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视频经作者授权转载,文字部分根据视频内容整理,部分内容有调整。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普及了相机,甚至人手一台的手机就可以拍出动人的照片。
摄影是如此的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以至于我们会觉得摄影好像是理所当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样。但是你有没有想过:
- 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出自何人之手?
- 第一台相机是如何诞生的?
- 摄影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呢?
欢迎大家收看摄影编年史第一期——摄影术的诞生。
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
摄影这个词是把希腊语中的「光」(φῶς phos)和「绘图」( γραφι graphis)结合在了一起,创造出了摄影 photograph 这个词。意思是「以光绘图」。
所以 「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 这句话我们都不陌生啦。
在摄影被发明之前,人们只能通过绘画去呈现图像。其中就有一种使用光的绘画方法,是在一个完全不透光的黑房间里,(我们称之为暗箱),打一个洞,让光线从外面射入,于是就在墙上得到了一个上下左右颠倒的彩色倒像。人坐在里面临摹出来。
其中用到的原理其实就是我们初中物理学到的「小孔成像」。这也是至今为止,所有相机都仍然在使用的核心技术之一。世界上最早做了小孔成像实验的就是古代的墨子,在公元前四百年左右,领先了西方很久,但是很可惜,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最初的暗箱就像一个房间一样大,人进到箱子内,在箱子的墙壁上临摹。后来加入了简易镜头来聚集光线,让图像更加明亮清晰,大小适中的投影到墙面或者画布上。
随着技术的发展,暗箱越做越小,甚至还加入了反光板结构,人不需要被局限在黑房间里,甚至可以趴在暗箱上临摹。
到这一步,就已经和近代的胶片相机的结构非常相似了。像我的这两台腰平的中画幅胶片相机,就是完全一样的结构,镜头聚集光线取景,通过反光板反射,在相机的对焦屏幕上成像。
然而,暗箱描摹依旧是一种绘画。但是到这里。摄影术已经被发明出来一半了。还有另一半,就是用来承载这些光线,并能够直接成像的物体。也就是感光材料。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 是懒啊!
人发明了汽车飞机,就是为了免去长途旅行身体的劳累和节省时间。
人发明了打字机,就是不想自己动手写字,现在有了语音助手,写字甚至都不需要写这个动作,动动嘴皮子就可以。
摄影术的发明,其实还是因为临摹也要花很多时间啊!有诸多限制,还很累,要是能有个什么东西接收光线,能发生化学反应把这些光线绘制的图像留下来,就方便多啦。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位关键人物:尼塞福尔·尼埃普斯,他是一个法国的发明家。 原本对做石版画非常感兴趣,但是因为在石板上雕刻画面实在是太累了,他就想试试看能不能找到让光帮他自动画画的方法。
结果发现了沥青在感光之后会硬化,然后把涂抹了沥青的载体放入溶液中之后,溶解掉因为感光硬化以外的部分,图像就显现出来了。
实验出了这个结果,他就想赶快把这个沥青的锡板做出来放在暗箱内拍一张试试,结果因为失误放在自家窗前曝光了 8 个小时,就这样,人类目前历史上已知的第一张照片,就阴差阳错的诞生了,名叫《窗外的风景》。从 1826 年保存至今,现在原版被被保存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在尼埃普斯之前,也有许多人做过感光材料的实验,比如有人把硝酸盐涂在光敏相纸上或者是白色皮革制品上,再在上面盖上镂空的纸,然后拿去曝光,也成功的产生了图像。但是,这这种图像不稳定,无法长期保存。只有尼埃普斯,把用光绘制的图像长久的保存了下来。
尼埃普斯虽然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是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明摄影的第一人。甚至在他去世之后的很长时间在摄影上的成就都没被认可。因为他的这种这种方法,即使是在白天也需要八个多小时的曝光,时间太长,画质也很差。因此实用性还不足。
虽然尼埃普斯还想继续研究,但是他当时已经很老了,同时因为他哥做生意把全家的家本都赔了进去,经济状况实在是不允许。
于是他就把达盖尔拉入了坑。路易·达盖尔是摄影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相信大家接触摄影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听到这个名字。
是他在 1839 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摄影术——达盖尔银板写真。
这种技术是给铜板的表面镀一层银,然后在打磨得十分光滑之后,使用碘来熏制,变成碘化银,这个时候原本透亮反光的银板表面就会变成黄色,到这一步,底片就制作好了。
然后把底片在暗室内放进不透光的盒子里,这也就是现在都还存有的大画幅胶片摄影的方式。插入相机后背,拍摄。在日光强烈的情况下,大概需要曝光十分钟左右。曝光完之后,放在装有汞的容器内,使用汞蒸气来让照片显象,大家都知道汞蒸气是有毒的,所以那个时候玩摄影不仅花钱,而且还玩命啊。
在这之后,为了防止拍好的银板因为光线照射而发生改变,还需要使用海波(硫代硫酸钠)这种溶液进行定影。这样一张带有正像的银板写真就诞生了!
这和后来为了方便复制,以拍负片为主的摄影方式完全相反,因此「达盖尔银板法」拍出来的照片,意味着独一无二。银板写真的缺点就是可能会因为触摸以及和空气发生反应,导致图像被破坏,所以都是放在小盒子里,用玻璃密封起来的。我也有幸在学校上吉田成老师的古典写真历史课时,见过几个实物。
摄影真的太神奇了,当时我手里握着那些银板照片的时候就在想,这些银板当年和被摄者以及摄影师共处一室,记录了一百多年前的人和故事,凝结了当年的一小段时光,又在之后数年后的某一天漂洋过海,来到了亚洲,被我们这些学习摄影的学生们所观摩欣赏。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让我再一次的感受到了摄影的魅力和震撼。
达盖尔在发布自己的摄影技术之后,把专利卖给了法国政府,政府允许除了英国以外的任何国家免费使用这项技术。至于为什么不让英国人用,下面会提到。
达盖尔的相机也开始商业化生产并且销售。这种能把大家眼前所见的世界,以非常精细的画质拍下来的技术,实在是太梦幻了。 所以有很多有钱人就立马下单,尝鲜当上了第一批「器材党」。这可是老法师中的老法师啊!
在当时,一台吉鲁达盖尔银版法照相机,重 50KG,售价 400 法郎,相当于当时在巴黎两个月的生活费用。相机贵,照片还要用银,还要用汞,这些都不便宜,所以,摄影在当时也是一门用光的艺术,把钱花光!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现在再去看那时候的照片,照片里的人大多面无表情,或者表情僵硬死板。这其实是因为达盖尔的银板写真感光度太低,即使是在日光下,也需要至少8分左右的曝光,这样模特就很难维持别的表情。
有的摄影师拍照的时候为了让模特保持不动,甚至在椅子后面DIY 了支撑架,来减少人的晃动。
其实,就在达盖尔发布银板写真法之后,有个叫塔尔博特的英国人突然就急了!因为塔尔博特其实自己在 1835 年就已经掌握了一种拍摄负片的技术,但是因为当时负片后期转印正片的技术还不成熟,就一直保密。
结果看到隔壁法国的达盖尔居然抢先一步把自己写入了史册,他也坐不住了,赶快出来发布了自己的卡罗法。并且开始了好多年的撕逼,这种把自己写入史册的好事儿,本来应该是我啊!明明是我先来的……估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法国政府才说,你们英国人不是自己有卡罗摄影术嘛,那就用你们自己的,英国人想用达盖尔法需要额外收钱。
塔尔博特在 1841 年才完善了自己的卡罗法,即,用纸做底片,并且拍出来负片,然后再后期转印到另一张纸上,最终得到正片。这个转印的过程可以重复进行,因此相比于只能获得唯一一张照片的达盖尔银板写真,卡罗法为摄影增加了可复制性。
这张就是塔尔博特拍摄的第一张负片转印的照片。这个其实就和现在以及近代的大部分摄影模式完全一样了,卡罗法可以说是奠定了未来胶片摄影的基调。可复制性也是推动摄影进步的一大要因。这对印刷业来说,是巨大的改变。
反转片和负片同时在 1839 年被发布,人们开始使用相机拍照。自此,摄影开始慢慢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后来又有了蓝晒印相工艺,湿版火棉胶工艺,蛋白银盐印相工艺,铂金印相工艺,颜料工艺,凹版印相工艺,明胶银盐工艺,彩色摄影,后来就有了胶片摄影,数码摄影,再到手机摄影。甚至从定格的影像变成了动态的视频。
结语
摄影改变了我们认识周边世界的方式。就像我在老爸书房的老相片盒子里,看到了自己刚出生时候的傻样,甚至还有爸妈年轻时候的样子。
摄影的产生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比如利用搭载数码相机技术的卫星来绘制地图,比如科研时拍摄不同时间的照片对比变量,还有即使是现代,在医学上也仍在被广泛使用的 X 光,超大画幅胶片,屏幕前的你我,都拍过。说出去都倍儿有面子!当然我上次骨折并不觉得……
摄影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印刷和媒体行业,比起单调的文字信息,写真的加入,使得传达信息的时候更加逼真客观。
再后来从静态写真发展出了动态影像,电影也随之出现了。
再到现在我们人手一台几千万像素的的智能手机,摄影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构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世界。
现在的你可以随时拿出手机拍照,你以为你只是简单地按下了按键,拍摄了一张照片。
但是在这其中,却凝聚了从暗箱绘图到银版写真,再到胶片数码时代,整个摄影史数百年的演变。
而一个人的摄影作品也映射了他的内心世界。有时候影像可以表达文字难以描写的情感,摄影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用来记录图像的工具,摄影更是一门动人的语言。
我是 Links,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