的两张专辑,Slint 的《Spiderland》和 Talk Talk 的《Laughing Stock》。这两支乐队是这场运动里先驱中的先驱,很多人都称他们为「后摇鼻祖」。
都是所谓先驱,但这两张专辑却差别非常大。
首先是 Slint 的《Spiderland》,可以说是音乐史上第一张「后摇滚唱片」。这张专辑,整体的风格偏向黑暗、病态,非常氛围化、情绪化。
好几首曲子都有着阴森诡异的旋律,吉他的 Riff、噪音的处理,都给人一种怪诞的感觉。但也正因此才显得非常迷人。
另外,整张专辑还有着非常浓厚的数学摇滚色彩。专辑混合了多种风格,例如噪音、前卫、电子乐……所以编曲的结构比较复杂,节奏感也比较不规则、不自然。
除了数学摇滚,甚至有时候听着听着,还能感觉到一点朋克气息。这张专辑中我最喜欢的,是这首名为《Good Morning Captain》的歌曲。这首歌是对英国诗人塞缪尔(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诗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致敬而作出的。
讲完《Spiderland》,接着来说说 Talk Talk 的《Laughing Stock》。
把它放现在来听,你根本不会觉得这是后摇,会感觉这张专辑的风格更接近爵士乐。
其实,这张专辑是 Talk Talk 从合成器流行乐转型的作品。他们将氛围音乐和爵士乐进行了融合,做出了这张专辑,所以确实爵士乐的元素会更多一些。从表达的情绪上来说,这张专辑和Slint的差别就在于,它的主题散发着真善美和爱。听起来给我的感觉也更舒缓,更空灵。
这两张作为「后摇鼻祖」的专辑,虽然表达的主题和情绪可以说是相反的,但它们更是有着非常一致的共性,那就是对传统摇滚的「反叛」.
反叛体现在哪里?
最明显的,就是这两张专辑的吉他演奏,更注重氛围营造,很少出现 Solo 或者很强烈的 Riff 演奏桥段。另外,编曲打破了传统摇滚的常态,更加的自由随机,更注重层次感和整体感。而且人声也不再是重点,而是跟音乐氛围融合在了一起。这种反叛,影响到了后面非常多乐队的创作。
所以,后来被 Simon Reynolds 称为「Post-Rock」——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后摇」——这场运动,也就开始了。
在那个时期,越来越多的乐队开始在音乐上做着各种各样的实验,看看能把摇滚乐变化成什么样子。上述这些乐队的作品或多或少还能有着比较相类似的音乐性,可以被分类到一起。但在后摇这场运动中的先驱,可不仅仅就这样而已。
必须要提到的就是更叛逆、更具有破坏性的乐队——Tortoise,乌龟乐队。
巧的是,Tortoise 也被称为「后摇鼻祖」。
Tortoise 在 1994 年也发行了一张同名专辑,这张专辑可以说是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专辑内的音乐元素超级丰富,吉他、氛围、爵士、电子、迷幻、噪音甚至还有古筝,都被乌龟给用上了。
这张专辑比起上面提到的专辑而言,更具有实验性质,更先锋也更激进,容易让人听了有一种「哇靠这是什么神经病哈哈哈太屌了」的感觉。
而他们在 1996 年发行的专辑《Millions Now Living Will Never Die》,则是完全突破了摇滚乐的限制。
其中尤其以《Djed》为标志。
长达 21 分钟的乐曲,几乎将各种风格、元素、乐器、声音杂糅到了一起,却还能有着绝妙的平衡以及难以言喻的美感。
至少就我而言,听出来爵士乐、电子乐、电影配乐、前卫摇滚、氛围音乐、噪音……等等风格,还有各种各样奇怪的器物、电影采样。总之其中包含的元素和声音类型实在太丰富。尽管如此,这 21 分钟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无聊的地方。在认真仔细地听完一整首歌以后,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不属于我的人生。
至此,我要说的关于这场运动中的先驱们,就差不多结束了。
无论是 Talk Talk、Slint、Stereolab 还是 Tortoise,他们都或多或少是以一种「解构重组」传统摇滚的理念来进行创作,那么多乐队将各种风格和元素进行重构和拼贴,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在这之后,类似的乐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始了对传统摇滚的探索。
一众乐队包括 Isotope 217、Trans Am、Rome、The Sea and Cake、Flying Saucer Attack……有兴趣的话可以先收藏,再来慢慢听。
这个时期对摇滚乐的探索过程,没有固定的范本、规则,也没有什么模式。一切都是未知的,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创新」。
所以,在这么样的一个时代,摇滚音乐的圈子到处都蓬勃着创造力和生命力。
当一场运动变成一种风格
问题在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后摇,其实跟上面说的那场运动没有根本上的联系。
现在我们所指的后摇,其实更多指的是,两支后摇历史上最伟大乐队所做的音乐。他们不仅结束了后摇滚运动,还对之后的后摇乐队有着本质上的影响。
这两只乐队,就是 Mogwai 和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具体一点说他们的影响:
Mogwai 的乐曲结构成为后摇音乐的「套路」、GY!BE 充满悲伤、孤独而美丽的音乐气质,成为了之后许多后摇音乐的表达主题。
先来说说 Mogwai:
Mogwai 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它将因这场运动而生的「新摇滚乐」带入了主流视野,并且终结了这场运动。所以他们被称为「后摇之王」。
要知道,尽管所谓地下摇滚圈子不小,但它终究还是小众的,没有办法成为主流。这一点从每一支乐队的专辑销量就能看得出来,尤其是那些处于后摇运动中的乐队。
而 Mogwai 在 1997 年发行的专辑《Mogwai Young Team》(就是那张封面是富士银行的专辑),却打入了英国专辑销量榜单的前 80 位!
这在当时那么多乐队所处的环境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这张专辑和 Slint 有着比较类似的风格,编曲比较具有流动性、都很重视噪声的运用和氛围的营造,而且人声很多都是那种半死不活的低语。
但是这张专辑,相较于之前的「新摇滚乐」而言,音乐似乎更加具体、更加容易被人理解。我想这是这张专辑能够卖得比较好,对普通人民群众影响力比较大的原因。
而且正是从这张专辑开始,我们现在常听到的「后摇套路」形成了:
开头单薄,然后越来越多的乐器加入,然后背景采样,然后再更多更多的乐器加入,然后高潮是轰炸耳朵的音墙,然后最后再简单收尾。
很熟悉吧?这种歌曲结构,在很多现在的后摇大牌乐队的作品中都能听出来。例如 Explosions In The Sky、MONO、This Will Destroy You、God Is An Astronaut……很多乐队都是这样的「套路」。
说完 Mogwai,再来说说同时期的加拿大乐队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我们简称黑帝的这支乐队,在 1997 年同样发布了专辑,名为《F#A#∞》。虽然卖得没有 Mogwai 好,但这张专辑的地位真的在后摇圈中无比崇高。
这张横空出世的专辑,最大的特点并不是在什么编曲、乐器这方面的东西,而在于这张专辑给人听完以后的感受——
实在是太他妈苦大仇深了!太孤独了!太黑暗了!
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听到什么后摇乐队有他们这样的音乐气质,一种带着「末世氛围」感的气质。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后摇音乐,总有一种「致郁、悲伤、孤独」的感觉。
相比起《Mogwai Young Team》而言,这张专辑有着更丰富的趣味性。
在制作《F#A#∞》这张专辑的时候,整支乐队当时的成员多达 10 人,堪比一支小型的管弦乐队。
而且乐队的乐器配制中还包括了提琴和苏格兰管风琴等,这在当时的后摇滚音乐中,是比较少见的乐器。
正是因为乐队具备着这种规模,所以这张专辑在整个背景的构造和氛围的营造,就更具层次感,也更加细腻了。
关于这张专辑,我还想分享一件跟主题无关的事情,那就是一件关于「版本」的趣事。
《F#A#∞》有 2 个版本,一个是 1997 年的版本,封面是一个水塔,专辑内有 2 首长达 20 分钟的曲目;另一个是 1998 年的版本,封面是路标牌,有 3 首歌 ▼
97 年的版本,只以黑胶形式发行,限量 500 张,每张黑胶唱片都是人工制作,而且还内附了蓝图、丝印制品和一个由火车压扁的铜币。这些铜币,是乐队成员在火车铁道上,一个个放在轨道上让火车轰过压平而成的。
可以说 97 年的这限量 500 张黑胶唱片,是真正有原汁原味而且颇具乐队心意的版本。
在这之后,黑帝遇到了美国芝加哥非常著名的厂牌 Kranky。我猜想,可能是基于要卖唱片赚钱的原因,黑帝竟然让 Kranky 将《F#A#∞》再版、CD 化。
这个再版是基于 97 年版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增删,然后重新后制的。
无论是封面设计、内页的文字,甚至是音乐本身的内容(原有的2首长曲目重新拆分整合成3首),都经过了修改。
后来在采访中,黑帝成员表示了对 98 年版本的不满。他们认为 Kranky 完全误解了他们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让《F#A#∞》变得跟一张普通的摇滚唱片没什么两样。
仔细去听的话,2 个版本的差别确实很大,从歌曲名就能看出来。
97 年版本 2 首歌 6 个单词:Nervouse、Sad、Poor、Bleak、Uncertain、Beautiful,直接形容出黑帝在这张专辑创作中,那种令人悲伤、紧张的性质,以及听起来相当不幸、迷惘、阴暗,但又相当美丽的特质。
从音质上来说的话,因为 97 年版本是黑胶唱片,所以音色听起来要更加浑浊和粗粝,更有黑帝那种「末世氛围」的感觉(尽管在音乐软件中听不大出来)。总之这张专辑是每一个听后摇的人,都起码应该认认真真听过一次的专辑。
Ok,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意会到一些什么吧?
那就是「Post-Rock」后摇滚,已经从一场运动,变为一种能跻身主流的音乐风格类型了——也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常常说的「后摇」。
那这种风格的音乐,到底是怎么样的?
正如我前面说的那句话:现在我们所指的后摇,其实是 Mogwai 和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的后摇。
Mogwai 和黑帝那两张标志性专辑的鲜明特点,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最终成了现在我们说的后摇。
人声更少了,或者甚至就没有了;器乐的元素越来越多,不断叠加;歌曲结构开始固化;以及,音乐的主题和表达的内容都变得比较阴郁和内向,乐曲时长都变得更加地长。
这几点就能笼统的概括我们现在所说的「后摇音乐」。
不被大牌乐团认可的后摇滚标签
在 Mogwai 和黑帝之后,后摇成为一个固定的音乐风格类型,而且它的内涵还相当难以界定。就像前面说的那些「笼统」的特点,让太多音乐也被划进了后摇的当中。
凡是和一点器乐、氛围甚至是和电子有关的,只要满足以下任何一点或几点:没人唱歌的纯器乐、时间比较长的、听起来比较悲伤的,都有可能被分类进「后摇」这个风格。
例如,第一支带我入坑的乐队是 Hammock,后来没多久我就发现 Hammock 实在也不能算后摇乐团,更多的是在做氛围音乐和电子音乐。再例如,一众专门玩数学摇滚的乐团,toe、mouse on the keys,也被称之为后摇。
后摇所能囊括的范围太广太广,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没有意义。所以,每个乐队对自己被认为是后摇音乐都有着很大的意见。尤其是那些大牌,大部分是不承认的。
例如,Mogwai 在访问中很直接了当的说:
我们并不知道后摇是什么,是不是纯器乐的音乐人们就叫它们后摇?好多你们说的后摇乐队,其实根本没有共同之处啊,如果那些乐队只是听起来就像 Mogwai,怎么能叫后摇啊?是叫 Post-Mogwai 吧?
而我个人很喜欢的 Sigur Ros,在我看来根本不是后摇乐队,他们是这么说的:
怎么解释音乐都可以吧,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也不在乎被分到哪个类别,没什么意义。我不认为我们的音乐和 Mogwai 或者黑帝有什么共同点。不过我大概能理解人们是什么意思。
天空大爆炸也不觉得自己是后摇乐队,只认为自己是摇滚乐队;MONO 说后摇这个标签贴在身上很不舒服;而作为所谓后摇鼻祖之一的乌龟乐队,更是觉得人们所说的后摇,其实就只是摇滚而已。
这些乐队其实想做的音乐,并不是所谓的后摇音乐。而是它们所做的音乐,刚好变成了后摇音乐而已。
但是,就算这些大牌自己不承认,如果让乐迷们自己去找到合适的形容「这样的音乐」的词,还真是只有「后摇」了。
所以我想,其实后摇这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单纯是一个让「这样的音乐」更方便让人去记忆、去认识的标签而已。
只是现在很多人对「后摇」认知不足,逮到没有人唱歌的音乐就要称其是后摇,每每都让我有一种很尴尬的感觉。
如果真的喜欢,就好好去了解后摇
「固定」这个词其实真没什么好的。
一旦什么东西被「固定」下来,那就越有可能变得僵化。你看,就像现在的后摇越来越无聊了。每年那么多新乐队诞生,但做的貌似都是一些千篇一律的东西。
不得不承认,后摇现在成为一种音乐风格,是不可能阻挡、逆转的趋势。因为它是历史的。
不过要记得,Post-Rock 最一开始,是带着对抗传统摇滚的那种反叛精神而生的。
而后摇真正的魅力,就在于它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对抗传统、对抗僵化形式的精神。所以那个年代,到处都是富有创造力的乐团,哪怕不好听,也是有趣的。
现在呢?那种充满着生机和创新热情的氛围与环境,恐怕是很难看到了。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乐迷,所以只能以写文章的形式,来支持一下我热爱的音乐。
关于后摇到底是什么,我能说的也就这么多。
不过我从七年前开始听后摇,专辑买过不少、现场演出也去看过很多,真没想过现在听后摇的人数会变得那么多。
一方面很高兴这些乐团能被更多人认识,一方面也很担心后摇给人的印象变得单一。
所以我才会花那么大的心思,来写这么一篇长篇大论,来讲一个或许大多数人都不关心的问题:后摇到底是什么?
我希望,如果你真的热爱后摇,就不要单纯去给它贴标签,更重要的是认识这个「后摇」的标签,它背后深刻的含义。
写在最后
关于本文中出现的歌曲,我已经整理了歌单,请点击 这里 收听。
最后,和上次一样,借着私心想要推荐一下自己的播客节目「Vibration 歪波音室」。今天的这篇文章,也是从之前的讲稿讲稿重新整理的。
这个播客从去年 8 月份开始更新,目前已经有了 18 期的常规节目。聊了很多话题,包括独立乐团、古典乐、乐队的夏天、伍佰&China Blue、《攻壳机动队》配乐、后摇到底是什么和厂牌 4AD 等等话题。每一期我都尽量做到有不错的信息量,希望你能关注。
播客收听链接如下:
少数派丨官网丨Apple Podcast丨网易云丨荔枝 FM丨小宇宙
另外还有一个在网易云音乐上的栏目叫做「Vibration Mixtape」,每一期都会有固定主题,然后进行长达约 1 小时不间断的音乐播放,非常「实用」。
链接在此:Vibration Mixtape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精彩的数字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