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精选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前言:为什么要考在职研

首先声明:全国研究生扩招的对象是全日制研究生, 对非全日制的在职研究生的专业与招生名额上都没有任何影响 ,所以选择今年并不会比之前几年考在职研更简单或轻松。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考研呢?我认为可以从 2 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是自身是否具备可以考研复习的充分条件。例如每天、每周可以在考研复习上投入的时间有多少,这部分尽量日均做到 1-2 小时基本就可以满足管理类联考的复习投入要求了。但是这个投入时间并不是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需要有足够的数据条件支撑以及硬性条件,例如平时工作是否经常 996?是否刚好在想要个孩子或者关键职业转型的人生阶段?是否可能每天需要 11 点哄孩子睡着之后才有空闲时间能看一会书?如果是这样的状态,还是谨慎考虑。

第二部分是充分对考研这件事的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回报进行充分预估与分析。例如:目标院校专业的相关课程是否与现在的工作或者未来想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学历的提升是否能在现在单位和职称上获得加薪升职等回报?是否需要在研究生同学中获得更多的资源人脉来改变现在工作发展现状?要知道考上 985 高校的管理类专业的人基本都是现在社会中各领域的佼佼者,是非常容易碰撞出思想和商业 (金钱) 层面的火花。

我是怎么计划考研的?

先对目标院校进行充分的调研,调研渠道包括但不限于:

  1. 高校招生官网、官方 Q 群;
  2. 考研辅导机构销售;
  3. 知乎、考研论坛、微信公众号。

前俩项基本就足矣帮助你对目标院校,考试难度,学费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最省事的办法当然是直接找考研辅导机构根据你的各方面情况选择合适院校,毕竟人家是吃这碗饭的。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校之后,再根据考上的成功链路进行一个考研目标阶段里程碑拆解。

成功链路分析

从以上关键链路能得出 2 项至关重要的任务目标,第一项:无论如何都需要通笔试复试线。所以踏踏实实的投入时间复习管综、英语是必须基础。第二项:尽全力准备提前面(很多院校是没有提前面的),能过提前面可以节省自己非常多的精力!所以我需要在第一批提前面试时间也就 6 月之前的 20-30 天就开始着手准备提前面试相关准备,并每天关注目标院校官网或 Q 群的通知公告。

过了顺利通过笔试报了一个网络课程辅导班,考量要素主要有 2 个:1、有专业考研机构辅导老师指导和规划复习方向及安排内容。2、是能聚合一群同学一起复习,经过 PMP 考证深感共同学习圈子氛围的重要性。

考研复习规划

  1. 一口气先把四门科目的导学课程看完并吸收!各科目会对相应的考试内容,考试题型方法及如何规划复习做专业的指导。
  2. 根据导学课程的内容指定每个科目的复习阶段框架及里程碑,例如 2 月-4 月初完成逻辑、数学的往年课程的学习;9 月-11 月初完成最近 10 年真题训练等
  3. 估算自己每天、每周末可以投入在学习中的时间,确定工作日可以学多长、周末可以学多久,要有一个大致的数字。 以我自己举例每周工作日 1.5-2.5 小时,其中包括:1、通勤地铁上 0.5-1 小时背单词或者看视频;2、晚上下班到家后安安静静坐着学习 1-1.5 小时。至于周末的估算是总共加起来 8-10 小时,并且周末是可以做到连续打断的时间投入到长达 3 小时的模拟题或真题练习当中。
  4. 估算视频课程的总长度时间,例如我大致过了一遍去年的录播课程数学总时长在 22 小时左右。
  5. 根据课程投入时间设置任务集,每个任务集下面是具体的视频课程名称,也可以理解为拆分章节。距离:我把数学课分了 10 个章节,每个章节 1-2.5 小时不等;这种分配任务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学习知识点时候的连贯性。
考研课程学习任务

6. 在准备好的任务集直接拖拽的分到各科木总的复习计划框架日历当中。例如把数学单章节学习都安排在每 2 个工作日(因为课程看完还需要做笔记梳理和练习),周末就安排逻辑课这样的大章节(逻辑基本每章节的课程内容都在 6 小时以上)

复习日历排期

7. 具体执行的过程进不断进行微调。例如英语 list 词汇课程学习计划就直接放弃了,一天一个 list 根本吸收不了。

学习之外的规划

这部分主要内容就是目标院校的一些日程时刻的提醒,以及考研辅导班的作业任务、打卡任务的清单等。这里因为我主动申请成为了一个考研复习学习小组,所以还需要每周组织小组学员进行内部的学习交流或分享活动。也添加在每周的任务计划当中并每周重复执行。

里程碑和任务清单


我是怎么执行考研计划的?

经过近 40 天的正式复习及 3 周的复工复产,不断磨合与调整适应,基本已经习惯了日常每天的学习 + 工作的状态。接下来分享一下我在执行考研计划落地上的一些心得。

1、学习场景和习惯

考研之前我是习惯每天早班通勤的地铁上写日记的,现在换成了背单词。因为有每天固定的上班做地铁的场景,基本从进地铁车厢到出闸机的 35 分钟时间里刚好是可以背完一次打卡量的单词。3 月唯一没打的那天就是因为没去上班,在外出公干。

工作日打卡完成都轻松,因为习惯了固定在一进车厢就翻手机打开单词软件,但是周六日就比较痛苦了,往往是在每天晚上睡前才想起来今天单词还没完成再顶着倦意开始背单词。不过后来我把周六日的单词拆分了 2 部分场景,一个是醒了后在床上墨迹加蹲坑洗漱的 15 分钟,一个是午睡前的 10-15 分钟。基本能把当日的计划量完成个八九不离十,真正到晚上清算当日清单的时候就没剩多少内容了,不需要强顶着倦意去学了。

软件学习成就

2、充分的仪式感

考研复习是一项需要家人支持的事情,所以我在正式开始复习前花了一天的时间做规划,并给家里领导作了一次详尽的汇报,汇报内容包括顶层的大阶段框架及每周及每天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让领导看到自己的决心和态度。并顺便获得领导方的监督与相应的支持。

这样做带来的直接成果就是后面的日子比考研复习之前少了三分之二的家务活和家庭矛盾冲突。同时我有学习期间用专注软件种树的习惯,并且就放在电脑显示器旁边亮着屏幕。一般琐事家里领导要来麻烦我了,看见小树种着就会等我完成学习或者她就自己解决了,这也大大降低了起家庭矛盾冲突的概率。


3、定期的总结与复盘

总结是一定需要数据作为支撑的,总结的数据参考内容来自 3 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数据来自滴答清单内的周摘要可以通过标签快速过滤出本周的学习进度完成情况,任务集下只完成部分子任务也可以显示该任务的进度百分比。这样可以迅速提取出学习进度状态及未完成内容。

第二部分的支撑数据就是来自日常时间记录工具「时间块」的每周统计数据,可以横向对比当周的学习投入总时间及日均投入时间的波动,适当进行总结和反省。我看也有部分学员用其他番茄工具进行每个科目时间投入的总结。


第三部分是 iOS 自带的屏幕使用时间,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使用了多少时间在学习的 app 单词软件或者笔记软件 goodnote 上,同时也能清洗了解自己过去一周有多少时间花在其他娱乐视频工具上,然后再进行心态和学习计划任务分配上的调整。

时间总结

另外因为考研辅导班用了微信里的小打卡作为统一管理各个小组学习状态的工具,并要求每个学院每周至少进行 3 次学习打卡上,所以我对组员的要求也是这 3 次打卡尽量是以学习总结的形式进行打卡。

学习总结方式

后记

在职考研的生活比想象中的轻松得多(至少现在是),有一帮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学员同学们一起每天相互鼓励打气,交流进步的日记是非常充实和有趣的。希望明年这时候可以收获一个不错的结果。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精彩的数字生活 🍃