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本文系作者在 2019 年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典型事迹报告会上的演讲稿。感谢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刘国伟师弟、申洲倩师妹对演讲录音的整理,推送时有删改。

作者简介:徐梦堃,西南政法大学学士,北京大学硕士,青苗法鸣公众号编辑。

 


 

大学时光总是美好而短暂的,转瞬即逝。当年懵懵懂懂考入西政,奈何蓦然回首,已经过去多年。非常巧的是,2015 年 9 月 10 号,2015 级本科生入学刚一周的时候,我受校学生会委托,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做了一场分享。因为今天讲就业,所以我想主要的受众还是 2015 级同学。但不同的是,当时你们大一,而如今你们即将离校,成为一名光荣的西政校友。

无论你是否选择继续深造,你都不可避免要参加工作,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不管是学术还是实务,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面临选择问题。选择一份职业,当作人生的事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好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任何人进行自我事业探索时都是独一无二的样本,绝无雷同。因此,我今天所要分享的不是个人的具体心路历程,选择要素,因为那只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内容。我想分享的是抽象概括为普遍适用的方法论。下面我将从看清楚、想明白、会选择、提能力四个方面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01
站高一步,认清形势,自觉将职业选择融入时代方向

我刚说完这个题目,就听到下面同学一些质疑的声音,觉得今天下午是不是在读文件呢?是不是在放空炮?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玩笑,中国最赚钱的方法都写在了刑法里,但是还有一句话叫,中国最赚钱的合法方法都写在了新闻联播里。因此,查观大势不仅必须而且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个部分放在第一讲。因此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今天讲的绝不是假话、空话、套话、官话,而是真话、实话、贴心话、良心话。

站位决定定位,定位决定地位。我们作为青年人,人生的道路才刚刚开始。绝对不能囿于眼前的利益,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局限一个因素,比如工资待遇。实际上,我们做任何选择的时候,都要综合考虑,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关于选择的问题,我后面还会再讲,这个部分我先讲一下自己对时代大势的理解。

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变幻风起云涌,科技创造日新月异,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今天的高收入不代表永远的稳增长,一时的跑得快不代表你永远走在前列。

历史大势,浩浩荡荡,没有人能够逆历史规律而动。我们必须要登高望远,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那么,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形势呢?在我看来,有以下两点因素可以重点考虑。

第一,顺应民族复兴的大势。近日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大家不要狭隘地认为只有当公务员才是接班人,接班人的关键在于你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复兴。比如全面依法治国,工业制造 2025,一带一路等等......在事业开端寻找到与国家战略的契合点,自然是顺应了发展大势。

举个例子,2017 年 7 月,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成立,2018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打黑除恶三年攻坚战。这一系列组合拳针对近二十年来,中国金融领域发展的乱象要进行彻底整治,影子银行,P2P 平台等,通过复杂金融衍生交易掩盖违法、避税实质的信托、证券投资、保险等业务是重点被规制的对象。这些金融领域,在过去可能让你盆满钵满,但是未来,绝对难有喘息之机,所以说,你现在进去还有前途吗?有人说我就是为了赚钱,我不需要考虑什么国家大事。但是你要搞清楚弄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目的就真的能通过这些选择被实现吗?我不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让大家吃不饱的情况下去关心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也想赚钱,但不是赚一时的快钱,不是赚一阵的热钱,更不是赚投机的黑钱,而是要持续稳定地提升富足程度,实现财务自由。多说一句,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年轻人焦虑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贫富差距,另一方面我觉得是大家本身对于成功的时间节点设置,普遍在 30 岁之前,希望名利双收,基本退休。这就好比人为地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倒计时。虽然说人生短暂,但是正常情况,30 岁还是处于人生的前半程,所以啊,要理性地制定人生发展的规划与目标。

第二,顺应全球紧密发展的大势。虽然英国脱欧愈演愈烈,特朗普看上去特别不靠谱,卡塔尔退出欧佩克,中美贸易战超预期演进,以 WTO 为框架的世界贸易格局有被替代的倾向。但是交流合作,相互交融的趋势不会变,虽然我们号称中国拥有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门类,但实际上,全世界产业分工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形态,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实现所有的自给自足,美国也是如此。

再举个例子,半年前,外商投资准入清单进一步放开,最近,外商投资法被修订,中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因此,我们这一代人在工作中必然要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化环境。国际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因此事业平台的选择要看其是否具有超强的延展性,这就跟产业链长短是一个道理,越长,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越强。所以,具有国际视野的事业平台则是一个相对好的选择。

02
深思一层,踏实努力,体系化培养健全自身能力

首先,正确认识你自己,找到与自身契合的价值实现之门。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经济法的根本假设是建立在差异性基础上的。这就说明我们要正视不同,承认差距(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你只看到大学教授们上班不用打卡,时间自由支配,一年寒暑假的清闲;但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搞学术的。你只看到一流律所的合伙人坐在头等舱里喝咖啡,却忘记了很多小律师还在担心那5000 块诉讼费能否按时到账。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二八定律,这时候你终于想二一回了,结果却成了那个由千千万万的你所组成的八。所以,选择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她怎么样,先得考虑我怎么样。有的同学一开口就问,这个单位待遇怎么样,上升的快不快。喜欢用概率来预测人生,我想说的是,当概率适用到个体身上时,只有 0 和 100% 两种情况,没有什么 80%,90%。如果说你成功的概率实际证明是 99%,说明也没有实现质变。因此,坚持认清自身优势和不足,找到契合的事业平台最重要。

其次,青苗不能破土就分叉,要壮实枝干。很多人喜欢过度规划人生,真的是 20 岁就看到了他的追悼会。除了先天特征和禀赋极其特殊的人,大部分人的可塑性都非常强。因此,我们无需过早过度规划很多细节,因为时在变,势在变。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的阴阳五行调和,其中关键的点在于一个“调”,这个字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会顺应变化。如果在人生的起点就开始走岔路,那么返途的成本很高,而且会错过很多坦途的风景,更会给自己设限。开车的同学都知道,主路宽阔,前面分流的闸道就会狭窄拥堵起来。因此,在读书期间,是我们体系化健全能力的时期,要培育枝干式能力,所谓枝干式能力,就是可以长出枝丫的,又不会影响整体发展趋势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的基础能力。有人总是抱怨在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那是因为他的注意力只聚焦到具体的知识点上,没有从一定高度上掌握方法,没有掌握枝干,只看到了枝丫。举个例子,外语能力,沟通能力,文字功力,逻辑思维,学习新东西的能力、办公软件操作水平,互联网思维等等,这些都是枝干式能力。
 

最后,养成良好的品质和素养,助力事业进步。枝干式能力可迁移到任何具体的工作内容上,靠的就是自身的品质和素养。有没有不畏难的精神,职场上要多说,我能行,我想试;切忌说,我不行,我不会。有没有肯钻研的精神,一天做不出来,就一周,工作中亟需这样的韧劲。有没有耐得住寂寞孤独的精神,要祛除浮躁之“气”,在任何时候都要坚信小舞台照样可以唱大戏,冷板凳也能坐成热炕头,心浮气躁,不接地气只会把舞台越弄越小,成为孤家寡人;要祛除毛躁之“气”,工作中不可满足于一知半解、浮皮潦草、浮光掠影,这些都与成大事者专心细致的品质格格不入,背道而驰。一定要在“专心”二字上下深功夫、深下功夫,要坚信“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会成为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会成为赢家”的哲理,要树牢“精品”意识,要崇尚“绣花”功夫,练就“专心”定力和心力;要祛除急躁之“气”,刚参加工作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急于求成、不脚踏实地。一上路就想飞,不想从零做起,更不想从小事做起,一起步就想加速跑,喜欢速战速决,事实上这是行不通的,欲速则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始于足下的踏实,就不能有千里之行的成就。

03
顺应内心、匹配能力,明确选择方向

前面讲了,看清楚了时代大势,培养好了枝干能力,那就需要面对选择了。多数人在找工作时,会同时拿到几个工作机会,往往差异还比较大。我经常接受这样的咨询,师兄,你说这两个单位我该去哪?如果我跟你不熟悉,我一般的回答是:不知道。不是我不帮助他,而是我真不知道,如果仅仅凭印象给人建议,那不是帮人,而是害人。这种情况下,我一般会反问他三个问题:

第一,从长期看,你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职业作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影响你对生活的期待,因为职业性质,有些工作相对轻松稳定,而有些工作必然奔波劳碌。

第二,你是个什么样的性格,尤其是你性格中不能接受的因素,以及你能不能把这些因素进行修改,有些人能言善辩,就是坐不稳,有些人专研业务,就是两耳不想闻窗外事。

第三,如果以 10 年为近期目标,你想在事业上取得什么成果?通俗地说,你的选择能不能帮助你圆满你的事业心。大家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应当把自己简单地看作雇佣者,是出售智力或技术的人,而应该学会从单位借力,在成就单位的同时成就自己!

举个例子,我研究生同学毕业去了某地产公司(北京),当时就是单纯看重了起步待遇,第一年,按最高薪酬发,包吃包住,每月到手 16000 多。结果干了三个月,就辞职了,为什么呢?因为她才明白除了待遇她想要,这里的其他东西她根本不想要。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在职业选择时,不能光看到我想要,还要多看看我可能需要接受什么,牺牲什么,这才是全面的。再以地域为例,网上基本上两种声音,一种叫「北京再苦,我还是要回来」,还有一种叫「逃离北上广,做回我自己」。谁对谁错呢?没有对错,虽然长安街上的彩灯与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国际一流公司的总部格子间里有你的身影,你喜欢和优秀的人共事。或者说,小城市的晨钟暮鼓,热菜热饭,休闲散步,那也是你喜欢的安居乐业。所以,大家在重庆,其实挺好的,既有往一线城市发展的基础与潜力,又有浓浓的人间烟火味,这是重庆的特色。

说到选择,除了职业,我还想讲一点,就是关于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跟大家通报一个情况,今年考研竞争很激烈,以后只会更激烈,在座的个别年级今年的升学率不到 15%。

为什么会这么激烈?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扩招 20 年以来,培养了大量的本硕博学生,学历人才相对充裕,因此水涨船高,很多单位提高了门槛,尤其是体制内的单位;

第二,就法学学科考研而言,多数学子关注的都是“五院四系”这些传统法学院校。近年来,虽然报考清华法学院、上交凯原法学院、浙大光华法学院、对外经贸法学院等综合性大学法学院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就我所掌握的数据和讯息来看,法学考研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这个绝对是真实确切的,因为我们公众号青苗法鸣在持续关注这些信息。

第三,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原因。很多同学考研失利,并不是自身实力有多差,而是没有选择一个适合的目标院校。这里面,既有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不知道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院校之外还有哪些好的选择;也有所谓的“名校情结”影响着大家的选择,把考研当做继高考之后的第二块跳板,心心念念地想着非“清北人”不读;更有一些同学单纯地从一个点去比较本科院校和考研目标院校,担心“这样的目标”是不是“吃了亏”,而没有综合分析院校整体实力、地域、专业、学习氛围、导师情况、就业趋势、考试难度和自身读研的需求等要素,从而盲目选择。

再举个例子,有师弟师妹选择目标院校时经常以这个问题开头:师兄,你知道这个学校的经济法学科实力强吗?这时候,我又会反问三个问题,我经常喜欢反问,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解铃还须系铃人”,谜底就在谜面上。

第一,你读研是干嘛?如果读完就参加实务工作,那二级学科的影响大吗?什么因素影响更大?

第二,你说的这几个学校你努力一把能考上哪个?你能接受调剂和二战吗?

第三,你对未来的职业地域有考虑吗?不同学校的品牌可能在不同地域的社会认可度是不同的。所以,对于西政的同学来说,我觉得报考母校的研究生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

04
走好关键起步,持续学习提升,把精力用在长本事的地方

 

因为时间有限,最后,与大家共勉几句话。当代著名小说家柳青在《创业史》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以后,大家无论在应聘面试还是实习工作时,都要记住:要自信不要自负;要优秀不要优越;要严谨不要拘谨。

总书记在《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因此,对待工作以后的学习,既要重新学又要深入学,既要全面学又要广泛学,既要持续学又要务实学。

因为大家都是在校生,刚说过,2015 级本科生入学时,我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给大家做了一次主题为《快乐学习,用心生活》的分享。今年新生入学时,我的这篇演讲稿和我的一个师弟在2016级本科生入学时以同样的方式做的一篇题为《在2016级新老生交流会上的发言》,合并成了一篇微信公众号推文叫迎新系列(二):年青人不要把长本事的精力用在走捷径上,我觉得那里面很多东西可能对大家也有参考意义,而且更详细具体,我就不读了,感兴趣的可以点开链接看一下。

谢谢大家,祝大家学业进步,事业开局顺利,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