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还没了解过什么是「极简主义」?但先让我贴个图,或许你会有个初步的认识,下面这张图是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衣橱:

59721605c50c298e088b5aaa

图片来自于 businessinsider.com

类似的风格,还有苹果公司的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

Steve-Jobs-clothes

图片来自 gizmodo.com

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他们近乎极端的穿衣风格?我想最大的可能是:不想在无关的事物上「浪费」太多的时间。生活中是不是还会有很多类似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加的专注?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决定花些时间探索下「极简主义」这一概念,或许它能让我摆脱纷繁复杂的困扰。

image-20200404224249573

阅读完的有关极简主义的书籍

探索

尽管现代「极简主义」起源于欧美。但现如今在日本,极简文化非常成熟和流行。在日本一个更广为人知概念是「断捨離、だんしゃり」。极简主义在日本是一种入世的极简,来源于禅宗文化,也有人认为这是由地震引发的生活思考,因为地震中过多的物品摆放在家里增加了地震被砸伤的几率。

著名的作家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倡导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

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事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著名的“杂物管理咨询师”近藤麻理惠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倡导的是:

人生就是留下怦然心动的,去掉可能有用实际没用的。

同时她的收纳技巧也被搬到了大银幕,拍成了连续剧:

Netflix《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 Tomaty Cheng - Medium

图片来自 netflixcenter.com

还有我个人比较关注的 Matt D’Avella,他会定期发送一封邮件,和推送一个制作精良的视频。用来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践行极简主义的。

Decluttering for Messy People - YouTube

图片来自 patreon.com

除此之外,摄影出生的他,还将身边极简主义的倡导者拍成了一部记录片,名字就叫《Minimalism》。

Media | Minimalism Film

图片来自 minimalismfilm.com

极简主义的书籍在各个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指导:

  • 物质
    • 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
    • 不买不需要的物品,不囤积。如确有必要的物品,做好充足的调研,买最好的并充分使用。
    • 不重复任何一件同样功能的产品。
  • 信息
    • 减少不必要的社交网络,精简信息输入源。
    • 定期远离互联网和手机,避免过多冗余信息的干扰。
  • 精神
    • 专注于自己真正想从事的活动,并充分学习,不浪费时间与精力。
    • 不再与人比较,不再害怕他人的目光。

如果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以极简的方式过一生》那句:

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简单生活从而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可以想象,如果我们脱离了信息爆炸的骚扰,也许可以更加高效;摒弃了不必要的杂物,也许可以更加惬意;放弃了比较和盲从,也许可以更加从容。带着这样的期盼,我决定做一些小小的尝试。

践行

我卖掉了囤积了已久的书籍。有些是看完的,有些是买来就没看的。起初的想法是:看完的有可能还会回头再看,没看的自然是留给以后看。可是这种「期盼」一等就是几年的时间。而这几年,书没有越看越多,书架的书越囤越多。每次把书放到书架,似乎只是为了安慰自己内心的焦虑。我最终只保留了几本我接下来会立马看的书,并归入了我的月计划,当计划完成,这本书也可以卖掉,同时也养成了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IMG_1574

卖书的订单

收拾了我的钱包,过去有可能是懒习惯了,也有可能是为了让自己保有充分的安全感。钱包里累积了十余张借记卡、信用卡、会员卡,还有好几张买了又丢,丢了又能找到的公交卡。现在我只保留一张信用卡、一张借记卡、身份证和社保卡。这样的卡片夹式的钱包在实际生活中有完全可以胜任。而且大部分情况,其实仅仅需要身份证和社保卡就可以了。

2A994BEC-5700-4FEF-B1C0-DA4F9930364D

不再带出门和经常带出门的钱包

和钱包类似,我每天还要面对一大串钥匙。小区和楼道门禁、办公室大门和抽屉钥匙、还有家里的钥匙、邮件箱的钥匙、U盘、车钥匙等等,这些不光是揣在兜里很重,最大的问题是担心丢和忘了拿。后来家里换指纹锁,渐渐的就发现钥匙串使用频率其实真的少之又少,到最后发现上班几乎只要带一把车钥匙,而更多的时间完全不用带钥匙。

5B4BBAAC-B520-4CD9-9FD1-4E3536A857C1

不再带出门的钥匙串

后来我把想法说给了老婆听,她也做了一些尝试:

  • 把多余的衣物丢弃;
  • 自己买的多个课程,也计划一个时间段学习不超过两门课程;
  • 出门远门的时候她也会将我们三个人的行李精简到只有一个行李箱和一个背包。

然而很多事物不是只有好的一面,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 因为我的整理,她有时候会找不到手头上紧急需要的东西。
  • 外出的衣服,家里碗筷,孩子的玩具都很凌乱。需要很高的精力成本,去维持一个有一家三口的生活环境。而且定期整理虽然能换来短暂的舒心,但飞速即来的破坏又会让人心灰意冷。
  • 「某件物品是多余的」的思想是建立在个人对它使用情况的考量,但这种考虑在家庭中有时候显得是自私的,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场所,舍弃就仅仅意味仅仅是整洁美观而已,比如说厨房。
  • 为了追求东西少而精,我花费了比过去更过的时间调查和比较,为了找出更适合自己的信息渠道,我不断在尝试和试错。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

以上就是我阅读「极简主义」和践行后的一些感悟。我们不能一味地推崇极简的好,因为它或多或少会会对生活带来一些冲击。因此关于「极简主义」引起了我进一步的思考。

思考

「极简主义」起初让我觉得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有人用各种理论来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用规则来告诉可以我该如何做。我不知道我践行的方法有没有提升我的专注力,因为最难的部分是如何控制极简的程度

终极的极简主义者只有隐士、遁世者或和尚。我们普通人,是很难摆脱大的潮流。我举个例子:现如今想买一件东西真的太简单了,随时随地就可以打开某宝某东。为了在低价买到这件商品,我们会坚持到凌晨,甚至每天接受各种干扰通知和复杂的优惠规则。但如果有人告诉你,可以将要买的东西放入清单,然后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去一个有网的地方集中时间处理。这样好似效率提升不少,而且还能帮你减少冲动消费的次数。你会接受吗?如果我们上网没有这么方便,我想我可能会。但现如今的情况是在给自己设计屏障,这样真的好吗?

这么想,我觉得很多推崇极简主义的思路是改变不了我们的生活现状的,甚至有些宣传已经把「极简主义」当作一件商品在出售了。如果把过多的关注放到如何极简上,我认为是对极简主义最大的误读。

但最终我们又需要这样一个出口,因为现如今我们真的很难专注于一件事情。关闭手机铃声避免打扰的同时,我们将手机调成震动。揣进兜里又时常感觉到手机在震动,然后掏出手机。这种恐慌会打断我们,虽然持续毫秒级的干扰对我们来说只具有轻微的破坏性,但这种类似的事情在不断的累加。

那「极简」对我来说是什么呢,我个人的理解是:

  • 它绝对不是一种腔调,它不能代表你。但它确实又是一种奢侈品,不是因为它贵,而是去繁就简的过程会耗费我们大量的精力和试错。
  • 它旨在提高专注力,但他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因为你要去复杂中深挖来找出秩序。
  • 它本不该是一门学问,需要人去深究和探讨。我相信它一直存在我们思维当中,而且一直被我们受用。因为我们总是都在不断迭代中,保留和珍惜着我们认为重要的事物和人际关系。

谈了这么多我最想说的是:我现在拥有的就是我认为最好的。

封面图片 Photo by Richard Bagan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